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u-64 Fe-56
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对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认识正确的是( )
A. 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B. 采用催化转换技术提高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率
C. 明矾、活性炭、氯化铁等净水剂,使用时均利用了水解的原理
D. 氢氧燃料电池、铅蓄电池、硅太阳能电池中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尤其是煤燃烧会产生烟尘和二氧化硫气体,所以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故A正确;
B. 采用催化转换技术,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有害气体的转化率,故B错误;
C. 明矾和氯化铁净水是利用了铝离子和铁离子的水解反应;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C错误;
D. 氢氧燃料电池、铅蓄电池利用了原电池原理;硅太阳能电池中利用了光电效应而非原电池原理,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1/2O2(g)=CO(g) ΔH=+110.5kJ·mol-1
B. 镀锌铁皮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 Zn2+
C. NaH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HS﹣+H2OS2﹣+H3O+
D. 溶液中碳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CO32H++ 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碳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ΔHc(OH-)>c(H+)
D. 在M点时,n(OH-)+0.05=a+n(H+)
【答案】D
【解析】
A.M点是向1L 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后反应得到氯化铵和一水合氨溶液,铵根离子浓度和一水合氨浓度相同,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抑制水电离,此时水的电离程度小于原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故A错误;B.1L0.lmol•L-1NH4Cl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H4+)+c(NH3•H20)=0.1mol/L,随着NaOH的加入,NH4+与NH3·H2O物质的量总量不变,故B错误;C.向1L 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后,当n(NaOH)=0.05mol时,得到物质的量均为0.05molNH4Cl、0.05molNaCl和0.05molNH3•H2O的混合物,由于NH3•H2O电离大于NH4Cl水解,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NH4+)>c(Na+)>c(OH-)>c(H+),故C错误;D.在M点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n(0H-)+n(Cl-)=n(H+)+n(Na+)+n(NH4+),n(0H-)-n(H+)=0.05+n(Na+)-n(Cl-)=(a-0.05)mol,则n(OH-)+0.05=a+n(H+),故D正确;答案为D。
14.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均为V0的HX、H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V/V0]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ab
D. lg[V/V0]=3,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不考虑HX、HY和H2O的挥发), 则c(X-)/c(Y-)减小
【答案】A
【解析】
A、加水稀释,对水的电离抑制减弱,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电离出的c(H+)×c(OH-):ac(OH-) B.c(H+)A>C (2). CNˉ+CO₂+ H2O = HCO3ˉ+HCN (3). B、D (4). HCO3ˉ+ H2OH2CO3+OHˉ (5). c(Na+)>c(HCO3-)>c(OH-)>c(H+)>c(CO32-) (6). c(Na+)+c(H+)=c(OH-)+c(HCO3-)+2c(CO32-) (7). 稀盐酸 (8). Al3+ + 3HCO3ˉ = Al(OH)3 ↓+3CO₂↑ (9). 10:1
【解析】
【分析】
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及水解原理比较溶液的酸碱性;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规律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根据pH的表达式进行相关计算。
【详解】(1)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CN>HCO3-,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故溶液的pH为:Na2CO3>NaCN>CH3COONa,故答案为 B>A>C;
(2)因为HCNK=4.9×10-10大于H2CO3的K2=4.7×10-11,所以NaCN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HCO3、H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O2+H2O=HCO3-+HCN;
(3)将0.02mol/L的HCN与0.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005mol•L-1的NaCN、HCN,测得c(Na+)>c(CN-),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OH-),溶液呈碱性;
A.根据分析可知,溶液呈碱性,c(H+)<c(OH-),故A错误;
B.混合液呈碱性,则c(H+)<c(OH-),故B正确;
C.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CN和HCN,溶液呈碱性,则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所以c(HCN)>c(OH-),故C错误;
D.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CN)+c(CN-)=0.01mol/L,故D正确,故答案为:BD;
(4)NaHCO3溶液呈碱性,是因为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ˉ+ H2OH2CO3+OHˉ;碳酸氢钠完全电离,碳酸氢根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Na+)>c(HCO3-)>c(OH-)>c(H+)>c(CO32-);电荷守恒表达式 c(Na+)+c(H+)=c(OH-)+c(HCO3-)+2c(CO32-);
II(1)FeCl3为强酸弱碱盐,Fe3+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在配制FeCl3的溶液时,滴加少量稀盐酸,抑制Fe3+水解,故答案为:稀盐酸;
(2)浓的Al2(SO4)3溶液和浓的小苏打(NaHCO3)溶液混合后发生水解反应且相互促进,使得反应进行到底,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 + 3HCO3ˉ = Al(OH)3 ↓+3CO₂↑;
(3)氢氧化钠和盐酸都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且1:1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则a××b,则a:b=10:1。
18.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2)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在610K时,将0.10molCO2与0.40molH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a1= 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在620K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a2____a1,该反应的∆H___0。(填“>” “ (5). > (6). B
【解析】
(1)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符合强酸制备弱酸的特点,可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故A正确;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则亚硫酸的酸性强,故B正确;C.0.10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酸性较强,故C正确;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不能用于比较酸性的强弱,故D错误;故答案为:D;
(3)对于反应H2S(g)+CO2(g) COS(g)+H2O(g)
起始(mol) 0.40 0.10 0 0
转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0.40-x 0.10-x x x
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则=0.02,x=0.01。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a1=×100%=2.5%,体积为2.5L,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c(H2S)=mol/L=0.156mol/L,c(CO2)=mol/L=0.036mol/L,c(COS)=c(H2O)=mol/L=0.004mol/L,则K==0.00285,故答案为:2.5;0.00285;
②根据题目提供数据可知温度由610K升高到620K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水的物质的量分数由0.02变为0.03,所以H2S的转化率增大,a2>a1;根据题意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0,故答案为:>;>;
③A.增大H2S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加入量远远大于平衡移动转化消耗量,所以H2S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增大C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H2S反应,所以H2S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COS是生成物,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H2S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N2是与反应体系无关的气体,充入N2,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对H2S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涉及元素周期律、热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计算等问题,注意把握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平衡三段式的计算方法。本题的易错点为(1),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要证明某是弱电解质,只要证明存在部分电离即可,可以根据钠盐溶液的酸碱性、一定浓度的酸pH等方法判断。
1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达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百分含量将减小。
(1)根据上图数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C)=________。
(2)该反应的ΔH ______ 0(填“>”、“<”或“=”)。
(3)此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根据上图判断,在t3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②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K1、K2、K3之间的关系为:______(用“>”、“K2=K3
【解析】
(1)根据图像可知,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的过程中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0.3 mol、0.6 mol、0.6 mo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A+2B2C。C的平均速率为0.6 mol/(5 L×3 min)="0.04" mol·L-1·
min-1。
(2)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①t3时刻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②t5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A的转化率不变,故整个过程中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t2~t3。
因为t3升高温度,t5使用催化剂,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K1>K2=K3
20.我们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制氨的过程,以探究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查阅资料,获得以下键能数据:
化学键
N≡N
H-H
N-H
键能/(kJ/mol)
946
436
391
(1)计算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反应热:N2(g)+3H2(g)2NH3(g) △H=________kJ/mol
(2)一定温度下,向一个恒压容器中充入N2 0.6mol,H2 0.5mol,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时,N2转化率为1/6,此时容器的体积为1L。
①该温度时容器中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是________。
②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和压强不变,继续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氖气,则平衡将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3)在两个压强相等,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容器中充入由1molN2和3molH2组成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平衡后改变容器体积,容器内 N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A、B、C三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