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提升练)(含答案解析)试卷
专题17 小说阅读(三)-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提升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7 小说阅读(三)-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提升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思维导引〗小说最后一段是老人叙述完自己的故事走远后,作者对村庄景象的描写。这里有袅袅升起后又消散的炊烟,有女人们的吆喝声和男人们劳作的情形,老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乡村生活情形和老人对待牛的态度一样的自然和谐。同时,在小说结尾处的这处环境描写必然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一定的作用。只要这样多方面思考,答题就比较容易了。
参考答案:①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题指津
景物描写在小说中一般起到辅助作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活动安排好一个背景环境。须要注意的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为人物提供大的时空活动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因此,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时,要分清是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还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分析社会环境描写时,要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国家、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体会在国家、民族、时代背景下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典型性格。感受、分析自然环境描写时,首先要透过语言文字体察自然环境的特点,然后领会其在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情的烘托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这样一些——
1.社会环境。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
答题时只要根据这两大方面的要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即可。
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参考答案:①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②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
解题指津
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在理解这些语句的含意时,首先要能把握整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作者的思想脉络,然后把将要理解的句子归到适当的类别中。
1.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应该多加揣摩人物的情感,要注意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往往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环境描写含蓄地传达出来。
2.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注意和小说的主题相联系,要扣住小说的主题来回答。
3.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梳理小说的思路,根据语句所在的位置加以回答即可。
4.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应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联系其表层含意即字面意义,也要联系其深层含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这些句子不仅有比喻义、象征义,有时还有在抽象层面的含意,如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以及情感层面的含意等,要尽可能地分析清楚。
答题步骤:把握基本含意,吃透深层意义,联系内容和主旨,指出语句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
典题例析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思维导引〗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的品质;(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须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参考答案:(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例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思维导引〗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但老人又将他买的牛起名为“福贵”,所以,“活着”既是说人,也是说牛。从“活着”的本义上来看,老人身边的人都已经“一个挨着一个死去”,但他还活着,老牛即将被杀,只因老人偶然经过才活到现在。同时老人和牛悠闲的生活状态实际上体现了老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进一步启发读者思考如何“活着”,如何让自己更好地“活着”。
参考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解题指津
赏析作品的深刻内涵,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不仅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还要从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赏析小说的内涵。
赏析小说的内涵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①从小说的情节入手。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分析小说要表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事件反映出什么样的主题。②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看小说中有几类人,从人物的性格命运,尤其是主人公的性格命运来看小说的主题。③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环境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很多时候小说的主题隐藏在精巧的构思中,要能认真分析小说的构思特点,从中把握作者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3.小说标题的内涵、作用。
在理解标题的内涵时,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①表层义,即小说中具体的关于标题的实在含义。②引申义,也就是由表层义引出的更深层次的含义。③象征义或比喻义,就是由表层义的本体所象征或比喻的抽象的精神品质方面的含义,这个含义一般和主题表达相关。
在分析标题的作用时,可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①设置了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的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找准方向后,再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情节适当展开分析即可。
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未 婚 妻
[法]奥杜
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不是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自己的快乐。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个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嗳!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非常使我喜欢。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对农民夫妇说:“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拿出了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辞谢了她的好意。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爱着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他们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时,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是啊!假如我早知道……”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选自《世界名人散文精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16.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思维导引〗对比手法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是一种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从本文来看,当农民夫妇讲起自己的儿子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另外一组对比则是“我”和农民夫妇儿子的“未婚妻”,“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而这位“未婚妻”不仅有爱她的“未婚夫”,还有这样善良的公婆,“我”的处境可想而知。
参考答案: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出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②“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
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思维导引〗手帕的递、接是一个细节描写,这一描写涉及孟弗之教授和几个年轻的学生。这些学生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很显然他们乐意做志愿者,是一帮充满爱国热情的学生,孟教授对他们的行为赞赏有加,因而看到他们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怜爱之情顿生。所以手帕细节表现了老师对爱国学生的关爱、师生之间的默契、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等诸多复杂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②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③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解题指津
本考点侧重技巧考查,因此首先要弄清体裁特点,懂得各种表现艺术的概念及作用。
1.人称运用的区别及作用。
出于叙述的需要,小说往往采用一定的叙述人称展开。在解答针对某一人称的作用的题目时,首先要确认人称,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将小说内容和人称的作用相结合组织答案即可。
2.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于修辞手法的赏析,实际上首先是判断,然后结合该修辞的作用进行赏析就可以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要求掌握的七种修辞格,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答题时先要判断修辞的类型,并能阐述清楚如何运用该修辞,然后根据修辞的作用,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回答。
3.主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主要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5.重点谈谈细节描写。
答题模式:小说用了什么方法(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要表现的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清楚这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人 称
作 用
第一人称(我)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你)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第三人称(他)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辞格
作 用
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比拟
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排比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
抒情强烈,感染力强;增强条理性,加强节奏感;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表现手法
表 达 效 果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作者带着情感去观察、描写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衬托或渲染
用另外事物来陪衬、对照,或用浓重的笔墨描绘某一事物,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为行文作铺垫,营造氛围。
铺垫
为了突出某个表现对象,而预作一些陪衬、烘托和交代。它可以起到制造气氛、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作用,使形象更鲜明突出。
点面结合
文章中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重点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既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的、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悬念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伏笔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联想/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为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特点、事物特征更鲜明。
首尾呼应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凑、严密。
画龙点睛
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表达方式
表 达 效 果
描写
肖像描写
表现人物特征,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形成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蕴藉含蓄。
记叙
顺叙
连贯通畅,条理清晰,不蔓不枝。
插叙
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说理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6 小说阅读(二)-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提升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戛然而止的结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9 小说标题的作用-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提升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后面的问题,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考点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4 小说语言的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提升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知识梳理,考点精讲,考点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