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生物工程中需要用到多种工具酶,有关它们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
    A.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用于获取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
    B. 在基因工程中用限制酶和解旋酶来提取目的基因
    C.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可用来分散动物组织细胞
    D. DNA连接酶可用来拼接DNA片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工程中多种工具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以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A正确;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体内DNA复制时所需的酶,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提取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可用来分散动物组织细胞,形成单个细胞,C正确;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正确。
    【点睛】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2.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 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 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不同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插入基因)、标记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据此答题。
    【详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A正确;不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不一定相同,B错误;启动子和终止子均是DNA片段,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是碱基序列,位于RNA上,C正确;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D正确。
    【点睛】熟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及应用,是解题关键。

    3.关于基因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②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③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④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⑤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⑥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⑦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不是工具酶,①错误;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分子水平的设计施工,②正确;不同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不同,因此限制酶的切口不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③错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不一定能成功表达,因此还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④错误;不同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不同,⑤错误;限制酶除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外,还可用于切割运载体,⑥错误;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⑦正确,故选A。
    【点睛】限制酶的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序列,切割特定位点。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①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分别表示含有标记基因的载体、受体细胞
    B. ①过程表示用有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C. 丙不能是动物个体
    D. 若要使丙表达人的蛋白质,则乙是能分裂的人体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甲为运载体,其和目的基因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乙为受体细胞;①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过程;丙能表达目的基因。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运载体,含有标记基因,乙是受体细胞,A正确;①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过程,由于标记基因不一定是抗性基因,因此该过程不一定是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也可能是通过荧光标记法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B错误;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C 错误;若要使丙表达人的蛋白质,则乙应该是其他生物的细胞,D错误。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采用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细节,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或过程的含义,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图l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I、BamHI、MboI、SmaI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若用限制酶MspI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2个磷酸二酯键
    B. 若图1用限制酶SmaI完全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的DNA片段
    C. 若切割图2中的质粒以便拼接目的基因D应选择限制酶BamHI和MboI
    D. 导入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SmaⅠ切割位点,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能产生2个平末端,产生三种DNA片段,基因D两侧序列为GGATCC,可被限制酶BamHⅠ切割;图2中:质粒含有CCGG序列、GGATCC序列和GATC序列,其中CCGG序列可被限制酶MspⅠ切割,GGATCC序列和GATC序列可被限制酶MboⅠ切割,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破坏了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没有破环抗生素B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抗生素B,但不能抗抗生素A。
    【详解】图1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MspI切割位点,若用限制酶MspI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A错误;图1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SmaⅠ切割位点,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能产生2个平末端,产生3种不同的DNA片段,B错误;目的基因两侧是GGATCC序列,质粒上也有该碱基序列,该序列是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若用MboI切割,则会将质粒定的两个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要将质粒和目的基因D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应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C错误;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破坏了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没有破环抗生素B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抗生素B,不能抗抗生素A,因此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D正确。
    【点睛】明确限制酶的切割序列及标记基因的作用是解题关键。

    6.大肠杆菌pUC118质粒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某限制酶唯一切点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若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则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若lacZ基因被破坏,则菌落呈白色。如图表示转基因操作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作为受体大肠杆菌应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便于筛选
    B. 若大肠杆菌的菌落为蓝色,则质粒未导入大肠杆菌
    C. 选择培养基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适量氨苄青霉素
    D. 应选择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操作中,判断重组质粒是否导入,需要依据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即本题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根据质粒上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来进行的,需要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详解:
    A. 判断重组质粒是否导入,依据质粒上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基因),所以受体细胞应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正确;
    B. 若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则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因此如果大肠杆菌的菌落为蓝色,说明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因此pUC118质粒已转入受体菌,但目的基因没有接入运载体,B错误;
    C. 选择培养基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适量氨苄青霉素,这样可以将没有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淘汰,C正确;
    D. 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是转入了目的基因的,所以应选择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基因工程相关原理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

    7.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其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植物: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基因工程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 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DNA重组技术、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详解】AaBB的个体→①AABB,可以采用诱变育种或杂交育种;AaBB的个体→②aB,aB是单倍体个体,需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AaBB的个体→③AaBBC,AaBBC个体比AaBB个体多了基因C,应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导入外源基因C;AaBB的个体→④AAaaBBBB,AAaaBBBB是多倍体个体,可采用多倍体育种,故选B。
    【点睛】掌握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及特点是解题关键。

    8.为获得纯合髙蔓抗病番茄植株(2n=24),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过程①有目的地将高蔓和抗病性状组合在一起
    B. 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 过程③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过程④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等
    【答案】D
    【解析】
    过程①通过杂交,可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有目的的将高蔓和抗病性状组合在一起,A项不符合题意;过程②是利用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F1的基因型都一样,因此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B项不符合题意;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项不符合题意;过程④是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因单倍体植株高高度不育,所以处理的材料只能是幼苗,D项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数量掌握几种生物育种的基本过程及原理,熟记并理解生物育种的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B. 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奍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C. 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D. 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过程,要求考生掌握接触抑制、克隆培养法、细胞株、细胞系等概念,明确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具有的特点,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详解】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具有不死性,可以进行传代培养,A正确;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只能形成单层细胞,B错误;克隆培养法在培养细胞时由于所有子代细胞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所以基因型一般都相同,C错误;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在培养10代左右多数会死亡,少数生存下来的细胞在50代左右会大量死亡,只有少数遗传物质改变的才能无限增殖,D错误。
    【点睛】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为细胞株;当培养超过50代时,大多数的细胞已经衰老死亡,但仍有部分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出现了无限传代的特性,即癌变,此时的细胞被称为细胞系。

    10.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 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 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 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中要有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人的肝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A错误;表达载体的复制启动于复制原(起)点,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启动于启动子,B错误;抗生素抗性基因属于标记基因,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启动于启动子,终止于终止子,而终止密码子在翻译过程中起作用,D错误。
    【点睛】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1.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均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 将二倍体玉米花粉和二倍体水稻花粉进行细胞杂交获得的植株不可育
    C. 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从DNA分子中部获取目的基因时,同时有两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
    D. 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能防止基因污染是因为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详解】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处理,从而形成单个细胞,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将二倍体玉米花粉和二倍体水稻花粉进行细胞杂交,获得的植株为异源二倍体,但由于不含同源染色体,故不可育,B正确;DNA是双链,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每条链都有两个切口,每个切口处都要断裂掉1个磷酸二酯键,所以2条链4个切口就会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C错误;花粉中的精子在形成过程中,丢掉了大部分的细胞质包括叶绿体,但是卵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基因组,所以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后,就不会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D错误。
    【点睛】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的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12.下面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 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不能分裂
    C. 植株a为二倍体,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 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表示芽尖细胞组织培养,所得植株a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③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幼苗2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其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植株b,若直接培育可得到单倍体植株C。
    【详解】图中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花药的过程,该过程能发生基因重组,过程③为有丝分裂,其中的前期和中期能在显微镜下看得到染色单体,A正确;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错误;植株a为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二倍体,植株c为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单倍体,发育起点为配子,C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的是单倍体育种,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D正确。
    【点睛】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过程植株a(基因型BbTt)→花粉(BT、Bt、bT、bt)→单倍体(BT、Bt、bT、bt)→纯合的二倍体(BBTT、BBtt、bbTT、bbtt)。

    13.科研人员通过人工授粉实现白菜(2n=20)和紫甘蓝(2n=18)的种间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得到幼苗甲,再用秋水仙素处理甲的顶芽获得幼苗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幼苗甲培育成幼苗乙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 杂交得到幼苗甲表明白菜和紫甘蓝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C. 幼苗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D. 幼苗乙长大成熟后细胞减数分裂中可以形成19个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幼苗乙是由幼苗甲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错误;幼苗甲中分别含有白菜和甘蓝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说明白菜和紫甘蓝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幼苗甲是白菜和甘蓝杂交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C错误;幼苗乙含有白菜的10对染色体和甘蓝的9对染色体,因此幼苗乙长大成熟后细胞减数分裂中可以形成19个四分体,D正确。

    14.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①是番茄茎尖细胞,则④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
    B. 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直接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
    C. 若要提高细胞产物紫杉醇的产量,可取红豆杉细胞对获得的③进行扩大培养
    D. 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基因型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以及优点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番茄茎尖细胞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番茄茎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A正确;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直接繁育是有丝分裂,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紫杉醇是红豆杉的细胞产物,若要提高细胞产物紫杉醇的产量,可取红豆杉细胞对获得的②愈伤组织进行扩大培养,C错误;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体细胞和花粉所得细胞基因型就不同,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几方面的应用。

    15.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经①过程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层
    B. c细胞只有AABB这一种类型
    C. 过程④和⑤分别是分化和再分化
    D. 获得植物d因为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可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①是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③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⑤是再分化过程。
    【详解】经①过程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体,A错误;融合的细胞有三种:AAAA、BBBB、AABB,另有些细胞可能没有融合,所以共有五种细胞:AAAA、BBBB、AABB、AA、BB,B错误;过程④和⑤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错误;获得的植物d是经过筛选后的植物类型,基因型为AABB,含同源染色体,可育,D正确。
    【点睛】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明确题图各序号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6.小鼠是现代生物科技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小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外受精时,从卵巢中采集的卵子能直接与获能精子受精
    B. 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骨髓瘤细胞
    C. 胚胎分割过程中,可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产生的裸半胚直接移入受体
    D. 克隆小鼠时,需将供体细胞核移植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体外受精时,从卵巢中采集的卵子,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精子受精,A错误;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错误;胚胎分割过程中,可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产生的裸半胚直接移入受体,C正确;克隆小鼠时,需将供体细胞核移植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的次级卵母细胞中,D错误。

    17.基因治疗是人类疾病治疗的一种崭新手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治疗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其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B. 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产品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
    C. 可利用分离出来的功能正常的基因取代病变基因,或依靠其表达产物弥补病变基因带来的生理缺陷
    D. 在没有充分了解基因调控机制等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十分困难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基因治疗,重点考查基因治疗的概念、类型和靶细胞,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详解】基因治疗是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而非基因工程产品,A正确、B错误;基因治疗时可利用分离出来的功能正常的基因取代病变基因,或依靠其表达产物弥补病变基因带来的生理缺陷,C正确;因基因治疗的依据的是转基因技术,故在没有充分了解基因调控机制等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十分困难的,D正确。
    【点睛】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只有用基因治疗才能得到根治,基因治疗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

    18.下图是胚胎干细胞潜能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细胞形态判断,4种细胞中细胞②最可能连续分裂
    B. 胚胎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细胞根本原因是具有全套遗传物质
    C. 分化得到的各种细胞,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特定蛋白不同
    D. 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或器官,进行自体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胚胎干细胞特点;掌握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根据细胞形态判断,4种细胞中细胞②分化程度最低,最可能连续分裂,A正确;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细胞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分化得到的各种细胞,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特定蛋白不同,C正确;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或器官,进行自体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D正确。
    【点睛】胚胎干细胞可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如帕金森综合症,还可培育出人造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19.干细胞顾名思义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具体是指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医学工作者、研究者正进行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某些疾病,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疾病,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出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T细胞
    C.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D. 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会发生改变且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以及干细胞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区分识记B细胞和T细胞起源和成熟的场所;明确器官移植引起的性状改变不能遗传。
    【详解】由于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因此可以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A正确;B细胞和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血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即在胸腺中发生分化,B正确;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如在饲养层细胞中培养),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C正确;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骨髓移植没有改变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点睛】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

    20.进行生物工程设计,选择好的实验材料是成功的一半,下表中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A
    动物细胞核移植
    卵(母)细胞
    细胞大,有能有效调控核发育的细胞质物质
    B
    胚胎干细胞培养
    囊胚内细胞团
    能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C
    获得产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动物
    乳腺细胞
    分泌乳汁将相应产物排出体外
    D
    基因治疗重度免疫缺陷症
    T淋巴细胞
    与机体特异性免疫机能有关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卵(母)细胞大,营养丰富,且细胞质物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A正确;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可以用胚胎干细胞培养,进而诱导培养成各种组织和器官,B正确;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养乳腺生物反应器时,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因为受精卵全能性最高,C错误;采用基因治疗重度免疫缺陷症时,需要取患者的T淋巴细胞,因为T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导入正常基因后进行增殖培养并移入患者体内一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21.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蛋白质工程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活性
    B. 蛋白质工程可以改造酶的结构从而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C. 利用蛋白质工程可以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得到人的胰岛素
    D.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工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通过蛋白质工程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进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A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可以改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的结构,从而提高酶的热稳定性,B正确;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在真菌细胞中得到人的胰岛素,C错误;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D正确。

    22.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
    B.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C. 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要具备优良的遗传性能
    D. 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A项正确;细胞核移植主要在不同种动物之间进行,B项错误;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C项正确;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因此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不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B. 使用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
    D. 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用培养液稀释制成细胞悬浮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要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详解】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培育成动物,A正确;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B正确;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使基因结构改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C错误;动物细胞的培育过程是进行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这样组织就会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D正确。
    【点睛】动物细胞培养只能得到大量细胞或细胞产物,不能得到动物个体。

    24.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卵裂形成囊胚的过程中,每个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B. 受精卵发育为桑椹胚的过程是在透明带内完成的
    C.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幼体所需要的原料全部来自卵黄
    D. 原肠胚是进行胚胎移植的最好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个体发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概念;识记卵裂过程中细胞的特点;识记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并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识记胚胎移植选择的胚胎时期。
    【详解】受精卵到囊胚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卵裂,卵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缩小,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缩小,A错误;受精卵发育为桑椹胚的过程是在透明带内完成的,B正确;早期胚胎发育中所需原料来自卵黄,幼体所需原料主要来自母体,C错误;原肠胚时期已经发生了细胞分化,最好在此前进行移植,如牛、羊一般在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移植,而其他生物要在更早阶段进行,D错误。
    【点睛】从受精卵到桑椹胚阶段的有丝分裂称为卵裂,在卵裂过程中,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缩小,而单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细胞中的有机物总量减少,而种类增加;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并且单个细胞中的DNA含量维持不变。

    25.下列说法不属于对克隆描述的是(  )
    A. 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出大量相同的蛋白质
    B. 重组质粒利用复制原点等元件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
    C. 通过细胞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的方式得到相同的动物体
    D. 在细胞发酵罐内对紫草的愈伤组织进行大量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
    【详解】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出大量相同的蛋白质,属于翻译过程,不属于克隆,A错误;重组质粒利用复制原点等元件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属于克隆,B正确;动物体细胞克隆要通过细胞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进而形成相同的克隆动物体,C正确;在细胞发酵罐内对紫草的愈伤组织进行大量培养,属于植物体细胞的无性繁殖技术,属于克隆,D正确。
    【点睛】把握克隆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26.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可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D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    
    ④该人胰岛B中的mRNA.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了DNA分子杂交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DNA探针可与胰岛素基因及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有相同的DNA,都具有胰岛素基因,所以该探针可与人体所有细胞中的DNA形成杂交分子,①、②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只有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能够转录形成相应的mRNA,其他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不表达,所以该探针只能与胰岛B细胞中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点睛】正确理解相关DNA与mRNA的存在部位是解题关键。

    27.某女性患输卵管两侧堵塞症,无法正常生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无法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
    B. 初级卵母细胞无法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 卵原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
    D. 该女性无法进行正常的排卵和受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卵子的发生,要求考生识记卵子发生的过程、场所及时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输卵管堵塞仍可正常排卵,而女性排卵通常只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需受精作用后才能继续完成,故两侧输卵管堵塞无法完成受精作用,因此无法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A、D错误,B正确;卵原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在卵巢内进行的,仍可正常进行,C错误。
    【点睛】卵子的发生是在卵巢内完成的;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其数量,并演变为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是在胎儿时期完成的(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结果是产生初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MⅡ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是输卵管,结果是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第二极体。

    28.下图为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示意图,a、b、c代表三个发育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②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C. b时期的早期胚胎内出现了含有液体的囊腔
    D. ①→④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为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过程,图中a为桑椹胚,b为囊胚,c为原肠胚;图中①为受精作用,②③④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详解】①是受精作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时,A错误;②过程为卵裂期,通过有丝分裂增殖,B正确;b时期为囊胚期,此时出现了含有液体的囊腔,C正确;①~④过程随早期胚胎发育进行,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大,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图中各字母与序号代表的含义,进而分析作答。

    29.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定浓度的肝素处理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放射冠进入透明带
    B. 精子头部接触卵细胞膜时出现的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
    C. 精子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
    【详解】经一定浓度的肝素处理后精子可以获能,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越放射冠进入透明带,A正确;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B错误;精子外膜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C正确;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需识记受精过程: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 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鞘
    C. 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溶酶体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A错误;线粒体鞘由线粒体变形而来,能为精子游动提供能量,B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D错误。
    【点睛】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和融合的过程,精子主要提供细胞核,而卵细胞提供细胞核和绝大部分细胞质。

    31.下列关于试管动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技术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和动物细胞培养
    B. 试管动物技术培育动物过程全部在体外进行
    C. 运用该技术繁育后代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类型
    D. 从输卵管中冲取的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答案】D
    【解析】
    试管婴儿技术首先要获取精子和卵细胞,然后进行体外受精,A错误;试管婴儿体外受精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到生物体内发育成新个体,B错误;运用该技术繁育后代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C错误;从输卵管中冲取的卵子已经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能够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D正确。

    32. 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基因

    表达的细胞

    表达产物

    A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抗虫棉叶肉细胞

    细菌抗虫蛋白

    B

    人酪氨酸酶基因

    正常人皮肤细胞

    人酪氨酸酶

    C

    动物胰岛素基因

    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

    动物胰岛素

    D

    兔血红蛋白基因

    兔成熟红细胞

    兔血红蛋白


    【答案】
    【解析】
    抗虫棉叶肉细胞中存在细菌抗虫蛋白基因,细菌抗虫蛋白基因能够表达产生细菌抗虫蛋白;正常人皮肤细胞中含有人酪氨酸酶基因,人酪氨酸酶基因能够表达产生人酪氨酸酶;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存在动物胰岛素基因,动物胰岛素基因能够表达产生动物胰岛素;兔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所以无兔血红蛋白基因不能表达产生兔血红蛋白。

    33.下图中的供体DNA中含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的分裂,图示是利用该基因制备新型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酶A处理后Ⅰ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B. Ⅱ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C. 该过程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D. Ⅲ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酶A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B是DNA连接酶;图中涉及的技术主要有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详解】酶A是限制性内切酶,同一种酶切割,可使I与质粒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A正确;II细胞为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B正确;该过程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但没有涉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C错误;经检测和筛选所得到的重组细胞Ⅲ既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D正确。
    【点睛】熟练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基础,正确判断图中各序号名称步骤是关键。

    34.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 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热点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减少人们对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担忧,A正确;转基因食品标签上需有转基因食品的标记,但还没有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B错误;试管婴儿可以设计婴儿的性别,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C正确;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微生物、毒素、昆虫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一类武器,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D正确。
    【点睛】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35.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量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B. 转基因的受体细胞通常限制在遗传上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C. 中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地进行生殖性克隆研究
    D.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展、不生产生物武器,但可储存少量的生物武器用于研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解:A、转基因抗除草剂农作物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到杂草中,存在安全性问题,A错误;
    B、转基因的受体细胞通常限制在遗传上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B正确;
    C、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C错误;
    D、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D错误.
    故选:B.
    考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

    3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触抑制的细胞经分散后继续培养,细胞将不再增殖
    B. 动物细胞培养选用的培养材料大多是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
    C.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特定的单克隆抗体
    D. 常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抗生素以防止培养的细胞被病毒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相关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详解】接触抑制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可以让细胞继续增殖,A错误;动物细胞培养选用的培养材料大多是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B正确;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细胞只是杂交瘤细胞,能产生专一抗体,但不一定是特定的单克隆抗体,C错误;通常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D错误。
    【点睛】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7.如图为蛋白质工程操作的基本思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代表蛋白质工程操作思路的过程是④⑤
    B. 代表中心法则内容的是①②
    C. ①代表转录,②代表翻译,④代表分子设计,⑤代表DNA合成
    D. 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是对基因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思路,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考纲理解能力的考查。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按照中心法则进行的,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与之相反,即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详解】代表蛋白质工程操作思路的过程是④⑤,A正确;代表中心法则内容的是①②,B正确;①代表转录,②代表翻译,④代表分子设计,⑤代表 DNA合成,C正确;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是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通过基因合成或修饰实现,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中心法则和蛋白质结构的知识,熟记教材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38.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 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 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 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A正确;生物导弹是将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而制成的,可见,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B正确;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要想获得大量单一抗体,需要将某一种淋巴细胞大量克隆,但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淋巴细胞没有增殖能力,因此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C错误;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大量增殖,并分泌单克隆抗体,D正确。

    39.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 以一株植物的叶片或花药为材料培育的植株基因型相同
    C. 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D. 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工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相关原理来解释、解决生物学问题,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沼气池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A错误;以一株植物的叶片(与体细胞基因型相同)或花药(与配子基因型相同)为材料培育的植株基因型不同,B错误;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了大片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使松毛虫肆虐一时,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C错误;转基因植物可能与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而出现基因交流,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正确。
    【点睛】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0.下图为山西晋中地区的“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工程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B. 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有通气交换孔
    C. 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
    D. 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其中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答案】C
    【解析】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设施上将日光温室、畜禽舍、厕所和沼气池联体构建,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作用,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有通气交换孔,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可为猪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而猪的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为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B正确;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但不能为绿色植物提供能量,C错误;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包括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投入的饲料中的能量等,因此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其中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正确。

    二、填空题
    41.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Ⅰ
    BclⅠ
    Sau3AⅠ
    HindⅢ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_____态的大肠杆菌.

    (2)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___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___.
    (3)若BamH 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 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 ______,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 ______(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4)若用Sau3AI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___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答案】 (1). BclⅠ和HindⅢ (2). 感受 (3). 四环素 (4). 引物甲和引物丙 (5). TGATCC或 GGATCA ACTAGG  CCTAGT (6). 都不能 (7). 7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但BamHⅠ会破坏标记基因,因此只能选BclI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
    (2)由于构建重组质粒时,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而四环素抗性基因没有被破坏,故为筛选出转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PCR技术要求两种引物分别和目的基因的两条单链结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链,故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引物甲和引物丙;
    (3)根据BamHⅠ和BclI的酶切位点,若BamH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则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对于该部位,由于与两种酶的酶切位点均不同,故这两种酶都不能切开;
    (4)根据BamHⅠ、BclI和Sau3A I的酶切位点,Sau3A I在质粒上有三个酶切位点,完全酶切可得到记为A、B、C三种片段,若部分位点被切开,可得到AB、AC、BC、ABC四种片段,所以用Sau3A I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7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点睛】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42.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于2016年10月19日在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男婴已于2016年4月诞生。下图是该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三亲婴儿”的核DNA由___________提供,质DNA由___________提供。由此可见,“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_____________遗传病的发生。
    (2)过程③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__处理。
    (3)过程④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_____________继续培养。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过程⑤是_________________技术,取_______________滋养层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采用SRY—PCR的鉴定方法,在该PCR扩增过程中若消耗引物分子14个,则DNA扩增了_________次。
    【答案】 (1). 母亲甲和父亲丙 (2). 捐献者乙 (3). 细胞质DNA (4). 获能 (5). 发育培养液 (6). 无菌、无毒的环境 (7). 95%的空气与5%CO2 (8). 胚胎移植 (9). 囊胚期 (10). 3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三亲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胚胎工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以“图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的指向”为切入点,围绕核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1)题图显示:该“三亲婴儿”由重组卵子与父亲丙产生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重组卵子是由母亲甲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乙的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可见,该“三亲婴儿”的核DNA由母亲甲和父亲丙提供,质DNA由捐献者乙提供;由于线粒体来自捐献者乙的卵母细胞,因此“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细胞质DNA遗传病的发生;
    (2)③过程为体外受精,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3)过程④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并置于含95%的空气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⑤过程是胚胎移植技术;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在PCR扩增过程中,每个新形成的子链都含有一个引物,而PCR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消耗引物分子14个时DNA扩增了n次,则有2n×2-2=14,解得n=3。
    【点睛】获取图示信息,理清“三亲婴儿”遗传物质的来源及图中各序号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解题关键。

    43.下图表示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做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ES细胞除了从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还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在形态上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ES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为检测致癌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
    (3)b过程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可以维持________________状态,若要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就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
    (4)完成c、d过程的胚胎工程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培养试管动物,除以上两种技术外,还需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植入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
    【答案】 (1). 原始性腺 (2).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3). 发育的全能性 (4). 显微注射法 (5). DNA分子杂交 (6). 不分化 (7). 分化诱导因子 (8). 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9). 胚胎移植(技术) (10). 体外受精 (11). 遗传学诊断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将致癌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b表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c表示早期胚胎培养;d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1))图中的ES细胞(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者原始性腺,该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检测致癌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是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第一步,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3)胚胎干细在体外可以维持(只增殖)不分化状态,要维持该状态,通常需要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若要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就需要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等;
    (4)据图分析,c、d过程的技术分别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若要培养试管动物,除以上两种技术外,还需要运用胚胎移植技术;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点睛】d过程移入的胚胎能够存活,是因为代孕子宫并不会对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能够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 生理和组织联系联系;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进行鉴定。

    44.如图为牛胚胎移植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供体母牛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胚胎,受体母牛⑥必须具备_________。
    (2)同期发情处理,使供、受体是相同的______________,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3)胚胎移植过程一般有____和____两种方法。胚胎移植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移植的胚胎,也可以是体外受精或核移植获得的胚胎。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发育成的个体可以称为____(填“试管”或“克隆”)动物,核移植形成的胚胎发育成的个体可以称____(填“试管”或“克隆”)动物。
    【答案】 (1). 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 (2). 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 (3). 手术 (4). 非手术 (5).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6). 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7). 试管 (8). 克隆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胚胎移植流程图,考查胚胎移植、胚胎分割、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1)供体牛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胚胎,受体母牛必须具备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的繁殖能力;
    (2)为使供、受体有相同的生理器官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需要对供、受体实施同期发情处理;
    (3)胚胎移植过程一般有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两种方法;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4)体外受精需要精卵在体外的结合过程,故由此形成的胚胎发育成的个体可以称为试管动物,而核移植形成的胚胎本质为无性生殖,由其发育成的个体可以称为克隆动物。
    【点睛】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和体外受精等步骤。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