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卷
展开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Zn—65 Fe—56 I—127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普通分子间的碰撞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一定比普通分子的能量高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排列组合⑤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活化分子间发生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代表分子个数,而表示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则表示温度为273K,压强为101KPa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时,∆H不相同D.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 ΔH=-57.4 kJ/molD.已知I2(g)+H2(g)=2HI(g) ΔH1,I2(s)+H2(g)=2HI(g) ΔH2,则ΔH1>ΔH24.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 + 4NO2(g)=CO2(g) + 4NO(g) + 2H2O(g) ∆H=-574 kJ/mol②CH4(g) + 4NO(g)=CO2(g) + 2N2(g) + 2H2O(g) ∆H=-1160 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 + 4NO2(g) = CO2(g) + 4NO(g) + 2H2O(l) ∆H<-574 kJ/molC.反应①②中,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D.反应②中,当4.48L甲烷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60mol5.在常温常压下,已知:①4Fe(s)+3O2(g)= 2Fe2O3(s) ΔH1②4Al(s)+3O2(g)= 2Al2O3(s) ΔH2③2Al(s)+Fe2O3(s)= Al2O3(s)+2Fe(s) ΔH3则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ΔH2) B.ΔH3=(ΔH2-ΔH1)C.ΔH3=2(ΔH1+ΔH2) D.ΔH3=(ΔH2-ΔH1)6.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物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都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A.①③⑤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7.下列四种酸与锌片反应,起始时生成H2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10 ℃ 20 mL 3 mol/L的盐酸 B.10 ℃ 40 mL 2 mol/L的醋酸C.20 ℃ 20 mL 2 mol/L的硫酸 D.20 ℃ 10 mL 4 mol/L的硝酸8.已知反应:A(g)+2B(g)=2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 ②v(B)=0.4mol/(L·s) ③v(C)=0.3mol/(L·s) ④v(D)=0.5mol/(L·s)则四种情况下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②>④>③>①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9.4mol A和4mol B两种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C和D两种气体。方程式为:2A+B=2C+D。前15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5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A.3.2mol B.2.2mol C.1.8mol D.2.8mol10.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开启啤酒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2SO2+O22SO3)11.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Z(g)+W(s)−Q,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通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2.下列过程为自发过程的是( )①铵盐溶解②烧碱与盐酸的反应③锌与稀硫酸的反应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⑤镁在空气中燃烧⑥铝热反应⑦墨水在水中扩散⑧电解熔融氯化钠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1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发生反应N2O4(g) 2NO2(g),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2O4消耗的速率和NO2生成的速率之比为1:2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①④⑧ B.②③⑥⑦ C.①④ D.⑦⑧1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AB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图示选项CD研究目的平衡体系中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图示15.T ℃时,在容积为2 L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n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容器甲乙丙反应物的投入量3 mol A、2 mol B6 mol A、4 mol B2 mol C达到平衡的时间/min5 8A的浓度/mol·L-1c1c2 C的体积分数%w1 w3混合气体的密度/g·L-1ρ1ρ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n<4,则2c1<c2 B.若n=4,则w3=w1C.无论n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D.容器甲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容器乙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16.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反应1),2HI(g)H2(g)+I2(g)(反应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1mol/L,c(HI)=3mol/L,则该温度下反应1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A.9 B.15 C.25 D.无法计算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17.(16分)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50mL、0.55mol/L的NaOH溶液与50mL、0.25mol/L的H2SO4溶液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 。(3)若改用60mL、0.25mol/L的H2SO4溶液和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4)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性迅速倒入(5)实验数据如下表: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 227.027.427.232.3325.925.925.929.2426.426.226.329.8①近似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②上述实验的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 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C.做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D.量取H2SO4时仰视读数18.(14分)某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实验编号反应物催化剂①10 mL 2% H2O2溶液无②10 mL 5% H2O2溶液无③10 mL 5% H2O2溶液1 mL 0.1 mol/LFeCl3溶液(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 。但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经查阅资料得知,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则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对原实验方案进行改进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2)利用实验②和③可知:加入FeCl3溶液可以催化H2O2分解。已知FeCl3溶液中含有H2O、Fe3+和Cl—三种粒子,为探究哪种粒子具有催化作用,有如下三种猜想:猜想1: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猜想2: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猜想3: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猜想 ;理由是 。(3)同学们又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实验步骤Ⅰ向盛有5 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实验现象Ⅰ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Ⅰ 实验步骤Ⅱ向盛有5 mL 1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Cl3固体,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实验现象Ⅱ 实验结论Ⅱ 19.(12分)按要求回答问题:(1)已知E1=134 kJ/mol、E2=368 kJ/mol,请参考题中图表,按要求填空: ①图甲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E1的变化是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_______。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abcx已知P4(g)+5O2(g)= P4O10(g) ΔH=-d kJ/mol,P4及P4O10的结构如图乙所示。表中x= kJ/mol。(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2)肼(N2H4)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并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已知在101kPa,298K时,1mol液态N2H4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热量62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又知:H2O(g)=H2O(l)△H=-44 kJ/mol,若1mol液态N2H4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N2和液态水,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kJ。20.(10分)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开始至2 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v(Z)=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①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倍;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倍,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4)上述反应在t1~t6内反应速率与时间图像如图,在每一时刻均改变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增大了压强B.在t3时加入了催化剂C.在t4时降低了温度D.t2~t3时X的转化率最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DBCDDBCC 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ADDACC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6分,每空2分)(1)环形玻璃搅拌棒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的足够高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保证硫酸反应完全(3)不相等;相等(4)C(5)① − 56.8 kJ/mol ②AB18.(14分,每空2分)(1)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温度的水浴加热(或者加入相同量的催化剂)(2)1 双氧水溶液中含有水(3)Cl—不具有催化作用(或猜想3不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Fe3+具有催化作用(或猜想2正确)19.(12分,每空2分)(1)①减小不变NO2(g)+CO(g)=CO2(g)+NO(g) ∆H = − 234kJ/mol ②(6a+5c+d-12b)/4(2)N2H4(l)+O2(g)=N2(g)+2H2O(g) ∆H = − 624kJ/mol 71220.(10分,每空2分)(1)3X+Y⇋2Z(2)0.05mol/(L∙min)(3)①0.9 ②放热(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