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课时作业
展开第四章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夯基固本 练速提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完成1~2题。
1.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资金和科技、人才
答案 D
解析 与河北相比,京津两地的优势主要是资金和技术、人才的优势;河北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较大的环境承载力。
2.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答案 B
解析 发展重型工业,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情况;京津地区应该是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河北小镇燕郊与北京隔河相望,是北京市的“睡城”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交流量越大。据此完成3~5题。
3.北京市民及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燕郊镇作为北京市“睡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商品房价格较低
C.经济活动频繁 D.产业集聚多
答案 B
解析 北京市房价高,而燕郊距北京市较近,经济比北京市落后,房价较北京市区低,从而吸引了大量人群到燕郊居住。
4.天津市经济联系指数大的原因主要是( )
A.经济水平较高 B.距北京市较近
C.城市等级较低 D.劳动力较丰富
答案 A
解析 天津市产业基础好,经济水平较高,与北京市经济联系多。
5.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
A.北京市大量污染企业转移到雄安
B.京津冀三地明确定位,协同发展
C.多设立“睡城”,缓解北京市城镇化问题
D.减弱京津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将大量污染企业转移到雄安与此目标有悖;京津冀三地明确定位,协同发展是因地制宜、高效益发展,也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经济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6~7题。
6.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 )
A.北京城市智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
C.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
D.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
答案 C
解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使得北京以重点发展城市智能为主,而不会将全部工业迁至河北,A项错误;在协调发展中,京津冀的经济差距会缩小,B项错误;天津以海空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C项正确;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减少,D项错误。
7.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
C.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D.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
答案 C
解析 区域协同发展,会使得河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而环境污染不一定加重,城市的等级不会大幅提升,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趋势会缓解。
读图,完成8~9题。
8.雄安新区能够成为第三个国家级的新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
A.经济发达 B.位置适宜
C.水源充足 D.交通便利
答案 B
解析 雄安新区建设的首要目的主要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能够成为第三个国家级的新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地理位置与京津距离适宜,便于承接北京疏解的非首都职能,又不影响周边城市的发展。新区经济和交通没有优势。新区内虽有白洋淀,但它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旅游区,新区建设中需要重点保护,不能成为新区水源地。
9.雄安新区建成后,将会( )
A.彻底解决北京城市问题
B.加快北京经济发展速度
C.改变北京城市空间结构
D.推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 C
解析 雄安新区建成后,将会分担北京的非首都职能,使北京的一些功能区性质改变,为首都职能所用,城市空间结构将会发生明显调整,但城市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经济职能是北京的非首都职能,雄安新区建设不会加快、甚至会减缓北京的经济发展速度。雄安新区位于我国北方,它的发展不可能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在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据此完成10~12题。
10.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
答案 A
解析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长江经济带腹地广阔,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故A项正确。
11.“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答案 D
解析 “长江病了”主要指水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根源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致,D项正确。
12.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长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京津冀彼此相接,联系紧密。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但必须先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下图为京津冀范围图。
材料二 下表为2018年京津冀部分经济对比表。
(1)运用材料,比较河北省和北京的经济发展差异。(8分)
(2)张家口和承德是河北省贫困县集中分布的地区,有人说是“限制开发”的结果,请从区域环境角度分析“限制开发”的原因。(8分)
(3)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加强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河北和京津应分别采取的措施。(8分)
答案 (1)北京:人均GDP高,经济水平高;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的比重极低。
河北:人均GDP较低,经济水平低;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2)张家口和承德位于京津的西部和北部,多山区,是河流的上游和冬季风的上风向,它们的大规模工业开发会影响到京津的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所以几十年来一直“限制开发”工业。
(3)河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承接京津的工业等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的经济联系。
京津:适当分散城市职能,减少区域行政壁垒。
解析 第(1)题,据表格数据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第(2)题,张家口和承德位于京津的西部和北部,多山区,是河流的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大规模工业开发,会影响到京津的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所以几十年间一直“限制开发”工业。第(3)题,河北省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的经济联系;京津地区应适当分散城市职能,减少区域行政壁垒。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2018年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图。
(1)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哪些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2)为实现生态更优美,分析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需要采取哪些措施。(8分)
(3)评价长江“黄金水道”在实现交通更顺畅中的重要价值。(8分)
(4)分析说明下游“长三角”地区和上游川渝经济区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6分)
答案 (1)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捷;国家政策扶持;市场广阔等。
(2)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整治长江航道,处理好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3)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长江流域资源丰富,农业发达,长江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运输需求量大;众多支流也能通航,长江干支流航线能沟通内地和沿海。
(4)“长三角”为长江上游川渝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川渝地区为“长三角”提供能源、原料,吸引“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解析 第(1)题,社会经济方面主要包括劳动力、交通、政策、市场等。第(2)题,长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结合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分析长江流域的水土治理措施。中游地区主要是治理洪灾,整治长江航道,处理好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下游主要是污染问题,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第(3)题,结合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水运最大的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再结合长江流域运输需求和运输能力分析运输意义。第(4)题,下游“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在于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上游川渝经济区能源和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可实现互补。
探究点
题号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1,3,4,5,8,13(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2,6,7,9,13(3)
长江经济带
10,11,12,14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结构
北京
30 320亿元
14万元
0.4∶18.6∶81.0
天津
18 810亿元
12万元
0.9∶40.5∶58.6
河北
36 010亿元
4.8万元
9.3∶44.5∶46.2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图中可推断京津冀发展过程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京张高铁的修建有利于,该工业地带的优势能源是,水利枢纽③的首要目标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