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精练4地球上的水
展开下图中的湖泊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巴尔喀什湖,以东咸西淡闻名世界近年来该湖的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正确的是A.终年干旱——深居内陆 B.终年湿热——受赤道低压影响C.终年寒冷——位于极地 D.终年温和——受盛行西风影响2.造成近几年巴尔喀什湖水域面积呈波动减小趋势的主要人为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B.人口增加,围湖造田C.冶金发展,湖水消耗大 D.水利建设,灌溉量增多3.下列改善图示区域生态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节水农业,控制用水量 B.大规模抽取地下水,扩大淡水来源C.大规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D.人工融化高山冰雪,增加河流水量【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形成其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依据当地所处的海陆位置来回答。巴尔喀什湖地处中亚干旱区,降水稀少,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面积缩小。当地地处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据此回答该题。1.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的巴尔喀什湖沿岸,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接收的海洋水汽少,降水稀少,气候终年干旱,故A正确。2.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属于自然原因,A不符合题意;该地冶金工业不发达,对水源需求量不大,C错误;围湖造田会使湖面持续减小,不会出现波动减小的现象,B错误;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对灌溉水源的要求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水利建设,灌溉量增多是巴尔喀什湖水域面积呈波动减小趋势的主要人为原因,D正确;故选D。3.在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控制用水量可以缓解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是改善图示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A正确;大规模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下漏斗区,造成地面塌陷等问题,B错误;大规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需要充足的水源,而当地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故C错误;人工融化高山冰雪,虽然短期内能增加河流水量,但从长远来看,会导致冰川萎缩,淡水资源更加短缺,D错误;故选A。【答案】1.A2.D3.A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信息,2019年上半年我国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华北、黄淮、内蒙古等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读“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A.①偏少 B.②偏多C.③偏少 D.④偏多2.关于图中水循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④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②环节主要参与海上内循环C.③环节使陆地淡水资源的得到更新和补充D.④环节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A.① B.② C.③ D.④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4.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5.芦苇是淡水植物。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主导风向 B.湖水含盐量高低C.沿岸坡度陡缓 D.土壤肥沃程度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6.造成①、②两地雨季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太阳辐射7.图示洋流所属大洋环流和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应正确的是A.副热带环流 增温增湿 B.副极地环流 降温减湿C.副热带环流 降温减湿 D.副极地环流 增温增湿 纳米布沙漠沿非洲西南海岸延伸2100千米,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科尔芒斯科普镇坐落于沙漠的中央地带,小镇建立初期因钻石产量大成为贫瘠沙漠里的“奢华尖塔”。随着南方滨海地区更富饶的钻石矿脉被发现,小镇居民先后成群离去,小镇彻底废弃变为“鬼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影响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因素有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洋流9.小镇彻底废弃变为“鬼镇”,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 B.资源状况 C.开放程度 D.生活水平 图甲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乙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问题。10.图甲中,甲处的洋流与图乙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性质和流向都相同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甲处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促进沿岸地区非地带性植被的形成C.使沿岸大气相对下沉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班加罗尔(如下图所示)位于印度南部,集中了印度主要高科技公司。这里原本拥有相互贯通的湖泊超过280个,现在仅存70余个,很多湖泊浮现厚厚的泡沫。此外,班加罗尔水井数量从30年前的5000口增加到现在的45万口,深度从20年前的10米到现在的91米。联合国报告显示,当前班加罗尔成为全球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班加罗尔成为全球最缺水大城市之一的主要原因有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②地表水体污染严重 ③地下水资源缺乏 ④工业和生活需水量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班加罗尔水井数量和深度变化会导致A.气候变干 B.地面沉降C.地震灾害频发 D.地下水位上升14.解决班加罗尔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 ②严格治理水污染 ③减少科技公司数量 ④提高水资源价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洪泽湖水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该湖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稻田广布,蓄水量大 B.入湖水系较多,梅雨季节带来较大的水量C.湖水下泄入海通道过多 D.雨季每年5月开始,10月结束,雨季长16.下列防洪措施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A.开辟分洪区 B.疏浚河道C.提高森林覆盖率 D.修筑堤坝17.下图为“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洋流名称:②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2)甲处是________渔场,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若只考虑顺风条件,轮船从A城驶往B城应主要借助的风带是__________。(4)对流经地区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是图中的_____和_____(填数字代码)。18.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的地形区名称是 ,自然带主要是 ,区域中绿洲体现了 的分异规律。(2)本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 ,流经和田附近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3)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 (高或低),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4)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1.C2.C3.D【解析】1.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偏少。据图可知,图中③箭头代表降水,故C正确。2.整个水循环的过程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①—④环节只联系了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故A错误;图中②环节为水汽输送,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故B错误;③环节为降水,使陆地淡水资源的得到更新和补充,C正确;④环节为地表径流,水体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错误;故选C。3.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从长江引水,调往北方,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即④环节,故D正确。【答案】4.D5.A【解析】4.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甲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最大,输入湖泊泥沙也最多,A、B错误;乙河流出L湖,不是L湖的补给水源,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C错误,D正确。5.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与风向无关,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主导风向,A正确;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受水面深浅、盐度高低和土壤肥力影响,沿岸坡度陡缓会影响到水面深浅,B、C、D错误。【答案】6.A7.C【解析】6.①地受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②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大气环流导致两地雨季时间不一,A选项正确;两地都在沿海,海陆位置相似,B选项错误;两地都靠近北纬40度,纬度位置相似,C选项错误;天气状况影响太阳辐射,不是太阳辐射影响天气状况,D选项错误。7.该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是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选项错误;该洋流靠近热带,为副热带环流,B选项错误;该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是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靠近热带,为副热带环流,C选项正确;该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是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选项错误。【答案】8.D9.B【解析】该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8.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导致沿岸气候干燥、降水少,沙漠沿海岸线延伸。故D正确、排除B。图示区地形主要是高原,但沙漠主要是沿海岸线延伸,并不以地形的分布为界,所以地形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沙漠的形成主要受降水影响,与气温关系不大,故C错误。9.由材料可知,小镇建立初期因钻石产量大成为贫瘠沙漠里的“奢华尖塔”。随着南方滨海地区更富饶的钻石矿脉被发现,小镇居民先后成群离去,资源枯竭使得小镇彻底废弃变为“鬼镇”。因此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故B正确,排除A、C、D。【答案】10.D11.B【解析】10.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那么①处等温线南高北低,位于北半球,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经过,A错;②处等温线北高南低,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经过,B错;③处等温线南高北低,位于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暖流经过,C错;④处等温线北高南低,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暖流经过,故正确。故本题选择D。11.图甲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处洋流是马达加斯加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再加上东部地处山地的迎风坡,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覆盖热带雨林植被,是一种非地带性分异类型植被分布,B对。途经海轮不知道航行方向,所以不好判断是顺风顺水情况,A错;暖流从海洋上来,使沿岸大气抬升,带来降水,C错;洋流因为增加了海水流动也扩大了污染,D错。故本题选择B。【答案】12.D13.B14.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12.根据材料可知,班加罗尔很多湖泊浮现厚厚的泡沫说明地表水体污染严重,②正确;材料中提到原本拥有相互贯通的湖泊超过280个,现在仅存70余个,班加罗尔水井数量从30年前的5000口增加到现在的45万口,说明工业和生活需水量大,④正确;班加罗尔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1500-2000㎜,降水较多,地下水丰富,①③错误。故选D。13.班加罗尔水井数量从30年前的5000口增加到现在的45万口,班加罗尔水井数量和深度深度从20年前的10米到现在的91米。说明班加罗尔的水井数量增加,深度增加,这种变化会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漏斗而地面沉降,B正确;利用地下水不会影响气候,A错误;地震灾害与地质构造有关与地下水利用影响不大,C错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故选B。14.跨流域调水和严格治理水污染是解决班加罗尔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有①②正确;减少科技公司数量和提高水资源价格不是最有效的措施,③④错误。故选A。【答案】15.B16.C【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15.稻田广布,蓄水量大,不易发性洪涝灾害,A错误。入湖水系较多,梅雨季节带来较大的水量,湖水下泄入海通道少,排水不畅,B正确,C错误。雨季正常年份5月在华南地区,该地位于淮河流域,故D错误。故选B。16.开辟分洪区、疏浚河道和修筑堤坝都属于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生物措施,属于非工程措施,故选C。17.【答案】(1)秘鲁寒流 北太平洋暖流 (2)北海道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 (3)东北信风 (4)① ② 【解析】(1)图中数字所代表洋流名称:①是加利福尼亚寒流,②是秘鲁寒流,③是南赤道暖流,④是北太平洋暖流。(2)甲处是北海道渔场,它形成的原因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饵料丰富。(3)若只考虑顺风条件,轮船从A城驶往B城应主要借助的风带是东北信风,因东北信风是东北风。(4)对流经地区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是寒流,对应图中的①②。18.【答案】(1)塔里木盆地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2)冰川积雪融水 自南向北 气温(3)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低 水源(4)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阻挡【解析】(1)根据图示区域的轮廓及地理事物名称可知,图示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这里居于内陆,降水少,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荒漠带,区域中绿洲点缀在沙漠中或分布在盆地边缘,体现了非地带性的分异规律。(2)本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但该区域高山多,冰川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流经和田附近的河流最终消失在荒漠中,故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由于该河的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气温是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由于缺少水源,环境承载力低。(4)该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边有高大山地等地形阻挡,地形较为封闭,使得该区域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沙漠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