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时 Word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时 Word版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时 Word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2.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俗话说“无农不稳”。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2.运用具体情景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分类。


    【教学难点】


    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案例学习: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不但要考虑自然条件因素,还要考虑发展变化较快的社会经济因素,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教师讲授]: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农业地域。在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讲解]:混合农业是一种将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经济发达国家其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猪等。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的小麦—牧羊带最为典型。


    读图指导:根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牧羊带在澳大利亚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加强对课本图3.3核心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分析:澳大利亚东南墨累—达令盆地是农牧皆宜的地区。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提问]:那么,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区位因素有什么不足之处?


    知识拓展: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的形成原理及东水西调示意图。


    [教师讲解]:澳大利亚东南部受大分水岭的影响,降水集中于大分水岭的东侧,在其西侧形成山地的雨影效应,降水丰富地区与农业生产地区分布不一致,灌溉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因此,澳大利亚对水利工程建设很重视,东水西调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是要发展变化的。对于一些不适于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我们还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促进农业生产。


    课后活动:以惠东为例,调查研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


    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类型


    3、混合农业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第1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