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参考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谷凡作品专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谷凡作品专练(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融入社会,帮助别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大
谷凡
母亲生病了,儿子只是把一堆买来的药放到她面前,转身走开了。儿子没有想着还要为母亲倒水,他就那样匆匆地去看书了。儿子从小就爱学习,一直学得很好,这让做母亲的很开心。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还是那么爱读书,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看那一大本一大本又厚又重的书。
母亲有些失落,躺在床上,眼里装满了泪水,此刻母亲看不到儿子,因为儿子的房门关得严严实实,一边想儿子的过去,想儿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她甚至还想了丈夫过世的情景。
母亲想到丈夫临死时紧紧拉着她的手不放,知道丈夫放心不下儿子,那时的儿子才十一岁,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就那样一直拉着她的手,直至停止了心跳。
丈夫离世后,母亲没来得及悲伤,就开始陪着儿子备战小升初,好在儿子争气,他的成绩
一直非常好。为了让儿子看起来不寒酸,母亲又多做了一份工,每天的时间都是紧紧张张的,连喘口气的机会都很少。
现在母亲病了,虽然只是小小的感冒,但让她十分难受。
这么多年,母亲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生病。记得那时儿子刚刚六岁,一次她生病了,儿子居然站在她的床边说:“妈妈,我带你去看医生吧!”母亲特别感动,病立马好了一半,觉得自己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
去做作业,不许再玩了,快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和儿子之间只有这些事了。
每次回到家母亲都是敦促儿子学习学习。儿子也听话,一直都是学学学。
儿子大学读的是名校,又被保送研究生。儿子还要继续读博士,可母亲觉得儿子不能再学了,她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实在太辛苦了。
上个月儿子去找工作,儿子以为自己是名校毕业,去一个小单位应聘应该是水到渠成,结果儿子碰壁了。后来母亲从一个熟人那里打听到儿子碰壁的原因,才知道儿子当时说话口太满了。他认为自己到那个小单位,从普通职员干起对他是一种侮辱。
后来儿子又四处投简历,依然是到处碰壁。现在儿子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了。整天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看书,看书,对不让他去读博的母亲一直耿耿于怀。
看着儿子紧闭房门,母亲突然喊起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让儿子帮她倒水,然后让他把换洗的衣服洗了,把房间打扫一下,去菜市场买菜,准备午饭。
儿子走出房间,和母亲对视了几秒钟,他有点不相信母亲会让他做这些事,但母亲的目光很坚定。儿子知道母亲现在病着,不想和他较劲,但嘴里还是嘟囔着他做不好这些事情。
母亲很温和,她说一次做不好两次,两次做不好三次……儿子带着不满去做,虽然没有做好,但已经超出了母亲的想象。
……
第一次吃到儿子做的饭,母亲有点激动,她眼里闪着泪花,这让儿子有点不知所措,一连四天,都是儿子打扫卫生做饭,甚至连母亲的衣服,儿子也帮她洗了。母亲的笑重新回到脸上,病也就好了。
那天母亲让儿子陪老张去市场进菜,老张在他们居住的家属院里有一个菜铺,每天天不亮,老张就得去批发市场进菜,开始儿子不愿意去,母亲说你只需要去看,不需要帮忙。后来,儿子就跟着老张跑了几趟。那天母亲远远地看着儿子在帮着卸菜,把自己搞得紧紧张张的。老张有一个儿子,学习一直不好。那天儿子看到老张的儿子在学习上正犯难,就帮他指点一下,再后来就多次帮他解难题,很快,老张儿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
就这样,儿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家属院里陆续有其他孩子要求他辅导,儿子的心思也用在了如何教学生这个问题上。一个学期后,儿子所辅导的学生成绩飙升了,儿子特别有成就感,整个人也充满了朝气。找儿子辅导学生的家长越来越多,儿子的精神头也越来越好,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由于儿子辅导学生考上了名校,儿子也跟着出名了。当初把儿子拒之门外的重点学校,现在亲自找上门来,让儿子去他们那里工作。
儿子说话的方式改变了,他的思维也改变了。他对周围的一切感觉都变了,母亲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儿子这才是真的长大了。
(选自《小说选刊》)
1.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标题“长大”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故事的线索,有利于集中叙述情节,有利于人物描写,也有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B.“母亲生病,儿子买来药,却没有给母亲倒水……”——截取生活矛盾结点开篇,设置悬念,然后叙述矛盾的来龙去脉。
C.小说插入“母亲”想到丈夫过世的情景,紧紧拉着她的手不放……直至停止了心跳,是为了给故事涂抹一层悲剧色彩。
D.“去做作业,不许再玩了,快去学习!……母亲和儿子之间只有这些事了。”看似平淡的叙述里,隐含着作者对“母亲”教育方式的思考。
2.作者塑造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一个青年人怎样才称得上“长大”了。(6分)
1.C【解析】“是为给故事涂抹一层悲剧色彩”错,亲人离世,是有一定的悲剧色彩,这是情节客观上的作用,而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当年丈夫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托给了自己,而孩子的现状让“母亲”失望,想到丈夫的嘱托,“母亲”感到愧疚。
2.(1)细节描写,小说写母亲“眼里装满泪水”的细节,表现母亲看到儿子封闭自我时的失落、愧疚心理。(2)心理描写,小说写母亲“眼里闪着泪花”,表现母亲看到儿子不断成长时,内心的激动、兴奋。(3)对比描写,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只关注他的学习,后来注意培养他的劳动观念、助人意识、感恩情怀等,在对比中表现母亲教育观念的转变。
3.(1)谦虚处世,懂得感恩;(2)读书学习,热爱劳动;(3)融入社会,帮助别人。
伍子胥
谷凡
一夜大风,刮得楚国上下飞沙走石,这么大的风,伍员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躲在一个山林里不敢轻易露面。
伍员是楚国人,但现在他不想是了,他正在想尽办法逃出楚国。父亲和哥哥已经被楚王杀害,若不是他反应敏捷,早就做了楚王的刀下鬼了。伍员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楚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非说太子有叛国之心,伍奢为太子辩解,因此获罪。
费无忌知道伍奢的两个儿子不好惹,若是要杀伍奢,伍尚和伍员哥俩必须一块儿灭掉。费无忌 把这种利害告诉楚王,楚王下令,兄弟俩若按时到都城,便可释放了他们的父亲伍奢。
伍员开始就不相信,召回儿子就可释放父亲,这算是什么罪?但是,天下人若知道可以救父亲,兄弟俩依然逃跑,于情于理都讲不通。接到命令的时候伍尚就决定他回都城,让弟弟伍员逃走。
现在,因为伍员抗命,楚王就名正言顺地杀死了他的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
一父一兄,就这样平白无故地送命了。据说,当时楚王下令的时候伍奢就已经预料到,伍尚会来,而伍员会出逃。听到伍员真的出逃以后,伍奢还流下了眼泪,他说楚国危哉,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
楚王杀死伍奢和伍尚,下令捉拿伍员。现在楚王己经布下天罗地网,伍员想逃出楚国又谈何容易。
伍员躲在山林里不敢轻举妄动,他急得满嘴燎泡,嗓子甚至不能出声了。突然一支冷箭嗖一下从他的头顶飞过,伍员惊出一身冷汗,是谁?谁能料想到他躲藏在这里呢?
伍员的心提到嗓子眼儿,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身上的兵器。风在吹,树在动。伍员定睛看时,发 现是自己的好友申鲍胥。申鲍胥走到他面前,并没有说话,只是将一包钱币扔给了他。也只有在这 个时候,才能看出人的善恶来!伍员满眼都是感激之情。
很长一段时间,伍员不知该说什么,他知道,说什么话都代表不了此时自己的心情。最后,伍员还是用沙哑的声音说:“若我能逃出,定要踏平楚国杀死楚君。”申鲍胥看了看伍员,他看到了伍员身上从里到外的仇恨。
眼前的伍员不光声音有变,头发也全变白了。申鲍胥望着伍员,离开的时候只说了两句话:“子胥兄,若是你敢平楚国,我一定全力相保!”
申鲍胥走了,伍员继续躲藏。也许是天意,奉命捉拿伍员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须髯全白,他 们还在根据画像寻找伍员,于是伍员出逃成功。
伍员逃出国,到了吴国。为报父兄之仇,他忍辱负重,吴国的公子光对他早有耳闻,也知伍员 的能耐。他们成了好友。公子光用鱼肠剑杀死了吴王僚,夺得王位。
机会总算来了,踏平楚国的机会很快摆在了伍员面前。伍员向公子光也就是吴王阖闾推荐孙武, 强强联手,只等吴王一声令下,大军出发。
天空依然蔚蓝,伍员抬头看了看飞翔在天空中的鸟,心里不免隐隐作痛。毕竟带兵准备踏平的,是生他养他的故土!此刻他想起了老友申鲍胥,不知他现在近况如何?当初若是没有申鲍胥的帮助,伍员焉能逃离楚国?然而,父兄的仇恨一直在心底生长,若不让君看到自己的错误,天下谁还愿意做明君?
杀!一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两军决战于柏举,楚师大败。吴师进逼国都郢,楚昭王逃走了。
为了报仇,伍员让人挖开了楚平王的墓穴,把他的尸骨鞭打了三百下。申鲍胥听说后仰天长叹, 跑到秦国求援,他不吃不喝七天七夜悲哭不止。秦哀公被感动,出兵救楚。
伍员的大仇报了,费无忌早就被楚国人处死了。伍员和申鲍胥至死没有再见面……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 年 8 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关于大风刮得楚国飞沙走石的描写,营造了悲凉凄惨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伍奢的悲惨命运。
B.文中写申鲍胥只寥寥几笔,看似着力不多,但其重情、守诺、爱国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形 象之丰满度不亚于伍子胥。
C.奸佞费无忌被处死的原因在文中没有交代,最大原因可能是与伍子胥事件没有什么关联,不能突出报仇雪耻的主旨。
D.文中写伍子胥须髯全白,这既表现了伍子胥内心的仇恨之深,也为后文他逃出楚国作了铺垫,使情节更加合理。
5.太史公认为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试谈谈本文如何具体塑造伍子胥这一形象特点的。(6分)
6.本文属于历史演义小说,请从“历史”和“演义”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 分)
4.A【解析】主角是伍子胥,应该是暗示伍子胥的遭遇。
5.正面描写:①语言描写。“若我能逃出,定要踏平楚国杀死楚君”;②心理描写。“一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表现其雪耻的坚定不移;③行动描写。将楚王鞭尸三百。
侧面烘托:对比手法。通过其兄的“全小义”而被杀,突出伍员的“弃小义雪大耻”。(每一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记满分)
6.①伍子胥是历史人物,本文的故事情节基本保持与历史记载一致;②小说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虚构;③小说用通俗浅易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④小说表现出的道德观念迎合大众心理,报仇雪耻的主旨与民间的侠义主流一致。(每一点2分,答出任意3点记满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张炜作品专练(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许行作品专练(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苏童作品专练(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