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检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检测01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检测02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检测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0·江苏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月考)2019年10月28日,出现了11年来最大的太阳黑子,网民称清晰可见。下面上图为1940年~2000年地磁活动年均值图,下图为太阳黑子年均数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最能直接反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C )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B.在南北极形成极光


    C.产生“磁暴” D.诱发自然灾害


    2.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B )


    ①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农历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变化


    ③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④某地降水量的多少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地磁活动周期约为11年,和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周期大体一致,所以图中信息最能直接反映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故C正确,材料信息和A、B、D选项关联不大,A、B、D不符合题意。第2题,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结果,故①错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球、地球和太阳位置关系不断变化产生月相的变化,故②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③正确;太阳黑子与降水量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故④正确;所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③④,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2020·济宁期末)2018年1月,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副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图为“彩虹”恐龙复原图。据此完成3~4题。





    3. 恐龙生活在( C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恐龙繁荣时期( D )


    A.被子植物繁盛


    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泛大陆


    C.藻类植物繁盛


    D.是煤炭的重要成煤期


    [解析] 第3题,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恐龙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2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一时期属于中生代。故选C。第4题,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因此中生代是造煤的重要时期,故选D。


    (2020·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小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温差可达4℃。据此完成5~6题。





    5.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6.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解析] 第5题,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酸雨是酸性气体造成,与二氧化碳无关;二氧化碳是大气成分之一,不是污染气体;臭氧破坏是氟氯烃气体造成的,与二氧化碳无关。选A正确。第6题,二氧化碳主要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即红外线而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紫外线是短波辐射;二氧化碳不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是云层厚度、大气的密度大小,不是二氧化碳。选C正确。


    (2020·天津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六校期中联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上图为某日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下图示意该地某日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此时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8.据图判断,为了拍摄女主角头发后飘的场景,选择正确的时段是( D )


    A.6时至18时 B.6时至次日8时


    C.15时至次日7时 D.8时至15时


    [解析] 第9题,图中甲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丙处形成低压;乙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丁处形成高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甲>乙>丁>丙,故A错;甲地温度低,气流冷缩下沉,形成高压,乙地为低压是因为气温高,气流受热上升形成,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D错误;甲地气流下沉,此时晴朗天气,C正确。第10题,拍摄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则此时吹海风,当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时,大气下沉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由图可知,8时至15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故选D。


    (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D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丙→丁→甲 D.丙→甲→乙→丁


    10.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


    A.对海岸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


    B.产生大规模的堆积作用


    C.可能诱发新的地震


    D.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


    [解析] 第9题,根据海啸形成原理:丙图表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甲图表示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乙图表示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丁图表示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所以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的是D项。第10题,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内力作用已转化为海浪外力作用,因海啸移动速度快、潮差大、能量巨大,对海岸岩石、堤坝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弱;所以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项。诱发新的地震及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需要内力作用,海啸诱发的可能性较小,所以B、C、D项错误。


    (2019·安徽合肥肥西三中期末)读图,完成11~12题。





    11.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 B )


    A.①表示水汽输送 B.②表示蒸发


    C.③表示径流 D.④表示下渗


    1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①洋流是在东南信风作用下形成的


    B.②处洋流流向随季节而变化


    C.③可能是北大西洋暖流


    D.④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解析] 第13题,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①表示径流;②表示蒸发;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大气降水。据此分析,B项正确,故选B。第14题,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则①为北赤道暖流,该洋流是在东北信风作用下形成的;②处洋流流向自南向北,其流向并不随季节而变化;③可能是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④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据此分析选C。


    (2019·福建福州八县市期末联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到该地打猎。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14.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C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3题,山顶到甲处有陡崖,甲在陡崖下方不远处,不能看到,A不对。山顶到乙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猎物,B不对。山顶到丙地之间等高线先密集后稀疏,为凹形坡,能看到猎物,C正确。山顶到丁地之间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为凸形坡,不能看到猎物,D不对。故答案为C。第14题,根据图示信息,①为山麓地带,②为陡崖附近,③为山谷,④为山脊。根据材料,“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则图中②处是陡崖,最可能捕到山羊;“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则在图中③处为山谷,最可能有河流发育,则最可能捕到水鹿,故答案选C。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下图为非洲地区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依据相关材料推断,图中最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地区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中M地也生长了大量的原生多肉植物,试推断该地气候( C )


    A.受洋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年干旱


    C.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D.夏季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


    [解析] 第15题,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适宜生长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读图可知,甲、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丙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而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不适宜多肉植物生长。第16题,读图可知,图中M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说明降水季节变化大,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故选C。


    (2020·云南攀枝花一中月考)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C )


    A.成土母质 B.地貌


    C.时间 D.气候


    18.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D )


    ①a——低等生物作用 ②b——岩石风化崩解


    ③c——土壤分层形成 ④d——成熟土壤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7题,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第18题,读图,根据图示含义可知,a为岩石风化崩解,b为低等生物作用,c为土壤分层形成,d为成熟土壤形成。


    科学研究者可通过获取地表热辐射状况来了解区域地表温度状况。下图为某传统钢铁企业搬迁前后,所在地区地表温度等级分布图(等级数字越大,反映地表温度越高)。读图,完成19~20题。





    19.获得制作该分布图的原始数据需要运用( B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互联网技术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图是以搬迁前后的温度为基本数据的,获取该数据的手段是遥感技术,是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获得的,故B项正确。


    20.2016年的图像表明,该区域1级温度等级区域恢复其原本的连贯性条带状。1级温度等级区可能是( C )


    A.住宅区 B.交通线


    C.河流 D.农田


    [解析] 数字越小,温度越低,图中1级温度等级区呈连贯性条带状分布,应为河流,住宅区与农田应呈面状,而交通线的气温较高,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四个大题,共40分)


    21.(2020·浙江诸暨海亮实验中学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2018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以每小时30千米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于7月 11日上午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登陆。下图示意2018年7月10日02时局部区域近地面气压分布。





    (1)描述图中我国东北地区等压线的分布特点。


    (2)比较成都与西安两地风力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3)试分析图中甲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及理由。


    (4)判断此次台风登陆后福建北部局部地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原因。


    [答案] (1)东部等压线数值大,西部小;等压线总体稀疏;大致呈南北向延伸。


    (2)西安小于成都。原因:西安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3)向西部、北部移动。理由:此时为7月份,甲天气系统为夏威夷高压,其西北部形成准静止锋,出现梅雨天气,并逐步北移,夏威夷高压随之逐渐向西延伸,向北推进。


    (4)滑坡、泥石流等。原因: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台风带来强降水,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 本题以2018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等压线分布特征、风力大小判断及成因、夏威夷高压的移动、台风诱发的地质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首先在图中找到我国东北地区的位置,然后对相应的等压线形态和数值特征进行描述。此时为夏季,海洋上主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陆地上往往形成热低压,由此判断此时东北地区东部气压值高于西部;图中显示,与其他大多数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等压线较稀疏;东北地区等压大致呈南北向延伸。第(2)题,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在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等压线疏密,图中显示,西安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第(3)题,本题主要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根据天气系统的位置和此时的季节推测,甲天气系统为夏威夷高压。题中信息表明,此时为7月10日,夏威夷高压不是最强盛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它还会扩大其控制范围,因此会向西部、北部移动。并逐渐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第(4)题,福建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台风带来暴雨天气,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2.(2020·广东深圳市宝安摸底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甲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乙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丙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丙


    蒸发器作用:温暖表层海水使低沸点液氨沸腾蒸发;


    冷凝器作用:氨蒸汽被冷海水重新凝结成液氨。


    (1)描述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及海水温度垂直(随深度)变化特点。


    (2)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是哪处?理由是什么?


    (3)试评价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缺点。


    [答案] (1)纬度变化特点: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


    垂直变化特点: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1千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


    (2)甲处;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


    (3)优点: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缺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甲判断,太平洋表层水温变化特点是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根据图乙判断,太平洋水温垂直变化特点是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在1千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第(2)题,根据图乙,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第(3)题,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且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稳定。 缺点是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海水温差发电的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


    23.(2019·江苏前黄高级中学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注:可逆反应)。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1)说出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两个省的简称。


    (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


    (4)部分喀斯特地貌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缺水问题,对此请给出开源性建议。


    [答案] (1)云 贵 桂


    (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


    (3)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


    (4)从区外调水(南水北调不得分);合理开采地下水(无合理二字不得分);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解析] 考查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溶洞中二氧化碳来源,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水资源开源措施。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省的简称分别为云(或滇)、贵(或黔)、桂。第(2)题,溶洞中二氧化碳来自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放出二氧化碳;地下河中碳酸钙沉积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重大,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等。第(3)题,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与开采用水增多、地下水来源减少、地下河流下切有关。具体表现在: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地下水开采增多;工程建设使地表硬化,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地下水位降低等。第(4)题,考查水资源开源措施。开源要扩大水体来源。可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跨流域调水及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增雨等。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70°N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


    [答案] (1)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2)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3)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2)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3)题,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检测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