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9886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案配套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索之路,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的构成,中子不带电,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是电中性的,高速运动,无规则运动,分层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本身不能再分,那么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将原子再分呢?
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不同的电子运转是具有一定的稳定轨道。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高速运动。
那么原子核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通过原子模型的演变我们知道:
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如:碳原子
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叫做 核电荷数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叫做核电荷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目。
从表中可以得出: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3、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4、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 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它必不可少。
5、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与排布
电子在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 M N O P Q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多 2个电子);
(1)先 “里”后“外” .(能量最低原则)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仅限前3层)
(4)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n代表电子层数).
1、画法:圆圈标核电,电子分弧线, 数字一条线 。
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已知元素的电子核外电子最少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叫做分层排布
氢 H 氦He
锂 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N 氧O 氟 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 S 氯Cl 氩Ar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是稳定结构(He为2个)。最外层电子数为1-4个的一般为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多于4个的一般是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是稀有气体(He为2个) 。化学性质活泼或稳定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原子容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容易得电子,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难发生化学反应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4.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⑴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⑵在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⑶同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由于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三、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的得失
质子数= 电子数=
Na原子、Cl原子如何形成NaCl ?
【拓展】我们再看看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生成化合物。
失去 1个电子
失去 2个电子
失去 3个电子
金属原子 阳离子
得到 1个电子
得到 2个电子
得到 3个电子
非金属原子 阴离子
3、离子的表示——离子符号
离子所带电荷数(得失电子数;当n=1时略去不写 )
⑴用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
氢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铵根离子 水合氢离子
H+ Na+ K+ Mg2+ Al3+ NH4+ H3O+
F- Cl- O2- S2-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NO3- OH- CO32- SO42-
氟离子 氯离子 氧离子 硫离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课时1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pptx、课时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pptx、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doc、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doc、补充习题课题2原子的结构doc、预习作业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docx、预习作业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docx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演示课件ppt,文件包含课时1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的排布ppt、课时2离子相对原子质量ppt、Na与Clwmv、原子结构流畅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背景图课件ppt,共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ArR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