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81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81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81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1. 下列规律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最大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定律 B. 盖斯定律 C. 勒夏特列原理 D. 欧姆定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阿伏加德罗定律反映的是气体的分子数与气体的体积、外界条件的关系的知识,与能量变化关系不是很大,错误;B.盖斯定律表示的是物质发生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只与物质的存在状态与物质的多少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因此表示的是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最大的规律,正确;C. 勒夏特列原理表示是可逆化学反应变化的规律,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不大,错误;D.欧姆定律是计算电流与电压关系的规律,与能量变化关系不大,错误。
考点:考查变化规律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的知识。
2.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 H2SiO3H2S CO2 B. MgSO4CH3COOH CH3CH2OH
C. H2SO3BaSO4CH4 D. H2O NH3·H2O H3PO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O2是非电解质,错误;B、MgSO4是强电解质,错误;C、CH4是非电解质,错误;D、三者都是弱电解质,正确。
考点:电解质的有关知识。
3.H+(aq)+OH-(aq)=H2O(l) △H =a,则a可能等于
A. -57.3mol/L B. -57.3kJ/mol C. +57.3J/mol D. -57.3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热化学方程式是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即反应热为中和热据此解答。
【详解】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水的反应热,该反应热为中和热,即为-57.3kJ/mol,故选B。
4.下列溶液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为原溶液中的溶质的是
A. Na2SO3 B. KMnO4 C. AlCl3 D. 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SO3加热蒸干过程中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钠,故错误;B. KMnO4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错误;C. AlCl3溶液加热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氯化氢有挥发性,最后完全水解,氢氧化铝在灼烧时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故错误; D. Na2CO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产物还是碳酸钠,故正确。故选D。
5.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减小压强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
6. 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 醋酸水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 c(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相比较,醋酸溶液的浓度大
D. 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可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质的强弱判断依据是该电解质的电离子程度。A、醋酸水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表明醋酸完全电离与否,错误;B、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只能表明醋酸电离子出氢离子的能力比碳酸强,但不能说明是完全电离与否,错误;C、c(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相比较,醋酸溶液的浓度大,表明盐酸的电离程度比醋酸的大,盐酸完全电离,而醋酸就只能是部分电离,正确;D、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可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说明盐酸跟醋酸能提供等量的氢离子,但不能说明是完全电离与否,错误。
考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7.常温下,向稀醋酸中加入水,下列比值增大的是
A. c(H+)/c(CH3COOH) B. c(H+)/c(OH-)
C. c(CH3COO-)/c(OH-) D. c(CH3COOH)/c(CH3COO-)
【答案】A
【解析】
【分析】
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加入水促进电离,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醋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但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大的程度小于溶液体积的增大程度,所以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和醋酸分子浓度都减小。在同一溶液中,不同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详解】A.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加,醋酸分子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比值增大,故正确;B.加水虽然促进醋酸电离,但是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该比值减小,故错误;C.加水稀释,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比值减小,故错误;D.加水促进电离,醋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加,醋酸分子物质的量减小,两者物质的量之比减小,故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注意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但电离出的例子浓度由于溶液体积增大而减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 向醋酸中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 溶度积常数Ksp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
D. 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发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H-T△S>0, 因为该反应的△S>0,故ΔH>0,故正确;B. 向醋酸中加水稀释,溶液中氢离子、醋酸根离子,醋酸分子浓度均减小,但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错误;C. 溶度积常数Ksp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溶度积越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溶度积也变小,故错误;D. 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为吸热反应,常温下能进行,故错误。故选A。
9.25℃时, NH4Cl和NH3·H2O混合溶液的pH为7,则该溶液呈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25℃时,酸性溶液的pH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的pH为7,说明溶液显中性,故选C。
10.25℃时,10mL 0.15mol/L的硫酸与10mL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pH为
A. 0 B. 1 C. 2 D. 3
【答案】B
【解析】
【详解】25℃时,10mL 0.15mol/L的硫酸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15×0.01×2=0.003mol,与10mL 0.1mol/L的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1×0.01=0.001mol,则二溶液混合后剩余氢离子,剩余的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003-0.001=0.002mol,氢离子浓度为0.002/0.02=0.1mol/L,溶液的pH为1,故选B。
1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B. 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
C.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已知C(s)+O2(g)═CO2(g)△H1;C(s)+1/2 O2(g)═CO(g)△H2,则△H1>△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液态的水为氢元素的稳定氧化物,但热化学方程式中水为气体,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不能计算燃烧热,故错误;B. 中和热指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生成0.5mol水,放出28.7kJ的热量,则中和热为-57.4 kJ/mol,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故正确;C.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反应吸热,所以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则金刚石没有石墨稳定,故错误;D. 已知C(s)+O2(g)═CO2(g)△H1;C(s)+1/2 O2(g)═CO(g)△H2,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所以△H1Ksp(AgI)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碳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错误;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的碘,故正确;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铜离子氧化性强于亚铁离子,故错误。D.混合溶液中氯离子和碘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没有说明,不能比较碘化银和氯化银的溶度积。故选B。
19.某酸的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中,HY-的电离程度小于HY-的水解程度,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2Y在电离时为:H2Y+H2O HY-+H3O+
B. 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Y2-)>c(HY-)>c(OH-)>c(H+)
C. 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HY-)>c(Y2-)>c(OH-)>c(H+)
D. HY-的水解方程式为:HY-+H2O H3O++Y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某酸的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中,HY-的电离程度小于HY-的水解程度,说明溶液显碱性。
【详解】A.HY-的电离程度小于HY-的水解程度,说明H2Y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2Y+H2O HY-+H3O+,故正确;B.该盐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Y-)>c(OH-)>c(H+)>c(Y2-),故错误;C.根据B的分析,故错误;D. HY-的水解方程式为:HY-+H2O H2Y+OH-,故错误。故选A。
20.如图所示是碳酸钙(CaCO3)在25 ℃和100 ℃两种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aCO3(s) Ca2+(aq)+ CO32-(aq) ΔHc(H+)>c(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电荷守恒,则c(Na+)+c(H+)=2c(CO32-)+c(HCO3-)+c(OH-),A错误;B、当溶液的总体积是20mL时,即盐酸的体积是10mL,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使溶液不呈中性,所以溶液为中性时溶液的总体积大于20mL,B错误;C、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是碳酸分子、碳酸根离子中浓度最大的,所以此时溶液为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液,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使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浓度最大的离子是Na+,C正确;D、A点表示碳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相等,则说明加入的盐酸与一半的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所以此时溶液层碱性,c(OH-)>c(H+),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图像的分析,离子浓度的比较,守恒规律的应用
22.已知Ksp(CaCO3)=2.8×10-9及表中有关信息:
弱酸
CH3COOH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常温)
Ka=1.8×10-5
Ka1=4.3×10-7;
Ka2=5.6×10-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主要原因是CO32-+2H2OH2CO3+2OH-
B. 常温时,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的pH=6,则c(CH3COOH)/c(CH3COO-)=18
C. NaHCO3溶液中:c(OH-)-c(H+)=c(H2CO3)-c(CO32-)
D. 2×10-4 mol/L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出现沉淀,则CaCl2溶液的浓度一定是5.6×10-5 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故错误;B. 常温时,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的pH=6,Ka=1.8×10-5,则有Ka=1.8×10-5= = ,则c(CH3COO-)/c(CH3COOH)=18,故错误;C. NaHCO3溶液中物料守恒有c(Na+)= c(HCO3-)+ c(H2CO3)+ c(CO32-),电荷守恒有,c(Na+)+c(H+)= c(HCO3-)+ c(OH-)+ 2c(CO32-),将钠离子浓度消去即可得c(OH-)-c(H+)=c(H2CO3)-c(CO32-),故正确;D. 2×10-4 mol/L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出现沉淀,则需要的钙离子最小的浓度×2= 5.6×10-5 mol/L,钙离子浓度大于就可以出现沉淀,故错误。故选C。
2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同温度下,pH = 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II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
B. 图2表示0.1000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Na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 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D. 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快的是盐酸,所以曲线Ⅱ为醋酸,曲线I为盐酸,a点氢离子浓度大导电性强,故A错误;B.0.1000 mol•L-1CH3COOH溶液PH大于1,而图2中酸初始的PH为1,不相符,故B错误;C.可逆反应2A(g)+2B(g)3C(g)+D(s)是正反应方向为体积减小的方向,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减小,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pH在4左右Fe3+完全沉淀,所以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
24.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加和为12的强酸与弱酸混合,pH可能为6
B. pH加和为12的强酸与弱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碱性
C. pH加和为12的弱酸与强碱混合,若成中性,则v(酸)>v(碱)
D. pH加和为12的强酸与强碱混合,若成中性,则两溶液体积比为100:1
【答案】A
【解析】
【详解】A. pH加和为12的强酸与弱酸,因为酸的pH都小于7,则二者的pH在5-7之间,混合后pH可能为6,故正确;B. pH加和为12的强酸与弱碱,假设酸的pH为x,碱的pH为y,有x+y=12,则酸中的氢离子浓度为10-x=10y-12 mol/L,碱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y-14,强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弱碱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但由于是弱碱不完全电离,所以弱碱的浓度远远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体积混合不能确定酸碱是否完全反应、是否有剩余,故不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故错误;C. pH加和为12的弱酸与强碱混合,假设酸的pH为x,碱的pH为y,有x+y=12,则酸中的氢离子浓度为10-x=10y-12 mol/L,碱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y-14,弱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强碱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弱酸不完全电离,若等体积混合,酸有剩余,显酸性,若成中性,则v(酸)c(HCO3-)> c(CO32-) >c(OH-)> c(H+) (5). S2O32-+2H+=S↓+SO2↑+H2O (6). BaSO4(s)+CO32-(aq)⇌BaCO3(s)+SO42-(aq)
【解析】
【详解】(1)重铬酸钾存在的平衡为Cr2O72-+H2O⇌2CrO4-+2H+。(2)向浓度为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醋酸钠溶液至中性,存在电荷守恒为c(Na+)+ c(H+)=c(CH3COO-)+c(OH-),因为c(H+)= c(OH-),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序为c(Na+)=c(CH3COO-)> c(H+)=c(OH-)。(3)等浓度的NaHCO3 、Na2CO3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为2c(Na+)= 3c(HCO3-)+ 3c(H2CO3)+ 3c(CO32-),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故离子浓度排序为c(Na+)>c(HCO3-)> c(CO32-) >c(OH-)> c(H+)。
(4)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和水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5)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发生沉淀转化,将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同时生成硫酸钠溶液,离子方程式为:BaSO4(s)+CO32-(aq)⇌BaCO3(s)+SO42-(aq)。
27.已知某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H3OCH3)•c(H2O)/c2(CH3OH),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400℃,K=32;500℃,K=44。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H__________0。
(3)已知在密闭容器中,测得某时刻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g)
CH3OCH3(g)
H2O(g)
浓度/(mol•L-1)
0.54
0.68
0.68
①此时温度400℃,则某时刻υ正_______(填<、>或=,下同)υ逆。
②若以温度为横坐标,以该温度下平衡态甲醇物质的量n为纵坐标,此时反应点在图象的位置是图中________点,比较图中B、D两点所对应的正反应速率υB_________υD,理由是___________。D点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也大于B
(4)一定条件下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压缩容器的体积 d.增加水蒸气的浓度 e.及时分离出产物
【答案】 (1). 2CH3OHCH3OCH3+H2O (2). > (3). > (4). A (5). < (6).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7). ae
【解析】
【详解】(1)根据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分析,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CH3OHCH3OCH3+H2O。(2)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大,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 >0。(3) ①此时浓度熵Qc==1.59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