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新疆石河子市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新疆石河子市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一中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什么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A. 酵母菌 B. 醋酸菌 C. 毛霉菌 D. 乳酸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细菌,能利用酒精为原料生产醋酸,导致酒精变酸,并在酒的表面大量繁殖形成菌膜,B正确。其他三项均不能利用酒精繁殖。
考点:本题考查醋酸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
A. 自养需氧 B. 自养厌氧
C. 异养需氧 D. 异养厌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醋酸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其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2、醋酸菌是嗜氧菌,即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故选C。
【点睛】识记并理解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结合果醋制作原理准确作答。
3.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 )
A.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空间
B. 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C. 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3d左右。
D. 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AB、酵母菌的繁殖需要氧气,因此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以便于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繁殖。若装满则为无氧环境,酵母菌的繁殖在进行几代后自行停止,无法获得果酒,故B错误,A正确;
C、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3天左右,C正确;
D、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7~8天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D正确。
故选B。
4. 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 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C. 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酵母菌同化作用方式是异养型。
5.在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其主要目的是()
A. 让产生的气体缓慢排出 B. 防止杂菌污染
C. 防止散热过多 D. 有利于通过排气口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为发酵装置,其中有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CO2)。
【详解】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CO2),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故选B。
6.豆腐长白毛其中主要部分是()
A. 青霉 B. 酵母 C. 曲霉 D. 毛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豆腐上长的白毛,主要部分是毛霉。
故选D。
7.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A. 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 细菌繁殖形成
C. 人工加配料形成 D. 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详解】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毛霉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故选D。
8.腐乳制作中,分解蛋白质及脂肪等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是如何获得的()
A. 酶工程生产的酶制剂
B. 人工化学合成后添加的发酵原料之一
C. 是毛霉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
D. 是豆类植物产生后贮存于大豆种子中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C。
【点睛】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
9. DNA的合成方向总是( )延伸。
A. 从DNA分子的左端向右端 B. 从DNA分子的右端向左端
C. 从子链的5,端向3,端 D. 从子链的3,端向5,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并分别为模板,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子链的5′端向3′端合成新的子链DNA。
故选:C。
10. 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是( )。
A. 先减少后增加 B. 先增加后减少
C. 逐渐增加 D. 逐渐减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坛内环境中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所以B正确;A、C、D错误。
考点: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名师点睛】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
发酵时期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氧气,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作用)
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抑制其他菌活动)
积累增多,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后期
减少(乳酸积累,pH下降,抑制其活动)
继续增多,pH继续下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
11.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 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 阻止尘埃,防止污染
C.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 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CD、制作泡菜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故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
A. 酵母菌 B. 毛霉菌
C. 乳酸菌 D. 醋酸杆菌
【答案】A
【解析】
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故选A。
【考点定位】制作泡菜
13.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 )
A. 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
B. 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
C. 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
D. 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在制作泡菜溶液时,吸附泡菜滤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液变得澄清透明,C。
【考点定位】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详解】
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在制作泡菜溶液时,吸附泡菜滤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液变得澄清透明,答案选C。
14. 交警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一般应装有( )
A. 重铬酸钾 B. MnO2 C. 斐林试剂 D. BaCl2
【答案】A
【解析】
检测酒精的是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15.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皿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
A. 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 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 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 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分析实验设计的思路应是把不接种任何菌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然后根据选项分析判断。
【详解】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箱,目的是作为空白对照,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一段时间后若未接种的培养基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则培养基不能使用,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可以使用,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对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或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判断,主要考查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和运用微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C.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 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平板划线接种法:划线时,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不能相连。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接种法的相关操作。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7. 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A. 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 氮源和维生素
C.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 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答案】C
【解析】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答案C。
18.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分离过程可表示为下列哪一项(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移动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只能在凝胶外移动,路程短,移动较快。图B表示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分离技术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细胞中的氯化钠溶液后,还要用酒精处理,可以得到较纯化的DNA.这是因为( )
A. DNA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不易溶于酒精
B. DNA不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易溶于酒精
C. DNA和滤液中其他成分更易溶于酒精
D. DNA和滤液中其他成分都不溶于酒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它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因为DNA不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易溶于酒精,因此过滤的方法得到细胞中的氯化钠溶液后,还要用酒精处理,可以得到较纯化的DNA。
故选B。
20. 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可采集猪血作为实验材料
B. 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
C. 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
D. 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答案】A
【解析】
为防止细胞吸水涨破,洗涤时要用生理盐水;释放出血红蛋白后,以2 000 r/min进行高速离心;在分离时,要等到红色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21.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的原因是
A.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B. 气泡阻碍蛋白质的运动
C. 气泡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D. 气泡会在装填凝胶的时候使凝胶不紧密
【答案】A
【解析】
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若产生气泡,则其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从而影响分离效果,A正确,B、C、D均错误。
22.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 接种针、手、培养基 B. 高压锅、手、接种针
C. 培养基、手、接种针 D. 接种针、手、高压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详解】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高压锅是灭菌工具,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高压锅是灭菌工具,D错误。
23.植物体细胞杂交前要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应用什么酶( )
A.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 纤维素酶和蔗糖酶
C. 果胶酶和淀粉酶 D. 淀粉酶和蔗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要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应该选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故选A。
24. 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B. 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
C. 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 细胞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故A错误,B正确。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细胞易采用包埋法固定,故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固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5.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因为玫瑰精油( )
A.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B.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C. 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D. 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蒸馏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原理是有些植物有效成分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不溶于水,能与水蒸气一同蒸馏,被水提携出来,然后冷凝分离油层和水层;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提取。
【详解】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故选:A。
26.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果胶酶的用量三个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 )
A. 温度、酶活性、酶用量 B. 苹果泥用量、pH、果汁量
C. 反应时间、酶活性、酶用量 D. 温度、pH、果胶酶用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准确的把握实验的目的,找出自变量;
第二步:确定实验的原理;
第三步:设置对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对照方法;
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或题干所给的信息来确定);
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时最好能理顺实验思路,设计步骤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
第六步: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详解】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的自变量为果胶酶的用量,D正确。
故选D。
27.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 )
A. 能充分溶解色素 B. 与水混溶
C. 对人无毒 D. 易与产品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此外,还有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等问题,因此选取萃取剂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详解】A、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要能充分溶解色素,A正确;
B、作为萃取胡萝卜素有机溶剂不能与水混溶,B错误;
C、有机溶剂要对人无毒,C正确;
D、有机溶剂要容易与产品分离,便于从产品中完全除去,D正确。
故选B。
28.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
A. 血红蛋白、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沉淀层
B. 甲苯层、沉淀层、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层
C. 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沉淀层
D. 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沉淀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二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三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四层为暗红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故选D。
【点睛】识记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试验流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依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29. 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 )
A. 蒸馏 B. 压榨 C. 萃取 D. 分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提取玫瑰精油通常用蒸馏法,实验流程中有蒸馏操作,而提取橘皮精油通常用压榨法,实验流程中没有蒸馏操作,A错误;
B、提取玫瑰精油通常用蒸馏法,实验流程中没有压榨操作,而提取橘皮精油通常用压榨法,实验流程中有压榨操作,B错误;
C、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方法通常是蒸馏法和压榨法,其实验流程中均没有萃取操作,C错误;
D、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均有分液操作(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用分液漏斗将油层和水层分开,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先将过滤后的压榨液静置,再用分液漏斗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D正确.
故选:D.
30.在把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的玫瑰乳浊液提纯的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04,其作用分别是 ( )
A. 分层、吸水 B. 溶解、吸水
C. 吸水、分层 D. 分层、萃取
【答案】A
【解析】
在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无水硫酸钠能够吸收油层中的水分,故选A。
【考点定位】提取芳香油
【名师点睛】玫瑰精油提取:
①采集玫瑰花:采集盛花期(5月中上旬)的玫瑰花,清水清洗沥干。
②装入蒸馏原料:称取50g玫瑰花放入蒸馏瓶,添加200mL蒸馏水。
③安装蒸馏装置:按照从左向右、自下到上次序安装水蒸气蒸馏装置。
④加热蒸馏:控制蒸馏时间和速度(1~2滴/秒),获得乳白色乳浊液;拆卸装置。
⑤分离油层:向乳浊液加入NaCl溶液后,利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下面的油层。
⑥除去水分:向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24h后过滤,得到玫瑰油。 分析:蒸馏时间不能过短,温度不能过高。
0.1g/mLNaCl溶液:促使油水混合物(乳浊液)中油和水的分离。无水硫酸钠: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二、非选择题
31.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________、粗分离、纯化和__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红细胞的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要进行粗分离,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纯度鉴定。
(5)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________、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答案】 (1). 样品的处理 (2). 纯度鉴定 (3). 防止血液凝固 (4). 血红蛋白释放 (5). 分离血红蛋白 (6). 透析 (7). 凝胶色谱法 (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9). 分子大小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透析袋是利用半透膜制作的,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可以自由进出,而大分子不能通过。
【详解】(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4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2)①采取血液时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4步。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要进行粗分离,其方法是透析,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
(4)样品的纯化是通过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最后经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5)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点睛】识记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试验流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依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32.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菌种 (2). 发酵时间 (3). 好氧菌 (4). 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5). 氨基酸和肽 (6). 脂肪酸和甘油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传统发酵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可知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时间;发酵容器内上层有氧气,发酵效果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无下降趋势说明发酵时间不够,需延长发酵时间才能有下降趋势,才能确定最高点。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
(2)发酵容器内上层为有氧环境,底层为无氧环境,若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则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需氧)微生物。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可在原操作的基础上,继续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的发酵时间。
(4)从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被脂肪酶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
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甲 线粒体 快 有氧 低于 原 不含有
【解析】
【详解】(1)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检测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灰绿色,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块。
(2)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
(3)醋酸发酵的温度高于酒精发酵的温度。
(4)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34.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__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可以 (2). 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 破坏DNA结构 (4). 消毒液 (5). 氯气 (6). 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解析】
【分析】由题意“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无菌技术”。理清实验室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1)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煮沸消毒法即在100℃煮沸5~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即在70~75℃煮30 min或在80℃煮15min,可以杀死微生物,并且保证营养物质不被破坏。因此,与煮沸消毒法相比,牛奶消毒常采用的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的优点是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因紫外线能破坏DNA结构,所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在照射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
(4)通常乙醇消毒是75%的酒精,有气味,影响水质,不适宜消毒自来水;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消毒后溶液呈紫红色,无法使用;因此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的。
(5)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才能将锅密闭。如果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的现象。
【点睛】(1)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比较项目
消毒
灭菌
条件
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
结果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适用
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和手
微生物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如在100℃,煮沸5~6 min)、巴氏消毒法(如在80℃,煮15 min);使用酒精、氯气、石炭酸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2)三种常用灭菌方法的比较:
灭菌方法
灭菌条件
灭菌时间
适用材料或用具
灼烧灭菌
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
直至烧红
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箱内,160~170℃
1~2 h
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
和金属用具等
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21℃
15~30 min
培养基等
35.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填“α·胡萝卜素”或“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_________,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__________,胡萝卜素是__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β—胡萝卜素 (2). 维生素A (3). 夜盲症 (4). 非挥发性 (5). 需要 (6). 乙酸乙酯 (7). 萃取胡罗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
【解析】
【详解】(1)胡萝卜中含有的主要是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导致。胡萝卜素没有挥发性。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要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与水不混溶。胡萝卜素虽可溶于乙醇,但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能用乙醇做萃取剂。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什么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A. 酵母菌 B. 醋酸菌 C. 毛霉菌 D. 乳酸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细菌,能利用酒精为原料生产醋酸,导致酒精变酸,并在酒的表面大量繁殖形成菌膜,B正确。其他三项均不能利用酒精繁殖。
考点:本题考查醋酸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
A. 自养需氧 B. 自养厌氧
C. 异养需氧 D. 异养厌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醋酸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其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2、醋酸菌是嗜氧菌,即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故选C。
【点睛】识记并理解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结合果醋制作原理准确作答。
3.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 )
A.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空间
B. 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C. 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3d左右。
D. 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AB、酵母菌的繁殖需要氧气,因此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以便于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繁殖。若装满则为无氧环境,酵母菌的繁殖在进行几代后自行停止,无法获得果酒,故B错误,A正确;
C、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3天左右,C正确;
D、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7~8天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D正确。
故选B。
4. 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 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C. 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酵母菌同化作用方式是异养型。
5.在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其主要目的是()
A. 让产生的气体缓慢排出 B. 防止杂菌污染
C. 防止散热过多 D. 有利于通过排气口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为发酵装置,其中有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CO2)。
【详解】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CO2),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故选B。
6.豆腐长白毛其中主要部分是()
A. 青霉 B. 酵母 C. 曲霉 D. 毛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豆腐上长的白毛,主要部分是毛霉。
故选D。
7.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A. 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 细菌繁殖形成
C. 人工加配料形成 D. 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详解】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毛霉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故选D。
8.腐乳制作中,分解蛋白质及脂肪等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是如何获得的()
A. 酶工程生产的酶制剂
B. 人工化学合成后添加的发酵原料之一
C. 是毛霉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
D. 是豆类植物产生后贮存于大豆种子中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C。
【点睛】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
9. DNA的合成方向总是( )延伸。
A. 从DNA分子的左端向右端 B. 从DNA分子的右端向左端
C. 从子链的5,端向3,端 D. 从子链的3,端向5,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并分别为模板,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子链的5′端向3′端合成新的子链DNA。
故选:C。
10. 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是( )。
A. 先减少后增加 B. 先增加后减少
C. 逐渐增加 D. 逐渐减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坛内环境中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所以B正确;A、C、D错误。
考点: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名师点睛】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
发酵时期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氧气,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作用)
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抑制其他菌活动)
积累增多,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后期
减少(乳酸积累,pH下降,抑制其活动)
继续增多,pH继续下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
11.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 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 阻止尘埃,防止污染
C.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 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CD、制作泡菜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故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
A. 酵母菌 B. 毛霉菌
C. 乳酸菌 D. 醋酸杆菌
【答案】A
【解析】
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故选A。
【考点定位】制作泡菜
13.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 )
A. 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
B. 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
C. 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
D. 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在制作泡菜溶液时,吸附泡菜滤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液变得澄清透明,C。
【考点定位】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详解】
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在制作泡菜溶液时,吸附泡菜滤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液变得澄清透明,答案选C。
14. 交警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一般应装有( )
A. 重铬酸钾 B. MnO2 C. 斐林试剂 D. BaCl2
【答案】A
【解析】
检测酒精的是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15.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皿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
A. 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 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 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 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分析实验设计的思路应是把不接种任何菌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然后根据选项分析判断。
【详解】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箱,目的是作为空白对照,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一段时间后若未接种的培养基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则培养基不能使用,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可以使用,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对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或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判断,主要考查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和运用微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C.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 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平板划线接种法:划线时,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不能相连。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接种法的相关操作。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7. 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A. 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 氮源和维生素
C.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 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答案】C
【解析】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答案C。
18.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分离过程可表示为下列哪一项(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移动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只能在凝胶外移动,路程短,移动较快。图B表示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分离技术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细胞中的氯化钠溶液后,还要用酒精处理,可以得到较纯化的DNA.这是因为( )
A. DNA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不易溶于酒精
B. DNA不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易溶于酒精
C. DNA和滤液中其他成分更易溶于酒精
D. DNA和滤液中其他成分都不溶于酒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它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因为DNA不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易溶于酒精,因此过滤的方法得到细胞中的氯化钠溶液后,还要用酒精处理,可以得到较纯化的DNA。
故选B。
20. 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可采集猪血作为实验材料
B. 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
C. 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
D. 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答案】A
【解析】
为防止细胞吸水涨破,洗涤时要用生理盐水;释放出血红蛋白后,以2 000 r/min进行高速离心;在分离时,要等到红色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21.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的原因是
A.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B. 气泡阻碍蛋白质的运动
C. 气泡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D. 气泡会在装填凝胶的时候使凝胶不紧密
【答案】A
【解析】
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若产生气泡,则其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从而影响分离效果,A正确,B、C、D均错误。
22.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 接种针、手、培养基 B. 高压锅、手、接种针
C. 培养基、手、接种针 D. 接种针、手、高压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详解】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高压锅是灭菌工具,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高压锅是灭菌工具,D错误。
23.植物体细胞杂交前要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应用什么酶( )
A.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 纤维素酶和蔗糖酶
C. 果胶酶和淀粉酶 D. 淀粉酶和蔗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要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应该选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故选A。
24. 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B. 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
C. 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 细胞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故A错误,B正确。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细胞易采用包埋法固定,故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固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5.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因为玫瑰精油( )
A.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B.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C. 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D. 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蒸馏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原理是有些植物有效成分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不溶于水,能与水蒸气一同蒸馏,被水提携出来,然后冷凝分离油层和水层;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提取。
【详解】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故选:A。
26.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果胶酶的用量三个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 )
A. 温度、酶活性、酶用量 B. 苹果泥用量、pH、果汁量
C. 反应时间、酶活性、酶用量 D. 温度、pH、果胶酶用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准确的把握实验的目的,找出自变量;
第二步:确定实验的原理;
第三步:设置对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对照方法;
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或题干所给的信息来确定);
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时最好能理顺实验思路,设计步骤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
第六步: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详解】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的自变量为果胶酶的用量,D正确。
故选D。
27.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 )
A. 能充分溶解色素 B. 与水混溶
C. 对人无毒 D. 易与产品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此外,还有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等问题,因此选取萃取剂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详解】A、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要能充分溶解色素,A正确;
B、作为萃取胡萝卜素有机溶剂不能与水混溶,B错误;
C、有机溶剂要对人无毒,C正确;
D、有机溶剂要容易与产品分离,便于从产品中完全除去,D正确。
故选B。
28.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
A. 血红蛋白、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沉淀层
B. 甲苯层、沉淀层、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层
C. 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沉淀层
D. 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沉淀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二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三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四层为暗红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故选D。
【点睛】识记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试验流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依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29. 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 )
A. 蒸馏 B. 压榨 C. 萃取 D. 分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提取玫瑰精油通常用蒸馏法,实验流程中有蒸馏操作,而提取橘皮精油通常用压榨法,实验流程中没有蒸馏操作,A错误;
B、提取玫瑰精油通常用蒸馏法,实验流程中没有压榨操作,而提取橘皮精油通常用压榨法,实验流程中有压榨操作,B错误;
C、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方法通常是蒸馏法和压榨法,其实验流程中均没有萃取操作,C错误;
D、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均有分液操作(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用分液漏斗将油层和水层分开,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先将过滤后的压榨液静置,再用分液漏斗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D正确.
故选:D.
30.在把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的玫瑰乳浊液提纯的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04,其作用分别是 ( )
A. 分层、吸水 B. 溶解、吸水
C. 吸水、分层 D. 分层、萃取
【答案】A
【解析】
在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无水硫酸钠能够吸收油层中的水分,故选A。
【考点定位】提取芳香油
【名师点睛】玫瑰精油提取:
①采集玫瑰花:采集盛花期(5月中上旬)的玫瑰花,清水清洗沥干。
②装入蒸馏原料:称取50g玫瑰花放入蒸馏瓶,添加200mL蒸馏水。
③安装蒸馏装置:按照从左向右、自下到上次序安装水蒸气蒸馏装置。
④加热蒸馏:控制蒸馏时间和速度(1~2滴/秒),获得乳白色乳浊液;拆卸装置。
⑤分离油层:向乳浊液加入NaCl溶液后,利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下面的油层。
⑥除去水分:向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24h后过滤,得到玫瑰油。 分析:蒸馏时间不能过短,温度不能过高。
0.1g/mLNaCl溶液:促使油水混合物(乳浊液)中油和水的分离。无水硫酸钠: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二、非选择题
31.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________、粗分离、纯化和__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红细胞的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要进行粗分离,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纯度鉴定。
(5)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________、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答案】 (1). 样品的处理 (2). 纯度鉴定 (3). 防止血液凝固 (4). 血红蛋白释放 (5). 分离血红蛋白 (6). 透析 (7). 凝胶色谱法 (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9). 分子大小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透析袋是利用半透膜制作的,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可以自由进出,而大分子不能通过。
【详解】(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4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2)①采取血液时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4步。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要进行粗分离,其方法是透析,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
(4)样品的纯化是通过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最后经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5)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点睛】识记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试验流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依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32.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菌种 (2). 发酵时间 (3). 好氧菌 (4). 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5). 氨基酸和肽 (6). 脂肪酸和甘油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传统发酵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可知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时间;发酵容器内上层有氧气,发酵效果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无下降趋势说明发酵时间不够,需延长发酵时间才能有下降趋势,才能确定最高点。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
(2)发酵容器内上层为有氧环境,底层为无氧环境,若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则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需氧)微生物。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可在原操作的基础上,继续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的发酵时间。
(4)从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被脂肪酶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
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甲 线粒体 快 有氧 低于 原 不含有
【解析】
【详解】(1)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检测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灰绿色,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块。
(2)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
(3)醋酸发酵的温度高于酒精发酵的温度。
(4)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34.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__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可以 (2). 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 破坏DNA结构 (4). 消毒液 (5). 氯气 (6). 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解析】
【分析】由题意“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无菌技术”。理清实验室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1)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煮沸消毒法即在100℃煮沸5~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即在70~75℃煮30 min或在80℃煮15min,可以杀死微生物,并且保证营养物质不被破坏。因此,与煮沸消毒法相比,牛奶消毒常采用的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的优点是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因紫外线能破坏DNA结构,所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在照射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
(4)通常乙醇消毒是75%的酒精,有气味,影响水质,不适宜消毒自来水;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消毒后溶液呈紫红色,无法使用;因此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的。
(5)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才能将锅密闭。如果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的现象。
【点睛】(1)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比较项目
消毒
灭菌
条件
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
结果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适用
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和手
微生物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如在100℃,煮沸5~6 min)、巴氏消毒法(如在80℃,煮15 min);使用酒精、氯气、石炭酸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2)三种常用灭菌方法的比较:
灭菌方法
灭菌条件
灭菌时间
适用材料或用具
灼烧灭菌
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
直至烧红
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箱内,160~170℃
1~2 h
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
和金属用具等
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21℃
15~30 min
培养基等
35.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填“α·胡萝卜素”或“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_________,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__________,胡萝卜素是__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β—胡萝卜素 (2). 维生素A (3). 夜盲症 (4). 非挥发性 (5). 需要 (6). 乙酸乙酯 (7). 萃取胡罗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
【解析】
【详解】(1)胡萝卜中含有的主要是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导致。胡萝卜素没有挥发性。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要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与水不混溶。胡萝卜素虽可溶于乙醇,但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能用乙醇做萃取剂。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