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七:物态变化第1页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七:物态变化第2页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七:物态变化第3页
    还剩7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七:物态变化

    展开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七:物态变化
    1.(2020青岛,7)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 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 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 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2.(2020盐城,3)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3.(2020天津,2)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A. 熔化吸热 B. 汽化放热 C. 液化吸热 D. 凝固放热
    4.(2020北京,5)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5.(2020自贡,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6.(2020自贡,5)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40℃ B.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 普通人的身高约为2.0m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7.(2020盘锦,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教室讲桌高度约为1.8m
    B. 学生正常体温约为37℃
    C. 一支2B铅笔质量约为100g
    D. 一盏日光灯的电功率约为1000W
    8.(2020呼伦贝尔,3)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9.(2020金昌,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mm
    B. 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10℃
    C. 2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1N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10.(2020金昌,2)下列关于厨房里物理现象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
    A. 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具有惯性泼出去
    C. 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食物,是由于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D. 微波炉能加热食物,是利用了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
    11.(2020金昌,3)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 玻璃刀刀头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B. 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隔热性好
    C. 用铝合金来封闭阳台,是因为铝合金的导电性好
    D. 白炽灯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
    12.(2020金昌,4)《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C.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13.(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
    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14.(2020河北,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C.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15.(2020陕西,4)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16.(2020长沙,23)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
    17.(2020铜仁,3)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测温枪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 喷洒消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8.(2020柳州,5)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  )
    A. 熔化 B. 蒸发 C. 沸腾 D. 升华
    19.(2020百色,1)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华
    20.(2020襄阳,3)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 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21.(2020黔东南,1)下列估测最接近于实际的是( )
    A.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 20 c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9℃
    22.(2020黔东南,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23.(2020南充,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24.(2020南充,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25.(2020重庆A,1)下对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铅笔长约180 cm B-位初三学生重约500N
    C一节干电池电压为36 V D.重庆七月份平均气温约100C
    26.(2020重庆A,3)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 B.“凝气而成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
    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 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
    27.(2020河池,3)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河面上形成雾
    C. 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 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28.(2020锦州,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dm B. 我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42℃
    C. 一个鸡蛋质量约为60g D. 家庭电路的安全电压为36V
    29.(2020锦州,2)下列自然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早春,冰雪消融 B. 初夏,晨雾弥漫
    C. 深秋,树枝凝霜 D. 寒冬,海水结冰
    30.(2020赤峰,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B. 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C.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D.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31.(2020包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 色拉油加热后比热容变大
    C.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D. 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2.(2020湘西,1)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
    A.0℃ B.36.8℃ C.68℃ D.100℃
    33.(2020株洲,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34.(2020株洲,5)据报道,今年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A.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B.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C.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D.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35.(2020盘锦,3)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
    B. 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 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36.(2020云南,1)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勇敢坚毅,使疫情防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新冠病毒2019 nCoV的直径约为0.1 mm
    B. 测温枪工作电压约为220 V
    C. 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
    D. 一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重力约为1N
    37.(2020海南,4)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38.(2020湘潭,2)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39.(2020扬州,3)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B.人散步时的速度约为10m/s
    C.一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D.自行车车轮的直径约为60mm
    40.(2020娄底,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3cm
    C.娄底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98℃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lkg
    41.(2020娄底,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诗词中包含的物理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将军夜引弓”,将军拉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增大
    D.“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42.(2020娄底,6)《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新化的腊肉、猪血丸等食材广受娄底人青睐,其中“三合汤“更是以麻、辣、嫩、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B.切腊肉前,需把刀磨快,是为了增加压力
    C.制好的猪血丸,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三合汤”的山胡椒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时才运动
    43.(2020聊城,3)图甲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含热量增多
    C.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
    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44.(2020聊城,5)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45.(2020宿迁,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70dm
    B.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5s
    C.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 220V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C
    46.(2020宿迁,5)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晶莹的露 B.坚硬的冰 C.缥缈的雾 D.雪白的霜
    47.(2020雅安,3)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48.(2020雅安,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 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49.(2020镇江,5)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质量约为500kg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C.LED节能台灯的功率约为500W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50.(2020恩施,1)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 )
    A.偏低了 B.属正常 C.偏高了 D.无法确定
    51.(2020恩施,2)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52.(2020抚顺,2)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是(  )

    53.(2020济宁,4)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54.(2020黄石,1)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我们要成为“物理知识”的好朋友,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5m/s
    B.人体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23℃
    C.人体电阻大约100Ω
    D.中学生身高大约160dm
    55.(2020黄石,4)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56.(2020沈阳,4)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率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57.(2020沈阳,7)图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建筑中的精巧设计,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船闸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B.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利用地下渠道引水,减少了水的蒸发
    C.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而形成的
    D.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特别宽大,目的是减小整体对地面的压强
    58.(2020泰州,2)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59.(2020河北,17)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60.(2020苏州,8)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61.(2020菏泽,6)下列生活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滴水成冰 D.湿手变干
    62.(2020鸡西,4)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36V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支水性笔的长度约为15dm D.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
    63.(2020鸡西,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64.(2020贵港,2)七月的贵港市,大多数天气都是酷暑难耐。为了解暑,人们常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饮料中的冰块会慢慢消失,这个过程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升华 D. 汽化
    65.(2020齐齐哈尔,1)以下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43℃ B.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
    C.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0N 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100V
    66.(2020滨州,3)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67.(2020荆州,5)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68.(2020天门,4)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69.(2020天门,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 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70.(2020广州,3)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71.(2020丹东,1)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操场篮球架上的篮圈距地面的高度约为5m
    B. 乒乓球比赛所用球拍的质量约为2kg
    C. 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约为1kW
    D. 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时舒适的温度约为37℃
    72.(2020黄冈,1)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
    A.吉林雾淞 B.草上露珠 C.浓雾消散 D.冰雪融化
    73.(2020随州,4)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
    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
    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
    74.(2020武威,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mm
    B.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10℃
    C.2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1N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75.(2020滨州,4)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76.(2020河南,7)“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的形成属于( )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77.(2020岳阳,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B. 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
    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D. 日光灯管的功率约为900W
    78.(2020岳阳,5)下列与热学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年平均气温为-25℃的南极的冰山没有内能
    B. 烤火取暖是火焰的温度转移到了人身上
    C. 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升华现象
    79.(2020重庆B,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42℃ B.一个实心球的重力约20N
    C.中学生的手掌宽度约40cm 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约22V
    80.(2020重庆B,2)下列事例描述正确的是( )
    A.仙女山大草原的积雪慢慢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B.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发生了凝华现象
    C.将“便利贴”贴在作业纸上,利用了分子间的斥力
    D.严冬,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加手掌内能
    81.(2020常德,5)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82.(2020泰安,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
    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D.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
    83.(2020泰安,10)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84.(2020长沙,25)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
    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
    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
    85.(2020广安,1)下列估测与事实最接近的是(  )
    A. 一本物理课本长50cm
    B. 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120次
    C. 人的正常体温是39℃
    D. 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为20N
    86.(2020广安,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用久了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因为白炽灯钨丝在发光时先熔化后凝固依附在灯泡内壁
    C. 夏天电风扇吹出的风使我们感觉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
    D. 冬天,摩擦双手使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87.(2020临沂,7)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雪融成溪 B.气结成露
    C.气凝成霜 D.水滴成冰
    88.(2020凉山,4)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80﹣120nm,传染性很强。在疫情期间,小李出去买必须的生活用品,他戴好口罩后一路按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向超市。到达超市门口,保安人员拿着电子体温计往小李额头上扫了一下,便测出了他的体温是正常的,随后小李进入超市买完东西后就迅速回到家。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李的正常体温约为37.3℃
    B.电子体温计利用了红外线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10﹣5m﹣1.2×10﹣4m
    D.小李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l1m/s
    89.(2020广元,3)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90.(2020广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相对于窗外的树是静止的
    C. 春天扑鼻而来的花香,是一种扩散现象
    D. 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的聚变获得电能
    91.(2020巴中,1)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B.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C. 一张中考理综试卷的厚度约为2mm
    D. 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2A
    92.(2020巴中,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
    C. 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
    D. 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白气”是汽化吸热过程
    93.(2020湘潭,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40℃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
    C.教室门的高度约2m
    D.家用台灯的额定功率约1000W
    94.(2020湘潭,1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
    95.(2020西藏,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拉萨市七月份平均气温是42℃
    B. 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2mm
    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
    D. 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t
    96.(2020绵阳,3)额温枪这一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成为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种重点物资。额温枪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体温数据。在用额温枪测体温的过程中
    A. 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 B. 额温枪传递体温信息
    C. 红外线传递病毒信息 D. 额温枪传递病毒信息
    97.(2020济南,11)下列各项是某个中学生对相关数据的估计,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C.正常眨一次眼所用的时间约为1s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为0.5kg
    98.(2020济南,12)关于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图乙:微微加热时锥形瓶中呈现淡淡的紫色,说明固态碘受热先熔化再汽化
    C.图丙: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图丁:原来均匀的细铁屑靠近磁体时有规律地分布,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99.(2020赤峰,4)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100.(2020南通,5)下列厨房用品的工作原理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
    A.电冰箱——液态制冷剂升华吸热
    B.油烟机——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C.微波炉——次声波能够加热食品
    D.高压锅——沸点随气压的増大而降低
    101.(2020咸宁,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9℃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C.大拇指与中指之间最大距离约为8dm
    D.一只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kW
    102.(2020咸宁,2)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A.玻璃上的“冰花” B.嘴里呼出“白气” C.湿衣服变干了 D.雪人直接变小
    103.(2020十堰,3)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汽化、液化 D.液化、熔化
    104.(2020十堰,5)下列估测的常见物理量,最贴近实际的是( )
    A.家用手电筒的电功率约为50W B.教室内学生课桌高度约为75dm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37℃
    105.(2020 阜新,4)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 B. 雾凇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D. 降雪
    106.(2020鄂尔多斯,3)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 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 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 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107.(2020潍坊,4)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是非晶体 B. 该物体的熔点为80℃
    C.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 D.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
    108.(2020潍坊,5)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09.(2020绥化,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 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110.(2020青岛,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 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热运动
    D. 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
    111.(2020海南,5)常温常压下,酒精、汽油、水和水银(汞)四种物质都是(  )
    A. 燃料 B. 导体 C. 液体 D. 金属
    112.(2020呼伦贝尔,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名中学生重力约为50N B.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 一个篮球的体积的为1m3 D.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113.(2020眉山,2)瓦屋山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叙述错误的是(  )
    A.“春赏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B.“夏避暑”雅女湖中大量的水,其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C.“秋看叶”红叶是因为叶子只吸收红光,看起来就是红色
    D.“冬赏雪”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落下来就成了雪
    114.(2020营口,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 B.此时考场内的温度约为10℃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D.护眼灯的电流约为
    115.(2020营口,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6.(2020宁夏,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中学生所使用的课桌高度约1.2m B. 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4km/h
    C. 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 体感舒适的室温约为35°C
    117.(2020宁夏,2)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18.(2020宁夏,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規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 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 该物质在BC段内能不变
    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 D. 该物质是非晶体
    119.(2020连云港,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20.(2020济宁,1)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21.(2020朝阳,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22.(2020镇江,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123.(2020徐州,1)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汽化 D. 凝华
    124.(2020西宁,1)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在疫情发生后医院救护病人时,医生、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色的作用
    B. 用B超检查病人内脏时,是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 护士会在高烧病人额头擦酒精为病人降温,说明酒精蒸发时吸热
    D. 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125.(2020西宁,3)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 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126.(2020 阜新,1)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5×10 -4m B. 汽车经过学校门口时限速 30km/h
    C. 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0kg D. 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 60℃
    127.(2020鞍山,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你步行进入考场的速度约为5m/s B. 考场此时的温度约为45℃
    C. 家用电风扇的电功率约为1000W D.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128.(2020鞍山,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129.(2020东营,4)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衣柜中的樟脑球慢慢变小,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④0℃的水比0℃的冰的内能大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130.(2020龙东,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131.(2020龙东,13)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C.将热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D.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132.(2020抚顺,1)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普通医用外科口罩的长度约为 B. 人体口腔内的正常温度约为37℃
    C. 水银体温计的质量约为 D. 手持测温仪电池的电压约为
    133.(2020株洲,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 升华 B. 凝华 C. 液化 D. 汽化
    134.(2020株洲,5)据报道,今年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
    A.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B.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C.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D.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135.(2020郴州,5)常消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喷洒消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燥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
    B. 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的地面干燥得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C. 喷洒过消毒液的房间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额温枪是利用超声波测量人的体温
    136.(2020毕节,1)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40℃
    B.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
    C. 一盏小台灯的功率约为1000W
    D.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g
    137.(2020武威,2)《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138.(2020曲阳,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139.(2020南京,5)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0.(2020本溪,1)学生返校复课后,老师每天都要用手持测温仪为学生测量体温。下列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测温仪距离被测者约2m B.测得正常体温值约36.5℃
    C.测量一名学生体温用时约5min D.测温仪的质量约2kg
    141.(2020本溪,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142.(2020宜昌,14)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143.(2020通辽,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144.(2020德州,1)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7℃
    B.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5m/s
    C.一只鸡的质量约为16kg
    D.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5m
    145.(2020德州,4)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146.(2020武汉,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7.(2020丹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 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148.(2020鄂州,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冰棒周围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
    149.(2020孝感,3)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150.(2020枣庄,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151.(2020齐齐哈尔,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152.(2020衡阳,1)下列数据中,在我们生活中最合理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1.2m B.夏天一般将空调温度设定为37℃
    C.电饭锅的额定功率大约20W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50g
    153.(2020衡阳,2)关于我们生活周围材料的选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飞艇升空需要充入密度小的氦气 B.白炽灯灯丝使用熔点高的钨丝
    C.火箭选择热值高的液氢作燃料 D.电炉采用超导材料制作发热管
    154.(2020淮安,2)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七: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1.(2020青岛,7)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 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 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 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答案】D
    2.(2020盐城,3)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A
    3.(2020天津,2)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A. 熔化吸热 B. 汽化放热 C. 液化吸热 D. 凝固放热
    【答案】D
    4.(2020北京,5)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B
    5.(2020自贡,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答案】B
    6.(2020自贡,5)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40℃ B.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 普通人的身高约为2.0m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答案】D
    7.(2020盘锦,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教室讲桌高度约为1.8m
    B. 学生正常体温约为37℃
    C. 一支2B铅笔质量约为100g
    D. 一盏日光灯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B
    8.(2020呼伦贝尔,3)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B
    9.(2020金昌,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mm
    B. 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10℃
    C. 2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1N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答案】C
    10.(2020金昌,2)下列关于厨房里物理现象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
    A. 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具有惯性泼出去
    C. 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食物,是由于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D. 微波炉能加热食物,是利用了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
    【答案】D
    11.(2020金昌,3)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 玻璃刀刀头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B. 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隔热性好
    C. 用铝合金来封闭阳台,是因为铝合金的导电性好
    D. 白炽灯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
    【答案】C
    12.(2020金昌,4)《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C.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答案】B
    13.(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
    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答案】D。
    14.(2020河北,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C.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答案】C。
    15.(2020陕西,4)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A。
    16.(2020长沙,23)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
    【答案】D。
    17.(2020铜仁,3)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测温枪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 喷洒消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B
    18.(2020柳州,5)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  )
    A. 熔化 B. 蒸发 C. 沸腾 D. 升华
    【答案】B
    19.(2020百色,1)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华
    【答案】B
    20.(2020襄阳,3)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 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答案】B
    21.(2020黔东南,1)下列估测最接近于实际的是( )
    A.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 20 c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9℃
    【答案】A 
    22.(2020黔东南,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23.(2020南充,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答案】C
    24.(2020南充,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答案】D
    25.(2020重庆A,1)下对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铅笔长约180 cm B-位初三学生重约500N
    C一节干电池电压为36 V D.重庆七月份平均气温约100C
    【答案】 B
    26.(2020重庆A,3)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 B.“凝气而成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
    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 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
    【答案】A
    27.(2020河池,3)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河面上形成雾
    C. 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 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答案】A
    28.(2020锦州,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dm B. 我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42℃
    C. 一个鸡蛋质量约为60g D. 家庭电路的安全电压为36V
    【答案】C
    29.(2020锦州,2)下列自然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早春,冰雪消融 B. 初夏,晨雾弥漫
    C. 深秋,树枝凝霜 D. 寒冬,海水结冰
    【答案】A
    30.(2020赤峰,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B. 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C.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D.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答案】C
    31.(2020包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 色拉油加热后比热容变大
    C.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D. 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C
    32.(2020湘西,1)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
    A.0℃ B.36.8℃ C.68℃ D.100℃
    【答案】B。
    33.(2020株洲,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答案】C
    34.(2020株洲,5)据报道,今年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A.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B.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C.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D.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答案】C
    35.(2020盘锦,3)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
    B. 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 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36.(2020云南,1)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勇敢坚毅,使疫情防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新冠病毒2019 nCoV的直径约为0.1 mm
    B. 测温枪工作电压约为220 V
    C. 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
    D. 一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重力约为1N
    【答案】C
    37.(2020海南,4)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B
    38.(2020湘潭,2)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B。
    39.(2020扬州,3)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B.人散步时的速度约为10m/s
    C.一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D.自行车车轮的直径约为60mm
    【答案】A。
    40.(2020娄底,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3cm
    C.娄底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98℃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lkg
    【答案】A。
    41.(2020娄底,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诗词中包含的物理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液化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将军夜引弓”,将军拉弓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增大
    D.“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答案】A。
    42.(2020娄底,6)《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新化的腊肉、猪血丸等食材广受娄底人青睐,其中“三合汤“更是以麻、辣、嫩、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B.切腊肉前,需把刀磨快,是为了增加压力
    C.制好的猪血丸,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三合汤”的山胡椒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时才运动
    【答案】C。
    43.(2020聊城,3)图甲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含热量增多
    C.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
    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答案】C
    44.(2020聊城,5)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答案】C
    45.(2020宿迁,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70dm
    B.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5s
    C.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 220V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C
    【答案】D。
    46.(2020宿迁,5)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晶莹的露 B.坚硬的冰 C.缥缈的雾 D.雪白的霜
    【答案】B。
    47.(2020雅安,3)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48.(2020雅安,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 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答案】B
    49.(2020镇江,5)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质量约为500kg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C.LED节能台灯的功率约为500W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答案】D
    50.(2020恩施,1)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 )
    A.偏低了 B.属正常 C.偏高了 D.无法确定
    【答案】B
    51.(2020恩施,2)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答案】A
    52.(2020抚顺,2)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是(  )

    【答案】C
    53.(2020济宁,4)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54.(2020黄石,1)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我们要成为“物理知识”的好朋友,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5m/s
    B.人体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23℃
    C.人体电阻大约100Ω
    D.中学生身高大约160dm
    【答案】B
    55.(2020黄石,4)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答案】A
    56.(2020沈阳,4)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率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答案】C
    57.(2020沈阳,7)图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建筑中的精巧设计,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船闸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B.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利用地下渠道引水,减少了水的蒸发
    C.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而形成的
    D.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特别宽大,目的是减小整体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ABD
    58.(2020泰州,2)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答案】B
    59.(2020河北,17)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答案】B。
    60.(2020苏州,8)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答案】D。
    61.(2020菏泽,6)下列生活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滴水成冰 D.湿手变干
    【答案】B。
    62.(2020鸡西,4)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36V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支水性笔的长度约为15dm D.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
    【答案】B
    63.(2020鸡西,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答案】D
    64.(2020贵港,2)七月的贵港市,大多数天气都是酷暑难耐。为了解暑,人们常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饮料中的冰块会慢慢消失,这个过程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升华 D. 汽化
    【答案】A
    65.(2020齐齐哈尔,1)以下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43℃ B.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
    C.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0N 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100V
    【答案】B。
    66.(2020滨州,3)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67.(2020荆州,5)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68.(2020天门,4)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答案】C
    69.(2020天门,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 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C
    70.(2020广州,3)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答案】C
    71.(2020丹东,1)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操场篮球架上的篮圈距地面的高度约为5m
    B. 乒乓球比赛所用球拍的质量约为2kg
    C. 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约为1kW
    D. 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时舒适的温度约为37℃
    【答案】C
    72.(2020黄冈,1)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
    A.吉林雾淞 B.草上露珠 C.浓雾消散 D.冰雪融化
    【答案】B
    73.(2020随州,4)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
    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
    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
    【答案】A
    74.(2020武威,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mm
    B.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10℃
    C.2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1N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答案】C
    75.(2020滨州,4)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答案】C
    76.(2020河南,7)“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的形成属于( )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答案】C
    77.(2020岳阳,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B. 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
    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D. 日光灯管的功率约为900W
    【答案】B
    78.(2020岳阳,5)下列与热学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年平均气温为-25℃的南极的冰山没有内能
    B. 烤火取暖是火焰的温度转移到了人身上
    C. 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升华现象
    【答案】C
    79.(2020重庆B,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42℃ B.一个实心球的重力约20N
    C.中学生的手掌宽度约40cm 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约22V
    【答案】B
    80.(2020重庆B,2)下列事例描述正确的是( )
    A.仙女山大草原的积雪慢慢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B.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发生了凝华现象
    C.将“便利贴”贴在作业纸上,利用了分子间的斥力
    D.严冬,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加手掌内能
    【答案】A
    81.(2020常德,5)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答案】B
    82.(2020泰安,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
    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D.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
    【答案】C
    83.(2020泰安,10)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答案】D
    84.(2020长沙,25)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
    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
    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
    【答案】C。
    85.(2020广安,1)下列估测与事实最接近的是(  )
    A. 一本物理课本长50cm
    B. 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120次
    C. 人的正常体温是39℃
    D. 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为20N
    【答案】D
    86.(2020广安,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用久了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因为白炽灯钨丝在发光时先熔化后凝固依附在灯泡内壁
    C. 夏天电风扇吹出的风使我们感觉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
    D. 冬天,摩擦双手使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C
    87.(2020临沂,7)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雪融成溪 B.气结成露
    C.气凝成霜 D.水滴成冰
    【答案】A。
    88.(2020凉山,4)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80﹣120nm,传染性很强。在疫情期间,小李出去买必须的生活用品,他戴好口罩后一路按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向超市。到达超市门口,保安人员拿着电子体温计往小李额头上扫了一下,便测出了他的体温是正常的,随后小李进入超市买完东西后就迅速回到家。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李的正常体温约为37.3℃
    B.电子体温计利用了红外线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10﹣5m﹣1.2×10﹣4m
    D.小李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l1m/s
    【答案】B。
    89.(2020广元,3)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答案】C
    90.(2020广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相对于窗外的树是静止的
    C. 春天扑鼻而来的花香,是一种扩散现象
    D. 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的聚变获得电能
    【答案】C
    91.(2020巴中,1)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B.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C. 一张中考理综试卷的厚度约为2mm
    D. 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2A
    【答案】B
    92.(2020巴中,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
    C. 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
    D. 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白气”是汽化吸热过程
    【答案】C
    93.(2020湘潭,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40℃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
    C.教室门的高度约2m
    D.家用台灯的额定功率约1000W
    【答案】C。
    94.(2020湘潭,1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
    【答案】A。
    95.(2020西藏,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拉萨市七月份平均气温是42℃
    B. 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2mm
    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
    D. 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t
    【答案】C
    96.(2020绵阳,3)额温枪这一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成为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种重点物资。额温枪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体温数据。在用额温枪测体温的过程中
    A. 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 B. 额温枪传递体温信息
    C. 红外线传递病毒信息 D. 额温枪传递病毒信息
    【答案】A
    97.(2020济南,11)下列各项是某个中学生对相关数据的估计,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C.正常眨一次眼所用的时间约为1s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为0.5kg
    【答案】ABD
    98.(2020济南,12)关于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图乙:微微加热时锥形瓶中呈现淡淡的紫色,说明固态碘受热先熔化再汽化
    C.图丙: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图丁:原来均匀的细铁屑靠近磁体时有规律地分布,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ACD
    99.(2020赤峰,4)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B
    100.(2020南通,5)下列厨房用品的工作原理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
    A.电冰箱——液态制冷剂升华吸热
    B.油烟机——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C.微波炉——次声波能够加热食品
    D.高压锅——沸点随气压的増大而降低
    【答案】B
    101.(2020咸宁,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9℃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C.大拇指与中指之间最大距离约为8dm
    D.一只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kW
    【答案】B
    102.(2020咸宁,2)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A.玻璃上的“冰花” B.嘴里呼出“白气” C.湿衣服变干了 D.雪人直接变小
    【答案】B
    103.(2020十堰,3)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汽化、液化 D.液化、熔化
    【答案】A
    104.(2020十堰,5)下列估测的常见物理量,最贴近实际的是( )
    A.家用手电筒的电功率约为50W B.教室内学生课桌高度约为75dm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37℃
    【答案】C
    105.(2020 阜新,4)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 B. 雾凇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D. 降雪
    【答案】A
    106.(2020鄂尔多斯,3)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 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 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 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答案】C
    107.(2020潍坊,4)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是非晶体 B. 该物体的熔点为80℃
    C.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 D.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
    【答案】B
    108.(2020潍坊,5)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B
    109.(2020绥化,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 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答案】C
    110.(2020青岛,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 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热运动
    D. 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
    【答案】C
    111.(2020海南,5)常温常压下,酒精、汽油、水和水银(汞)四种物质都是(  )
    A. 燃料 B. 导体 C. 液体 D. 金属
    【答案】C
    112.(2020呼伦贝尔,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名中学生重力约为50N B.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 一个篮球的体积的为1m3 D.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答案】B
    113.(2020眉山,2)瓦屋山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叙述错误的是(  )
    A.“春赏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B.“夏避暑”雅女湖中大量的水,其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C.“秋看叶”红叶是因为叶子只吸收红光,看起来就是红色
    D.“冬赏雪”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落下来就成了雪
    【答案】C。
    114.(2020营口,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 B.此时考场内的温度约为10℃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D.护眼灯的电流约为
    【答案】C
    115.(2020营口,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116.(2020宁夏,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中学生所使用的课桌高度约1.2m B. 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4km/h
    C. 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 体感舒适的室温约为35°C
    【答案】B
    117.(2020宁夏,2)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118.(2020宁夏,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規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 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 该物质在BC段内能不变
    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 D. 该物质是非晶体
    【答案】C
    119.(2020连云港,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C
    120.(2020济宁,1)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21.(2020朝阳,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122.(2020镇江,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答案】A
    123.(2020徐州,1)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汽化 D. 凝华
    【答案】C
    124.(2020西宁,1)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在疫情发生后医院救护病人时,医生、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色的作用
    B. 用B超检查病人内脏时,是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 护士会在高烧病人额头擦酒精为病人降温,说明酒精蒸发时吸热
    D. 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答案】C
    125.(2020西宁,3)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 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126.(2020 阜新,1)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5×10 -4m B. 汽车经过学校门口时限速 30km/h
    C. 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0kg D. 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 60℃
    【答案】B
    127.(2020鞍山,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你步行进入考场的速度约为5m/s B. 考场此时的温度约为45℃
    C. 家用电风扇的电功率约为1000W D.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答案】D
    128.(2020鞍山,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A
    129.(2020东营,4)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衣柜中的樟脑球慢慢变小,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④0℃的水比0℃的冰的内能大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130.(2020龙东,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答案】A
    131.(2020龙东,13)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C.将热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D.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B
    132.(2020抚顺,1)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普通医用外科口罩的长度约为 B. 人体口腔内的正常温度约为37℃
    C. 水银体温计的质量约为 D. 手持测温仪电池的电压约为
    【答案】B
    133.(2020株洲,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 升华 B. 凝华 C. 液化 D. 汽化
    【答案】C
    134.(2020株洲,5)据报道,今年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
    A.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B.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C.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
    D.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
    【答案】C
    135.(2020郴州,5)常消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喷洒消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燥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
    B. 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的地面干燥得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C. 喷洒过消毒液的房间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额温枪是利用超声波测量人的体温
    【答案】B
    136.(2020毕节,1)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40℃
    B.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
    C. 一盏小台灯的功率约为1000W
    D.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g
    【答案】A
    137.(2020武威,2)《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答案】D
    138.(2020曲阳,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答案】D
    139.(2020南京,5)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140.(2020本溪,1)学生返校复课后,老师每天都要用手持测温仪为学生测量体温。下列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测温仪距离被测者约2m B.测得正常体温值约36.5℃
    C.测量一名学生体温用时约5min D.测温仪的质量约2kg
    【答案】B
    141.(2020本溪,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答案】C
    142.(2020宜昌,14)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答案】D
    143.(2020通辽,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144.(2020德州,1)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7℃
    B.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5m/s
    C.一只鸡的质量约为16kg
    D.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5m
    【答案】A。
    145.(2020德州,4)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答案】B。
    146.(2020武汉,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147.(2020丹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 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答案】B
    148.(2020鄂州,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冰棒周围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
    【答案】B
    149.(2020孝感,3)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答案】B
    150.(2020枣庄,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答案】C
    151.(2020齐齐哈尔,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答案】A。
    152.(2020衡阳,1)下列数据中,在我们生活中最合理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1.2m B.夏天一般将空调温度设定为37℃
    C.电饭锅的额定功率大约20W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50g
    【答案】D。
    153.(2020衡阳,2)关于我们生活周围材料的选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飞艇升空需要充入密度小的氦气 B.白炽灯灯丝使用熔点高的钨丝
    C.火箭选择热值高的液氢作燃料 D.电炉采用超导材料制作发热管
    【答案】D。
    154.(2020淮安,2)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D。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