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及变化类型与方法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及变化类型与方法 学案01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及变化类型与方法 学案02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及变化类型与方法 学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及变化类型与方法 学案

    展开

    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式类型

    陈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

    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

    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

    一、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 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 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  

    例如:1今天下雨了。        2我还没有吃饭。      

    3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二、问句

    1、反问句

    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否定含义,否定反问句表肯定含义。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如:(1)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 ———你今天要上学。      

    (2)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      

    3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做事不对的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 

    2设问句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例:(1)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2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 

    (3)“究竟谁是最晚到的呢?答案是小强” 

    3疑问句

    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啦 

    例:(1)他是个老师。(陈述句)——他是个老师吗?(疑问句) 

    2今天下雨了。——今天下雨了吗?    

    (3)我还没有吃饭。——我还没有吃饭吗? 

    (4)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吗? 

    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是一个好孩子。  你做作业不认真 

    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如: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双重否定句 

    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 

    例如:(1)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2)在巨人的训斥下,小朋友们不得不离开花园。

    把字句

    含有把子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

    被字句

    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 

    感叹句

     只需要在陈述句末尾加上"啊"和"!",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太"。 

    例如:(1)今天下雨了啊!  (2)你真聪明啊! 

    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 

    例如:(1)柳树那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2)村庄惊醒了。 

    比喻句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一、句式变换  

    (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

    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强、“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肯定句)  

    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双重否定句) 。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1、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2、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把句子整理通顺 

    转述句   

    ——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

    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改成: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修辞手法的变换

    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出现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6.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7.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二、仿写句子  

    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  

    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

    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三、修改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病句种类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重复累赘 6、前后矛盾 7、指代不明 8、归类不当 

    ① 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成分残缺)  

    改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摆脱了贫穷与落后。

    ②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重复累赘)  

    改为: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成的。

    二王庙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

    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

    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首先要读懂句子  

    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  

    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修改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四、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

    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

    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① 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

    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②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

    ③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我和同伴们前进。(缩句)   

    ④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缩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

    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如:“启 蒙 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   

     

    五、关联词语运用       

    (一)关联词语

    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也(又)......,又...一方面...,一方面...;④一边...,一边...;⑤不是...,而是...;⑥是...,不是...

    2、递进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

    3、选择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或者(或是)...,或者(或是)......,还是...要么...,要么...;④与其...,不如...;⑤宁可(宁肯)...,也不...

    4、转折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

    5、因果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为...;④因此...;⑤所以...;⑥之所以...,是因为...

    6、假设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假如、假话、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7、条件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④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二)常见题型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还...   只有...,才...      

    ①我们不但要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要多读课外书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②我遇到过许多学者,虽然他们庄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是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及那位小学老师。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 

    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括号里填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意思不变。例句①是递进关系,应填(不但...,还...);例句②是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例句③是假设关系,应填(即使...,也...)。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①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递进关系)

    ②我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我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  

    虽然常常去探望青鸟的巢,但是从来不偷鸟蛋,不毁坏鸟窝。(转折关系)  

    分析:先要读懂每个句子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加的时候把第一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把后面一句话的人称代去掉,结尾打句号,改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3、把一句话,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出来。  

    例:你爱学生,他们也爱你。 

    如果爱学生,他们爱你。(假设关系) 

    因为你爱学生,所以他们也爱你。(因果关系) 

    只要你爱学生,他们会爱你。(条件关系)  

    分析:先读懂句子意思,然后在句中加上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注意改后语句要通顺,意思基本不变。   

    (三)关联词语注意事项  

    1、关联词语一般都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如“可是”、“而”、“因此”等) 

    2、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3、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  

     

    六、连词成句  

    所谓“连词成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 

    连词成句的方法:先通读词语,并分析词性,连词成句,最后检查句子  

    ①闪过   时间   叹息   影子         

    时间在叹息的影子里闪过。(连词成句)

    ②直笑     看着   小妹   姐姐     

    我看着小妹和姐姐直笑。(连词成句)

    小妹和姐姐看着我直笑。(连词成句)

    我和小妹看着姐姐直笑。(连词成句)

    姐姐看着我和小妹直笑。(连词成句)  

    ③我家在市图书馆附近。  

    市图书馆在我家附近。(改变词序) 

    连词成句注意事项  

    1、读懂词的意思,不能增减词语  

    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句末打标点符号 

    3、将词语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例句②。  

    4、改变词序时,句子的意思不能变,如例句③。      

     

    七、六种常见的句子结构

    1.陈述句:主+谓+宾  

    例:小明打碎了玻璃。 

    2.反问句:“难道”+主+否定+宾+疑问助词

    例:难道小明没有打碎玻璃吗?

    3.双重否定句:主+否定+否定+谓+宾

    例:小明不可能没有打碎玻璃。 

    4.祈使句:主谓宾的结构不能改成祈使句。主谓结构才可以。

    例:门开了     去把门打开 

    5.疑问句:主+谓+宾+疑问助词

    例:小明打碎玻璃了吗? 

    6.感叹句:主+表示语气的副词+谓+宾+叹号 

    例:小明居然打碎了玻璃!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