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PPT课件+练习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pptx
    •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docx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3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4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5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6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7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8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页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案配套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pptx、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一、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开放程度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人地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建设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成长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效益降低;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我国近年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4.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力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强调以创新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思考感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占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格局。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地区类型(1)衡量指标①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②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2)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2.区域开发方式(1)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大范围破坏、地方经济短期内高速增长。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开放程度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社会经济相对封闭。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实践链接联合国秘书长在《索马里饥荒》一文中写道:“整个非洲之角,人们正在挨饿。冲突、粮食价格昂贵以及旱灾等灾祸,造成1 100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中。几个月来,联合国一直发出警告。我们原先不想用‘饥荒’这个词,但是,我们已承认这个急转直下的现实。”文中提到的索马里属于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为什么?目前,索马里的开发方式主要是怎样的?提示发展中地区。预期寿命低、国民教育程度低、地区生产总值少。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1.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区域发展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1.判断正误(1)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2)以结构优化为主体的转型阶段前期,区域的集聚效益仍在增强。(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要以重工业为主。(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包括预期寿命。(  )(5)只有人文地理环境的发展才适合因地制宜。(  )答案(1)√ (2)× (3)× (4)× (5)×
    区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读甲、乙两图,完成2~4题。
    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D.后期的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3.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A—B—CB.B—A—CC.B—C—AD.C—A—B4.关于区域转型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期资源枯竭、环境恶化B.前期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C.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第2题,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在成长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第二产业;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3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第4题,区域转型阶段经济效益差,环境恶化,失业人口增加,不会出现人口大量迁入现象。答案2.D 3.D 4.C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南方人睡床,北方人睡炕,这叫“南床北炕”;南方人坐船,北方人骑马,这叫“南船北马”。据此完成5~6题。5.“南床北炕”反映了(  )A.南方经济发达B.北方土壤肥沃C.南方炎热潮湿D.北方人口众多6.现今南方和北方的人们出行方式的差异越来越小,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方式趋同B.价值观念的转变C.经济收入普遍提高D.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解析第5题,北方纬度高,冬季寒冷,建炕可以生火取暖;南方炎热潮湿,睡床可以通风降温。故C项对。第6题,现今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多种多样,交通向快捷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故南方和北方的人们出行方式的差异越来越小,故D项对。答案5.C 6.D
    区域的发展阶段问题探究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出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现在,由于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经济
    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结合材料探究:(1)辽宁的老工业部门有哪些?辽宁目前处于工业发展中的哪个阶段?(2)辽宁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提示(1)钢铁、机械、化学、造船。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2)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
    关键能力1.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个区域一般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如下:(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初级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4)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典例剖析例1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连接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信息“1848年修通连接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可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第(2)题,20世纪之前,芝加哥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第(3)题,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水路运输五大湖附近的煤炭和铁矿石。答案(1)D (2)A (3)B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问题探究材料一 2017年5月31日,全长约480千米、由我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蒙内铁路的开通能极大降低货运成本,两地之间的客运时间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四个多小时。新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使肯尼亚的GDP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还为肯尼亚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并为当地培养了一批铁路技术、运营和管理人才。
    材料二 甲图中M、N两地为东非高原著名的野生动物园,乙图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
    材料三 2016年10月至12月的雨季期间,肯尼亚境内降雨量远不及往年同期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3月,旱情仍在恶化。肯尼亚政府宣布此次旱灾为“国家灾难”,旱情不仅严重影响数百万民众的生产生活,也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结合材料探究:(1)按收入水平划分,肯尼亚属于      地区,按区域开发方式属于    型。 (2)简述肯尼亚与我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区位优势,并简析蒙内铁路的建设对肯尼亚的意义。(3)图甲中M地附近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动物迁徙,场面十分壮观。推测M地动物迁徙的规律,并解释N地动物很少迁徙的原因。
    提示(1)低收入 粗放(2)区位优势: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意义:加强内陆与沿海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该国技术人才的培养。(3)迁徙规律:M地附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每年旱季来临,M地水源、食物匮乏,因此大量动物北迁至水源充足的地区;雨季来临后,大量动物又南迁回M地附近。原因:N地附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一年四季水草丰茂,动物食物来源稳定,没必要迁徙;地形闭塞阻碍动物迁徙。
    关键能力1.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方与北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2.北方与南方自然地理差异对人文地理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①北方:平顶房,过去民居多为土坯房。②南方:屋顶坡度较大,多为尖顶房。
    (3)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和便捷程度的影响(交通)①古代交通:南船北马。②交通便捷程度:北方便捷程度高;南方受河流影响,没有北方便捷。③交通运输方式:北方是铁路、公路运输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内河运输也是一种常见交通运输方式。(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①饮食:南米北面,南甜北咸。②性格:北方人直率,南方人细腻。③方言:南繁北齐。(原因:地域上的稳定性与封闭性)(5)对矿产资源的影响:总的来说,北多南少。(6)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北方重工业发达,南方轻工业发达。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气候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温度带属于暖温带,干湿地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温度带属于亚热带,干湿地区属于湿润地区。(2)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多肥沃的褐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4)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方法技巧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2.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发展的分析思路首先是掌握区域特征、区域判定的方法,并且掌握区域间差异对比的思路。其次是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条件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再次是社会经济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应从某个区域案例切入,掌握其各个因素的影响,进而推广至其他区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典例剖析例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荷兰与中国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分别说明修建风车和拦海大坝的原因。(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析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欧亚大陆上;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临不同海洋。第(2)题,分析修建荷兰风车的原因,应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围海造田。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的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
    答案(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欧亚大陆。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大西洋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围海造田。(3)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
    1.(区域认知)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为荷兰木鞋和风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全年湿润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C.高原地形,地势高峻D.河阔水深,水流湍急(2)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  )A.排出低地积水B.碾磨谷物C.压滚毛毡、造纸D.发电供能
    解析第(1)题,木鞋虽然不适合运动,但木鞋成本低,具有防湿功能。因为荷兰地势低平,气候湿润,而木鞋不畏湿气,这是荷兰人喜欢木鞋的主要原因,且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木材资源较为丰富,可就地取材。第(2)题,荷兰地处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当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3)题,18世纪之前荷兰遭受过多次水灾。荷兰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较低,但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车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地吸水、排水,保障国土免受水患的威胁。答案(1)A (2)C (3)A
    2.(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为尼日利亚铁路分布示意图。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网的特点及作用。(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3)指出可能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铁路分布可知其铁路网特点;作用主要从产品的输出和输入方面回答。第(2)题,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应从横贯沿海地区、连接东西向铁路方面回答。第(3)题,可能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机械、电子通信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工业部门。
    答案(1)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3)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工业部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②人文发展指数(HDI)的指标是: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地区生产总值 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社会经济相对封闭 ④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必然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 ⑤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 ⑥我国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采用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是切实可行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解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①对;人文发展指数(HDI)的指标是: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地区生产总值,②对;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社会经济相对封闭,③对;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必然会带来经济的低速增长和长远经济效益的丧失,④错;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较大,⑤错;我国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采用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会导致环境受到破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该方式不可行,⑥错。据此分析本题选A项。答案A
    2.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C.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D.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解析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答案A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出现的临海布局的工业区也属于传统工业区。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大型传统工业区,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C.英国中部工业区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4.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解析第3题,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其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是依靠便利的海运进口资源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A项符合题意。第4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位于五大湖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靠近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产地,依靠五大湖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及丰富的水资源,C项符合题意。答案3.A 4.C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完成5题。
    5.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分析表中资料可知,该地区1995年与1985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森林覆盖率下降较多,从而可推断,由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粮食平均亩产量因此下降。答案B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6年我国有829个贫困县,贫困人口5 575万。其中,我国只有约5.9%的贫困人口在省外务工,约14.6%的贫困人口在其所在省份打工,而剩下约79.5%的贫困人口没走出土生土长的村庄。材料二 下图是2016年我国829个贫困县分布图。图中阴影区域颜色越深表明该区域贫困人口比例越高。
    (1)描述我国829个贫困县的分布特征。(2)A区域有众多贫困县,分析其贫困的自然地理原因。(3)从地理角度分析约79.5%的贫困人口没走出村庄的原因。(4)请你为B区域脱贫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贫困县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贵州、云南等省份贫困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第(2)题,从地理位置、地形、水资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交通、思想意识、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相关课件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pptx、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等奖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区域的发展阶段,新课探究,深圳的转型提升,探究一,不同区域,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南方北方,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评课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生产总值,三次产业,预期寿命,演化过程,扬长补短,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