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丙烷作燃料。丙烷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2.欲配制浓度为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100mL,用不到的仪器是
A.100mL容量瓶 B.分液漏斗 C.玻璃棒 D.烧杯
3.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下列有关钯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46 B.质子数为46
C.电子数为46 D.中子数为46
4.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氧化铜属于氧化物 B.纯碱属于盐类
C.漂白粉属于混合物 D.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过程,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A.NO气体暴露在空气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C.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 D.Cl2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
6.下列第ⅦA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氟 B.氯 C.溴 D.碘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硫酸 B.酒精 C.硝酸钾 D.氢氧化钠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电子式: B.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Na++CO32一
9.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溴水 D.氢氧化铁胶体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11.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酒精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12.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Na B.Cu C.Fe D.Ag
1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B.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反应物浓度
15.下图为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B.锌得电子,被还原
C.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16.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甲烷和乙烷 B.甲烷和丁烷 C.乙烷和乙烯 D.正丁烷和异丁烷
17.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葡萄糖 B.油脂 C.蛋白质 D.纤维素
18.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B.
C.
D.
19.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煤生产水煤气 B.用海带提取碘单质
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 D.用蒸馏法淡化海水
2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SO2+2OH-=SO32—+H2O B.Al2O3+2OH-=2AlO2-+H2O
C.Cl2+2OH-=Cl-+ClO-+H2O D.HCO3-+OH-=CO32-+H2O
2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12+2Br一=Br2+2Cl一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一
D、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OH一=Fe(OH)3↓+3C1-
2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SO2、O2、SO3同时存在
B.SO2、O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SO2、O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D.SO2的消耗速率等于SO3的生成速率
2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钠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B.1molCH4的体积约为22.4L
C.32g O2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NA
D.1L 1mol/L 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NA
2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SO42-、NO3- B.Ba2+、SO42-、NO3-
C.Na+、H+、HCO3- D.NH4+、OH-、Cl-
25.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如下三种溶液:AlCl3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该试剂是
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KOH溶液 D.KSCN溶液
二、填空题
26.据悉,奥运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 +6P=3P2O5 + 5KCl,该反应中,_________(填化学式)是氧化剂,_________(填化学式)是还原剂;若消耗1 molP,则反应转移_______mol电子,生成_________mol P2O5。
27.成熟的苹果中含有淀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证明某些成分的存在,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
(1)取少量苹果汁,加入碘水,溶液变蓝,则苹果中含有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苹果汁,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则苹果中含有_____________。
(3)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乙醇。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下列物质中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溶液 B.水 C.紫色石蕊试液
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表示一种短周期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⑦、⑧四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⑧、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
(5)由③、⑤和⑩组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6)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
(7)⑥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化合物A、B、C、D、E、F、G和单质甲、乙所含元素均为上表中元素组成。
①A的浓溶液与甲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②甲是常见的黑色固体单质,可为生产生活提供热能。
③乙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单质。
④B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⑤常温下,C是一种无色液体。
回答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E_____,G_____。
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F+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乙→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某些不法商家经常会在食品或药品中添加某些化学成分借以牟取暴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某食品包装上的说明,表中列出了部分配料。
品名
×××
配料
①食用油 ②盐 ③辣椒 ④苯甲酸钠
配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调味剂的是____,属于防腐剂的是____,富含油脂的是____。
(2)请将下列食品或药品对应的序号填入相应空格处。
①胃舒平 ②阿司匹林 ③铁强化酱油 ④食用碘盐
预防甲状腺肿大应补充_______,预防贫血应补充_______,感冒患者可服用_______,胃酸过多患者可服用_______。
(3)下列食物中,属于酸性食物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鸡肉 B.苹果 C.菠菜 D.牛奶
(4)下列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_____(填字母)。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0.信息、能源和材料被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材料是______(填字母,下同),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_______。
A.铁合金 B.铝合金 C.铜合金
(2)金属的腐蚀现象非常普遍,钢铁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形成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方法不利于延缓铁制品的腐蚀速度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表面刷油或涂漆 B.表面镀锌 C.保存在潮湿环境中
D.包上塑料层 E. 制成不锈钢 F. 保存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3)通常所说的三大材料是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下述材料中全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全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有___________。
A.玻璃、陶瓷、水泥 B.玻璃钢、聚乙烯、超导陶瓷
C.青铜、碳素钢、硬铝 D.塑料、合成纤维、橡胶
(4)下列物质中不是制玻璃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纯碱 B.黏土 C.石灰石 D.石英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丙烷是烷烃,烷烃即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详解】
丙烷分子式为C3H8,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属于烷烃,故选B。
2.B
【解析】
欲配置浓度为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100ml,需要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不需要分液漏斗,故选B。
3.D
【解析】
试题分析:A.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均为46,故A正确;B.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均为46,故B正确;C.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均为46,故C正确;D.中子数为106-46=60,故D错误;故选D。
考点:原子的组成
4.D
【解析】
【详解】
A项、氧化铜是由铜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项、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B正确;
C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5.C
【解析】
【分析】
A、一氧化氮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
B、Fe3+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血红色;
C、NaOH溶液中通入CO2会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钠盐无色溶液和水,没有颜色变化;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氧化性。
【详解】
A项、NO气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故A错误;
B项、氯化铁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3++3SCN-?Fe(SCN)3,溶液从淡黄色变为血红色,观察到颜色变化,故B错误;
C项、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2NaOH+CO2═Na2CO3+H2O,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NaOH+CO2═NaHCO3,NaOH溶液和CO2气体为无色,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呈无色,观察不到颜色变化,故C正确;
D项、Cl2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时,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使布条褪色,故D错误。故选C。
6.A
【解析】
考查元素周期律。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第ⅦA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答案选A。
7.B
【解析】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详解】
A项、H2SO4属于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项、酒精是有机物,其水溶液不导电,且酒精是化合物,所以酒精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项、硝酸钾是盐,其水溶液或熔融态的氯化钠都导电,所以硝酸钾是电解质,故C错误;
D项、氢氧化钠是碱,其水溶液或熔融态的氢氧化钠都导电,所以固体氢氧化钠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明确二者的区别是解答关键。
8.B
【解析】
【分析】
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判断;
C、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结构简式需要写出;
D、电离方程式应保证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详解】
A项、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氯化氢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项、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项、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结构简式需要写出,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错误;
D项、电离方程式电荷不守恒,钠原子不守恒,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注意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表示方法,明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9.D
【解析】
试题分析:硫酸铜溶液、稀硫酸、溴水均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独有的性质,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
10.C
【解析】
A是过滤,B是蒸馏,D是分液。C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所以答案是C。
11.B
【解析】
【分析】
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详解】
A项、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错误;
B项、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B正确;
C项、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C错误;
D项、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了解乙醇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A
【解析】
【分析】
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Al2O3)制得;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冶炼不活泼的金属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
【详解】
A项、Na的性质很活泼,用电解其氯化物的方法冶炼,故A正确;
B项、Cu用热还原法冶炼,故B错误;
C项、Fe用热还原法冶炼,故C错误;
D项、Ag用热分解法冶炼,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采用相应的冶炼方法。
13.A
【解析】
试题分析: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B.生石灰和水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反应热判断
14.A
【解析】
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则降低反应速率。答案选A。
15.C
【解析】
解:A、Zn、Cu、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电子运动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即从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A错误;
B、Zn、Cu、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故B错误;
C、Zn、Cu、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铜为正极,故C正确;
D、原电池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6.D
【解析】
【分析】
根据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必须满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详解】
A项、甲烷和乙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项、甲烷和丁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项、乙烷和乙烯,分子式不同,结构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项、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区别。
17.A
【解析】
试题分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选A;B油脂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不选B;C、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不选C;D、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不选D。
考点: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18.C
【解析】试题分析: A.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属取代反应,故B错误;C.属加成反应,故C正确;D.属氧化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C。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19.D
【解析】
试题分析:A. 用煤生产水煤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 用海带提取碘单质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 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 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判断
20.C
【解析】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从元素化合价的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类型。
【详解】
A项、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项、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分别变化为-1价、+1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项、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
21.B
【解析】
试题分析: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错误;B、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遵循电子、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正确;C、该离子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错误;D、氯化铁应该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2.C
【解析】
【分析】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
A项、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各种物质都共存,故A错误;
B项、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
C项、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项、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SO2的消耗速率和SO3的生成速率均为正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的可逆反应来说,可从浓度、温度、颜色、压强、百分含量等角度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23.D
【解析】
【分析】
A、钠原子含有11个电子,1mol钠原子含有11mol电子;
B、没有告诉在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mol甲烷的体积;
C、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
D、氯化钠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1L1mol/L NaCl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1mol,含有1mol钠离子。
【详解】
A项、1mol原子含有11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故A错误;
B项、没有告诉在标况下,题中条件无法计算1mol甲烷的体积,故B错误;
C项、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氧气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2NA,故C错误;
D项、1L1mol/LNaCl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1mol,1mol氯化钠能够电离出1mol钠离子,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NA,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注意明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是关键。
24.A
【解析】
离子间若发生化学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反之可以大量共存。B中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C中可以生成CO2气体,D中可以生成一水合氨,均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25.C
【解析】
【分析】
AlCl3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分别与K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白色沉淀、无现象(加热时生成刺激性气体)。
【详解】
A项、三种溶液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项、三种溶液均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项、AlCl3溶液、MgCl2溶液、NH4Cl溶液分别与K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白色沉淀、无现象(加热时生成刺激性气体),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
D项三种溶液均不与KSCN溶液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注意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现象为解答的关键。
26.KClO3 P 5 0.5
【解析】
【详解】
反应5KClO3+6P=3P2O5+5K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KClO3为氧化剂,P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被氧化,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若消耗1molP,反应转移mol电子,5生成0.5mol P2O5,故答案为:KClO3;P;5;0.5。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
27.淀粉 葡萄糖 AC
【解析】
【分析】
(1)淀粉遇碘变蓝色;
(2)葡萄糖含有醛基,能还原新制的氢氧化铜得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3)乙醇和乙酸发生取代反应,是乙醇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酸分子中的乙酰基所代替;乙酸溶液显酸性,能够使指示剂变色,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详解】
(1)取少量苹果汁,加入碘水,溶液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苹果汁中含有淀粉,故答案为:淀粉;
(2)苹果汁含有葡萄糖,葡萄糖能够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故答案为:葡萄糖;
(3)A为乙醇,乙醇与CH3COOH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乙醇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别,A正确;乙酸和乙醇均溶于水,不分层,不能鉴别,故B错误;乙酸遇石蕊变红,而乙醇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故选AC,故答案为:AC。
【点睛】
本题考查淀粉和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涉及生活中常见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和淀粉的检验,注意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能够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产生砖红色的沉淀的是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常见含醛基的有机物有:醛类、甲酸、甲酸形成的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28. HF 第二周期IVA族 HClO4 H2SO4 离子键、共价键 Na Al F 2Al+2OH-+2H2O=2AlO2-+3H2↑ H2SO4 Na2O2 Na2CO3 2Na2O2+2H2O=4NaOH+O2↑ 2SO2+O2+2H2O=2H2SO4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为C、N、O、F、Na、Al、P、S、Cl、H。
【详解】
(1)③是O元素,O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K层2个电子、L层6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
(2)③、④、⑦、⑧四种元素分别是O、F、P、S,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因此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
(3)①是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I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IVA族;
(4)⑧、⑨元素分别是S、Cl,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此酸性:HClO4>H2SO4,故答案为:HClO4;H2SO4;
(5)③、⑤和⑩元素分别是O、Na、H,由③、⑤和⑩组成的化合物是NaOH,NaOH是离子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6)④、⑤、⑥分别是F、Na、Al,根据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Al>Cl,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Cl>F,因此原子半径:Na>Al>F,故答案为:Na;Al;F;
(7)⑥是Al元素,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8)①由反应关系图可知:甲是常见的黑色固体单质,可为生产生活提供热能,可知甲是C,B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SO2气体,因此A为浓硫酸溶液,常温下,C是一种无色液体是水,D为CO2,二氧化硫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故乙为O2,水、二氧化碳均与E反应生成氧气,说明E为Na2O2,则F为NaOH,G为Na2CO3,故答案为:H2SO4;Na2O2;Na2CO3;
②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二氧化硫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故答案为:2Na2O2+2H2O=
4NaOH+O2↑;2SO2+O2+2H2O=2H2SO4。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通过短周期元素和所给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出是何种元素是解题的关键,(8)解题关键是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推出各个物质,整体综合性强。
29.③ ② ④ ① ④ ③ ② ① AD BC
【解析】
【分析】
(1)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很多,作用各不相同,主要包括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
(2)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
(3)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指味觉上的酸碱性,也不是指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而是指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
(4)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在体内不能储存的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详解】
(1)辣椒富含维生素;盐是调味剂;苯甲酸钠是防腐剂;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故答案为:③;②;④;①;
(2)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铁强化酱油添加了铁元素;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是抗酸药,故答案为:④;③;②;①;
(3)在人体内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淀粉类、豆类、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或奶油类等;在人体内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如:蔬菜、水果,茶叶等,所以鸡肉、牛奶属于酸性食物,故答案为:AD;
(4)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在体内不能储存的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易流失,人体常缺乏维生素C,故答案为:BC。
【点睛】
本题考查食品添加剂、食物的酸碱性判断和维生素,注意食物的酸碱性是根据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
30.C A Fe-2e-=Fe2+ CF C D B
【解析】
【详解】
(1)由于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比较多,所以,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铜合金,世界上最常见、应用很广的合金是铁合金,故答案为:C;A;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如果水膜的酸性较强,则发生析氢腐蚀,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A.表面刷油或涂漆,使金属不具备生锈的条件:和水接触,所以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故A不选;
B.表面镀锌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所以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故B不选;
C.保存在潮湿环境中和水接触,使金属具备生锈的条件,加快腐蚀,故C选;
D.包上塑料层使金属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故D不选;
E.制成不锈钢,不锈钢是在在普通钢中加入金属铬而形成的耐腐蚀合金,所以能起到防腐作用,故E不选;
F.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保存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加快金属腐蚀,故F选;
故答案为:Fe-2e-=Fe2+;CF;
(3)A.玻璃、陶瓷、水泥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B.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塑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超导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青铜、碳素钢、硬铝三者都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塑料、合成纤维、橡胶三者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故答案为:C;D;
(4)工业制玻璃主要原料有石英、纯碱和石灰石.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材料有关知识,涉及合金的使用、材料的分类、制玻璃的原料等,熟悉相关概念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