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检测卷全(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 人口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检测
展开2019--2020新版人教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练习及答案*新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一、选择题(一)读下面两则人口分布资料,回答1~2题。表一 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纬度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60°N0.4%40°N~60°N22.0%20°N~40°N45.6%0°~20°N20.5%0°~20°S7.8%20°S~40°S3.5%>40°S0.1% 表二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海拔(米)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20056.5%200~50024.0%500~1 00011.6%1 000~1 5004.4%1 500~2 0002.3%>2 0001.2% 1.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是( )A.0°~20°N B.0°~20°SC.20°N~40°N D.40°N~60°N答案 C解析 读表一可知,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是20°N~40°N地区。2.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C.南半球 D.西半球答案 A解析 读表二可知,世界人口的56.5%分布在海拔小于200米的地区,即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二)小王是陕西榆林人,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榆林。下表为小王的一段经历。据此回答1~2题。 序号时间经历①2011年9月考入西安某重点高中②2014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③2016年8月到哈尔滨旅游④2017年9月到西安某中学实习⑤2018年9月到西安某重点中学从教 1.小王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答案 D解析 考入西安某重点高中,居住地由榆林变更为西安,①属于人口迁移;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居住地由西安变更为北京,②属于人口迁移;到西安某重点中学从教,居住地由北京变更为西安,⑤属于人口迁移;到哈尔滨旅游,到西安某中学实习,居住地未发生变化,③④不属于人口迁移。故选D项。2.小王在北京上学期间发现,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市人口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节前人口数量迅速减少,节后人口数量迅速增大。北京春节前后人口的变化属于( )A.人口自然变化 B.人口迁移C.人口流动 D.人口分布答案 C解析 北京春节前后人口数量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居住地的短时间变化,应属于人口流动。(三)新加坡被称作“城市国家”。截至2018年12月,国土面积约为724.4 km2,总人口约为564万。据此完成1~2题。1.制约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热量C.土地和水资源 D.人均消费水平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国土狭小使得水资源的汇集和保存成为难题,所以国土和水资源成为制约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2.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其周边国家,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通便利 B.经济发展水平高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均消费水平低答案 B解析 与周边国家相比,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高,可承载人口多,故B项正确。(四)2018年12月22日,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44亿,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已超过六成。据此回答问题。1、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是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地,人口迁入给这些城市带来的影响有( )①减少了当地居民收入 ②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③降低了老年人口比重 ④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 A解析 大量人口迁入,有利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不会减少当地居民收入,①错误;人口增多,会增加公共设施负担,②正确;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可降低这些城市老年人口比重,③正确;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④正确。故选A项。2、河南、四川、广西、安徽、湖南等省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人口迁移给这些省区带来的影响是( )①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②造成劳动力短缺 ③出现人口负增长 ④增加农村家庭收入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随着人口的迁出,会缓解这些省区人口对耕地的压力,①正确;这些省区劳动力充足,不会造成劳动力短缺,②错误;人口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人口迁出不一定会造成人口负增长,③错误;这些省区的农民外出务工,有利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④正确。故选C项。(五)右图为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图示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答案 B解析 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项正确。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答案 C解析 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项正确;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项错误;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某同学通过搜集世界人口分布的相关资料,对世界人口分布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据此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各大洲人口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下表为2018年六大洲人口数量(万人)。 材料二 世界各国人口差异很大。下表为2018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基本信息。 注:中国人口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材料三 大洲内部人口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下表为亚洲六大地理分区基本信息。 (1)据材料一判断六大洲的名称。(2)根据人口密度可将世界国家分为四种类型,地狭人稠型、人口稠密型、人口稀疏型和地广人稀型。请对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进行归类,并说明归类依据。(3)根据人口密度请对亚洲六大分区进行归类。成果展示 (1)甲为欧洲,乙为亚洲,丙为非洲,丁为北美洲,戊为大洋洲,己为南美洲。(2)地狭人稠型:人口密度大于300人/km2,包括印度、孟加拉国、菲律宾和日本。人口稠密型:人口密度在100~300人/km2之间,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埃及。人口稀疏型:人口密度在40~100人/km2之间,包括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地广人稀型:人口密度小于40人/km2,包括俄罗斯、美国和巴西。(3)人口稠密区域: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稀疏区域:西亚、中亚和北亚。2、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二战后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材料二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发表墨西哥移民是“贩毒分子”“强奸犯”的争议性言论,声称要在美墨边境修一堵隔离墙,阻挡来自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非法移民进入美国,把工作机会重新还给美国人民,而且还要让墨西哥人为修墙买单。2017年1月26日,修墙计划正式启动。(1)人口净迁出指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人口净迁入指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六大洲中,哪些大洲是国际劳动人口的净迁出地?哪些大洲是净迁入地?(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吸引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及生活常识,分析人口迁移数量过多给迁入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成果展示 (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人口净迁出地;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是人口净迁入地。(2)国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人口相对较少;文化与教育事业发达;政治环境安定;社会氛围自由宽容。(3)增加了迁入地在资源、就业、住房、教育、交通、公共设施、医疗卫生、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负担。 2.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外出务工和经商,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但也使一些地方出现“空心村”,因为流出的并不是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恰恰是农村劳动的“主体”。材料二 纽约市移民办公室当地时间2019年3月19日发布第二份年度移民状况报告,指出纽约市无身份移民人数呈下降趋势,而在所有移民中,中国是第二大来源国,中文已经成为纽约市第二大外语。报告指出纽约市目前有移民320万,占全市人口的37.1%和劳工人口的4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指出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2)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3)分析材料二,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什么?(4)中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成果展示 (1)由乡村向城镇迁移;由中西部地区迁入东部地区。(2)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3)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4)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迁移人口多是科学文化素质较高、资金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资金的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