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7(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7(江苏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D.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2.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内有 NO存在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上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的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催化氧化的产物中有NO2
3.已知反应X+Y===M+N吸收能量,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Y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吸收能量,只有加热时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4.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B.萃取C.过滤D.重结晶
5.下列实验操作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做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时,用水浴加热
B.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C.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D.实验室检验溴乙烷中的溴,需准备的试剂有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6.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Q1kJ•ml-1①
2H2(g)+O2(g)=2H2O(g) ΔH=-Q2kJ•ml-1②
2H2(g)+O2(g)=2H2O(l) ΔH=-Q3kJ•ml-1③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kJ
A.0.4Q1+0.05Q3B.0.4Q1+0.05Q2
C.0.4Q1+0.1Q3D.0.4Q1+0.1Q2
7.阿斯巴甜是一种甜味剂,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阿斯巴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l 阿斯巴甜在溶液中最多可与 3mlNaOH 反应
B.阿斯巴甜属于α-氨基酸
C.只含有两种官能团.氨基和羧基
D.1ml 阿斯巴甜最多可与 6mlH2 反应
8.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AB.BC.CD.D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碳化硅的分子式: SiC
B.NH4I 的电子式:
C.中子数为 18 的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D.HClO 的结构式: H-Cl-O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直接根据Ksp的数值大小比较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B.AgCl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
C.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sp不变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
A.过量铁粉与硝酸反应生成Fe(NO3)3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与“风雨雷电”一样属于一种自然现象
B.塑化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化工塑料软化剂,可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
C.利用潮汐能发电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D.PM2.5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13.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 (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4.二氧化硒()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生成可以回收Se。完成下列填空:
(1)Se和浓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且NO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Se和浓硝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已知:
、(浓)、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回收得到的的含量,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
①
②
配平方程式①,标用单线桥法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5.氧化剂和还原剂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
(1)KMnO4和HBr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KMnO4+16HBr=2KBr+2MnBr2+8H2O+5Br2
①其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②若消耗0.1m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转移电子数目_______。
(2)人体内所含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但Fe2+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可与足量的NaOH完全中和生成NaH2PO2,NaH2PO2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回答下列问题: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写出H3PO2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金属银,从而用于化学镀银。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四、工业流程题
1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 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 和少量CuO)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 的工艺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真正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溶解温度应控制在60-70 度,原因是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步骤⑧是分离滤液和洗涤液操作,实验室里混有杂质NaCl 的(NH4)2SO4 固体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上述工艺中,步骤⑥不能省略,理由是___________;
(5)步骤②、④、⑤、⑧都要进行固液分离.工业上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有___________(填字母).
(6)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l/L 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五、有机推断题
17.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B→I的反应类型为____。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____。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____。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选项
用途
性质或原理
A
Na2O2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Na2O2与H2O、CO2反应产生O2
B
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氯气(Cl2)具有强氧化性
C
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4·7H2O)处理废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
Fe2+具有还原性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可中和胃酸
A.离心机
B.分馏塔
C.框式压滤机
D.反应釜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A.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与氧气反应产物更复杂;
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硫酸钡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判断,碘单质有颜色且AgI难溶于水和酸;
C.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
D.硅、锗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
【详解】
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增强,金属铷比金属钾更活泼,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选项A正确;
B.同主族元素具有相似性,碘单质为有色固体,所以砹(At)为有色固体,溴化银和碘化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所以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选项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选项C不正确;
D.硅、锗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元素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性和相似性。
2.D
【详解】
A.将集有氨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即可说明因为氨极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气压急剧减小,所以液体迅速充满试管,故A正确;
B.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在红热的铂丝做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硝酸铵,则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内有 NO存在,故B正确;
C.NH4HCO3受热分解的产物有水,所以在试管口会液化产生液滴,故说明NH4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故C正确;
D.根据B项分析,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产生了NO2气体,也可能是产生了NO气体,后被O2氧化为NO2,故D错误;
答案选D。
3.D
【分析】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不能比较X与Y、Y与N的能量大小关系;
B. 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由于是吸热反应,所以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D.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
【详解】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所以X的能量不一定低于Y的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低于N的能量,A错误;
B. 吸热反应是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例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是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B错误;
C. 吸热反应中,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C错误;
D. 根据已知条件,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
反应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4.A
【详解】
A.升华与物质熔沸点有关,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故A符合题意;
B.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和物质的溶解度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法是最常用的分离溶液与沉淀的操作方法,和物质的溶解度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和物质的溶解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5.B
【详解】
A.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需要酒精灯直接加热,A错误;
B.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或Br3的反应容器中,B正确;
C.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加入苯中,C错误;
D.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为:先加强碱共热,再加过量硝酸,再加硝酸银,D错误;
答案选B。
6.A
【详解】
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0.5ml,根据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甲烷为0.4ml,氢气为0.1ml;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水为液态,根据CH4(g)+2O2(g)=CO2(g)+2H2O(l)ΔH=-Q1kJ•ml-1①计算,0.4ml甲烷放出0.4Q1的热量,根据2H2(g)+O2(g)=2H2O(l)ΔH=-Q3kJ•ml-1③计算,0.1ml氢气入出0.05Q3的热量;故放出总热量为0.4Q1+0.05Q3。
答案选A。
7.A
【详解】
A.1ml 阿斯巴甜含有1ml羧基、1ml酯基、1ml肽键,都可以消耗 NaOH,所以最多可与 3ml NaOH 反应,故A正确;
B.α-氨基酸是指氨基连在羧酸的α位,所以阿斯巴甜不是 α-氨基酸,故B错误;
C.阿斯巴甜含有羧基、酯基、肽键、氨基等官能团,故C错误;
D.肽键、酯基、羧基不与氢气加成,只有苯环与氢气按 1:3 加成反应,所以1ml 阿斯巴甜最多可与 3ml H2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过氧化钠能与H2O、CO2反应产生O2,故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A正确;
B.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错误;
C.Fe2+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氧化性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4·7H2O)处理废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C正确;
D.碳酸氢钠的俗称为小苏打,其能与胃酸发生反应,故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答案选B。
9.C
【解析】
【详解】
A.碳化硅为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则SiC为化学式,故A错误;
B.NH4I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
C.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质子数为16,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结构示意图:,故C正确;
D.次氯酸的结构式应为氧在中间,H-O-Cl,故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A.比较不同类型的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必须通过计算溶解度比较,不能通过溶度积直接比较,比较同类型的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可通过溶度积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符合题意;
B.同一类型的难溶物,由溶度积大的可以转化成溶度积小的难溶物,AgCl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故B不符合题意;
C. 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 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由于温度不变,溶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所以Mg(OH)2的Ksp不变,故不D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
A.Fe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铁离子,所以过量的Fe与硝酸反应生成Fe(NO3)2,不能生成Fe(NO3)3,故A错误;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发生电离,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故B正确;
C.铵盐与强碱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氨气,所以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故C正确;
D.铁离子有氧化性,能氧化Cu,则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故D正确;
答案选A。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雾霾”与“风雨雷电”不同,不属于自然现象,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错误;B、多数塑化剂有毒,不可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错误;C、利用潮汐能发电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D、PM2.5的产生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有关,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与环境、化学常识。
13.C
【详解】
A.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A没有电源,属于原电池,故A错误;B.B装置也没有电源,故B错误;C.C为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图,故C正确;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电池,故D错误;答案:C。
14.Se+2HNO3(浓)=H2O+SeO2+NO↑+NO2↑ H2SO4(浓)>SeO2>SO2
【详解】
(1)Se和浓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则该反应中Se做还原剂被氧化为+4价的SeO2,,硝酸做氧化剂被还原为NO与NO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方程式为:Se+2HNO3(浓)=H2O+SeO2+NO↑+NO2↑;
(2)反应中浓硫酸做氧化剂氧化Se,得到氧化产物SeO2,则氧化性H2SO4(浓)>Se;反应中SeO2做氧化剂将SO2氧化,则氧化性SeO2>SO2,则氧化性H2SO4(浓)>Se>SO2;
(3)反应①中I-失去电子生成I2,共升高2价,SeO2中+4价Se得到还原为单质Se,共降低4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4,故KI的系数为4,I2的系数为2,SeO2、Se的系数都是1,再根据元素守恒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15.5:1 0.5ml 0.5NA 2H++Fe=Fe2++H2↑ 4Fe2++O2+4H+=4Fe3++2H2O +1 H3PO2+4Ag++2H2O=4Ag↓+H3PO4+4H+
【分析】
(1)反应:,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下降到+2价为氧化剂;HBr中Br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为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2)铁粉与胃酸(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被氧气氧化为Fe3+;
(3)①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P元素化合价;②H3PO2可与足量的NaOH完全中和生成NaH2PO2则H3PO2为一元弱酸,以此写出电离方程;③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判断氧化产物。
【详解】
(1)反应:,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下降到+2价为氧化剂;HBr中Br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为还原剂;①由化合价升降守恒可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②若消耗0.1m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0.5ml;转移电子数目,故答案为:5:1;0.5ml;0.5NA;
(2)铁粉与胃酸(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H++Fe=Fe2++H2↑;Fe2+被氧气氧化为Fe3+离子方程为:4Fe2++O2+4H+=4Fe3++2H2O,故答案为:2H++Fe=Fe2++H2↑;4Fe2++O2+4H+=4Fe3++2H2O;
(3)①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H3PO2中, 磷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②H3PO2可与足量的NaOH完全中和生成NaH2PO2则H3PO2为一元弱酸,电离方程为:;③Ag+还原为金属银则Ag+做氧化剂,H3PO2做还原剂,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Ag化合价下降1,由化合价升降守恒可知P化合价升高4,则生成H3PO4,离子方程为:H3PO2+4Ag++2H2O=4Ag↓+H3PO4+4H+。故答案为:+1;;H3PO2+4Ag++2H2O=4Ag↓+H3PO4+4H+。
16.HNO3 温度低溶解速度慢,温度过高铵盐分解 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 重结晶法 醇洗有利于加快去除CuCl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AC ×100%
【详解】
试题分析: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可氧化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生成硫酸铜,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亚硫酸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发生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得到的CuCl经硫酸酸洗,水洗后再用乙醇洗涤,烘干得到氯化亚铜。
(1)由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可氧化Cu生成CuSO4或Cu2+,步骤①中真正的氧化剂是HNO3,溶解温度应控制在60-70℃,原因是温度低溶解速度慢,温度过高铵盐分解,故答案为HNO3;温度低溶解速度慢,温度过高铵盐分解;
(2)铜离子与亚硫酸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发生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故答案为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
(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NH4)2S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实验室里混有杂质NaCl 的(NH4)2SO4固体提纯的方法是重结晶法,故答案为重结晶法;
(4)步骤⑥为醇洗,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则用乙醇洗涤,可快速除去固体表面的水分,防止水解、氧化,故答案为醇洗有利于加快去除CuCl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5)步骤②、④、⑤、⑧都要进行固液分离,根据混合的水溶性进行分离,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用离心机以及框式压滤机,以得到滤饼,故答案为AC;
(6)氯化亚铜与氯化铁发生Fe3++CuCl═Fe2++Cu2++Cl-,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反应的关系式为6CuCl~6Fe2+~Cr2O72-,
6 1
n ab×10-3ml
n=6ab×10-3ml,m(CuCl)=99.5g/ml×6ab×10-3ml=0.597abg,则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100%,故答案为×100%。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化学用语、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等的相关知识。
17.羧基 消去反应 溴水 CH3COOCH=CH2
【分析】
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则E一定含有酚羟基,E的分子式为C6H6O,则E一定为苯酚,F为。B→C的条件为O2、Cu、Δ,则B中一定有-OH,C可能含有醛基或酮基;同理,C→D的条件为,O2、催化剂、Δ,则C一定是含有醛基,D一定含有羧基。B→I(C4H8),说明A、B、C、D、G也含有4个碳原子。A→G需要银氨溶液,则A中含有一个醛基。A→B需要2H2,则说明A中还含有碳碳双键,所以A为CH2=CHCH2CHO或CH3CH=CHCHO。则B为CH3CH2CH2CH2OH,C为CH3CH2CH2CHO,D为CH3CH2CH2COOH,G为CH2=CHCH2COONH4或CH3CH=CHCOONH4,H为CH2=CHCH2COOH或CH3CH=CHCOOH,I为CH3CHCH=CH2,X为。
【详解】
(1)H的结构为H为CH2=CHCH2COOH或CH3CH=CHCOOH,则H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B的结构为CH3CH2CH2CH2OH,I的分子式为C4H8,H→I的过程中,碳原子的个数没有变,所以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2) D为CH3CH2CH2COOH,E为苯酚,H为CH2=CHCH2COOH或CH3CH=CHCOOH。区分这三种物质,可以选用溴水。向D中滴加溴水,D不和溴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向E中滴加溴水,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向H中滴加溴水,可以看到溴水褪色;
(3)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则说明J为乙酸酯,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则J为CH3COOCH=CH2;
(4)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3(江苏专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江苏专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8(江苏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