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01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02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03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共40页。

    专题17 环境保护
    【2020年】
    1. (2020·新课标Ⅰ)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解析】先注意审题,该问题包括两个分析,先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再提出对策。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达到760后,高原鼠兔密度继续增加后,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开始下降。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根据上面结论: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高原鼠兔过多过少都不行。在合适范围之内,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刚好能够维系土壤肥力。
    2. (2020·新课标Ⅱ)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解析】考查河流污染治理模式及其意义
    读材料可知,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使滨江公园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宜居环境。
    3.(2020·新课标Ⅲ)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原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傍晚反之。解决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放置驱鸟装置等。
    【解析】本题以玻璃幕墙为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鸟儿撞击玻璃幕墙主要是由于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玻璃幕墙造成的,可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使山体和树木的影像不能映入玻璃幕墙;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防止鸟儿直接撞在玻璃幕墙上;放置驱鸟装置,防止鸟儿靠近建筑物等。
    4.(2020·江苏卷)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变化,考查图表的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难度一般。
    (1)从图可看出,相同点:我国GDP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而GDP的增长速度加快。(2)从图可知,2006年前 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3)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4)2006年以前,我国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排放的染污物量大,后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能耗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地的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2019年】
    1.(2019·新课标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2019·新课标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考查生态保护措施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结合材料所给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过去清溪川河道被覆盖,恢复自然河道,将其由暗河恢复为正常河道,有利于清理水中污染物,有利于水中动植物更好地获取光照、氧气等从而更好地生长,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由暗河恢复为自然河道,有利于增加地表水域面积,从而增强水体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使局部地区微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和;在河流两岸建生态公园,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扩大水域面积,有利于增强植被和湿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功能,提高沿岸地区的环境质量;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有利于减少清溪川的污水排放量,能有效地改善、提高河流水质;拆除高架道路,兴建横跨河道的桥梁,有利于减少经过各河段的车辆数量和通行时间,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3.(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围绕北方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体现学以致用。
    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材料中已说明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4.(2019·江苏卷)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表2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图24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 2

    土壤环境资料(mg/kg)
    水环境资料(mg/L)








    氟化物
    硫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
    A区
    0.12
    23
    18
    37
    130
    11
    0.4
    0.9
    0.6
    0.3
    0.1
    0.1
    B区
    0.64
    67
    112
    91
    162
    36
    0.3
    1.7
    0.9
    0.8
    0.5
    1.3
    合格标准
    ≤0.6
    ≤100
    ≤300
    ≤300
    ≤250
    ≤50
    ≤1
    ≤2
    ≤1.5
    ≤1
    ≤1
    ≤1

    (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____________(2分)
    (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___________(1分)
    (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3分)
    (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___________(4分)
    【答案】(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
    (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
    (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
    (4)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
    【解析】(1)对比分析A、B区的质量检测结果与合格标准可知,B区的镉超标,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所超标,其他均合格。A区水土各项指标也合格。难度较小,直接读图比较数据大小即可。
    (2)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蜘蛛密度分布上A区要大于B区。在青蛙密度分布上A区大于B区,因此整体来说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
    (3)由材料可知,A区施用农药2次,B区施用农药5次,A区用量1259.25g/hm2,B区用量2959.05g/hm2,A区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7种农药。因此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主要和使用农药的次数、种类以及用量多少密切相关。
    (4)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应当把握适度原则,控制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要考虑精准使用农药,许多农户缺乏使用农药的科学知识,盲目用药,可以加强对农户使用农药的指导,坚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使用高效低毒,甚至无毒农药。
    【2018年】
    1. (2018·新课标Ⅰ卷)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岛纬度位置较高,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且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全球变暖致使永久冻土融化,这意味着就有部分水从隧道入口流入,则会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2. (2018·新课标Ⅱ卷)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化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组以芦苇为载体,考查芦苇的生态功能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分析芦苇对白洋淀水质净化、水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结合上一题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从管护和收割两个方面作答。
    3. (2018·新课标Ⅲ卷)“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解析】在湖滩建筑蝶形湖,有利于越冬鸟类捕食,而且蝶形湖建在湖滩,扩大了候鸟的捕食范围;但是“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这近2个月候鸟食物不足,对候鸟是不利的。改进建议应结合具体原因——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来进行,如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同时,可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4. (2018·江苏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图25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 。(2分)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3分)
    (3)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 。(3分)
    【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解析】本题以全球变暖对珊瑚白化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珊瑚白化的原因、各圈层碳交换的过程、碳含量的变化和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珊瑚礁白化的原因,根据材料所述可知,海水酸度、盐度、温度和透光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再分析全球变暖对海水温度和酸度的影响即可作答。(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和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过程,大气圈到植物主要是光合作用,由植物到大气圈主要是呼吸作用,而大气圈与土壤和海洋之间为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主要是用图25中进入大气圈的碳数量减去从大气圈出去的碳数量。读图可知,大气圈二氧化碳数量增加的人类活动为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4)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等。
    5.(2018·海南卷)“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答案】 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5分)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3分)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 本题以“装配式”建筑方式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材料提供的背景知识与信息,综合运用相关地理知识,从环境保护视角了解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考查考生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需比较文字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联系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差异即可答题
    【2017年】
    1. (2017·新课标卷I)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植物入侵足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其长势难以控制,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怪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2. (2017·新课标卷Ⅱ)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噪音、净化空气。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本题我们主要就是抓住以上几点进行分析的。
    3. (2017·新课标卷Ⅲ) 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解析】首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其次是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的保护,水分易散失,且土壤蓄水能力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而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天然的雨林湿度低。
    4. (2017·江苏卷)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24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2分)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6分)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2分)
    【答案】
    (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
    【解析】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
    (2)根据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图,可知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由于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导致人工岸线增加。渤海湾人工岸线增加,导致湿地资源减少,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人工岸线的环境污染加重,使得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恶化。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需要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
    【2016年】
    1.(2016•新课标Ⅰ卷)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此题关键是对“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的理解和分析,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中,导致大量海水渗漏,进而导致地下水变咸,附近土壤盐碱化,从而影响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2.(2016•新课标Ⅱ卷)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4分)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2分)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2分)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6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措施。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纸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措施从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方面回答。
    3.(2016•新课标Ⅲ卷)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直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4分)
    (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解析】刀鱼数量的减少主要和过度捕捞以及湿地减少、水体污染等造成刀鱼生存环境破坏有关。针对刀鱼资源减少的原因,可从禁止过渡捕捞、加强人工养殖,保护湿地和治理河流污染等角度说明保护措施。
    4.(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21 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22 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 。(2 分)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 、 。(2 分)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 、 。(4 分)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2 分)
    【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 沿河地带易 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 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 太阳能
    【解析】(1)从图中可以得出图示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植被覆盖少,风力大,岩石容易被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靠近河流就易产生水土流失。
    (2)库布齐沙漠靠东,我国降水从东向西减少,所以库布齐沙漠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且图中显示,库布齐沙漠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从材料三中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 ,甘草种植可以保护土壤,土壤又可以生长牧草,牧草多了可以发展特色旅游。甘草种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分析,这个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强,适合发展太阳能,这个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风能。
    5.(2016•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答出其中1项可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它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015年】
    (2015•上海卷)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D 10.D
    【解析】
    8.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A正确。
    9.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正确。
    10.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水表层海水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D正确。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3分)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
    【解析】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开挖石料之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以防止水土流失。堆放弃料后,应对弃料进行压实,把收集的土壤平铺到弃料上,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以利于复耕复种。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2015•四川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43-的尝试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9.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3-减少, PO43-增加 D、NO3-增加PO43-减少
    【答案】9.C 10.B
    【解析】
    9.根据表格中NO3-和PO43-离子的含量,①、②、④的含量高,说明沿线的人口、经济活动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多,水体中NO3-和PO43-离子的含量多, A、B、D错。亚马孙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水量大,人口、工业活动少,排放污水少,所以NO3-和PO43-离子的含量最低的③是亚马孙河,C对。
    10.若只考虑河流补给,不考虑支出,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因缺少支流注入,水量不会变化。也不考虑沿线污染物质向河道中排放,河流中NO3-和PO43-离子的浓度不会增大,所以河流中NO3-和PO43-离子的浓度均不会增加, B对。A、C、D错。
    (2015•福建卷)图20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9分)
    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2)(6分)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1)从图示数值分析,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减少。联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分析其原因,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人们开垦湿地面积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占用湿地面积增加。
    (2)从湿地减少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所以要退耕还湿地,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另外从法律法规分析,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2015•江苏卷)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 。(2分)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 ▲ 、 ▲ 。(2分)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3分)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 ▲ ,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 ▲ 等措施。(3分)
    【答案】(10分)
    (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2)春季多大风 天气干燥 生态环境脆弱(任答2点)
    (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 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1点)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任答2点)
    【解析】
    (1)读图不难看出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
    (2) 美国中西部广泛分布黑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天气干燥,多大风,加之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大风扬起黑土形成 “黑风暴”。
    (3) 美国通过颁布实施“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可以限制土地过度开垦,有利于缓解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从而有效保护草地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借鉴美国通过颁布实施“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也应该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并严格执行,另外针对我国人口多,环保意识不强的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应加强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执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保护环境。
    (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图14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解析】根据材料,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2015•海南卷)26.(10分)环境保护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面左图示意某区植物分布,右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3分)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3分)
    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供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每答出l项得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早期灌丛沙堆的主要作用是固沙,在一定程度上对绿洲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灌丛死亡,则造成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针对上述现象,可从保护山地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等方面说明保护措施。
    【2014年】
    [2014·北京卷]图7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第11题。

    图7
    11.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毫克/千克
    【答案】C 【解析】依据等值线的数值递变规律可知,冶炼厂向北土壤铜含量逐渐降低;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而等值线的高值区分别向西北和东南延伸,这说明风向对土壤铜含量影响大,而河水的稀释作用影响较弱;依据等值线数值可知,居民点土壤铜含量应在150~200毫克/千克之间。
    [2014·北京卷]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工业革命在给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
    (1)分析气候对英国大气污染的影响。
    【答案】(1)英国地处欧洲西部,迎着盛行西风,污染物容易扩散;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利于污染物沉降;冬季多雾,雾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解析】联系英国的气候特点,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气候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英国终年盛行西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清除;但冬季多雾,易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会加剧污染。
    (2014·福建卷)图16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图16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的变化特点为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主要从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2014·江苏卷]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图23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3.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问分布特点是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建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解析】第(1)题,中国环境问题地区之间的差异要从经济活动强度和污染物分布等角度分析。第(2)题,根据图中的柱状分布可直接判断出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第(3)题,铅、镉属于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矿冶区的工业污染。第(4)题,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可。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

    图10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切沟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造成田间沟壑纵横,并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耕作及交通不便。防治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其次是在沟壑区拦蓄径流,降低切沟的进一步侵蚀,从而全面治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环境保护[来源:Z#xx#k.Com]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等。
    【解析】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有气候异常、缺少食物、环境的变化等,人为原因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的直接猎杀等。措施则可以从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了解动物的生长习性、恶劣环境时提供食物、建立相关保护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图7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解析】第(1)题,富塔贾隆高原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可从降水量以及地势等方面回答。第(2)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可从泥沙淤积以及洋流等方面回答。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泥沙淤积对通航不利。第(3)题,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图M2­6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图M2­6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解析】第(1)题,结合图回答三江源冰雹年内分布特征,注意其发生最多的月份。第(2)题,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可从受灾体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主要是种植业比重的增加。
    【2013年】
    [ 2013·山东卷]图10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图10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材料指明为华北地区,通过地形剖面图和图例,可知甲处是西部地势较陡的山区,植被为森林,主要功能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地势平坦,植被为防护林,主要功能为消减风力,阻挡风沙。丙地靠近海边,材料中提示为沙质海岸,其植被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海浪侵蚀沙质海岸。第(2)题,在华北地区开垦荒草地,会破坏荒草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其他季节降水较少,利用河流水发展灌溉农业,因蒸发量大,容易使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种植过程中使用化肥和农药,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图7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工业密集,所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容易造成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污染后的泉水会直接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例如2013年湖南等地大米铅超标事件。原因是泉水更新速度比地表水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泉水来源地涉及地区多,需区域通力合作治理。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9)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图9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尾矿堆放在山坡,并位于河流的上游,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且易污染水源。其防治措施一是加强对尾矿的处理,二是兴建防洪通道。
    [2013·江苏卷] 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24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4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第(1)题,沙尘天气的形成主要从天气和沙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土地沙化、农作物被破坏、农业减产。第(3)题,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需要从消减风力和固沙两大角度分析。第(4)题,江苏本地并不是沙尘多发地区,基于此出发点,江苏学生可以从关注沙尘现象、加强沙尘危害及防治宣传等方面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2013·福建卷]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平均坡度(°)
    平均海拔(m)
    占用耕地
    0.94
    674.46
    增补耕地
    8.40
    1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解析】本题考查耕地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耕地的措施。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知占用耕地和增补耕地的变化;陡坡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第(2)题,保护耕地从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禁止陡坡开荒等措施作答。
    [2013·安徽卷]图7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图7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方案一(文字表达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解析】(1)种粮易引起植被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需针对陕西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分析。合理的农业发展的作用需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理解,循环经济需要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使用绿色肥料,清洁能源,种植业促进畜牧业发展,两者形成的废渣用于生活能源,沼渣作为肥料,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利用,既最大化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又保护生态环境。
    [2013·江苏卷]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M3­1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M3­1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第(1)题,沙尘天气的形成主要从天气和沙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土地沙化、农作物被破坏、农业减产。第(3)题,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需要从消减风力和固沙两大角度分析。第(4)题,江苏本地并不是沙尘多发地区,基于此出发点,江苏学生可以从关注沙尘现象、加强沙尘危害及防治宣传等方面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2012年】
    [2012·福建卷] [选修6——环境保护]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本题以垃圾的地域差异和危害为切入点,考查环境保护问题。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城市生活垃圾可污染大气、污染水源、占用土地、危害人体健康等。
    [2012·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21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1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第(1)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图可知该线以西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第(3)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读图可知③⑤两项工程跨长江和黄河两流域,因此对两河流域都有重要意义。该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趋势严重。第(4)题,考查区域自然条件。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2012·课标全国卷]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1)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
    (2)由第(1)题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2012·山东卷] 环境保护
    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km2)
     年 份
    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 238
    1 445
    1 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由表可知,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且中度、重度盐渍化加重尤为突出。第(2)题,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灌溉、排水工程、控制垦荒和恢复林草植被等方面入手回答。
    [2012·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图9 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示意图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图10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置示意图

    图11 新加坡位置图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
    【答案】(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解析】本题以二氧化碳排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第(1)题,甲省为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第(2)题,发展旅游业的社会效益是可促进就业,经济效益是可提高收入,环境效益是可提高环境质量。第(3)题,结合图例可知有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第(4)题,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资源少,风力小,因此其太阳能、风能资源不丰富。
    【2011年】
    [2011·四川卷]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3)请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图12
    材料四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13)

    图13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四,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5)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答案】 (3)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②酸化;③呼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的危害。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会产生大量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酸性气体会产生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分析题干中数码框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 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运动形式——潮汐。潮汐潮位的高低与河口形状、风向及河水顶托作用有关。亚马孙河河口口大内小,涌入河口的海水较多,河口变窄使潮位抬高;亚马孙河河口位于赤道附近,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加剧了潮势。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的河水较多,与自东向西流的海水形成顶托之势,从而抬高潮势。
    (5)【答案】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能资源。风能资源丰富说明风力强,主要考虑大气运动情况及地形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冬夏季风、热带气旋影响风力较大;另外,滨海地区海陆风作用明显;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对风的阻挡作用较小。
    [2011·课标全国卷] 【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251
    88893
    42.99
    1986
    3721
    39639
    19.17
    2005
    1973
    19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 要注意不同年份之间的湿地变化特点,体现变化差异性。由表可知,在1976—1986年和1986—2005年湿地变化特点是不同的,应从湿地斑块数量、湿地面积等方面分析;湿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湿地本身所具有的生态环境作用入手即可,如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生态平衡、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2011·福建卷]
    图21 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1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答案】 (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地面沉降的成因及读图分析、表达能力。(1)地面沉降主要和过度开采地下水有关。(2)结合上题判断得出要防治地面沉降,需要注意地下水的及时补充,则应考虑地下水回填,增加植被来提高下渗,控制地下水的开采等措施。
    [2011·江苏卷]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26

    图27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图28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解析】 (1)分析图26中的各环节,可以看出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途径和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
    (2)环境要素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重金属元素会在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发生迁移。所以③所示循环过程是正确的。
    (3)读图27,可以看出铅、镉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而铅、镉的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
    (4)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措施应从污染源入手,尽量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发展汽车节能技术等。
    [2011·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图2
    4.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知识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湖泊L距矿区较远,不可能为受矿区污染,D项错误;补给湖泊的河流不流经牧区,答案B不正确;林区对河流起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不会污染湖泊,C项错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进入湖泊,造成湖泊污染,答案A正确。
    5.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牧区的因素。该题为活动探究题,从图中可知牧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和城镇附近,主要是受地形和人口分布的影响,答案D正确。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6 《 旅游地理 》 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6 《 旅游地理 》 解析版,共43页。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5 《世界地理》 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5 《世界地理》 解析版,共86页。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4 《中国地理》 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4 《中国地理》 解析版,共13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