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练习40讲 第8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含解析)
展开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注意:(1)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消失,这是由于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出声音,而原来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仍然继续向外传播。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不能写成“震动”。
(3)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叫声源,一个能发生的物体,但没有正在发声,不能叫声源。
2.常见声源的描述
管乐器的声源:空气柱。例如笛子、箫、小号等;其他的还有温水瓶中加水发声现象;吹笔筒、吹瓶子等都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的声源:弦(琴弦)。例如吉他、二胡、古筝等。
打击乐器的声源:以鼓面为例。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
例1.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一切 固体 、 液体 、 气体 都可以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作为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着。
2.真空罩实验:
实验现象描述:随着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已经听不到声音;再次将空气充入玻璃罩中时,电铃声音又开始逐渐变大。
实验结论:空气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方法: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受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玻璃罩中的空气全部抽尽,所以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
实验设计思想:通过制造一个有空气的环境与真空环境来对比的方式来说明空气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例2.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
例3.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实际操作还是能听微弱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 。
(3)该实验表明。
3.液体传声
液体传声现象:游泳运动员听到岸上的声音、“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被吓跑,鱼雷,声呐。
例4.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4.固体传声
固体传声现象:敲墙、卧轨听声、土电话;
资料:古代战争时,士兵通过将耳朵贴在地上听敌方军情,或者是挖一个大坑,用一个碗贴在墙上去听,或者是晚上睡觉时枕着箭筒睡觉。请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例5.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固体传声的( )
A.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
B.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
C.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
D.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5.声音的传播路径描述
例6.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用手弹鱼缸,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鱼缸→水→鱼 C.空气→水→鱼 D.水→鱼
▲ 知识点三:声速
1.定义: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快慢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距离 。
2.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的大小跟 介质的种类有关 ,跟 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说,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 最慢 。
(一)由声速引起的现象解释
例8.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
A.少记0.294s,成绩偏高 B.少记0.294s,成绩偏低
C.多记2.94s,成绩偏高 D.多记0.294s,成绩偏低
例9.在一雷雨夜,小明在看见闪电后6s听到雷声。求闪电位置与小明相隔的距离。
由声速引起的计算问题
例10.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例1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米/秒,一人用锤子敲击一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1.5秒后听到第一次声响。
(1)这段铁路有多长?
(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 知识点五:回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发生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相混合使原声 加强 ,感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m 才能听到回声。
回声测距离公式:s=
听到回声的条件:t>0.1s 即s>17m
回声现象:
能听见:回音壁半径32.5m,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雷声轰隆隆。
听不见:空旷的房间说话特别响亮,寰丘半径11.4m,声音特别响亮。
回声应用:声呐装置探测海底深度,探测鱼群。
例12.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注:回音壁、寰丘都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
▲ 知识点六:声、光与电磁波的异同
课时训练(六)
一、单选题
1.笛子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它的发声原理是()
A.空气柱振动
B.嘴唇振动
C.手指振动
D.笛子外壳振动
【答案】A
【解析】笛子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
【答案】B
【解析】敲响大钟后“大钟余声未止”,问题对象是”大钟“,“大钟余声为止”表明大钟还在振动.
3.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的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推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解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察觉,可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或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叉,通过溅起的水花或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采用的是转换的物理研究方法.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答案】D
【解析】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睡在地上的士兵,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通过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潜水员在水里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是靠水(液体)传播声音的.
5.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听声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
B.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的振动
C.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强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
D.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
【答案】A
【解析】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此实验说明骨传导比空气传播效果好.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轻地在木板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但绍洋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听到了声音.这个实验肯定能说明()
A.空气能传播声音
B.台面上的笔能传播声音
C.台面上的书本能传播声音
D.木板桌面能传播声音
【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效果差,所以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而当耳朵贴近桌面时,声音通过桌面传入耳朵,效果好便能听到声音.
7.将电铃放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发生的
B.真空能传声,此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的方法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D.真空不能传声,此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的方法
【答案】D
【解析】听到的铃声是电铃振动发出的,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仍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该装置无法将玻璃罩中抽成真空,需要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故D正确.
8.短跑比赛中,计时裁判总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样做是因为()
A.离起跑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
B.看发令枪冒烟计时比较方便
C.听发令枪的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D.听发令枪的枪声及时不够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答案】C
【解析】因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声音从发令员位置传播到计时员位置需要一定得时间.例如在百米赛跑中,声音从发令员到计时员需要的时间是t=sv=100m340ms≈0.29s,当听到枪声计时,实际上是计时慢了0.29s,这样就使得时间变短,成绩偏高.
9.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声速随温度改变
【答案】A
【解析】由于回音壁的墙体构造特殊,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因此即使某人在A点小声说话,原声(通过空气传播)和墙壁反射的声波(经墙面一次或多次反射)传递到离A点较远的B处时,那里的人也可以清晰的听到.
二、填空题
10.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中,密封后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出,闹钟的铃声会________,由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声音________.
【答案】逐渐减小;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密封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被抽出时,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小,由此可以推测,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的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移,如下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答案】液体;9
【解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2)超声波通过的距离s=2×6750m=1.35×104m,由v=st可得,
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t=sv=1.35×104m1500ms=9s
三、实验题
12.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如图).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解析】本实验通过转换法,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为乒乓球的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13.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1)______;
(2)______.
【答案】(1)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解析】观察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另外还可以发现,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快.
四、计算题
14.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管长931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由公式v=st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sv=931m340m/s;
∵两次声响相隔2.5s,且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t2=t1-2.5s=931m340m/s-2.5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st2=931m931m340m/s-2.5s≈3908m/s.
答:铸铁中的声速为3908m/声
光
电磁波
不同点
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传播。
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传播。
由变化的电流产生。
相同点
①都属于波;②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③都可以在空气中传播;④都能发生反射。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练习40讲 第37讲密度的应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练习40讲 第37讲密度的应用(含解析),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固体密度的测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练习40讲 第25讲光的折射(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练习40讲 第25讲光的折射(含解析),共11页。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练习40讲 第26讲光的色散(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练习40讲 第26讲光的色散(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