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15——含硫重要物质的综合实验探究(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279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15——含硫重要物质的综合实验探究(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279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15——含硫重要物质的综合实验探究(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279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20讲全集含答案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15——含硫重要物质的综合实验探究(练习)解析版
展开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含硫重要物质的综合实验探究一、选择题1、在探究SO2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3B.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C.将过量的S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D.向SO2水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答案 A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SO3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c后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B.装置a只有干燥气体的作用C.实验室制取SO2或O2可使用同样的气体发生装置D.V2O5是催化剂并且也会参与反应答案 B3、依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实验现象①品红溶液红色褪去,经检验溶液中含有SO②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至沸腾,未见颜色恢复,有气体溢出,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遇淀粉碘化钾试纸,无明显变化。 A.品红溶液褪色是氯水漂白所致B.集气瓶中发生了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C.依据现象②可确定产生的气体为SO2D.检验SO的试剂为:盐酸、BaCl2溶液答案 C4.Na2S2O5是常用的防腐剂和漂白剂。可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其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一种酸性氧化物B.Na2S2O5作防腐剂和SO2作漂白剂时,均表现还原性C.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D.实验室模拟“结晶脱水”时用到的仪器只有蒸发皿、玻璃棒、烧杯、漏斗答案 C5.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已知:S(s)+Na2SO3(aq)Na2S2O3(aq)。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上述反应中的Na2CO3和Na2S的物质的量比最佳是1∶2C.每生成1 mol Na2S2O3转移4 mol电子D.通入的SO2过量很多,将会产生浑浊现象答案 C6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SOB.实验室中配制70%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C.三颈烧瓶中通入N2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D.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同时还不能完全吸收反应产生的尾气答案 A7常温下,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他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结果A将SO2气体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测定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B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C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D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 A8.(2020·威海模拟)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易被氧气氧化。利用如图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HCOONa、NaOH、CH3OH(溶剂)和水形成的混合液,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生成保险粉和一种常见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保险粉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OH-+2SO2===S2O+CO2↑+H2OB.NaOH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逸出的CO2C.多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SO2能被充分吸收D.为避免产生的Na2S2O4被O2氧化,使硫酸与亚硫酸钠先反应,产生的SO2排出装置中残留的O2答案 B9.(2020·徐汇区二模)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D.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答案 A10、某学习小组设计用98%的浓硫酸制取S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SO2↑+H2OB.若装置B中装有品红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若装置B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答案 A二、非选择题11.(2020年北京高考)探究Na2SO3固休的热分解产物。资料:①4Na2SO3Na2S+3Na2SO4②Na2S能与S反应生成Na2Sx,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③BaS易溶于水。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无水Na2SO3固体得到黄色固体A,过程中未检测到气体生成。黄色固体A加水得到浊液,放置得无色溶液B。(1)检验分解产物Na2S: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实有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分解产物Na2SO4:取少量溶液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增多(经检验该沉淀含S),同时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由于沉淀增多对检验造成干扰,另取少量溶液B,加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固液分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可证实分解产物中含有SO。(3)探究(2)中S的来源。来源1: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在酸性条件下与Na2S反应生成S。来源2:溶液B中有Na2Sx,加酸反应生成S。针对来源1进行如图实验:①实验可证实来源1不成立。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来源2产生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证明Na2SO3固体热分解有Na2S,Na2SO4和S产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产物中S产生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u2++S2— =CuS(2)取少量的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①溶液2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不褪色②因为盐酸中的氯离子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Sx2—+2H+=H2S↑+(x-1)S(4)因为Na2SO3中的S为+4价,本反应中只有S变价,生成物中Na2SO4中S的化合价为+6价,S的化合价升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化合价有升有降,所以可能生成S单质。12.保险粉(Na2S2O4)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环保、医药等行业。该物质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保险粉可以通过 NaHSO3与NaBH4反应制取。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Ⅰ.NaHSO3溶液的制备(1)上图仪器a的名称________;装置C中反应后溶液pH=4.1,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保险粉的制备打开下图(部分装置已省略)中活塞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活塞向装置E中滴入碱性NaBH4溶液,在30~40 ℃下充分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乙醇,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Na2S2O4·2H2O晶体,再用乙醇洗涤、真空烘干脱去晶体结晶水得到保险粉。(2)反应产物中有NaBO2,无气体。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用乙醇洗涤Na2S2O4·2H2O晶体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装置E的加热方式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保险粉的纯度测定(6)称取2.0 g Na2S2O4样品溶于冷水配成200 mL溶液,取出25.00 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 mol·L-1碱性K3[Fe(CN)6]标准溶液滴定,原理为:4[Fe(CN)6]3-+2S2O+8OH-===4[Fe(CN)6]4-+4SO+4H2O,用亚甲基蓝为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00 mL,则样品中Na2S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杂质不参与反应)(计算结果精确至0.1%)。答案 (1)三颈烧瓶 2SO2+Na2CO3+H2O===2NaHSO3+CO2 (2)NaBH4+8NaHSO3NaBO2+4Na2S2O4+6H2O (3)将装置E中空气赶出,防止NaHSO3 (或Na2S2O4)被氧化 (4) 减少保险粉的溶解损失(并有利于干燥) (5)水浴加热 (6)83.5%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SO2和亚硫酸的性质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Ⅰ.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达成实验目的。已知:1.0 mol·L-1 Fe(NO3)3溶液的pH=1。(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3)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①观点1:SO2与Fe3+反应;观点2:酸性条件下,SO2与NO反应;观点3:__________________。②按观点1,装置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该观点,应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新物质,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③按观点2,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此时应选择的最佳溶液是________(填字母)。a.0.1 mol·L-1 稀硝酸b.1.5 mol·L-1 Fe(NO3)2c.3.0 mol·L-1 NaNO3溶液和0.1 mol·L-1硫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d.6.0 mol·L-1 NaNO3溶液和0.2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Ⅱ.探究H2SO3的酸性强于HClO。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达成实验目的。(4)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SO2→________(选填字母),F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5)可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打开弹簧夹,向体系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关闭弹簧夹 (2)还原 (3)①SO2与Fe3+、NO(H+)都反应 ②SO2+2Fe3++Ba2++2H2O===BaSO4↓+2Fe2++4H+ 取少量B中溶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铁氰化钾溶液,如果产生蓝色沉淀,就说明有亚铁离子生成,观点1正确 ③ d (4)CEDF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5) 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14、某学习小组在通过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后,对Na2S2O3产生了兴趣,查资料知Na2S2O3的名称为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可以看成是用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该实验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预测了Na2S2O3的某些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预测。提出假设(1)部分学生认为Na2S2O3与Na2SO4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因此室温时Na2S2O3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2)部分学生从S元素化合价推测Na2S2O3与SO2性质相似,均有较强的__________。实验探究取适量Na2S2O3晶体,溶于水中制成Na2S2O3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填写下表中空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离子方程式)探究①(3)________溶液pH=8(4)________探究②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5)________ (6)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答案 (1)= (2)还原性 (3)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硫代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或S2O+H2OHS2O+OH-)(5)硫代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或S2O+4Cl2+5H2O===2SO+8Cl-+10H+)(6)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若产生的沉淀不溶解,则硫代硫酸钠被氧化,否则没被氧化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