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5每小题3分,6~19每小题2分,共43分。)
1. 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向2mL H2O2溶液中滴入2滴1 mol/L,FeCl3溶液,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最慢的是
选项 | H2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反应的温度/℃ |
A. | 1 | 5 |
B. | 4 | 5 |
C. | 1 | 40 |
D. | 4 | 40 |
2. 下列图示内容的对应说明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图示 | ||||
说明 | 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 可以结合秒表测量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
| 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 反应为放热反应 |
3.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
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B的物质的量浓度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压强 D. v(B消耗)=3v(D消耗)
4. 工业合成氨N2+3H22NH3 H<0的生产条件选择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①使用催化剂 ②高温 ③高压 ④及时将氨气液化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 下列有关2个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电子移动的路径是:Zn→Cu→CuSO4溶液→KCl盐桥→ZnSO4溶液
B. 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装置①可用Na2SO4替换ZnSO4,用石墨替换Cu棒
C. 装置②中采用石墨电极,通电后,由于OH-向阳极迁移,导致阳极附近pH升高
D. 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
6.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 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断裂 D.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 反应C+CO22CO H>0。升高温度,关于该反应v正和v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v正增大,v逆减小 B. v正增大,v逆不变
C. 同时减小 D. 同时增大
8. 一种锂铜可充电电池,工作原理如图。在该电池中,非水系电解液和水系电解液被锂离子固体电解质陶瓷片(LISICON)隔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陶瓷片允许Li+通过,不允许水分子通过
B. 放电时,N为电池的正极
C. 充电时,阴极反应为:Li++e-==Li
D. 充电时,接线柱A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9. 可从铅蓄电池中回收铅,实现铅的再生。在工艺中得到含Na2PbCl4的电解液,电解Na2PbCl4溶液后生成P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阳极区会有气泡冒出,产生O2
B. 一段时间后,阳极附近pH明显增大
C. 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PbCl42-+2e-==Pb+4Cl-
D. Na2PbCl4浓度下降后可在阴极区加入PbO,实现电解液的继续使用
10.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1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1)
电解池:2Al+3H2O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 电解池 |
A | H+移向Pb电极 | H+移向Pb电极 |
B | 每消耗 3mol Pb | 生成2mol Al2O3 |
C | 正极:PbO2+4H++2e-=pb2++2H2O | 阳极:2Al+3H2O-6e-=Al2O3+6H+ |
D |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获得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图1为其工作原理,图2为废水中Cr2O72-离子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为电源负极,有机物被氧化
B. 处理1 mol Cr2O72-时有6 mol H+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C. 电池工作时,N极附近溶液pH增大
D. Cr2O72-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
12. 对于反应H2(g)+I2(g)2HI(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B. 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HI气体,再次达到平衡,H2转化率减小,平衡常数K值减小
C. 若v正(H2)=2v逆(HI),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温,反应体系的颜色加深
13. 高温下,反应CO+H2OCO2+H2 达平衡。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平衡一定不动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D. 平衡常数
14. 已知:N2(g)+3H2(g)2NH3(g) H=-92 kJ·mol-1,下图表示L一定时,H2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表示温度
B. L2>L1
C. 反应速率v(M)>v(N)
D. 平衡常数K(M)>K(N)
15. 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I--2e-=I2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平衡时甲中溶入FeCl2固体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16. 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改变
D. 混合体系的压强改变
17. 在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X和Y,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温度/℃ |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 |
n(X) | n(Y) | n(M) | ||
① | 700 | 0.40 | 0.10 | 0.090 |
② | 800 | 0.40 | 0.10 | 0.080 |
③ | 800 | 0.20 | 0.05 |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若5 min末测得n(M)=0.050 mol,则0至5 min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min)
B. ③中,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80%
C. 8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D. 反应焓变H>0
18. 某同学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Cr2O72- (aq)+H2O(1)2CrO42-(aq)+2H+(aq) H=+13.8 kJ/mol (橙色) (黄色) | |
步骤: | 现象:
待试管b中颜色不变后与试管a比较,溶液颜色变浅。
滴加浓硫酸,试管c温度略有升高,溶液颜色与试管a相比,变深。 |
A.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B. 待试管b中溶液颜色不变的目的是使Cr2O72-完全反应
C. 该实验不能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 试管C中的现象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19. 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FeCl2溶液,实验记录如下(a、b代表电压数值)
序号 | 电压/V | 阳极现象 | 检验阳极产物 |
I | x≥a |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 有Fe3+、有Cl2 |
II | a>x≥b |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 有Fe3+、无Cl2 |
III | b>x≥0 | 无明显变化 | 无Fe3+、无Cl2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I中阳极附近的溶液可使KI淀粉试纸变蓝
B. II中出现黄色可能是因为Fe2+有还原性,在阳极放电产生Fe3+
C. 由II中阳极现象可知,该电压下Cl-在阳极不放电
D. 根据表中电压与阳极现象及产物的对应,可以看出离子是否放电与电压有关
第II卷(非选择题)
20. (14分)如图所示2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筒内的溶液滴入铁氰化钾溶液,可观察到蓝色沉淀,表明铁被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2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电源的M端为__________极;甲烧杯中Cu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
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出乙溶液中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 g,甲烧杯中石墨电极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mL。若想使乙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复原,可以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Cu的原子量为64)
A. CuO B. Cu(OH)2 C. Cu2(OH)2CO3 D. CuCO3 E. CuSO4
21. (10分)在一定条件下xA+yBzC达到平衡时,则:
(1)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正向移动,则x、y、z的关系是__________;
(2)已知B、C是气体,现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说明A是__________状态;
(3)若容器容积不变,加入气体B,气体A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A的百分含量减小,则正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B、C的浓度之比c(B)/c(C)将
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 (14分)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①从平衡角度分析采用过量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将0.10 mol SO2(g)和0.06 mol O2(g)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 mol/L。
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该催化氧化反应K(300℃)>K(350℃)。则该反应正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平衡后升高温度,SO2的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__K(B)(填“>”、“<”或“=”,下同)。
(3)保持温度不变,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混合气平分两份,分别加入起始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保持甲容器恒容,乙容器恒压到达平衡(如图2)。两容器的SO2的转化率关系为甲_________乙。
(4)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变化情况画在c~d处。
23. (7分)甲醇(CH3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前景广阔。
(1)利用甲醇可制成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
A极附近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2)研究表明CO2加氢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如下:CO2(g)+3H2(g)CH3OH(g)+H2O(g)
①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
②有利于提高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填序号)。
a. 使用催化剂 b. 加压 c. 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③研究温度对于甲醇产率的影响。在210℃~290℃,保持原料气中CO2和H2的投料比不变,按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剂,得到甲醇的平衡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焓变H_________0(填“>”、“=”或“<”),其依据是________。
24. (12分)
实验小组探究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设计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实验1】
装置 | 实验现象 |
左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灯泡亮 右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镁条、铝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
(1)实验1中,电解质溶液为盐酸,镁条做原电池的________极。
【实验2】
将实验1中的电解质溶液换为NaOH溶液进行实验2。
(2)该小组同学认为,此时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2实际获得的现象如下:
装置 | 实验现象 |
i. 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镁条表面无气泡,铝条表面有气泡 ii. 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经零刻度后继续向左偏转。镁条表面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逸出,铝条表面持续有气泡逸出 |
(3)i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O2,则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4)ii中“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3和实验4】
为了排除Mg条的干扰,同学们重新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3和实验4,获得的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 | 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3 |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10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 |
实验4 | 煮沸冷却后的溶液 |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3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
(5)根据实验3和实验4可获得的合理推论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铝条表面逸出的气体是O2
B. 上述两装置中,开始时铜片表面得电子的物质是O2
C. 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为H2
D. 铜片表面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长短与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关
(6)由实验1~实验4可推知,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D | C | C | B | A | D | D | B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B | D | A | D | D | C | B | C | C |
|
20. (14分)
(1)氧化 O2+4e-+2H2O==4OH-
(2)①正 Cu-2e-==Cu2+
②2Cu2++2H2O2Cu+O2↑+4H+
③224 AD
21. (10分)(1)x+y<z (2)固体或纯液体 (3)增大 (4)吸热 减小
22. (14分)
(1)①提高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②0.008mol·L-1·min-1 1600
③放热 减小
(2) =
(3) <
(4)升温;减少SO3的浓度【注】画图2分。
23. (共7分)
(1)CH3OH-6e-+H2O==CO2+6H+(2分)
(2)① (1分)
②b(1分)
③<(1分) 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产率降低(2分)
24. (12分,每空2分)
(1)负 (2)指针向左偏转,镁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3)O2+2H2O+4e-==4OH-
(4)Mg放电后生成Mg(OH)2附着在镁条表面,使Mg的放电反应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或:随着反应的进行,铝条周围溶液中溶解的O2逐渐减少,使O2放电的反应难以发生,导致指针归零
(5)BCD(选A减1分,少选1个减1分,少选2个不给分)
(6)另一个电极的电极材料、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溶解的O2(少写一个减1分,减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