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必修3】全册教学PPT课件
- 《蜀道难》公开课教学课件【语文人教必修3】 课件 4 次下载
- 《蜀道难》公开课教学课件【语文人教必修3】 课件 9 次下载
-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教学课件【语文人教必修3】 课件 7 次下载
- 《登高》公开课教学课件【语文人教必修3】 课件 4 次下载
- 《登高》公开课教学课件【语文人教必修3】 课件 4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探究,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创设情境,勾画意象,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交流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诗人的基本经历;2.熟读三首诗,并能背诵和默写。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四岁以前)《望岳》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四至四十四岁)《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春望》、“三吏”、“三别”4、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
【观看视频】杜甫的晚年经历
【观看视频】杜甫沉郁顿挫之风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露下降,漫山遍野枫树凋零,巫山巫峡秋天景象萧瑟阴森。峡中江水汹涌,滔滔连天;塞上风云阴暗,沉沉贴地。秋菊两度盛开,我再次洒下追忆往日的眼泪;孤舟一叶靠岸系绳,牵动我对故园的思念。黄昏,白帝城高处,听砧声四起,急促而繁密;妇女们正拿着刀尺,为在外的亲人赶制御寒的衣服。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山万壑逶迤随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别汉宫她就和北方荒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面向着黄昏。只凭画图汉元帝岂识得她青春美丽的颜容?环佩声响,昭君魂魄徒然月夜归来。千载之下,琵琶弹奏胡乐,乐曲里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劲急天高远,猿猴啼声悲哀;水清浅沙白亮,鸟儿飞影盘旋。树林广大,无边落叶萧萧飘下;江流长远,不尽水波滚滚奔来。平生四处漂泊,总是面对秋色,感伤客居异乡;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一人,登上高高楼台。历尽家国艰难,深深感伤双鬓长满了白发,倍尝人生病困,只好放下手中浇愁的酒杯。
推选小组中写得最好的习作,说说为什么喜欢。
1.品味意象,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故土之思、身世之悲;2.了解诗作沉郁顿挫的风格。
思考:杜甫为什么舍弃安稳,宁可一路漂泊?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刚结束,而吐蕃、回纥趁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发生叛乱,杜甫流亡。正欲乘舟东下,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的。安稳的夔州生活为什么留不住杜甫?他心中还有什么牵挂牵引他一路前行,宁可一路漂泊?
回顾:怎样才能完全读懂一首诗?
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就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我们还要注意诗歌的注释,作者使用典故的用意。 鉴赏诗歌的顺序: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特别是关键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诗句,鉴赏自己喜欢的句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长江两岸的高山;“巫峡”,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天,写巫峡;天空中阴云接地,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这都是客观的写实。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战乱的时代背景有了一种联系。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回应了诗题中那个“秋”字。“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 “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下的眼泪,而是生悲情于从前,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一滴的眼泪。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制做寒衣和拆洗寒衣了。可是我杜甫还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1.该怎么理解“秋兴”这个标题?2.前两联中,作者写了哪些秋景?这些秋景有什么特点?3.诗歌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该怎么理解“秋兴”这个标题? 清·贺裳说“以‘秋兴’命篇,乃因秋起兴,非咏秋也。”“兴”是起兴,“秋兴”即借助秋天的景色来抒情。
2.前两联中,作者写了哪些秋景?这些秋景有什么特点? 玉露 枫林、巫山、巫峡、波浪 风云等;凋零衰败的枫树林、萧瑟阴森的巫山巫峡、汹涌连天的江水、密布天地之间的夔州风云,整体上营造了一种阴沉萧森的意境。
3.诗歌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①感伤自己的身世和倾诉思乡思亲的衷曲(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他日泪”,透露的是多年来的艰难岁月;“泪”字托出焦灼无奈的思乡之情;用一个“孤”字传说出漂泊无依的苦况。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将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表现得深沉而浓烈);②忧国伤时之感(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既是为自家制做寒衣和拆洗寒衣,也是为远方的游子或戍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更是国家的秋声;由诗人的颠沛流离可见当时百姓生活的不幸)。忧国忧民的诗人传达的是忧国伤时之感。
诗人是如何触景伤情的?请具体赏析。 诗人所见之景有“丛菊”“孤舟”,所闻之声有“暮砧”,所联想之物有“刀尺”等,逐一捕捉,展开常见的生活图景,引发真切、生动的,令人唏嘘不已的“家国故园”情怀。因物寄兴,情因景生。
本诗运用到了哪些表达技巧? 艺术技巧:(1)对偶 颔联 颈联。具体:[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丛菊]对[孤舟];[两开]对[一系] (2)借景抒情。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chá)。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课时,学习目标,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勾画意象,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交流展示,第2课时,教学目标,聆听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情基调,悲伤凄凉,孤舟一系故园心,玉露凋伤枫树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寒衣处处催刀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示范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园田居,为何而归,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