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规模相对较小。
2.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生态区是城市主要的功能区,其分布与组合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随着发展,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工业区向外迁移,住宅区面积扩大,商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4.城镇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创造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人居环境。
5.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建筑风格等方面。
6.城镇化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存在差异。
7.城镇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过快的城市化带来严重的城市问题。
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能收集和呈现某区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城镇化等的方面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能够描述城镇化的特点及变化,解释不同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或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够形成城镇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第四轮社会学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城乡规划专业学校排名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清单一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组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商业用地等。
2.特点
(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规模相对较小。
3.变化:现在统一规划的居住区,以道路为空间骨架,居民点和集镇、服务点、农业区等功能分化逐渐明显。
4.合理规划和利用的意义
(1)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空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2)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并提高幸福感,体现社会公正。
(3)既保护传统文化又可孕育新文化。
知识清单二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形成
2.主要功能区
3.特点
(1)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各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2)城镇发展初期,各功能区混杂布局,尚未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异;城镇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城镇功能分区逐渐明显;到后工业阶段,城镇功能分区可能弱化。
4.科学、合理地利用:城镇规划建设须充分考虑城镇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历史文化基础以及建设发展规模等,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创造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人居环境。
5.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知识清单三 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按照功能划分,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区和生产区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构成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分布
中高级住宅区大多分布在城市外缘,在文化区、风景区附近,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大多分布在内城,在工业区附近,租金低,便于工人上下班。
中心商务区内部垂直分布的特点
这种高大建筑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在这座楼中,较低层用于零售商业,中间层用于商业事务,高层是办公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
任务清单一 城镇功能区的判断及布局
情境探究
[情境] 图1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甲、乙两个公交车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见图2、图3),据此完成(1)~(2)题。
[探究] (1)图1所示区域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公交枢纽
(2)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N方向皆为郊外
B.M、N方向皆近商业区
C.M方向近市中心
D.N方向近旅游区
提示 (1)B (2)C
素养凝练
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
2.“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3.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3)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两侧,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4.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5.功能区布局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考查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布局,要从距市中心的远近、“风向”“水”和位置、交通通达度来判断。
(1)【找】 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析】风向。
(2)【找】 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析】河流流向。
(3)【找】 干道交会点,【析】位置和交通通达度。
素养应用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2)图中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成为上题所选功能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丰富 B.市场广阔
C.环境优美 D.土地价格低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站点位于内环或其附近地区,地价较高;甲、乙、丙站点等级较高;这三个站点分布相对集中,所以人流量较大。综上可知,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故本题选择A。其他三项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区一般不会位于城市内环附近,故B、C、D错误。第(2)题,图中甲、乙、丙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因此成为中心商务区。
答案 (1)A (2)B
任务清单二 分析城镇功能区的成因
情境探究
[情境]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如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探究] (1)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m2)可能是( )
A.6 000 B.5 000
C.4 000 D.3 000
(2)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
A.M点 B.E点
C.F点 D.P点
提示 (1)B (2)A
素养凝练
1.影响城镇功能分区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
(1)坐标图的判读
从图中看,市中心地租水平最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位置,次级的波峰可能是交通相对便利。
(2)立体图的判读
(3)等值线图的判读
素养应用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中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解析 第(1)题,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由图可看出该城西北与东北地区地租等值线较稀疏,说明地租梯度变化较小,反映其交通通达度高。故C项正确。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北方向距市中心最远,而南方最近。故B项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知甲地优势主要在交通方面,选项中产业园区最需要现代交通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答案 (1)C (2)A
课堂小结
考点必背
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变化、合理规划与利用的意义。
2.城镇主要功能区的特点、位置及成因。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
4.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5.影响地租的因素。
6.工业区合理布局的原则
课堂学业达标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 m2。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2.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因此“小规模”要求主要集中在人均土地方面,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B正确。“因地制宜”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故排除A、C、D。故选B项。第2题,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30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C正确,A、D项表述没有C项完整。居民点靠近,未必靠近农田,B错误。故选C项。
答案 1.B 2.C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区——行政因素 B.商业区——经济因素
C.住宅区——环境因素 D.科教区——历史因素
解析 商业区位于地价最高的市中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正确;住宅区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C错误;科教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D错误;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A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如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读图回答4~5题。
4.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
A.小于E点地租 B.等于E点地租
C.大于F点地租 D.等于F点地租
5.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交通用地 D.农业用地
解析 第4题,①②③三地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则由中心向外变化幅度应相同,即M点与F点地租相等,E点地租低于F点。H点地租大于N点,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则H点地租大于M点和F点地租,也大于E点地租,C项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G地离商业中心远,地租低,且面积大,最可能是农业用地,D项正确。
答案 4.C 5.D
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题。
6.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从人口分布来分析,也不能判断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
答案 D
7.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第(2)题,兴建钢铁厂要结合钢铁工业布局原理进行分析。第(3)题,绿化带应设置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防护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答案 (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2)合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下游,且有充足的水源。
(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地应建绿化带,①地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课后质量评估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1~3题。
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
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3.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
A.年降水量减少 B.台风登陆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备
解析 第1题,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故选B。第2题,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C对。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A、D错。道路如果全部都是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错。第3题,“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善更加合适,D选项正确;A、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错。故选D。
答案 1.B 2.C 3.D
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
4.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解析 第4题,从图Ⅰ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地铁网的中心,应该是市中心位置而地租最高。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市中心,属于中心商务区所在地,乙、丙、丁交通通达度低,不适宜布局中心商务区,故选A。第5题,读图Ⅱ可知,该地铁站人流进站时间集中在6~9点,出站时间集中在18~21点,与人们上下班的时间一致,应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文化区人流方向与住宅区相反,故选B。
答案 4.A 5.B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图中住宅区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环境质量好,为高级住宅区
B.②地工人上下班方便,房价较高
C.③地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
D.④地交通便利,污染较轻
7.该城市功能区规划存在的不足是( )
A.住宅区分布凌乱 B.工业区距离市区中心太远
C.铁路线穿过市区 D.森林公园占地太多
解析 第6题,图中①④两地接近工业区,污染较重;②地与工业区之间有铁路相隔,工人上下班并不方便;③地位于郊外,附近有森林公园和地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为高级住宅区。第7题,铁路线穿过市区,会对市区交通产生干扰,造成市区交通拥堵,既不安全,又会产生噪声污染等问题。
答案 6.C 7.C
如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9.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 第8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付租能力大于工业付租能力转移到三环路,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故选C项。第9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人们上下班提供方便,有利于工厂外迁。故选B项。第10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此地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市中心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故选D项。
答案 8.C 9.B 10.D
下图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读图,回答第11题。
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
11.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D.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布局在城市北部
解析 图示空间结构模式属于扇形模式,A错误;东南方向就业功能差;城市北部分布就业区,因工业集中,环境质量差,所以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C、D错误;东北方向有就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应在居住区与就业区周围设置卫生防护带,B正确。故选B项。
答案 B
12.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北运河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通州曾是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今天河运被陆路交通所取代,运河成为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3月,《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通州区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将建成“一城、一河、两组团”的空间布局。“一城”即通州新城,“一河”指北运河,“两组团”指台湖—马驹桥组团和于家务—永乐店组团,前者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区域,建设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后者则是与武清、廊坊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图1 通州区“十三五”布局示意图
图2 通州新城规划图
(1)说出通州古城兴盛的主要原因及北运河功能的变化。
(2)依据图2和文字材料,概括通州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主要职能。
(3)你认为在台湖—马驹桥组团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规划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解析 第(1)题,材料中提到“通州曾是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皇家码头,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因此水运是其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材料中提到“今天河运被陆路交通所取代,运河成为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运河从开始的水运功能转为了今天的湿地。第(2)题,材料中“通州区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体现了其行政、管理职能;图2中的“商务园金融服务区、北苑商业区、运河北京新商务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医疗康体功能区”等体现了其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若认为合理,则从该地适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有利条件分析;若认为不合理,则从发展该类产业的不利条件分析。
答案 (1)原因:通州位于大运河的北起点,交通位置重要,古城因水运而兴。 北运河功能的变化:以前以水运为主,今天主要是湿地。
(2)行政、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经济职能。
(3)合理。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工业用地充足,地价低廉。
不合理:距北京的高校与科研院所较远;相关产业基础薄弱;靠近亦庄工业园,与其相比竞争力差。
1
清华大学
A+
2
同济大学
A+
3
天津大学
A-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了解城乡土地利用方式与城乡功能区、城乡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
2.掌握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评价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综合思维】
4.认识到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树立和谐的人地观。【人地协调观】
功能区
特点
居住区
城镇最基本的功能区,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
工业区
分布在城镇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生态区
主要包括休憩用地、绿化地带及特定生态保护区域
分布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
时间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
空间结构简单,以住宅区和生产区为主,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少,公共服务水平低
20世纪80年代
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大多散布在居民住宅周围,商业网点分散且规模较小
20世纪90年代
工业用地迅速扩张,形成团块状分布格局;居住空间不断扩张,商业网点不断扩大,但配套设施仍显不足。人口大量集聚,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1世纪以来
工业区向外地迁移,住宅区面积不断扩大,商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面积
特征
位置及原因
住宅区
占地面积最大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靠近绿地公园)的地区,与文化区相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与工业区相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带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接近消费人群,市场广阔;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交通便捷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运输量大,沿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靠近交通干线(地价低、保护城区环境、交通便捷)
工业类型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大气污染重的工业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等水污染重的工业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等噪声污染重的工业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区
自来水厂
布局在河流上游
高新技术开发区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商贸中心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仓库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奶牛场、蛋鸡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共1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二,规律总结,解惑提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规律总结,知识拓展,达标检测,知识体系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