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曲苑奇葩精品教案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曲苑奇葩精品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曲苑奇葩精品教案

    展开

    第三单元 曲苑奇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聆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与赏析音乐,对比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的不同,加深对说唱音乐的体验与感知。教学过程: 一、导入首先导入一段相声表演的视频,那么,相声是一种大家都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音乐的艺术表演形式,本单元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说唱音乐。那么,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说唱音乐这种艺术表演形式。说唱音乐又称曲艺音乐,那么,在曲艺中除少数曲种外,大多数以说唱结合为其特点,唱居主要地位。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弹词(苏州评弹),在北方的代表——鼓词(京韵大鼓)。二、对比欣赏传统京韵大鼓与《重整河山待后生》。首先播放一段传统京韵大鼓唱段和《重整河山待后生》,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思考:1)音乐的特点:《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它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汉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脸,描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2)情感的体现:《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个唱段,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艺术家骆玉笙在演唱时,发挥了她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并揉进了悲壮苍凉的演唱特点。强化了悲壮的、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三、音乐知识1)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北京、天津后,刘宝全改以用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的唱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为京韵大鼓。2)骆玉笙:天津人,生于上海。艺名小彩舞,彩舞。出生 6 月时被卖给天津艺人骆彩舞,改姓骆。7 岁时学习京剧,9 岁拜苏焕亭为师唱京剧老生。1926 年登台演出,1931 年改唱京韵大鼓,1934 年拜韩永禄为师学习京韵大鼓,承宝全派。1939 年首次在北京演出建国后历任天津曲艺团演员、副团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天津政协常委,天津市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7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 1 月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是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小结我们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来感受音乐课中各种不同的曲艺形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感受能力,激发对各种曲种的兴趣,课外布置收集曲艺资料的活动来加强锻炼。通过学习各种曲种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达到以德育人的教育宗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知道我国南北有代表的两种说唱音乐——南方弹词的主要特点。2、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音乐感受。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教学过程: 一、导入齐唱《门前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词的特点,它和南方弹词并列为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剧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曲子《蝶恋花、答李淑一》。二、听赏《蝶恋花答李淑一》(学生活动)思考 1——音乐特点;思考 2——情感体现。(教师讲解)1、音乐背景题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其丈夫柳直荀 1932 年在湖北战役中牺牲。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1930 年为革命牺牲,时年 29 岁。1957 年春节,李淑一向毛泽东贺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 年写的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同年 5 11 日,毛泽东回信,并以这首词作答。这首词为毛泽东 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 年他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2、音乐特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3、情感体现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4、讨论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歌唱这首曲子?5、学唱师带领学生反复歌唱至熟练掌握。三、总结课程结束,学生走出教室。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常德人》。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唱歌曲《常德人》,了解常德人的生活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二、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感悟歌曲的情感。2、常德丝弦曲种简介: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及周边县区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坐唱,一般为六人,操六件乐器,如胡琴、四胡、扬琴、月琴、琵琶、打击乐等。3、《常德人》说说这一唱段的音乐和唱词的特点。4、音乐明快流畅,加了许多衬词。5、跟着老师学唱歌曲,感悟歌曲的情趣。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歌曲《常德人》,同学们感觉这首歌曲怎么样?从中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怎样的情绪啊?不懂的就课下问,今天的课就学到这,下课!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