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恩施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恩施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随着甲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该地的半城镇化率将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波动
2. 半城镇化可能会使
A. 城镇化水平下降 B. 城镇交通压力减小
C. 商品流通规模减小 D. 城市服务质量下降
3. 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①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 ②限制人口流动规模
③提高城镇服务能力 ④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进程.
【1题详解】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减少,外来务工人员减少,半城镇化率会降低。B正确。
【2题详解】
外来人口大量进入城镇,会增加城镇商品供给和消费能力,使城镇的基础设施、自然与社会环境等压力加大。D正确。
【3题详解】
提高城镇的发展水平、增加其环境容量是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重要手段。C正确。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手机APP)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与农业营销进行协调,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近年来,甘肃省在河西走廊地区推广“智慧大棚”规模化建设。在“智慧大棚”中,广泛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所用的基质是由尾菜、植物秸秆、牛羊粪便等农废资源经过发酵、配置而成,使当地大量存在的农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推广“智慧大棚”的有利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 ②科技发达 ③病虫害少 ④劳动力素质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5. 据材料分析,“智慧大棚”可以让甘肃农业
A. 生产成本降低 B. 产品运费减少
C. 生态完全无害 D. 产品品质提高
【答案】4. B 5. D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4题详解】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科技力量较薄弱,劳动力素质较低,②④错误。河西走廊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③正确;气候干燥,降水少,光照充足光,①正确。选B。
【5题详解】
“智慧大棚”可以让甘肃农业投入更大,生成成本更高,A错误,“智慧大棚”主要影响产品的生产,对产品运费没有影响,B错误。农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对生态的危害减少,并不是完全无害,C错误。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手机APP)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产品品质提高,D正确。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某地冻土融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 无冻期、冻结期、融冻期 B. 无冻期、融冻期、冻结期
C. 融冻期、无冻期、冻结期 D. 融冻期、冻结期、无冻期
7. 下列有关该地冻土融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至2月期间该地冻土层达到最厚
B. 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化通约需180天
C. 冻土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变慢后变快
D. 气温高低和农事活动对融化速度影响较大
【答案】6. A 7. D
【解析】考查气候对于土壤的影响。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坐标代表月份,纵坐标代表冻土层的深度,在第一个时期,时间为七月份至十月份,夏秋季节明显没有冻土层说明此时温度较高,处于无冻期,而一月至四月份冬季和春季气温相对较低,降雪较多,上面有积雪覆盖,冻土层发育较广。深度较深,尤其是初春时期。在第三个阶段,随着气温的回升,表层的冻土发生融化,形成了溶冻层,因此该时期为溶冻期。正确答案选A。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后的时期是在三至四月份,而非一至二月份。一至二月份,降雪较多,气温较低,但是雪对土壤起了保温作用,使得冻土层的深度不如初春时期大,初春降雪相对较少,但是土壤无积雪覆盖,气温较低,因此三到四月冻土层最厚。A错误。冻土大致在10月形成,在七月份融化,因此时间为300天,B错误。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慢再快再慢。尤其是在四月份以后冻土的深度基本不发生变化。C错误。气温高,冻土融化速度较快,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对土地进行开垦,也会影响冻土的融化速度。选D。
下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米,该公路限速为30公里/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8. 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
A 沙特 B. 日本
C. 荷兰 D. 孟加拉国
9. 该环形公路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①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工程量 ②使环形公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④尽量减少对沿线地区植被的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8. B 9. D
【解析】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8题详解】
图中可知采用双螺旋设计,目的是为了降低坡度。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日本鸟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B正确,荷兰,沙特阿拉伯以及孟加拉国地势都比较低,以平原为主,沙特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无需来用双螺旋设计。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该环形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一方面是考虑到地形因素,原来降低坡度增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性,主要不是为了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③错误。其次采用高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尽量少占用土地或着耕地资源,同时留给动物迁徒的空间,减少对当地地区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因此,①④正确,该设计并不是为了保持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二者无关。②错误。 故选D。
左图是游客某日黄昏时拍摄的南京眼步行桥景观照片,右图为南京眼步行桥景点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 推测该照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若拍摄照片的日期为4月20日,则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相同照片的时间最接近以下日期中的
A. 5月20日 B. 6月20日
C. 7月20日 D. 8月20日
【答案】10. C 11. D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10题详解】
由图乙可以知道球体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该图拍摄的,是黄昏的桥体,也就是日落。会发现桥体的一侧与落日的方向有重合,落日的方向,只可能在西方。因此可以判断落日的方向为西北方向,那么只能从丙点看到整个桥体以及桥体和落日的重合点,因此正确答案选C。乙点和丁点无法看到落日,只能看到大桥,而在甲点落日的方向,应当在左侧而非右侧。AB D错误。
【11题详解】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再次拍摄照片完全相同,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与4月20号太阳直射的纬线是相同的。因此该日期应当与4月20号关于北回归线,也就是夏至日对称。4月20号距离夏至日大致有两个月,因此再次拍摄到相同的照片时间应当为8月20左右。正确答案选D。
气候变化对植被演替有一显著影响,长白山西坡海拔2140-2200米,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鲜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入侵后原生植被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下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该区域草本植物的入侵方向是
A. 向较低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
B. 向较高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
C. 向较低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
D. 向较高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
13. 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是
A. 土壤蒸发加剧 B. 枯枝落叶量增加
C. 植株高度减小 D. 生长耗水减少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海拔较低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已经较高,故草本植物应向较高海拔入侵;从坡度来看,坡度较大处入侵程度较高,说明草本植物是沿陡坡入侵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扎根浅,个体小,耗水量少很多,因此在区域降水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草本植物入侵相比生长灌木而言,耗水量会下降,从而导致土壤水分增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是
A. 960mm B. 600mm
C. 1000mm D. 1200mm
15. 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由四周向中间递增
C.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D. 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武夷山附近降水最多为2000~2200mm,厦门降水最少为1200~1400mm,相差为600~1000mm,A正确。
【15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增,C正确。
呼伦湖(左图)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右图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据材料可知
A. 1975~2011年水体面积持续减小
B. 1993年湖区降水量最大
C. 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最大
D. 2011年湖区蒸发量最小
17. 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导致
①湖水盐度增加 ②温差增大
③周边草场退化 ④水土流失加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16. C 17. D
【解析】考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湿地生态功能。
【16题详解】
从图示可以看出,1975~2011年水体面积波动下降,并不是持续下降,A错;湖泊面积的大小和补给量、蒸发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图中1975年的湖泊面积和1993年的湖泊面积一样,不能确定1993年湖区降水量是否最大,B错;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是-10%,此时段的年均变化率最大,C正确;2011年湖泊水体面积最小,可能是补给量小或者蒸发量大造成的, D错。故选C。
【17题详解】
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说明湖泊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湖水盐度增大,①正确;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导致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气温的日较差增大,②正确;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使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导致草场退化,③正确;该湖地处内陆,降水少,湖水位下降,是湖水补给量减少,水土流失不会加剧,④错。D正确,故选D。
一位教授在对滇西北某山地考察时写到……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碎石遍布,或圆润,或棱角分明,仿佛铺垫公路的路基。这里是此次考察的目的地——高山流石滩.日光猛烈地投射下来,我的半边脸被日光晒得散出热气,而逆光的半边脸,却被山风拍打得如手中相机的铁皮一般冰凉。”下图为该教授拍摄的流石滩景观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此时教授正站在
A. 高山草甸带 B. 冰川带
C. 高寒荒漠 D. 高山苔原带
19. 流石滩碎石最可能是
A. 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 B. 风力搬运的堆积物
C. 岩石风化后的堆积物 D. 流水搬运的沉积物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文字中“如茵的低草”,结合图文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故C正确。
【19题详解】
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在高寒环境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反复冻融的风化作用,使大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的堆积物。故C正确。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与流水搬运的沉积物应位于山脚而非高山上,故A、D错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多形成沙丘和黄土地貌,故B错误。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右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气候全年湿润 B. 全年温和,分旱雨两季
C. 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D. 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21. 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22. 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
A. 排出低地积水 B. 碾磨谷物
C. 压滚毛毡、造纸 D. 风力发电
【答案】20. A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全年湿润,木鞋不怕潮湿,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A对。荷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高原地形,地势高峻,穿木鞋不适宜山地行走,C错。河阔水深,水流湍急无法穿木鞋劳作,D错。
【21题详解】
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对。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A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B错。针叶林是亚寒带针叶林区植被,D错。
【22题详解】
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荷兰地势低洼,易发生水灾,风车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排出低地积水,保证土地不被水淹没,A对。荷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宜谷物生长、成熟,碾磨谷物不是主要作用,B错。压滚毛毡、造纸不是主要作用,C错。风力发电从20世纪开始,D错。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
材料三:左图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1)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
(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伊塞克湖开发利用的价值。
【答案】(1)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
(2)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雪);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4)生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经济价值:湖内可通航;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旅游观光;科研价值: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解析】
(1)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形成与该湖的补给水源特点、水体水文特征、周边地形、湖水盐度及湖泊本身的特点有关。伊塞克湖居于内陆,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这些条件促进了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2)联系中亚的有关地理知识可知当地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湖泊东岸位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湖泊蒸发的水汽被吹送到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同时,湖泊的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这些条件使得该湖的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呈波动增大的特点,这与湖泊的补给水源的增多有关。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4)伊塞克湖属于湿地,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科研、作为一种资源所具备的经济价值等方面。如伊塞克湖的生态价值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经济价值:湖内可通航、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旅游观光;科研价值: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耳是重要的林产品、森栽秋收,生长期气温以20°C-24℃为宜,相对湿度以90%-95%最佳,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喜气流通畅,生产基地宜选择在有稀琉的林木遮阳、地面相对平坦的地区。现代木耳栽培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采取段木打孔出耳法(图甲),两三年更换一次木段,产量不高,常因灾减产,90年代后,采用塑料袋地栽出耳法(图乙),以木屑、玉米芯、桔秆等作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制成菌棒,摆放在田间、林下,7-10天即可出耳,一季可多次采摘。木耳栽培在我国分布广海;其中黑龙江省产量最大、品质最佳。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农户自发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户合作社,逐步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使木耳产业获得了良性健康发展。
(1)分析黑龙江省成为我国木耳主严省区的气候条件。
(2)与“段木打孔方式”相比,说明“塑料袋菌棒方式”的优越性。
(3)分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木耳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纬度高,夏季温度条件适宜(或夏季气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品质好;林区面积广,散射光源条件好;平坦开阔的地块较多,通风条件好;夏季降水多,空气湿度大。(任答四点)
(2)减少木材砍伐,保护天然植被;有效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木耳稳产;木屑、玉米芯、秸秆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可在田间、林下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一季可多次采摘,提高了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任答四点)
(3)利于木耳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强农户间的交流合作;统一调配农业设备;利于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效益。(任答三点)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木耳生长期气温以20°C-24℃为宜,相对湿度以90%-95%最佳,需要温和湿润的气候,黑龙江省纬度高,夏季较为温凉湿润,且夏季降水较多,可以满足种植木耳的温度、适度条件;木耳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黑龙江省拥有中国最大的林区,可以满足散射光条件;黑龙江平原开阔,通风条件好;黑龙江省纬度高,夏季昼夜温差大,便于木耳积累较多的有机质,从而保证木耳的品质较好。
(2)与“段木打孔方式”相比,“塑料袋菌棒方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森林保护及成本、收益方面。根据材料,“段木打孔方式”使用木材做成段木培育木耳,这会导致林木受损;“塑料袋菌棒方式”使用塑料袋培育木耳,可以直接减少木材砍伐,保护植被,使得植被尤其是森林的生态功能得以发挥,对保障木耳稳产也有一定作用;“塑料袋菌棒方式”在塑料袋内填充木屑、玉米芯、秸秆等原料替代段木等,不仅获取原料容易还可以降低成本,经营点位置更加灵活,可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根据材料,“塑料袋菌棒方式”可多次采摘,产量高、收入提升。
(3)“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使得公司、农户直接对接,并有一定的规模,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产业集聚,该模式使得木耳栽培技术更容易推广,合作社加强农户间的交流合作,合作社相当于一个民间的经营小集体,更便于统一调配农业设备;由于有规模,凝聚力、实力增强,产品更具竞争力,更有利于打造品牌,有利于开拓市场,获取规模效益。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外仓是指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国内企业将商品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运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然后,再根据当地的销售订单,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中欧铁路(如下左图所示)的兴起,我国在西欧大量开设海外仓。下右图示意我国200多家企业在西欧地区海外仓的分布情况。
(1)运用区位原理,分析海外仓兴起的原因。
(2)分析德国成为我国西欧海外仓首选地的原因。
(3)有人不同意我国企业继续在西欧多国大量建设海外仓,试推测其理由。
【答案】(1)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提高效率,降低运费(降低物流成本);接近市场,提高物流时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外提供各种数据支持(市场分析,物流追踪),利用适应市场变化 (2)德国经济发达,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 (3)经济发达,地价高,建仓成本高;西欧面积小、水陆交通便利(欧洲市场范围较小),重复建设仓的成本较高
【解析】考查海外仓兴起的原因,海外仓区位因素。
(1)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提高效率,降低运费,降低物流成本。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有利于接近市场,提高物流时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外提供各种数据支持,包括市场分析,物流追踪等,利用适应市场变化。
(2)德国经济发达,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建立海外仓,靠近市场。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提高配送效率。
(3)西欧面积较小且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港口的成本较高。经济发达,地价高,建仓成本高。建设太多海外仓,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占用资金。
26.【旅游地理】
文旅城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部分城市开发的融合当地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而打造的跨界主题乐园性质的跨界项目。它常将大型购物场所、游乐场所、演艺场所、休闲场所、住宿酒店、房产开发等融为一体,其投资成本高昂,占地面积巨大,常常一个项目形成一片城区。当前一些文旅城演艺项目中存在表演形式传统单一,缺乏创意;重商业利益,忽略传统文化内涵;主题混杂,缺乏地域传统文化标志性;高科技和场面特效占比重大,艺术价值不高等问题。
(1)指出文旅城项目选址的位置要求。
(2)根据材料中所提问题,提出文旅城的演艺项目中节目开发的方向。
【答案】(1)位于区域性大城市附近(市场要求);位于城市郊区附近(地价要求);靠近高铁、高速公路或机场附近(交通要求)。
(2)节目中注重传统文化,融入地域特色文化;聘请当地人员参与创作与演出;形式多样化;注重提升演艺项目艺术水准。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旅游开发。
(1)文旅城往往与房地产开发紧密结合,市场要求其位于大城市附近;占地面积巨大,地价要求位于城市郊区附近;为方便人们旅游,交通要求靠近高铁、高速公路或机场附近。
(2)针对重商业利益,忽略传统文化内涵,节目中注重传统文化,融入地域特色文化;主题混杂,缺乏地域传统文化标志性,可聘请当地人员参与创作与演出;针对演艺项目中存在表演形式传统单一,缺乏创意,形式多样化;针对高科技和场面特效占比重大,艺术价值不高,注重提升演艺项目艺术水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量使用抗生素,将造成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广泛存在与细菌耐药的传播扩散,进而可能影响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我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兽用占52%,人用占48%。下图为我国各流域水体中抗生素的排放密度图。
试说明我国各流域抗生素排放的地区差异及主要原因,简要列举滥排抗生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我国东部、南部各流域抗生素使用量大,排放多,(尤以海河流域、珠江流域、太湖流域为最多,)西部流域较少。主要因为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多,人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大。养殖业规模大,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大。(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用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较少。)
滥用抗生素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有: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食物及食品安全。
【解析】我国各流域抗生素排放的地区差异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抗生素主要用于人类及人工养殖业,因此,人口分布、养殖业的规模会对抗生素的分布造成影响。我国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多,人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大。养殖业规模大,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大。(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用兽用及排放抗生素总量也较少。)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任意排放含抗生素的污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水体、土壤,危及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