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全套试题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九:溶液
展开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九:溶液【专题一:溶液的形成】【例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 D.食盐【强化训练】1.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⑤2.人类生产、生活与溶液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C.室温下的一瓶食盐水,其底部密度大于上部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专题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强化训练】1.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在一定温度下,将30g、40g、50g、60g、70g的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50g水中,其五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第______次起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2)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______g刚好达到饱和。(3)要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则小烧杯中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的是______(填字母)。A.硝酸铵B.氢氧化钠C.冰D.氯化钠(5)通过______操作可将上述(4)中析出的硝酸钾晶体与硝酸钾溶液分离。【专题三:溶解度曲线】【例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1)5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2)3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______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强化训练】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2℃,析出甲多C.将t3℃的甲溶液降温,可能会析出晶体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选填“降温”或“蒸发”)结晶。(4)小兵同学不小心将油污沾到了衣服上,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后,他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油污除去,这两种方法分别是:① ;② 。这两种方法除去油污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专题四:溶质的质量分数】【例4】实验室中,将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0 g 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溶解配制、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的标签。(3)为了实验安全,溶解时应将____________沿容器壁慢慢地倒入中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强化训练】1.下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 g,溶液的密度约为 g/cm3。2.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8g.
②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达标测练】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蒸馏水 C.果冻 D.牛奶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C.升高温度可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4.下图是两种盐酸与铁铬合金的反应随铬(Cr)的质量分数变化的实验结果(铬与盐酸反应)下列说法错的是A.稀硫酸、稀盐酸中的阳离子都是H+B.图中的“5%”表示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同一种酸与铁铬合金反应的速度随着Cr质量分数的增加一直加快D.与相同铁铬合金反应,5%硫酸比5%的盐酸反应快5.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A.水 B.乙醇 C.酒精 D.白酒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B.少量固体溶于水,都会使溶液导电性增强C.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7.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C.将t2℃时物质w的水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D.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 g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40g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将t1℃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各35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30gC.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t2℃时,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10.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B.C.D.11.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盐酸清洗水垢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C.用硫酸清除铁锈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②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C.③为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锌粉D.④为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13.某同学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g。(2)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A.10 mL B.25 mLC.50 mL D.100 mL(3)请写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用序号作答,后同),并指出其中错误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14.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1)需硝酸钾____________g,需水__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0g/cm3);(2)接下来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_________和_________;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3)某同学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1.4%(填 > 或 < 或 = )。15.如图所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E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是物质F与氧气、水发生的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2)化学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_____。(3)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③_____。16.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并进行计算。(1)反应后烧杯中溶液质量为_____g。(2)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17.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SO4=CuSO4+Cu+H2O。(1)氧化亚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2)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g、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3)取一定量的氧化亚铜,加入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红色固体6.4g。计算:①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________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九:溶液参考答案【专题一:溶液的形成】【例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 D.食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溶解时热现象的认识,题给物质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故选D。 【强化训练】1.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⑤【答案】C2.人类生产、生活与溶液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C.室温下的一瓶食盐水,其底部密度大于上部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D 【专题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答案】A。【解析】溶液的饱和与否取决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能否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溶液的浓与稀是指在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因而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强化训练】1.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C2.在一定温度下,将30g、40g、50g、60g、70g的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50g水中,其五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第______次起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2)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______g刚好达到饱和。(3)要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则小烧杯中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的是______(填字母)。A.硝酸铵B.氢氧化钠C.冰D.氯化钠(5)通过______操作可将上述(4)中析出的硝酸钾晶体与硝酸钾溶液分离。【答案】4 55 降温 AC 过滤 【专题三:溶解度曲线】【例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1)5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2)3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______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答案】(1)40 g (2)甲>乙 (3)甲减少,乙增多 NaOH固体(或CaO)【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在50 ℃时的溶解度是40 g;(2)3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3)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浓硫酸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升高,所以试管中甲物质固体的质量会减少,乙物质固体的质量会增加;凡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如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等。【强化训练】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2℃,析出甲多C.将t3℃的甲溶液降温,可能会析出晶体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答案】B
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选填“降温”或“蒸发”)结晶。(4)小兵同学不小心将油污沾到了衣服上,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后,他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油污除去,这两种方法分别是:① ;② 。这两种方法除去油污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 过滤 增大 蒸发 用汽油清洗 用洗涤剂清洗 不相同 【专题四:溶质的质量分数】【例4】实验室中,将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0 g 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溶解配制、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的标签。(3)为了实验安全,溶解时应将____________沿容器壁慢慢地倒入中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烧杯 (2)量取 (3)浓硫酸 水 (4)小于【解析】本题是用液体跟液体配制溶液,因此,除题中仪器外,还应有烧杯。其操作步骤应为计算、量取等。本题是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因此,实为浓硫酸的稀释,应注意“注酸入水”。量取水时,若仰视刻度,会使量取的水偏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强化训练】1.下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 g,溶液的密度约为 g/cm3。【答案】237.5 12.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8g.
②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①0.8g;②2%.【达标测练】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蒸馏水 C.果冻 D.牛奶【答案】A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C.升高温度可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答案】A 4.下图是两种盐酸与铁铬合金的反应随铬(Cr)的质量分数变化的实验结果(铬与盐酸反应)下列说法错的是A.稀硫酸、稀盐酸中的阳离子都是H+B.图中的“5%”表示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同一种酸与铁铬合金反应的速度随着Cr质量分数的增加一直加快D.与相同铁铬合金反应,5%硫酸比5%的盐酸反应快【答案】C 5.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A.水 B.乙醇 C.酒精 D.白酒【答案】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B.少量固体溶于水,都会使溶液导电性增强C.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答案】D 7.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C.将t2℃时物质w的水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D.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 g【答案】C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40g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将t1℃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答案】A 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各35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30gC.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t2℃时,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答案】B 10.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B.C.D.【答案】A 11.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盐酸清洗水垢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C.用硫酸清除铁锈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答案】B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②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C.③为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锌粉D.④为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答案】D 13.某同学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g。(2)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A.10 mL B.25 mLC.50 mL D.100 mL(3)请写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用序号作答,后同),并指出其中错误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答案】 广口瓶 3 C 凹液面最低处 ②①⑤③④ ① 用生锈的砝码称量;量水时俯视读数等14.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1)需硝酸钾____________g,需水__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0g/cm3);(2)接下来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_________和_________;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3)某同学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1.4%(填 > 或 < 或 = )。【答案】2.1 147.9 称量 溶解 玻璃棒 > 15.如图所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E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是物质F与氧气、水发生的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2)化学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_____。(3)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③_____。【答案】 FeCl3 复分解反应 Fe+2HCl=FeCl2+H2↑ 4Fe(OH)2+O2+2H2O=4Fe(OH)3 16.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并进行计算。(1)反应后烧杯中溶液质量为_____g。(2)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答案】200 12.7% 17.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SO4=CuSO4+Cu+H2O。(1)氧化亚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2)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g、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3)取一定量的氧化亚铜,加入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红色固体6.4g。计算:①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________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答案】8:1 450g 100g 10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