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第二单元 幽默与荒诞5 庄子寓言二则优秀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暗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积累生字词栎树( lì)絜( xié) 棺椁( guǒ )液樠( mán )柱蠹(dù )见梦( xiàn)果蓏(luǒ ) 掊击(pǒu )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 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1.本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人物——匠石 栎树事件——匠石认为长寿的栎树是无用的,栎树托梦向匠石证明自己有用。结果——无用乃为大用2.曲辕有一棵怎样的栎树?外形—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影响——被人当做土神祭祀;观者如市。3.匠石作为一个爱木之人,对这棵人人仰慕的奇树什么态度?为什么?匠石不肯视,行不辍。原因—虽若是之寿,但为不材之木,无所用也。
4.栎树托梦给匠石,告诉匠石它之所以长到今天这样一棵奇树的原因,这原因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讲出来的? 因无所用于世,乃不使生命受苦,能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不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方式——与有用之瓜果作对比5.“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包含了几层关于如何看待生命之物的意思? 第一层——有用和无用之物皆为物 第二层——不能以暂时的有用和无用来判断物的好坏善恶,应平等看物
6.如何理解“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意思: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 庄子认为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这无疑体现了辩证法。另外,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
7. 为什么木匠石和栎社树的认识会截然相反?请谈谈你的看法。 庄子借此告诉世人,有道的人跟一般的人不同,他们把生命看得很重,即便你拿世人看得最重的来,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主张自己劳动、自给自足、逍遥自在地生活,尊重生命,不为世俗所累。
8.栎社树这则寓言的目的是不是要议论木匠或树木的问题? 传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匠石和栎树是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匠石认为栎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准是树木能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的要求。从他的立场上说,树木的价值就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 栎树却把“无所可用”当成“大用”,不懈追求。 在这里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出了对人的大关怀。
(二)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 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
(二)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1. 如何理解神龟托梦宋元君后被杀的命运? 宋元君所得之龟,果然神龟,知道自己托梦,而且用其甲占无往而不利。 可是即便如此神龟,依然无法预测自己会被渔人所获,更没有想到它会被救己者所杀。 现实与理想始终有差距: 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不确定的,人的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 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是非难定,对错难分; 三是每个人对自己命运的判断也是各不相同,期望也不同。
2. 读了第二则有关“宋元君夜半而梦”的寓言,你有何感悟?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神龟如此灵验,因何被杀?无论人和物都有自身不能战胜的局限。除去矫饰的善行,才能让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我们需要自然的相处,像婴儿学说话一般,摒弃心机,只要纯净。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的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1 沁园春 雪精品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1 沁园春 雪精品示范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知识,课文研习,全文小结,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11 咬文嚼字优秀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11 咬文嚼字优秀示范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咬文嚼字,贾岛推敲字眼不同,善用联想义,反对套板效应,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必修五*4 老人与海(节选)试讲课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五*4 老人与海(节选)试讲课示范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作者介绍,故事梗概,课文情节,课文研习,全文小结,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