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9692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优秀ppt课件
展开内力和外力分别有哪些作用方式2. 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3.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转化的
庐山拔地而起,四周陡立
推测庐山形成的能量来源?
火山喷发、地震—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地球格局:地表高低起伏
1. 能量来源2. 特点3. 表现形式4. 总趋势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1. 地壳运动2. 岩浆活动3. 变质作用
岩石圈因受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不是所有岩浆都能喷出地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1. 大陆漂移2. 地面抬升和沉降3. 地震
岩层被拉伸—东非大裂谷
岩层受到挤压,局部地面抬升时岩层断裂而形成。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浓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至45米,一周后,长高到135米。
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2.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3.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a和b现象都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造成的,C现象是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造成的。a现象发生的过程:生活在水中的螺蚌,死亡之后,在地壳缓慢沉降的过程中变为沉积岩中的化石,后地壳在垂直方向作上升运动形成高山,因此,在高山上见到了螺蚌壳。b现象发生的过程:公元79年—18世纪,位于那不勒斯海滨的大理石柱的下部随地壳沉降到海底6.3米处,受到海生贝壳动物的蛀蚀。公元18世纪,该部分又随地壳上升到海面以上。
a和b现象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c现象形成的时间很短。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改变。
庐山上的城镇所在的平台是怎么形成的?
1. 能量来源2. 表现形式3. 总趋势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1. 风化2. 侵蚀3. 搬运4. 堆积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风力堆积形成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1. 什么是冰川2. 分布地区3. 冰川地貌有哪些4. 冰川地貌的特点
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形成的巨厚冰块,具有强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
角峰(多面锥体山峰) 冰斗 U形谷 刀刃状山脊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挪威的峡湾海岸西欧海岸线曲折北美五大湖
不同地区的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风沙地貌广布
降水充沛的热带、温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地貌发育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粗毛坯”,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内力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1.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2.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3.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
这些海蚀柱是海水侵蚀形成的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海蚀柱倒塌并破碎由于持续受海风、海浪的侵蚀,海蚀柱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浪打碎、搬运,融入海滩;同时,海浪不断去打更远处的海岸岩石、侵蚀海岸,海岸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海蚀柱形成;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浪搬运的泥沙会发生沉积作用,使沙滩的面积增大。
十二使徒岩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了。由几亿块小石头聚积而渐渐形成,继而埋藏在海底,后来强烈的海潮和风力令这些岩石暴露水面,成为现时著名的十二使徒岩。
岩石分类2. 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3.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质作用,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外力作用,2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ppt课件,共6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评课ppt课件,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