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联合考试试题
―、选择题
1.下列关于DNA、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DNA的载体是染色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C. 人的性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真核细胞,DNA主要存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A正确;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B正确;
C、人的性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独立遗传,因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只有末端的一个脱氧核糖连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错误;
故选D。
2.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上清液中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大肠杆菌菌体
C. 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未进入大肠杆菌中
D. ②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此实验只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上清液主要成分是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外壳和培养基,沉淀物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菌体,B正确;
C、①实验结果说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说明标记物没有进入细菌,C正确;
D、噬菌体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这样DNA和蛋白质就自然的分开了,D正确;
故选A。
3.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能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能不断分裂)中进行的过程是
A. a、b B. a、b、c C. a,e D. b、c、d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发生的过程有a DNA自我复制、b转录和c翻译,其中a、b两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c发生于核糖体上,故选B。
4.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RNA聚合酶在miRNA基因转录时发挥作用
B.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C与G、A与U配对
C. mi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加工,用于翻译
D. 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翻译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相结合,开始转录,A正确;
B、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B正确;
C、真核生物中W基因转录形成mRNA后,首先在细胞核内加工,再进入细胞质中用于翻译,C错误;
D、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miRNA通过与W基因的mRNA结合成双链来抑制mRNA的翻译,D正确;
故选C。
5.实验用的某种细菌的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环境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基因工程,可以对细菌进行基因工程操作,A不符合题意;
B、细菌在DNA复制时能进行基因突变,B不符合题意;
C、细菌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符合题意;
D、环境变化可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基因重组具有定向性
C. 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出现矮茎性状一定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D. 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重组,如病毒和原核生物,A正确;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出现矮茎性状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所致,C错误;
D、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细胞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如肺炎双球菌,D错误;
故选A。
7.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
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详解】根据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A、B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结果属于该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缺失了b和C两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
B、图中染色体上多出了两个基因b和C,是另一条染色体上易位而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没有改变,但位置发生了倒置,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C正确;
D、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位置和顺序都没有改变,只有b基因变成了B基因,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④单倍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 ①④⑤ B. ②③ C. ②③⑤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属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有二个染色体组,①错误;
②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个体是单倍体,②正确;
③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③正确;
④二倍体的单倍体无同源染色体,多倍体的单倍体中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不确定,要具体看是哪种生物,④错误;
⑤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⑤正确;
故选C。
10.基因型为AaBbCc的小麦,其中两对基因位于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 2种,3:1 B. 4种,1:1:1:1
C. 4种,9:3:3:1 D. 8种,1:1:1:1:1:1:1: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有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Cc能产生4种配子,假定A、a和B、b在同一对染色体上,且AB在同一条染色体,四个配子分别是ABC:ABc:abC:abc=1:1:1:1,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成体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都为纯合子,自交后基因型不变,比例为1:1:1:1,故选B。
11.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易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相对较容易的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RRBB)和易感病无芒(rrbb)两个品种,而欲培育的新品种基因型为RRbb,由于抗病和无芒的基因在不同品种中,故一般选择杂交育种的方法,即通过抗病有芒(RRBB)和易感病无芒(rrbb)两个品种杂交、得到的F1再自交,从中选出抗病无芒的个体连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把两个玉米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杂交育种方法
B.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C. 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一定是纯合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若需把两个小麦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A正确;
B、“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本质是缺少对应的基因,要产生新基因常用诱变育种,B正确;
C、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原有的基因重新组合,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正确;
D、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单倍体,但是单倍体中不一定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则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也不一定是纯合体,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B. 猫叫综合征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先天性愚型患者体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A错误;
B、猫叫综合征病因是染色体缺失,这种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
C、正常人染色体数目为46,先天性愚型患者又称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数目为47,为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14.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下列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的是
A. 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女性
B. 丈夫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或女性
C. 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
D. 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男性或女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妻子是患者,所怀胎儿是女性,一定正常,无需检测基因,A错误;
B、一对夫妇,丈夫为红绿色盲患者,妻子正常,表现正常的妻子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所生男性或女性都有可能患病,故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B正确;
C、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为红绿色盲患者,则所生儿子一定色盲,也无需检测,C错误;
D、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为红绿色盲患者,则所生儿子一定色盲,女儿一定正常,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D错误;
故选B。
15.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4个家庭所做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结果表(假设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下列推断不恰当的是
项目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1号家庭
患病
正常
患病
患病
2号家庭
正常
患病
患病
正常
3号家庭
患病
患病
患病
患病
4号家庭
正常
正常
患病
正常
A. 1号家庭的情况说明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B. 2号家庭的情况说明该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C. 3号家庭的情况说明该病可能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D. 4号家庭的情况说明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A、1号家庭情况不能确定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
B、2号家庭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不能判断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B正确;
C、3号家庭如果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两个患病的双亲可生出正常的孩子,因此该病可能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正确;
D、4号家庭中,父母均正常,但却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4号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A。
16.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形成13种物种的进化过程中,地理隔离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A. 基因交流的困难增大 B. 基因频率的差异增大
C. 变异方向差异增大 D. 进化方向差异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地理障碍,导致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的困难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可遗传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于不同岛屿中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差异增大,B不符合题意;
C、变异是不定向的,地理隔离不影响变异的方向,C符合题意;
D、由于不同岛屿中环境不同,对生物的选择方向不同,所以地理隔离使进化方向差异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之和为1
B.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C. 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的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导致生物进化
D. 因为女性可以携带色盲基因,所以女性群体中的色盲基因频率大于男性群体中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的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导致生物进化,C正确;
D、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D错误。
故选D。
18.人体中大约占体液总量2/3的是
A. 细胞外液 B. 血浆
C. 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下列人体内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物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 血浆与组织液中的Cl— B. 组织液与淋巴液中的Na+
C.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 D. 血浆与组织液中的H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和血浆所含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均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即除蛋白外,其它电解质成分基本相同,A错误;
B、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与淋巴液中的Na+差别不大,B错误;
C、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C正确;
D、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由于这些溶质和水分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交流,这一部分液体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常与组织液平行。在血液不断循环流动的情况下。血浆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组织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所以血浆与组织液中的HCO3—差别不大,D错误。
故选C。
20.医院用氧并非纯氧,需要加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此举涉及的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体液调节。故选B。
21.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①处进行电刺激,则A处将会出现反应
B. 在②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C. 在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在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E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在A处能发生反应,A正确;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②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释放、传导兴奋,B正确;
C、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正确;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为传出神经,所以在①处进行电刺激,在E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D。
22.具有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
A. 脑干 B. 大脑皮层 C. 小脑 D. 脊髓
【答案】A
【解析】
【详解】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故选A。
2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使血糖含量升高
B.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C. 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 糖尿病病人只要及时服用胰岛素,血糖含量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都能够升高血糖,A正确;
B、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B正确;
C、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血糖平衡,C正确;
D、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如果口服将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D错误。
故选D。
24.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B. 冬泳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产热增加
C. 冬泳过程中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D. 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由血液带到机体表面的热量减少,减少散热,A正确;
B、冬泳过程中,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物质氧化分解增加,增加产热,B正确;
C、冬泳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加,物质氧化分解速度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以保证能量的供应,C正确;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D。
25.下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若饮入的是清水,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b
B. 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增加
C. 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只有神经递质的参与
D. 若饮入的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c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量变化,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A错误;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时,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曲线a表示渗透压增大,则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增加,B正确;
C、曲线c代表血浆渗透压的降低,说明体内水增加,水盐平衡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错误;
D、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若饮入的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曲线应是b,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
26.长链非编码RNA(I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图表示细胞中I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核内合成的RNA有__________(答出三种)。参与合成多肽链的RNA至少有__________种。
(2)RNA的合成可以在洋葱根尖细胞的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发生且都以__________为原料。
(3)I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能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__________结合,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有的与核内染色质(①)中的__________结合。
【答案】 (1). 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lncRNA (2). 三 (3). 细胞核和线粒体 (4). 四种核糖核苷酸 (5). 蛋白质或RNA (6). DNA
【解析】
【详解】(1)转录产生的RNA中,mRNA能够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即直接摸板为mRNA,此过程中还需要tRNA和rRNA,其中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至少3种RNA参与。
(2)RNA的合成是转录过程,可以在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发生且都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3)由图可知,I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能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者RNA结合,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有的与核内染色质(①)中的DNA结合。
27.研究人员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发现了一种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遗传病,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同时具有两种显性基因的人才表现正常。下图是该研究人员调查某家族时绘制的系谱图,其中I-3的基因型是AABb,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I-4的基因型为________,I-1和I-2是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或“一个纯合子和一个杂合子”),试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I-1的基因型为AaBB,且II-2与II-3婚配后所生后代不会患该种遗传病,则III-1和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检测发现,III-2的染色体组成为44+X,该X染色体可能来自I代的_______(填编号)。
(4)II-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现已怀上了第二胎,为了防止生下该遗传病患者,应该采取________________方法。
【答案】 (1). AABb或AaBb (2). 杂合子 (3). I-1和I—2的子代II—2是患者,所以I—1和I—2都至少携带一个隐性基因 (4). 5/8 (5). I-2、I-3、I-4 (6). 基因诊断
【解析】
【详解】(1)I3的基因型是AABb,Ⅱ3患病,肯定有A基因,并且含有bb,故表现正常的I4含有Bb,其基因型为AABb 或AaBb,为杂合子。Ⅱ2与Ⅱ3婚配后所生后代不会患该种遗传病,则Ⅱ2与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I1和I2表现正常,故基因型为A_B_,又知II2基因型为aaBB,所以I1和I2基因型为AaB_,为杂合子,至少携带一个隐性基因。
(2)Ⅱ2与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Ⅲ1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婚配,子代正常A_B_的概率为3/4×1/2=3/8,则患病的概率为1-3/8=5/8。
(3)人群中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的个体,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Y的个体。其原因可能是控制生物体成活的重要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Ⅲ2的染色体组成为44+X,若X染色体来自II3,有可能来自I3或I4,若X染色体来自II2,此X染色体来自I2,不可能来自I1。
(4)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现已怀上了第二胎,由于该胎儿也有可能患该疾病,故有必要对这个胎儿针对该疾病进行基因诊断。
28.请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回答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进化的问题:
(1)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填“基因”或“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染色体变异不同于基因突变之处有①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比基因突变的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观察或对性状影响的角度考虑)。
(2)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________。
(3)果蝇的隐性突变基因a纯合时雌蝇不育(无生殖能力),但雄蝇无影响。一对基因型为Aa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与子一代相比,A的基因频率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
【答案】 (1). 染色体 (2). 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基因突变则不能(或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通常大于基因突变) (3). 4:4:1 (4). 增大 (5). A基因纯合致死 (6). Aa:aa=1:1
【解析】
【详解】(1)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化,基因突变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变化不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数目变化多,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同时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而基因突变不能。
(2)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1 /3 ,Aa占2/ 3 ;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 /3 +2/ 3×1/ 2 =2 /3 ,a的基因频率为1 3 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2/ 3 ×2/ 3 ,Aa为2×1/ 3 ×2 /3 ,aa为1/ 3 ×1/ 3 ,下一代中AA:Aa:aa=4:4:1。
(3)按照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型为Aa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子一代雄性个体都是可育的,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1:1,雌性个体aa不育,因此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AA:Aa:aa=2:3:1,子二代A的基因频率是2 /6 +1/ 2 ×3 /6 =7 /12 ,子二代与子一代相比,A的基因频率增大。
(4)如果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说明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或A基因纯合致死或AA致死或A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中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是A:a=1:2,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2×1 /3 ×2 /3 ,aa=2/ 3 ×2/ 3 ,所以第一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1:1。
29.膝跳反射、排尿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膝跳反射过程中,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该神经元上已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间可因电位差形成_______________。
(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幼儿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痛觉。
(4)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该止痛药的作用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 局部电流 (3). 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对脊髓的控制能力弱 (4). 高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5). 大脑皮层 (6). 突触间隙
【解析】
【详解】(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当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该神经元上已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间可因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2)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对脊髓的控制能力弱,所以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却不能。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具有控制作用。
(3)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4)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的一部分,而该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只能作用于突触间隙。
30.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产生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加,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加,参与此过程的是____________调节。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
(2)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
(3)人体体液中与肾上腺素作用相似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体液 (2). 效应器 (3). 抑制 (4). 负反馈 (5). 神经递质、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 (6). 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
【详解】(1)人体在应激状态下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释放CRH增加,CRH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ACTH增加,ACTH作用于肾上腺,导致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加,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效应器。
(2)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时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和细胞对刺激产生应答时分泌的物质细胞因子。
(3)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均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