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题
展开【课堂讲解】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
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战后发展历程
(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原因: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
现实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经济的极大破坏
结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70年代初,国家干预经济的减弱
原因:出现“滞胀”现象。
结果: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拓展】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国家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70年代初又出现了“滞胀”现象.
【核心讲解】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
⑵消极不足:
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加剧了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②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
③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
【例题1】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明确提出:“得到明智管理的资本主义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此观点( )
A. 完全否认了当时各国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表明凯恩斯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 准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D. 成为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目的
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实质
基本权利的保障。
4.主要内容
失业保险、社会救济、教育、住房、社会福利等。
5.发展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
1973年经济危机后:继续发展
80年代后:缩小规模
【核心讲解】如何正确看待福利国家?
答案:
⒈积极——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⒉消极——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惰性。
【例题2】有学者在谈及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建设时指出,资产阶级在某些方面的“宽容”,那也不过是“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 )
A. 体现了资本家剥削方式的调整 B. 不利于企业主的资本积累
C. 表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D. 目的在于改善工人的处境
【答案】A
【例题3】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
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D.“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⒈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⒉兴起原因:
⑴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⑵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⒊表现:⑴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⑵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⒋影响:
⑴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⑵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⑶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拓展】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四、 “新经济”的出现
⒈含义:新经济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⒉⑴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
⑵典型国家:美国;
⑶条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广泛应用,是知识发展成为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②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是知识化的基础;
③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计划和市场的有机协调,是知识化顺利进行的保障;
④ 风险投资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得力工具;
⑤ 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是其必要条件。
⒊表现:
⑴ 经济维持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⑵ 良性运行:化解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消失 失业率降到最低 市场繁荣。
【拓展】新经济时代的出现,既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上,历次经济技术革命无一不在资源配置的手段、途径及效率上产生了重大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核心讲解】如何正确认识“新经济”的特点和本质?
答案:⒈特点: ⑴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度发展。
⑵打破凯恩斯主义理论: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
⒉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完善,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例题4】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答案】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例题5】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有利干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体现了社会福利制度从缓和社会矛盾角度出发,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
【例题6】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A. 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B. 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 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D. 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答案】A
【解析】
【例题7】“20世纪90年代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这说明
A.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农业产业比例上升
C.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
D.工业产业比例上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反映的社会阶层出现新变化“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说明是由于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导致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业和工业产业比例的变化,排除BD项。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
【课堂小结】
总结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它促进、带领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四”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