2021学年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和难点,复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基因频率的概念、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复习过程】
基础知识过关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⒈内容: 和 。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⒉意义:历史上的____________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⒈内容:过度繁殖、__________、遗传与变异、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⒉提出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一书的出版。
⒊意义: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_______,生物多样性是_____的结果。
⒋局限性
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观点,没有对_________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⑵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___水平。
⑶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______________等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论的发展
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 。
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⒈种群的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个体构成一个种群。
⒉基因库与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_______个体所含有的_____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__________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要掌握算法)
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⒈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和______统称为突变。
⒉虽然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_______,而且突变大多数是_______的,但是种群是____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每一个细胞内都有_______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_____突变,因此突变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⒊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_____。
⒋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只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不能________生物进化的方向。
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__________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________。即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地雀的形成
⒈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的现象。
⑴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称为________。
⑵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由于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导致种群间个体不能相互交配,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称为_________。
⒉物种:指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在着_____________;物种之间出现了________则标志着已经形成新物种。
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⒈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________的改变。
⒉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始材料。
⒊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⒋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㈠共同进化
⒈概念:共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⒉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
⒊实例:见教材P123
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⒈生物多样性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⒉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⑴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 。
⑵大约35亿年前~15亿年前,只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两极生态系统。
⑶大约15亿年前,出现了________生物,出现了一种新的繁殖方式:_______,实现了__________,增强了生物变异的_________,加快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⑷距今约5.7亿~5.0亿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_________。
⑸大约距今4亿年,一些海洋生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原始的陆地生物,主要是____ ,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_______________。
⑹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____和__________先后扮演生产者的主角,_______、________等成为地球上占优势的的动物类群,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㈢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⒈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__________。
⒉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_______与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
⒊在现有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是以_______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时基础自测
⒈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
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施旺、施莱登
⒉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⒊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⒋下列关于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获得性遗传观点,还被大部分学者认同 B.对于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从分子水平进入到基因水平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D.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⒌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生物进化缓慢,其原因是 (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⒍枯叶蝶腹面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这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⒎关于害虫的抗药性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害虫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B.害虫中有些个体本身就具有抗药性
C.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农药使害虫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D.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
⒏达尔文认为遗传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叙述,哪一项是达尔文所未能认识到的 ( )
A.遗传是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B.遗传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
C.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D.遗传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9.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历程。
⑴斑马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 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 的,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⑵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同、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_________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⑶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
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 (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C.用进废退的结果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
⒉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⒊狮子和斑马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着 ( )
A.相互选择 B.相互竞争 C.食物交流 D.能量交流
⒋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堊纪末期尽殁于世。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
A.食物不足 B.防卫能力不强 C.环境变化 D.生存斗争失败
⒌1937年某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那里气候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不耐寒冷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三叶草再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⒍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该现象说明 (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⒏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说明 ( )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松树适应寒冷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
C.枫树适应寒冷环境 ,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⒐某地区人群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一女性患者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多少 ( )
A.1 ﹪ B.0.5﹪ C.1/8 D.1/4
⒑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
①基因突变 ②过度繁殖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⑤自然选择 ⑥隔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⒒关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 )
A.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自养型原核生物→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原始生命→自养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C.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需氧型原核生物→自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原始生命→需氧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自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⒓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⒔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A.24%、72% B.36%、64% C.60%、40% D.57%、43%
⒕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⒖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 )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⒗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单独进化的 B.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⒘鲱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 B.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⒙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的频率为A=0.9,a=0.1,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频率由0.9降为0.7,选择后第二代基因型为AA、Aa、aa的频率分别是 ;若选择作用保持不变,后代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是 。
⒚以下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的体色变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____产生的。
(2)从1850~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__________。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优势。这表明,_________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___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4)以上事实表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复习效果自我反思:优秀 良好 加油 其他
参考答案:
⒈B ⒉C ⒊C ⒋A ⒌B ⒍C ⒎B ⒏B
9.⑴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⑵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⑶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⒈D ⒉A ⒊A ⒋D ⒌C ⒍D ⒏B ⒐B ⒑B
⒒A ⒓D ⒔C ⒕B ⒖B ⒗A ⒘C
⒙0.81、0.18 0.01 0.49 0.42 0.09
AA型逐渐减少、Aa先增加后减少、aa型逐渐增加
⒚⑴(基因)突变; ⑵定向改变;
⑶自然选择,基因频率; ⑷自然选择。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边练边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