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夯基练习《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展开夯基练习 城市与城市化
一 、选择题
1.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垫底。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阅读材料,回答(1)~(3)题。
(1)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的是( )
A.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
B.智力资源密集
C.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高度国际化
(2)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拥有众多优势,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后两者,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京津与冀,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B.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交通不够“高效便捷”
C.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远低于长三角地区
D.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间恶性竞争
(3)读下图,关于京津冀地区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张家口霾平均日数少,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地势高
B.山麓地区霾平均日数低于两侧的平原和山地
C.张家口、承德地区限制有污染企业的发展,所以空气质量好
D.河北能源密集型工业突出是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
2.如图所示的城市群内,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其特点是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为10~20 km,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和交通线间是面积约400 km2的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①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②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③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④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城市群的“绿色心脏”的功能为( )
A.粮食供给基地 B.改善城市环境
C.缓解海水入侵 D.提供生活水源
3.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据此回答(1)~(2)题。
(1)杭州作为G20峰会主办城市的优势有( )
①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②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③传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齐全
④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杭州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之一,下列举措符合其发展方向的是( )
A.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打造沿海石化基地
B.扩大城市规模,打造长三角核心城市
C.优化经济结构,打造互联网经济
D.鼓励企业外迁,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4.读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位于( )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2)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
A.铁路、河流 B.河流、地形 C.铁路、地形 D.耕地、林地
(3)该城市夏季气温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气流下沉 B.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C.海拔高,光照强 D.位于河谷,热量不易散失
5.读2005—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2005年以后,河北省的城市化处于(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河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有( )
①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②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政策支持
③城镇体系不完善,大城市带动能力弱
④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7.绿洲城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核心。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1)~(3)题。
(1)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
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通达度较高
(2)制约绿洲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风沙 C.矿产 D.水源
(3)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的治理 B.水利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8.亚健康群体的高比例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社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住宅需求呈现多元化,养生地产已经被列为了住宅产业的稀缺产品。受此感染,许多城市试图打造中国的“养老小镇”。据此回答(1)~(2)题:
(1)养老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城市养老条件差
B.独生子女养活不了老人
C.经济发展水平高,老人们喜欢安静
D.老龄化与城市病问题交织产生的需求
(2)下列有关养老小镇建设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远离城市的山区,生态环境好、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建设养老小镇
②可在小镇上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体现其社会价值
③可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旅游、养生于一体的养老小镇
④养老小镇要注重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的设计和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9.2014年北京人口密度位列世界前十。如图为北京市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核心区人口密度低于二环路与三环路间区域,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污染严重 B.交通拥挤 C.环境承载力小 D.行政区占比高
(2)关于解决北京城市病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部转移
B.调整产业布局,分散中心城区功能
C.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合作
D.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进入北京
10.读图,完成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11.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严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 )
A.1880—1920年 B.1951—1980年 C.1981—2010年 D.2011年以后
(2)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 ( )
A.养老设施完善 B.教育水平高 C.环境质量优越 D.就业机会多
(3)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 )
A.老龄化加剧 B.儿童数量增加 C.出生率提高 D.劳动力增多
12.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
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
(2)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3)图乙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A.高雄市 B.重庆市 C.北京市 D.乌鲁木齐市
13.城市化,并不仅仅指农民进城,人口在地域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城市化还意味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化。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如果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社会的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定高
B.城市化速度快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一定快
C.城乡差别越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趋同
(2)下列关于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急剧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是城市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B.城市化问题的产生,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C.实现郊区城市化及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根本 途径
D.大力推动逆城市化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主要措施
14.城市天际线是指站在城市某处环顾时,看到的一条天地相交处的分界线,又称城市轮廓。下图为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其主导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历史文化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运输状况
(2)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其附近( )
A.交通压力较小 B.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C.土地价格较低 D.污染物不容易扩散
15.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宜建商品零售中心及大型物流基地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若该城市拟建为绿色生态城市,则城市空间形态的延伸是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6.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会改变沿线地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图示意我国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3)题。
(1)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特点是( )
A.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均减少
B.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均增加
C.核心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大于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
D.外围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小于核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2)影响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居住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租水平和交通通达度 B.消费习惯和市场距离
C.地租水平和消费习惯 D.交通通达度和市场距离
(3)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
A.有效缓解核心城区交通压力 B.加快逆城市化进程
C.加重城市的大气污染 D.增加了核心城区社会供应的压力
17. “狭管效应”也叫“峡谷效应”,就像峡谷里的风总比平原上的风猛烈一样,城市高楼间的狭窄地带风力特别强,易造成灾害。我国东部某县城四个大规模的楼盘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1)~(2)题。
(1)在四个楼盘中,“城市广场”均价最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空气质量最好 B.与高等院校相邻
C.离火车站最近 D.离城市中心最近
(2)在四个楼盘中,因“狭管效应”最容易造成大风的是( )
A.金色家园 B.湖滨花园 C.城市广场 D.东林山庄
18.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 m。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下图所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读图,回答(1)~(3)题:
(1)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
A.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
B.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
C.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
D.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
(2)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
A.土层冻融 B.地形复杂 C.风大浪高 D.丛林繁茂
(3)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水运压力 B.缓解城市内涝 C.营造旅游景观 D.便于城区用水
19.下图是2014年国庆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是( )
A.重庆 B.西安 C.南京 D.成都
(2)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人口众多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长期拥堵已成习惯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如图为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快排城市”)模式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是( )
A.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 B.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C.提高管渠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 D.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下列城市中最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且①作用明显的是( )
A.中国拉萨 B.泰国曼谷 C.埃及开罗 D.蒙古乌兰巴托
参考答案
1.答案为:(1)C;(2)A;(3)B
解析:
第(1)题,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A、D项正确;北京、天津高校林立,教育科技力量强,B项正确;长三角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综合性工业基地不是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C项错误。
第(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城市体系不完善,A项正确。B、C、D三个选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第(3)题,张家口位于河北北部,横亘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突兀隆起的地形使得大陆性季风在这里提升加速,雾霾不可能会长期停留。张家口和承德处于北京的上风上水方向,为了给北京做生态屏障,两城市长期处于限制发展的状态,尤其是有污染的企业,所以这两个城市空气质量好,因此A、C两个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地区霾平均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两侧的平原和山地,原因是河北地势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影响河北的盛行风大多来自偏西或偏北方向,而燕山、太行山对东南方向的平原地区形成了弧状半包围,对盛行风起阻挡和削弱作用,使山麓地区大气稳定程度高于山区和平原,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B项错误;河北钢铁、电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工业等行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0%,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0%,远高于全国近70%的水平,产生大量的煤烟、粉尘,是形成霾的重要原因,因此D项正确。
2.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文字信息可知,该城市群位于北海沿岸的荷兰。该城市群地处莱茵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较低,且多海湾而不是峡湾(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欧洲多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该城市群靠近英吉利海峡,位置优越,且位于经济发达的西欧,商贸发达;结合材料可知城市之间有快速交通网络连接,且大城市多种职能被分散到中、小城市,所以该城市群交通便利,协作紧密;该区域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第(2)题,由材料可知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该城市群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晴天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乳畜业为主,故A项错误;该城市群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海水盐度高,“绿色心脏”不适合提供生活水源,故C项、D项错误;“绿色心脏”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故B项正确。
3.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杭州地处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接待能力较强。
第(2)题,发展石化工业、扩大城市规模均不利于打造低碳城市;打造低碳城市也不意味着鼓励企业外迁。
4.答案为:(1)D(2)B(3)A
解析:
第(1)题,图中黄河从西南流向东北,城市附近有两条南北向的铁路线,并且从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结合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城市海拔约为100 m,则该城市应位于华北平原。
第(2)题,从图中可知,城市北部沿黄河发展(以黄河为界),是受河流的影响;城市南部大致沿等高线分布,是受地形的影响。因此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河流、地形。
第(3)题,因为该地位于华北平原,夏季盛行东南风,而该城市东南部有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该城市处于东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偏高。
5.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05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37.70%,到2012年城镇化率为46.80%,说明河北省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是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的现象;再城市化是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退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第(2)题,河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城镇体系不完善,大城市带动能力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而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政策支持,是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6.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一方面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项正确。甲地增建工业园区、住宅、物流园区都会加剧城市中心附近已存在的问题,排除B、C、D三项。
第(2)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从市中心到郊区方向),故该地附近最可能为住宅区,居住用地类型所占比例最大。
7.答案为:(1)C;(2)D;(3)D
解析:
第(1)题,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基础明显较珠三角城镇薄弱。选C。
第(2)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选D。
第(3)题,推动绿洲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荒漠化的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对推动绿洲城镇化起主要作用。选D。
8.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老龄化与城市病问题交织,环境问题影响了生活在城市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养老小镇的兴起也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故选D。
第(2)题,远离城市的郊区,生态环境虽好,但基础设施较差,不利于养老公寓建设,故①说法不正确,应选B项。
9.答案为:(1)D;(2)D;
解析:
第(1)题,北京是古都,因历史因素的影响所致,其市中心目前是行政中心。又因为北京是我国首都,大量的行政、文化人员居住地都靠近核心区,因此核心区人口密度低于二环路与三环路间区域,故选D。
第(2)题,北京人口规模大,城市问题突出,解决措施很多,但控制外来人口进入北京不合理。故选D。
10.答案为: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2000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速度放缓,人口增长率较低。D项符合要求。
11.答案为:(1)B;(2)D;(3)C;
解析:
第(1)题,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由图可知,选项涉及的四个时段中,1951—1980年时间段内儿童人口数最多、老年人口少,则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速最快。
第(2)题,现代人口迁移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且越发达的地区,一般出生率越低,但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所致,据此选D项。
第(3)题,根据图示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减弱,劳动力人口比重也即适龄婚育人口和少年儿童占比增多,说明出生率提高,选C项。运用总人口数量和儿童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数量占比可计算出儿童数量和劳动力减少。
12.答案为:(1)C;(2)B;(3)A
解析:
第(1)题,从图甲来看,如果种植池与路面高度一致,行人或车辆易进入种植池,破坏绿化,而种植池比路面高就可以防止人为践踏。选C。
第(2)题,图乙所示设计的种植池比路面低,有利于城市地面径流下渗,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选B。
第(3)题,降水丰富的城市,路缘石越高越有利于种植池蓄水和排水,在所给的四个城市中,高雄市降水量最大。选A。
13.答案为:(1)D;(2)A;
解析:
第(1)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但许多地区城市化速度和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适应的,如出现过度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现象,故选项A、B错误。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的差别趋于缩小,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城乡差别较小,故选项C错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趋同的趋势,故选项D正确。
第(2)题,城市化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中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造成的,但并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故选项A正确,B错误。实现郊区城市化及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但不是根本途径,选项C错误。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也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选项D错误。
14.答案为:(1)B;(2)D;
15.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商品零售中心主要针对大量的消费人群,主要分布于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市中心,①位置符合要求。大型物流基地对交通条件要求高,且占地面积大,宜选择在交通通达度好且地价低廉的②地,故选A。
第(2)题,绿色生态城市考虑风向、地形、现有商品零售中心及城市功能区分布状况,东南方向地形平坦开阔,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向,且交通便利,发展前景好,故选B。
16.答案为:(1)B;(2)A;(3)A
解析:
第(1)题,外围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增加,A项错误;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均增加,B项正确;核心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比重大于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的比重,C项错误;外围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比重小于核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比重,D项错误。
第(2)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取决于该方式能够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外围城区交通通达性增强,地租较核心城区低,故核心城区居住用地面积比重减少,外围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增加,故A项正确。
第(3)题,轨道交通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加快人口郊区化进程,A项正确、B项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减轻城市环境污染,C项错误;改善市区的住房紧张状况,改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减小了核心城区社会供应的压力,D项错误。
17.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空气质量好的地方,一般远离城市中心,适合建设高档的、低密度的住宅区,而“城市广场”楼层达到22层,与此不符,选项A错误。县城通常没有高等院校,选项B错误。通常,县城的火车站位于城市边缘,便于货物集散,而且倘若住宅区邻近火车站,由于噪声较大,其单价通常不会太高,选项C错误。离城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该楼盘最可能离城市的中心地带较近,选项D正确。
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为冬季西北季风和夏季东南季风,“湖滨花园”的楼房为东北—西南走向,正好与盛行风向垂直,季风会穿过两栋并肩楼房的间隙,容易造成强烈的“狭管效应”。
18.答案为:(1)D;(2)C;(3)B;
解析:
第(1)题,该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便于抵御外敌入侵;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岛所在地区多泥潭,地质条件差;由于该地位于60°N附近,气候寒冷,光热资源不足,农业条件较差。
第(2)题,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m,除泥潭广布外,由于该岛靠近波罗的海,受西风和潮汐影响导致风大浪高,故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风大浪高。
第(3)题,由于圣彼得堡市海拔低,易导致内涝,所以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内涝。
19.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拥堵“痛苦指数”西安最低。
第(2)题,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人口众多,拥堵所花时间长,再因为长期拥堵已成习惯,所以人们能忍受的时间较长。
20.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可以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修建相关的配套设施,因此会使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增加;下沉式绿地等的建设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减弱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地表径流量减少,管渠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将下降。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
第(2)题,容易发生内涝的城市,最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曼谷地处湄南河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湄南河主要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多洪涝灾害,因此曼谷城市内涝严重,最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选项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