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江苏专用练习:高考选择题专练十三 中国微观区域分析型
展开专练十三 中国微观区域分析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2019·苏北三市高三模拟)2018年12月1日,新疆乌鲁木齐出现“黄雪”。下图为“2018年12月1日新疆降雪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降雪最多的地点出现在( )
A.天山南坡 B.天山北坡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乌鲁木齐本次降雪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受( )
A.沙尘暴的影响 B.冷锋的影响
C.暖锋的影响 D.雾霾的影响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降雪较多的地区吹西北风,天山北坡为迎风坡,山地降雪最大,故选B。第2题,受沙尘暴影响,雪中所含沙尘过多使降雪呈现黄色,A正确;锋面类型与降雪颜色没有关系,B、C错误;雾霾主要是人类排放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的,新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雾霾不严重,同时若受雾霾影响降雪颜色更可能是黑色,D错误。故选A。
(2019·扬州市高三模拟)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江达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下面图1为“昌都附近区域简图”,图2为“被堵河段所在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面图2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4.导致本次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D.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破碎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图2中的c处左岸等高线密集,山坡较陡,其以下有峡谷,易堵塞,从而更容易形成堰塞湖,C正确;a、b两岸等高线稀疏,山坡较缓,不易发生山体滑坡,以下河谷较宽阔,不易形成堰塞湖,A、B错误;虽然d处左岸山坡也较陡,但其以下河道宽阔,也不容易形成堰塞湖,D错误。故选C。第4题,当地海拔高,地势不低,A错误;我国西南地区6~9月,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10月降水较少,B错误;10月为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积雪融化较少,C错误;当地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破碎,D正确。故选D。
(2019·北京文综)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6.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A选项正确;区域内湖泊为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流径流,故B选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年降水量较大,以水田为主,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严重,故C选项错误;当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D选项错误。第6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域各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调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互补,不会使乡镇数量明显增多,但会使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区域一体化发展会导致第三产业结构趋异;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019·南京市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下图1为“中国某省级行政区简图”,图2为“M地局部图”。近年来,M地区率先实施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在应对绿洲日益缩小的同时,开创了农业生产的新局面。读图,回答7~8题。
7.“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的发展方向可能有( )
①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
②引水灌溉的水稻种植业
③以柑橘为主的特色林果业
④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关于图2中绿洲,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气温年较差大,利于瓜果生长
C.多年冻土广布,耕作难度大
D.一年中夏季面积最大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根据经纬度可知,M地位于甘肃省,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因为M地冬季气温低,需要建暖棚且水资源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是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该地种植;该地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适宜发展瓜菜种植。故选C。第8题,图中绿洲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夏季冰雪融水多,绿洲水源充足,面积最大;该地夏季气温高,无多年冻土;瓜果生长与气温日较差有关,与年较差无关。故选D。
(2019·汕头模拟)2013年9月29日,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之后许多跨国公司总部纷纷落户上海自贸区。读下图,回答9~10题。
9.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上海自贸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10.图中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将移至郊区
B.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
C.中心城区辐射作用增强
D.城市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
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题,我国建立的自贸区,不仅基础设施完善,更有国家提供的许多优惠政策。根据图中注记、自贸区名称判断,自贸区都是保税区,故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上海自贸区的最主要因素是政策。第10题,图中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可使中心城区与自贸区联系更便利,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中心城区辐射作用增强。中心商务区仍留在中心城区。磁悬浮列车以客运为主,不能使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城市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只是压力减轻,不会衰落。
(2019·南通市高三模拟)下图为“清江流域水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清江( )
A.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小
B.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C.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D.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大
12.清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是( )
A.大力修建梯田 B.发展钢铁工业
C.发展内河航运 D.水能梯级开发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题,从清江经纬度的位置及与长江的关系可知,清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降水期长,冬季温度高于零度,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C正确。第12题,该流域内落差大,多溶岩山地,不适合大力修建梯田和发展内河航运,A、C错误;发展钢铁工业需要水利工程提供电力,清江上有多座水电站,可见其开发的核心是水能梯级开发,D正确。
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112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下图为“塞罕坝林场的位置图”。据材料完成13~14题。
13.塞罕坝林场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下列关于该林场表述正确的是( )
A.对东北林区的开发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B.选择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要营林品种
C.夏季防火等级最高
D.对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不大
14.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与北坡相比难以绿化,造成南坡绿化难度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B.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D.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塞罕坝对东北林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A错误;塞罕坝林场纬度较高,故选择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要营林品种,B正确;华北地区春季干燥,春季防火等级最高,C错误;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北部,对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重大,D错误。故选B。第14题,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不利于植被生长,所以在造林过程中南坡比北坡更难绿化,A、B、C错误,D正确。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2019·苏锡常镇高三调研)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16.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有( )
A.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扩张,需水量增大
D.流域面积变小,集水区域减小
答案 15.AD 16.BC
解析 第15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塔里木河,流经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所以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流量较大,冬季断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下游水量最小,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故选A、D。第16题,由图可知,该河流域水体面积大量减少,而耕地大量增加,可推知水体的减少主要与耕地增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河流水被大量用作农业灌溉用水。另外图示建筑用地也扩大,城镇规模扩张,需水量增大。故选B、C。
(2019·南京、盐城市高三模拟)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张爱萍将军写下诗句“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读“若尔盖沼泽区位置图”,回答17~18题。
17.诗中描述若尔盖沼泽“绿原无垠漫风烟”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对流旺盛 B.地势高,天气多变
C.空气稀薄,光照强 D.地形影响,多大风
18.当年红军穿越草地艰难,是因为当地( )
A.地质灾害多 B.沼泽泥潭广
C.夜间气温低 D.草原植被少
答案 17.BD 18.BC
解析 第17题,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块特殊的区域,该地区海拔较高,在3 300~3 600m之间,被称为松潘高原,地势较高,天气多变,且受地形狭管效应影响,多大风,故B、D项正确。第18题,据材料中的诗词和图中沼泽分布面积可知,此地沼泽泥潭广布;另据“干草火烧驱夜寒”可知,此地夜间气温很低,故B、C项正确。
(2019·南通市高三模拟)长江江豚被称为“微笑天使”,自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以来,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导致长江江豚数量下降的三大威胁,包括生存空间被侵占、食物资源严重不足、人类活动直接伤害。下图为“长江江豚数量及分布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近年来,江豚数量下降趋势放缓,原因主要有( )
A.水利工程建设 B.规范采砂活动
C.控制航运规模 D.建立自然保护区
20.洞庭湖、鄱阳湖淤浅除了影响江豚生存外,还会导致长江下游( )
A.通航能力下降 B.城市供水减少
C.输沙总量减少 D.沿岸旱涝增多
答案 19.BD 20.AD
解析 第19题,水利工程建设会破坏江豚的生存环境,A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航运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长江的通航能力很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航运能力还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当然,从保护江豚的角度考虑应该控制航运规模,C不符合实际情况,C错误;长江流域的采砂活动得到严格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对保护江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D正确。故选B、D。第20题,洞庭湖、鄱阳湖淤浅,航道将变浅,通航能力下降,A正确;长江水资源丰富,泥沙淤积目前威胁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供水数量,但会影响供水质量,B错误;洞庭湖、鄱阳湖淤浅说明水土流失严重,输沙总量增加,C错误;湖泊、沼泽、河床淤积,降低湿地调蓄洪水的能力,进而加剧沿岸地区的旱涝灾害,D正确。故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