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题
2021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题-化学(考试版+全解全析+答题卡)
展开
2021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题
化学·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D
C
D
B
A
A
C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C
B
A
D
D
C
1.D 【解析】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特殊的消毒方式和生产工艺,不可以用酒精消毒后重复使用,选项A错误;以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为主要原料,可制造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但橡胶和纤维分为天然的和合成的,天然的不需要以这些原料生产,选项B错误;聚丙烯和聚乙烯都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互为同系物,均为混合物,而同系物的研究对象是纯净的有机物,故两种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同系物的概念,选项C错误;根据聚碳酸酯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单体中含有羧基和羟基,通过缩聚反应制得,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D。
2.C 【解析】CuO不与杂质CuCl2反应,无法除杂,选项A错误;CO2和HCl都与饱和Na2CO3溶液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HCl,选项B错误;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SO2能和NaOH反应,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Cu粉和CuO都能被稀硝酸溶解,应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杂,选项D错误。故答案选C。
3.D 【解析】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的瓶口中,A操作不正确; B.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时,要将尖嘴部分向斜上方倾斜,B操作不正确;C.制备少量乙酸乙酯时,玻璃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会引起倒吸,C操作不正确;D.观察钾的焰色时,用图丁所示方法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进行观察,D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 综上所述,本题选D。
4.B 【解析】A.给有机物分子进行编号,3号碳原子上带有2个乙基,名称3,3-二乙基戊烷,故A正确;B.石蜡油受热裂化得到的气体不一定是乙烯气体,可能是含有碳碳双键的其他烯烃,故B错误; C.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到①乙酸、②苯、③乙醇、④溴苯四种液体中,现象分别为①互溶不分层,②分层,下层紫红色,上层无色,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色,④分层,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由此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这四种无色液体,故C正确;D.釆取“定一移一”的方法,该烃的二氯代物有4种:,故D正确;故选B。
5.A 【解析】A.5.6g表面锈蚀的铁钉所含的物质的量小于,用稀盐酸溶解时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转移电子数目小于,A项正确;B.标准状况下,甲醇呈液态,甲醇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其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远远大于,B项错误;C.甲烷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部分CO,因此16g甲烷燃烧,不一定能生成个,C项错误;D.HS−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2S,也能电离产生S2−,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500mL0.1mol/LNaHS溶液中含有HS−、S2−、H2S、和的总数为,D项错误。故答案选A。
6.A 【解析】若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为热能形式,即该化学反应的化学能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反应过程中若不放出热量,则正反应不属于放热反应,即正反应一定为吸收反应,A正确;某化合物若不属于强电解质,则其可能属于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弱电解质,也可能属于在水溶液中不电离的非电解质,B错误;绝大多数盐均属于强电解质,即使属于强电解质的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发生水解,其在水溶液中依然能够完全电离,C错误;等温、等压及除体积功不做其他功时,ΔH−TΔ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该反应是否属于可逆反应、能否进行到底则无法推出,D错误;故选A。
7.C 【解析】A、受热分解吸收大量的热且氧化铝的熔点高,所以可用作塑料的阻燃剂,故A正确;B、具有强氧化性,被还原后生成的Fe3+水解生成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所以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故B正确;C、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O2的来源,是因为与CO2反应放出生成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D、溶液可氧化水果释放的CH2=CH2,所以浸泡过溶液的硅藻土可用于水果保鲜,故D正确;选C。
8.D 【解析】A.Na2SiO3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应该拆写为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 SiO32−+2CO2+2H2O=H2SiO3↓+2HCO,A错误;B.碱性环境中不可能大量存在H+,B错误;C.Fe(SCN)3是易溶性弱电解质,不是难溶性的物质,不能写沉淀符号,C错误;D.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拆分原则,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9.B 【解析】由结构式可知,分子式为C16H18O9,A正确;选项的物质结构中比新绿原素多一个环,且分子式为C16H18O9,故与新绿原素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该有机物存在碳碳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1mol该有机物中有1 mol酯基,1 mol羧基,2 mol酚羟基,故消耗4 mol NaOH,醇羟基与氢氧化钠不反应,D正确。
10.D 【解析】溶剂乙醇有还原性,其蒸气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一定是丙烯,选项A错误;NO3−在酸性条件下有氧化性,可以氧化SO32−,因此立即产生NO气体,选项B错误;制乙酸乙酯需要催化剂浓硫酸,遇Na2CO3溶液也会产生气泡,选项C错误;淀粉未水解完全,剩余淀粉,碘遇淀粉变蓝,选项D正确。
11.C 【解析】根据细菌−硫化矿作用机理可看出,MS 在被氧化后M生成M2+,S生成SO42−,可知当MS为CuFeS2时反应为CuFeS2+4O2CuSO4+FeSO4,1mol CuFeS2发生反应转移16mol e−,故A正确;当MS为FeS2,n(Fe):n(S)≠1:1,除生成FeSO4外,还剩余SO42−,在酸性环境中应生成H2SO4,发生反应:2FeS2+7O2+2H2OFeSO4+2H2SO4,故B正确;在化学反应中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温度过高,蛋白质变性,因此温度升高,浸出率不一定提高,故C不正确;当MS为CuS,n(Cu):n(S) =1:1,氧化直接生成CuSO4,发生反应:CuS+2O2CuSO4,氧气为氧化剂,CuS为还原剂,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1,故D正确。
12.B 【解析】温度高时,物质溶解速度越快,所以,溶解时采取40~50℃是为了矿渣更快溶解,①正确;抽滤时,利用抽气泵使抽滤瓶(吸滤瓶)内压强减小,属于减压过滤,②错误;由于抽滤瓶(吸滤瓶)内压强减小,比起常压过滤时,抽滤速度更快,固体和液体分离更彻底,③正确;据流程信息可知,沉锰时,Mn2转化为MnCO3沉淀,再利用电荷守恒可知,HCO3−除转化为沉淀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CO2,离子方程式为:Mn2+2HCO3−=== MnCO3↓+CO2↑+H2O,④正确;⑤高温烘干会导致MnCO3分解,得不到纯净的MnCO3;故选B。
13.A 【解析】题给图像是反应历程,活化能大的一步是决速步,由图可知历程⑤活化能为0.79eV,为决速步,故选项A正确;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焓变,故选项B错误;历程⑤⑥是O−H键的形成过程,故选项C错误;由图可知:CO2* = CO + O* ΔH=(−0.11)−(−0.37)= +0.26eV,故选项D错误。
14.D 【解析】根据反应机理图中NO2−转化为N2,此变化为得电子,可知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故A错误;该电池产生的气体中含CO2可产生温室效应,对环境有影响,故B错误,由转化图可知,NH4+与氧气转化为NO2−,NO2−在b极得电子继而转化为N2,故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在b极上NO2−在酸性条件下得电子转化为N2,反应为2 NO2−+6e−+8H+=N2+4H2O,D正确。
15.D 【解析】A.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所以300℃时平衡常数为16,516℃时平衡常数为64,800℃时平衡常数为160,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0,故A错误;B.其他条件相同,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v(1.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