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核心素养专训(一)——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能源资源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该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A项正确;淡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错误。
2.导致茶际村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 B.经济发展
C.政策扶持 D.社会文化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政策扶持,C项正确。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 )
A.服务人口 B.服务范围
C.服务种类 D.服务等级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各组团分工明确”可知,该城市规划限制了各组团的服务种类。
4.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
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B.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镇化
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答案 A
解析 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发挥的是绿地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说明该城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A项正确。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方种植的绿肥品种、种植季节和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据此完成5~7题。
5.江西省柑橘园里种植绿肥作物的作用是( )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果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
C.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答案 B
解析 柑橘园行间空间有限,在园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对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有限,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绿肥作物一般生长茂盛,抑制杂草生长效果良好,一些绿肥作物还是害虫天敌的良好宿主,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作用,B项正确;柑橘园冻害一般发生在深秋或冬季,而绿肥作物秋季一般都已枯萎,因此对调整柑橘园温度、减轻冻害几乎没有作用,C项错误;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绿肥作物能够减轻水土流失,但一般生长快,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会与柑橘树争水,因此不会增加土壤水分,D项错误。
6.松嫩平原上最适合的“绿肥+”模式是( )
A.玉米套种绿肥 B.棉田套种绿肥
C.麦收后播种绿肥 D.收稻后播种绿肥
答案 A
解析 套种绿肥更有保水、保土、防草、培肥等作用,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同时套种绿肥能发挥根瘤固氮优势,增加土壤氮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排除C、D两项;松嫩平原种玉米而不种植棉花,A项正确,B项错误。
7.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采用“绿肥+”模式能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土壤温度 B.减少蒸发量
C.增加土壤有机质 D.增加降水量
答案 B
解析 绿肥对土壤温度影响很小,A项错误;由于地表有绿肥作物的覆盖,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小,因此能减轻表土盐碱化程度,B项正确;采取该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增加有机质与减轻盐碱化无关,C项错误;该措施不能增加降水量,D项错误。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我国东部某海滨小城的城区规划布局图。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P区最可能是该城市的(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绿化区 D.文教区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P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地价高,交通便利,靠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为商业区,故B项正确。
9.某同学认为城中的工业区布局不合理,其理由是( )
①沿河分布,污染水源 ②位于市中心,影响城市交通
③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 ④距海较远,交通不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工业区沿江分布,虽然可以就近获得水源,但是会对水体产生污染,①正确;由于城市规模总体较小,工业区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②错误;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③正确;靠近河流,水运方便,④错误。故选C项。
10.某同学认为该市的火电厂需要搬迁,并提出搬迁意见,该同学选择的地点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东南季风,火电厂对大气有严重的污染,应当布局在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即布局在东北或者西南方向,而图中①④处位于城区,对城区环境影响大,②位于冬季风上风向,③位于西南方向,且靠近铁路,交通便利,故选C项。
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20世纪末以来上海政府调整产业和功能区布局来缓解交通压力。据此完成11~12题。
11.外迁制造业是当前上海市政府调整产业布局中最容易实现的措施,主要原因是制造业( )
A.用地成本高,环境污染大
B.交通需求大,能源需求大
C.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大
D.技术要求高,能源需求大
答案 A
解析 用地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大的制造业需要外迁。
12.在调整产业布局的同时也需要调整功能区布局,主要目的是( )
A.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
B.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等级
C.加强职住分离,推动人口疏散
D.减缓城市建设,控制城市规模
答案 A
解析 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所以需要通过调整功能区布局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
二、综合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如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 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影响。(10分)
(2)该城市重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8分)
(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6分)
答案 (1)不利影响: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加大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难度;环境污染加剧等。有利影响: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弥补劳动力不足状况;推进城镇化进程等。
(2)合理。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较轻;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区水源;临河,近铁路、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缘,地租低。
(3)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减轻城市内涝;减轻地面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从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分析有利影响。同时分析人口大量迁入造成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治安问题等不利影响。第(2)题,重工业污染比较严重,主要从环境方面分析。远离城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较轻;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区水源;同时要分析交通条件,临河、铁路、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缘,地租低。第(3)题,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可以增加水源,减轻城市内涝及地面水体污染,通过水体治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近些年,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一些新型农业类型不断出现,其中一种名为“认养农业”的新农业模式走红全国,如在辽宁省盘锦市某镇,当地农户瞅准了“认养农业”的发展潜能,实行“农旅结合,共同发展”的模式,将农业认养开展得如火如荼。“认养农业”是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城市居民可以在农村认养一块土地,工作的闲暇之余可以体验种植收获的喜悦。下图为盘锦认养农业的运行模式。
(1)说明“认养农业”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2)分析“认养农业”模式实现农民和农业增收的途径。(8分)
(3)除参与生产、监管环节外,请设计消费者还能够亲自参与体验的其他服务项目。(8分)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谈“认养农业”发展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6分)
答案 (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种植业和乡村生活的兴趣增加);政策(政府)的支持。
(2)农民通过向公司出租土地获得租金;农民通过转农为工增加收入;绿色有机农产品价格高,经济效益更好;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收入。
(3)发展文教产业(研学基地、产教融合);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民俗(宿)文化;品尝特色餐饮(农家菜)。
(4)要有(地方)特色;保证品质和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消费者和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保障;城市居民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可以体验种植收获的喜悦,城市居民的需求;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第(2)题,读图可知,农户出租土地给公司,公司雇佣农户为其工作;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产品价格高,经济效益更好;城市居民除了种植之外,还会参与乡村旅游。第(3)题,发展文教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民俗文化,品尝特色餐饮。第(4)题,“认养农业”发展既要有农业特色,又兼有旅游的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是其发展的前提,故应保证品质和提高服务质量,在农业开发的过程当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习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