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精练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0·上海高考)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
解析:大连港是大连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大连的发展还受到陆上交通线路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答案:C
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变,聚落的分布和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影响下形成的。据图回答2~3题。
2.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
A.① B.③
C.② D.④
3.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解析:第2题,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城市呈紧凑的空间形态,因此①为最早的城市形态。第3题,根据图例可知,①是交通落后的步行-马车时代,②是高速公路时代,③是火车-电车时代,④是汽车时代。
答案:2.A 3.C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图示城市早期沿运河发展,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的影响。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1960年后往铁路线方向扩展,1990年后又向长江沿线扩展。第5题,早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落后,运河地位凸出,后来随着铁路的出现,特别是长江水运的发展,运河航运地位下降。
答案:4.D 5.C
下图是“华北平原村庄的平面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商业网点的特点是( )
A.规模小,数量少 B.规模大,密度小
C.规模小,密度大 D.规模大,数量多
7.A、B两个杂货部中A的效益好于B,原因是( )
A.A位于“丁”字路口,B位于“十”字路口
B.A周围的固定居民点明显多于B地
C.A地交通位置好,客货流的流量大于B地
D.A地周围居民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B地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只有两家杂货铺,规模小,数量少。第7题,由图交通线可知,A处在去集市必经之地,位置好,客货流量大。
答案:6.A 7.C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回答8~10题。
8.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9.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信息灵通 B.交通通达性好
C.周围住家多 D.外地游客多
10.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通达性好、人流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答案:8.D 9.B 10.A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12.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商业网点的分布呈线状或带状,可能是沿交通线、河流或山谷分布的。第12题,河流的干流一般河宽水丰,比较有利于运输,因此对商业网点的发育比支流有利的多,所以干流沿线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大。
答案:11.A 12.A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6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6分)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6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的分布几乎都沿公路分布,这主要受地形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第(2)题,交通运输布局的不同,会对聚落产生不同的影响。丙村东北方向的区域狭窄,相邻山坡较陡,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而南偏西方向,由于等高线较为稀疏,区域宽阔,一般不存在灾害隐患。第(3)题,图中丁位置处于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区,且处于道路的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答案:(1)沿交通线分布。地形和交通条件。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3)丁 丁地地势低平、开阔,位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14.热点在线
材料1:上个世纪80年代前,住在大连南关岭的人世代为农。由于这里矿产丰富,他们除了种地外,有的还开采矿石。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开发区很近,不少本地人办起了企业。80年代后,随着大连市整个城市化进程,该区到1983年城镇户口占有率达到了97%,户籍人口约10万人,工业企业众多。
材料2:2012年大连市将继续推进城市地铁项目的建设。大连地铁于2010年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其中一条线将通过南关岭,市体育中心也将在南关岭修建。无疑,这里将成为大连乃至辽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体育中心。
材料3:“大连地铁线路规划图”。
知识连线
(1)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商业中心分布的影响。
命题快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南关岭地区 80 年代后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说出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租金水平的变化。(4分)
(3)据材料分析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利用方式的变化。(6分)
(4)分析大连地铁建设对城市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城市的影响。由材料可知,南关岭地铁通车后,其交通通达度大为提高,使得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大幅度提高。在通车前以工业用地为主,而通车后,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以住宅用地为主,进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商业网点在南关岭大幅增加、发展,促使其商业做大、做强。
答案:(1)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大连开发区近。
(2)南关岭地铁通车后,其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将均有大幅度提高。
(3)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南关岭地区地铁通车前,其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通车后,南关岭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
(4)随着交通的发展,将加快大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人口和城区规模,提高全市的城市化水平;伴随着周边各区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发展转变为分散发展;商业网点向周边各区增加、发展,也促进市内商业做大、做强。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