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鲁教版地理选修六课时分层作业与测评(全册)
鲁教版第一节 环境污染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一节 环境污染优秀课时作业,共6页。
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6年5月,安徽省7个酸雨监测站共进行了55次酸雨监测,共出现28次酸雨,除了阜阳站外,其余各站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酸雨。据此回答1~3题。1.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A.乱扔垃圾B.使用含磷洗衣粉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2.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中,你认为哪种不太合适( )A.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B.提高能源利用率C.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解析】 第1题,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但不会形成酸雨;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但不会形成酸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但与酸雨无关;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第2题,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工业用煤较多,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因此酸雨严重。第3题,限制工业生产的做法太绝对,应实行清洁生产。【答案】 1.D 2.B 3.D该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4~5题。污染物密度以粒子 mg/m34.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是( )A.① B.② C.③ D.④5.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第4题,污染源处应为污染物质的密度最大,且根据污染物随风向飘向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判断该地区的污染源应位于①处。第5题,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规律:越往上气温越低,故而对流运动旺盛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而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是近地面出现逆温,它会抑制对流运动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四图中只有甲图的气温垂直分布没有出现逆温现象,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答案】 4.A 5.A读大气环境问题有关资料,完成6~7题。6.该资料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被破坏B.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升温C.酸雨D.水旱灾害7.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碳、臭氧B.二氧化碳、甲烷C.甲烷、氮氧化物D.氮氧化物、氯氟烃【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该资料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第7题,图中二氧化碳、臭氧的比重较高,并且都是温室气体,因此选A项。【答案】 6.B 7.A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8~10题。8.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9.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10.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解析】 第8题,能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是营养物,不会是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石油。第9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快;风力小的海域,营养物质扩散慢,集聚多,浮游生物多。第10题,中、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近海地区,污染物多,海水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慢,因此容易发生赤潮。【答案】 8.B 9.C 10.C二、综合题11.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图a揭示了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移。第(2)题,图b反映环境污染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方向;第(3)题,从图c中可以分析出,污染工业发生迁移是由于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污染控制费用高。第(4)题,从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分析。【答案】 (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2)由城市指向农村(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12.读我国华北地区M城市 2003~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 SO2年均浓度值和 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分别从小到大按1至8顺序排序表,据此完成以下问题。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SO286754231PM1067854213(1)据表判断M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并推测导致其变化的可能原因。(2)分析M市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浓度最高时一般出现的季节及其原因。(3)试分析酸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危害。【解析】 第(1)题,数据基本呈由大变小的趋势,反映环境趋好。原因主要从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角度分析。第(2)题,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浓度一般与降水成反相关,即降水利于可吸入悬浮颗粒物的沉降,故判断春季较严重。第(3)题,酸雨的危害主要从其具有酸性和腐蚀性对农业、渔业、建筑和人类健康等角度分析。【答案】 (1)M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好,原因:科学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排放量,加强绿化等(至少写出四点)。(2)春季 多大风,天气干燥,降水少浓度最高。(3)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 林木成片死亡;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第一节 旅游资源评价测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第三节 公众参与精品课堂检测,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第二节 国际行动精品随堂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