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1.1杠杆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8689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1.1杠杆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8689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1.1杠杆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58689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1 杠杆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1 杠杆学案及答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
1
3
3
6
8
一、杠杆
1.定义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为杠杆。
(2)杠杆可以是直的,亦可以是弯的,硬棒理解为不可变形的棒。
【重点提示】
(1)硬棒不一定是直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2)一个物体是否可以抽象成杠杆,看是否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硬,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或者变形很小;二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2.杠杆的五要素
(1)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重点提示】
(1)弄清动力臂和阻力臂,首先弄清“力的作用线”的概念,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叫作用线。
(2)力臂指的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画力臂,先找到作用点,然后确定力的作用线位置,最后做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②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通过改变钩码的位置或数量,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测量多组数据。
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重点提示】
①调节杠杆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②利用弹簧测力计方向要始终沿竖直方向。
③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④实验至少做三次,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是阿基米德发现的,被称为杠杆原理。
三、杠杆分类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铡刀、羊角锤、手推车、撬棒等。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起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等。
【教材剖析】[课后习题]教材P8
(a)图羊角锤是省力杠杆;
(b)图镊子是费力杠杆;
(c)图钓鱼竿是费力杠杆;
1、杠杆的平衡条件与实验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重要提醒】
实验步骤:
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②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通过改变钩码的位置或数量,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测量多组数据。
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例1】(2019·苏州)利用杠杆开展相关实验探究:
(1)安装好杠杆,将其放到水平位置后松手,发现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杄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在第(1)小题所描述的情形中未调节平衡螺母而直接开展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拉力的大小 。
【答案】:(1)左;(2)2.0;偏小;(3)变小;不变;
【解析】
(1)安装好杠杆,将其放到水平位置后松手,发现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左端上翘,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杠杄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图可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A×LA=FB×LB,3×0.5N×4L=FB×3L,所以FB=2.0N;
若在第(1)小题所描述的情形中未调节平衡螺母而直接开展上述实验,由于左侧已经存在杠杆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偏小;
(3)图丙使杠杆由水平位置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G×4L=F2×3L,则F2=4/3G;
当转动到图中位置时,设杠杆与水平位置的夹角为α,物体的力臂、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均变小;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G×4L×csα=F2′×3L×csα,则:F2′=4/3G;所以,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不变。
【常考1】力臂作图
【例1】(2019·眉山)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搬动一个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的作用点,若要用最小的力搬动石块,请标出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以杠杆的最下方为支点,可以获得更长的动力臂,这样可以最省力。
【例2】(2019·自贡)如图所示,轻质杠杆的A点挂一重物G,绳受的拉力为F2,O为杠杆的支点。请在杠杆的端点B处画出使杠杆保持静止的最小的力Fl的示意图,并作出F2的力臂l2。
【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力F1作用在B点时,力臂L1最大,此时力F1最小,力F1示意图如图所示;
过支点作力F2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可做出力臂L2,如图所示;
【重要提醒】
画力臂的步骤: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表示是动力臂。注意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常考2】杠杆的分类
【例3】(2019·扬州)下列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镊子 B.船桨C.钓鱼杆 D.扳手
【答案】D
【解析】
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
B、船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钓鱼杆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扳手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例4】(2020·丹阳模拟)如图所示,OAB为轻质杠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端施加一个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杠杆( )
A.一定是省力杠杆B.一定是费力杠杆
C.一定是等臂杠杆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B点力的方向不同,力臂的大小则不同,不能确定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所以此时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例5】(2020·句容一模)如图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把和夹爪分别是( )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B.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C.费力杠杆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答案】A。
【解析】手把和夹爪的杠杆示意图如下:
在使用手把时(左图),作用在手把处的力F是动力,拉绳对手把处的拉力是阻力F1;
由图可以看出:动力臂要大于阻力臂,因此是手把处是省力杠杆。
在使用夹爪时(右图),拉绳的拉力F1是动力,夹爪处受到的阻力F2是阻力;
由图可以看出:动力臂要小于阻力臂,因此夹爪处是费力杠杆。故选A。
【常考3】平衡条件的计算
【例6】(2020·苏州一模)如图为一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将其视为杠杆,O为支点,B为重心,BC为竖直方向,A为拉杆端点,已知箱子重为250N,OA为120cm,OC为24cm。
(1)图中在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动力F,箱子静止,则动力F的力臂为cm,F的大小为N。
(2)使拉杆箱在图示位置静止的最小动力为N。
(3)生活中,常把箱内较重物品靠近O点摆放,这样使拉杆箱在图示位置静止的最小动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60、100、50、变小。
【解析】(1)如图,F的力臂L为直角三角形300对应的直角边,
根据数学知识易知:L= eq \f(1,2) OA= eq \f(1,2) ×120cm=60cm;
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L=G×OC,F= eq \f(G×OC, L) = eq \f(250N×24cm,60cm) =100N。
(2)要使动力最小,动力臂就最大,由图易知最大动力臂为OA,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OA=G×OC,F= eq \f(G×OC, OA) = eq \f(250N×24cm,120cm) =50N;
(3)把箱内较重物品靠近O点摆放,阻力臂变小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阻力、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阻力臂越小,动力越小。
答案为:60、100、50、变小。
【热点题型1】杠杆的分类与应用
【例7】(2019·成都)如图,是三种类型剪刀的示意图,请你为铁匠师傅选择一把剪铁皮的剪刀,你会选
择 (选填”A”、“B”或“C”)剪刀,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 。
【答案】C;省力。
【解析】由图片可知,C剪刀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可用来剪铁皮,目的是为了省力。
【易错】不清楚铁匠师傅剪铁皮的剪刀应该使用哪一类杠杆。
【方法归纳】选择杠杆的时候:先要确定杠杆在应用时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进行分类并选择出合适的杠杆。
【热点题型2】杠杆平衡条件应用及综合计算
【例8】(2019·安顺)如图所示,用固定在竖直墙上的直角三角形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已知AB长40cm,BC长50cm。室外机的质量为30kg,室外机的重力作用线正好通过AB中点,则A处钉受到的水平拉力F为N(支某重力不计)•为了安全,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
【答案】200;靠近。
【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AC===30cm。
由题意可知,以C为支点,ABC是一个杠杆。AC为A处螺钉水平拉力的力臂,室外机对其压力的力臂为AB长的1/2,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C=G×1/2AB;即:F×30cm=300N×1/2×40cm;
解得:F=200N;
为了安全,应减小A处的拉力(若拉力过大,支架对螺钉拉力会使螺钉松动而造成危险);
在A处拉力和阻力G一定时,室外机的位置越靠近墙壁,室外机对支架压力力臂越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A处的拉力将减小,以保证支架和室外机的安全。
【方法归纳】该题难点在于确定杠杆的支点,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如果这个杠杆旋转起来,那么寻找其被围绕的固定的点,即为支点。其次是确定杠杆的五要素,最后列举平衡条件,观察力和力臂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
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阻力臂
C.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动力臂 D.力臂的长度不可能为零
【答案】B
【解析】
A、杠杆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故A错误;
B、根据力臂的概念,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阻力臂,故B正确;
C、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动力臂,而不是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故C错误;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的长度正好为零,故D错误,故选B。
2. 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撬棒 B.羊角锤 C.核桃夹 D.食品夹
【答案】D
【解析】判断杠杆省力还是费力,关键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在分析一个杠杆时,要首先确定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与阻力臂,并画出示意图,图要画得规范,力和力臂尽量按实际比例画,建立直观图景,便于判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A、B和C是省力杠杆,D是费力杠杆。当然由于实际图形中确定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比较困难,建议同学们还是熟记一些常见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的例子。
3.图(a)所示的杠杆是水平平衡的。如果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如图(b)所示。则杠杆()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要保持平衡应将左端的物体向右移动 D.要保持平衡应在右端再加挂一个物体
【答案】D
【解析】AB、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格长为L,(a)图杠杆平衡是因为:2G×2L=G×4L;
(b)图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后(为便于研究,设物体的重也为G),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3G×2L,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2G×4L,因为3G×2L<2G×4L,即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故A正确,B错误;
CD、若想让杠杆能够平衡,可以将左端的物体向左移动,从而增大左边的力臂,使左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等于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C错误;
若想让杠杆能够平衡,可以在左端再加挂一个物体,左边的力变大,使左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等于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故D错误。
4.下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2019·岳阳)请画出图中杠杆动力F的力臂L。
【答案】
【解析】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根据力臂的概念画出F的力臂L。
反向延长F得到动力作用线,从支点O向动力作用线作垂线段,即为动力F的力臂L.如图所示:
6.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 m,OB=0.4 m,将重30 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 N的拉力,这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答案】40;费力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物体对杠杆的阻力为F2=30 N,拉力为动力F1,动力臂为l1=OA=0.3 m,阻力臂为l2=OB=0.4 m,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40 N,由于l1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变阻器导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1 电阻导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识电阻,影响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物质的导电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2 内能 热传递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能,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热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