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第1页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第2页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共10页。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高频易错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某同学向窗外张望,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  )A.不变 B.变薄 C.变厚 D.无法确定解: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即向窗外张望,晶状体形状变薄;看书时书本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即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变厚。故选:C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2.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解: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作凸透镜,视网膜当作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总结:弄清眼睛的视物原理,并熟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3.当一双正常的眼睛要看清一个远处的物体,晶状体要(  )A.变厚 B.变薄 C.不变 D.无法判断解: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弱,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选:B总结:该题考查了人眼的构造及视物原理,了解人眼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再变小解: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故选:A总结:知道人在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厚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小明物理课学了视力矫正后,在家里做了以下探究活动,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把父亲佩戴的一副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像又变的清晰,则小明的父亲是(  )A.近视眼,戴的是凹透镜 B.近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C.远视眼,戴的是凹透镜 D.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解: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拿一个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方或后方;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像又变的清晰,说明像的实际位置在光屏的前方,所以这是近视眼的特征,刚才所戴的是凹透镜。故选:A总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造成的,因此要让光线在进入眼睛以前延迟会聚一下,所以要带凹透镜来矫正。6.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两种,如图是表示甲乙两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B.乙是近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甲是远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D.乙是远视眼,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解:AC、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AC错误。BD、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B错误,D正确。故选:D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7.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因此,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①④故选:C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矫正措施。8.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图甲、图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图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图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图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甲是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乙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故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9.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  )A.甲、丁 B.乙、丙 C.乙、丁 D.甲、丙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故选:C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10.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解: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A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二.填空题(共5小题)11.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正常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矫正远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凸 透镜。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人的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答案为:缩小;凸。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12.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推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短 (选填“长”或“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则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解: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若仍然想使得像成在光屏上,所以应该让水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所以应该推注射器,使得水透镜的焦距变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即为了增加水透镜的会聚能力,即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凸透镜,即远视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推;短;远视。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的成像的特点、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13.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 丙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小的是 乙 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 小于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发散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2)由于凸透镜的会聚能力越强,像距越小,所以据图可知,在同一位置,乙图的会聚能力最强,即像距最小。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小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1)丙;乙;(2)乙;(3)小于;发散。总结: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近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解答,要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14.小明同学上初中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近,远处的物体越来越看不清了,这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他眼睛的视网膜 前 (选填“前”或“后”),需要给他佩带一个 凹 透镜来矫正他的视力。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故答案为:前;凹。总结:该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故能从光的会聚和发散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和矫正是解决该知识点的关键。15.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 乙 (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佩戴 凸 (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患者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患者是远视眼,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的乙图符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故答案为:乙;凸。总结:本题考查学生对远视眼成像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同学在探究“眼睛的作用”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蜡烛、眼睛(用凸透镜代替)的位置固定不变,A点为视网膜所在位置。 眼镜种类像所在位置眼睛前放老花眼镜A近视眼镜D1)蜡烛经眼睛在视网膜上成 缩小 像(填“放大”或“缩小”);2)若烛焰经眼睛成像恰好在B点,则属于 近视 眼;3)上题中,像成在C点,该同学又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要想看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应配戴 凸透 眼镜,他的作用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 (选填“前”或“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解:(1)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3)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答案为:(1)缩小;(2)近视;(3)凸透;前。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倒立 、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 远 (选填“近”或“远”)视眼。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像距 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C (填以下选项)。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极远处    D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做眼保健操,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等 解:(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即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所以是远视眼的成因。2)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短,反之亦然;而照相机的镜头是用玻璃做成的,其曲度不能调节,所以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一般是通过调节像距,使像变得更清晰。3)根据题干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4)预防眼睛疲劳眼睛保健很关键,不要到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坐车看书,以及做眼保健操等。故答案为:1)倒立;远;(2)像距;(3C;(4)做眼保健操,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等。总结:材料阅读分析题所占比例逐年递增,这类题型给出一个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理解,从材料中捕捉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材料阅读题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所举事例贴近生活,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探究。18.(1)如图所示,这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2)要想使这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配戴什么透镜?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答:(1)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这是近视眼。2)想使这个眼睛得到矫正,应戴合适的凹透镜,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线再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总结:此题考查了对近视眼的判断及其矫正方法,是一道易错题目,注意与远视眼进行区别。19.如图: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上又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将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甲乙两眼镜中, 乙 是凸透镜。2)在实验现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解: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应用于近视眼镜。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故(1)甲乙两眼镜中,乙是凸透镜;(2)在实验现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故答案为:(1)乙;(2总结:此题的难点在于将实验和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纠正原理相结合,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有一定的拔高难度。20.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 远视 眼,矫正视力应该配戴 凸透 镜。解:由图可知,物体经眼镜成像在了视网膜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这样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远视;凸透。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课后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