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2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2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2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Ag:108 Ni:59
第I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存在和转化的表达合理的是( )
A. 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A-+OH-=A2-+H2O
B. 标准状况下,将1.12LCO2气体通入1L0.1mol/L的NaAlO2溶液中:CO2+2H2O+AlO2—=Al(OH)3↓+HCO3-
C.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K+、I-、Mg2+、NO3-
D.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NH4++Al3++2SO42-+2Ba2++4OH-=NH3·H2O+Al(OH)3↓+2BaSO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0.1mol/L、pH=1的NaHA溶液表示HA-完全电离,加入NaOH溶液:H++OH-=H2O,故A错误;B.n(CO2)==0.05mol,n(NaAlO2)=0.1mol,二氧化碳不足,生成沉淀和碳酸钠,离子反应为CO2+3H2O+2AlO2-═2Al(OH)3↓+CO32-,故B错误;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 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Mg2+,酸溶液中I-、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D.使SO42-完全沉淀,以1:2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水,离子反应为NH4++Al3++2SO42-+2Ba2++4OH-═NH3•H2O+Al(OH)3↓+2BaSO4↓,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解这类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反应原理,如: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只生成二价铁;三氯化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发生的是双水解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Mg2+遇OH-和CO32-时更宜生成的是Mg(OH)2沉淀等。②电解质的拆分,化学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只有强酸、强碱及可溶性盐可以改写成完全电离形式,如NaHCO3只能改写成Na+和HCO3-。③配平,离子方程式的配平不能简单的满足原子守恒,而应该优先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④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对离子反应的影响。
2.下列描述中,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 电解食盐水制得金属钠 B.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C.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铁矿石制得铁 D.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阳极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钠是活泼的金属,应该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得金属钠,A错误;
B.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应该用石墨作阳极,用铁作阴极,B错误;
C. 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可以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铁矿石制得铁,C正确;
D. 电解法精炼粗铜时,应该用粗铜作阳极,用纯铜作阴极,D错误。
答案选C。
3. 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 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
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反应加热与放热还是吸热没有直接的关系,如,煤的燃烧放热,但需要加热。充入大量CO2气体平衡会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H2的转化率。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会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故选B
4.将0.4 mol·L-1NH4Cl溶液和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c(NH4+)=c(Na+)=c(OH-)>c(NH3·H2O)
B. c(NH4+)=c(Na+)>c(NH3·H2O)>c(OH-)>c(H+)
C. c(NH4+)>c(Na+)>c(OH-)>c(NH3·H2O)
D. c(NH4+)>c(Na+)>c(NH3·H2O)>c(OH-)>c(H+)
【答案】D
【解析】
【详解】NaOH和NH4Cl反应方程式为NaOH+NH4Cl=NH3·H2O+NaCl,NH4Cl溶液浓度是NaOH溶液浓度的2倍,二者等体积混合,根据方程式知,NH4Cl有一半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NH3·H2O、NaCl,NH4Cl中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NH3·H2O电离程度,导致溶液显碱性,则c(OH-)>c(H+),氯离子、钠离子不水解,结合物料守恒知c(Cl-)最大,c(NH4+)>c(Na+),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较小,所以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l-)>c(NH4+)>c(Na+)>c(NH3·H2O)>c(OH-)>c(H+)。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守恒思想分析解答,注意一水合氨和钠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5. 下列物质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 Mg(OH)2 B. Al(OH)3 C. Al2O3 D. SiO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能与强碱反应的有指示剂、非金属、酸、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盐、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等。A项不反应,B项Al(OH)3+NaOH====Na[Al(OH)4]。C项Al2O3+2NaOH+3H2O====2Na[Al(OH)4]。D项SiO2+2NaOH====Na2SiO3+H2O,所以答案选A。
考点:考查了淀溶解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直接,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有如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Mg2+
B. Mg在A池中为负极,在B池中为正极
C. A池和B池中电子的流向:Mg→导线→Al
D.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池溶液的pH会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镁比铝活泼,A池中电解质是稀硫酸,负极为镁,电极反应为Mg-2e-=Mg2+,A正确;
B. Mg在A池中为负极,在B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铝为负极,则镁为正极,B正确;
C. B池中铝为负极,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Al→导线→Mg,C错误;
D.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池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D正确;
答案选C。
7.已知反应:H2(g)+ 1/2O2(g)=H2O(g)△H1
1/2N2(g)+O2(g)=NO2(g)△H2 1/2 N2(g)+ 3/2H2(g)=NH3(g)△H3
则反应2NH3(g)+ 7/2O2(g)=2NO2(g)+3H2O(g)的△H为
A. 2△H1+2△H2﹣2△H3 B. △H1+△H2﹣△H3
C. 3△H1+2△H2+2△H3 D. 3△H1+2△H2﹣2△H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方程式①×3+②×2-③×2得到反应2NH3(g) +O2(g) =2NO2(g) +3H2O(g) ,所以该反应的△H=3△H1+2△H2—2△H3。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有关问题。
8.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A
B
C
D
研究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氮气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并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少,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
B、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氮气的转化率降低,与图象中转化率增大不符,故B错误;
C、反应平衡后,增大氮气的量,则这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正反应速率在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直到新的平衡,与图象符合,故C正确;
D、因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有催化剂时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少,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与图象,明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以及图象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
9.针对下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pH明显下降
B. 铁片为正极,镀锌铁片为负极
C. 铁片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D. 电子由锌经溶液流向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锌的金属性强于铁,因此锌是负极,失去电子,铁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所以溶液中pH值明显升高,A错误;
B、铁片为正极,镀锌铁片为负极,B正确;
C、铁片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C错误;
D、铁片为正极,镀锌铁片为负极,电子由锌经导线流向铁,溶液不能传递电子,D错误;
答案选B。
10.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 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 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答案】A
【解析】
A、醋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酸和碱混合时,溶液呈碱性,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更呈碱性,所以当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故A选;
B、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所以得c(Na+)+c(H+)=c(CH3COO﹣)+c(OH﹣),故B不选;
C、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若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酸应该稍微过量,所以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故C不选;
D、如果V1=V2、C1=C2,则醋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根据溶液中物料守恒得c(CH3COO﹣)+c(CH3COOH)=c(Na+),故D不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根据溶液中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即可解答本题,该知识点是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的气体A和1 mol的气体B发生反应:2A(g)+B(g)3C(g) ΔH>0。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并测得C在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为φ1。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他条件不变),C在容器中的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 )
A. 加入1 mol氦气
B. 加入1 mol B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加入1 mol氦气,由于体积可变,则容器体积增大,但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C的体积分数不变,与图像不符合,A错误;
B. 加入1 mol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总的物质的量也增加,其体积分数减小,与图像不符合,B错误;
C.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的体积分数不变,与图像不符合,C错误;
D. 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的体积分数增大,与图像吻合,D正确。
答案选D。
12.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CN+HNO2===HCN+NaNO2,②NaCN+HF===HCN+NaF,③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
B.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
C. 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
D.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①HNO2的酸性强于HCN,②HF的酸性强于HCN,③HF的酸性强于HNO2,酸性的强弱是HF>HNO2>HCN,电离平衡常数衡量电离的程度,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因此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故说法正确;B、根据A选项的分析,HNO2的平衡常数为4.6×10-4,故属说法错误;C、根据A选线的分析,故说法正确;D、酸性的强弱是HF>HNO2>HCN,电离平衡常数衡量电离的程度,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因此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电离平衡常数等知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体系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 B. 自发过程可以导致体系的熵增大
C. 吸热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 D. 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体系有序性越高,即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小,熵值就越低,正确;B.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熵增原理,正确;C.吸热反应△H>0,若△S>0,反应在高温下△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错误;D.同种物质熵值:气态>液态>固态,所以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正确;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
14.在-50℃时液氨中存在着下列平衡:2NH3(液)NH4++NH2-,两种离子的平衡浓度均为1.0×10-15mol·L-1。以下有关-50℃时离子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离子积为1.0×10-15
B. 离子积为1.0×10-30
C. 向液氨中加入氨基钠(NaNH2),液氨的离子积增大
D. 向液氨中加入NH4Cl,c(NH4+)增大,离子积的数值也随之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此温度下c(NH4+)=c(NH2-)=1×10-15mol•L-1,则离子积K=c(NH4+)·c(NH2-)=1×10-30(mol•L-1)2,A错误;
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
C.在液氨中加入NaNH2晶体,NH2-的浓度变大,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不变K不变,C错误;
D、在液氨中加入NH4Cl晶体,则c(NH4+)将增大,温度不变K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15.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 Pb(s) + PbO2(s) + 2H2SO4(aq) =2PbSO4(s) + 2H2O(l);
电解池:2Al+3O2Al2O3+3H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电解池
A
H+移向Pb电极
H+移向Pb电极
B
每消耗3molPb
生成2molAl2O3
C
正极:PbO2+4H++2e—=Pb2++2H2O
阳极:2Al+3H2O-6e—=Al2O3+6H+
D
【答案】D
【解析】
电解时铅蓄电池作为外接电源——放电作用,则负极(Pb):Pb-2e—+SO42—=PbSO4;正极(PbO2):PbO2+4H++SO42—=PbSO4+2H2O,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向PbO2移动,两电极质量均增重;电解池中:阳极(Al):2Al+3H2O-6e-=Al2O3+6H+,阴极(Pb):6H++6e—=3H2↑;每消耗3molPb,生成1molAl2O3,故综上所述,只有D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电化学原理:铅蓄电池的放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移动、电极质量变化、电解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本题较好,综合性较强,值得仔细研究
16.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焓变小于零而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 焓变和熵变都小于零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 焓变和熵变都大于零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 熵变小于零而焓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答案】A
【解析】
△G=△H-T△S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