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化学】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解析版)第1页
    【化学】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解析版)第2页
    【化学】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B.
    C.
    D.
    2.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浑浊的苯酚加热后变澄清
    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
    3.能在KOH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Cl B.(CH3)3CCH2Cl C. D.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CH2=CH—CH2—CHO,下列对其化学性质的判断中错误的
    A.能被银氨溶液氧化
    B.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1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醇不能在铜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 B.CH3CH2CH2CH2OH
    C. D.
    6.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7Cl B.C2H6O C.CH4O D.C2H4O2
    7.咖啡酸可用作化学原料的中间体,其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聚反应
    B.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1 mol咖啡酸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
    D.1 mol咖啡酸最多能与 3 mol Br2反应
    8.烯烃与CO、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醛的反应叫烯烃的醛化反应。乙烯的醛化反应为;
    ,由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进行醛化反应,得到醛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9.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新制Cu(OH)2与乙醛反应
    C.乙醛加氢制乙醇
    D.乙醛制乙酸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B.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C.福尔马林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11.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ΔH1=ΔH2=ΔH3=ΔH4 B.ΔH1+ΔH2=ΔH3+ΔH4
    C.ΔH1+ΔH2+ΔH3=ΔH4 D.ΔH1=ΔH2+ΔH3+ΔH4
    12.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 mol·L-1,经过20 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 mol·L-1,在这20 s内用该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04 B.0.04 mol·L-1·s-1
    C.0.08 mol·L-1·s-1 D.0.04 mol·L-1
    13.在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14.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H=+131.3 kJ·mol-1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15.H2在Cl2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2>2Q3 C.Q1+Q2ΔH3 B.ΔH2ΔH1
    17.下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 B.
    C. D.
    18.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1.6g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89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4(g)+2O2(g)=CO2(g)+2H2O(g) ΔH=+890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D.1/2CH4(g)+O2(g)=1/2CO2(g)+H2O(l) ΔH=-890kJ·mol-1
    19.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20.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21.把 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3X(g)+ Y(g)nZ(g)+ 2W(g),5min末已生成 0.2molW ,若测知以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mol·L-1·min-1,则 n是
    A.1 B.2 C.3 D.4
    22.反应 4NH3+5O24NO+6H2O 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为
    A.(NH3)= 0.002mol/(L·s) B.(O2)= 0.01mol/(L·s)
    C.(NO)= 0.008mol/(L·s) D.(H2O)= 0.004mol/(L·s)
    23.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 kJ·
    (2)2Ag(s)+1/2O2(g)====Ag2O(s)ΔH=-31.0 kJ·
    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A.-317.3 kJ· B.-379.3kJ·
    C.-332.8 kJ· D.+317.3 kJ·
    24.已知723 K时,2SO2(g)+O2(g)2SO3(g)ΔH=-QkJ·mol-1,在相同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Q1、Q2、Q满足的关系是
    A.Q2=Q1/2 B.Q2>Q1/2 C.Q2<Q1<Q D.Q=Q1>Q2
    25.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计算H2(g)+ Br2(g)===2HBr(g)的反应热
    A.+103 kJ·mol-1 B.+679 kJ·mol-1
    C.-103 kJ·mol-1 D.+183 kJ·mol-1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0.5 mol•盐酸、0.55 mol•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J•℃-1•g-1,
    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 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
    (4)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___填“有”或“无”)影响。
    三、填空题
    27.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1)则90g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L,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酸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__________;生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3)已知两分子乳酸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状的酯,写出该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已知:H2(g)+1/2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①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是ΔH____________0(填“>”或“2 时存在同分异构体,同碳原子数的醇类和醚类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碳原子数的羧酸类和酯类互为同分异构体。
    【详解】
    A. C3H7Cl是饱和卤代烃,结构简式可能是CH3CH2CH2Cl,CH3CHClCH3,A不选;
    B. C2H6O可能的结构简式是CH3CH2OH,CH3OCH3,B不选;
    C. CH4O只可能是甲醇CH3OH,C选;
    D. C2H4O2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CH3OOCH,D不选。
    答案为C。
    7.D
    【解析】
    试题分析:A.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故A正确;B.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B正确;C.有机物中含有2个酚羟基和1个羧基,都具有酸性,则1mol咖啡酸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故C正确;D.有机物中含有2个酚羟基,可被取代的H原子共有3个,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1mol咖啡酸最多能与4molBr2反应,故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8.C
    【解析】
    试题分析:丁烯进行醛化反应也可得到醛为戊醛,可以看作-CHO取代丁烷中1个H原子形成,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正丁烷分子中有2种H原子,-CHO取代正丁烷中1个H原子形成的醛有2种,异丁烷分子中有2种H原子,-CHO取代异丁烷中1个H原子形成的醛有2种,故戊醛共有4种结构,故选C。
    考点: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9.C
    【解析】
    有机物分子中“加氧去氢”发生氧化反应,“加氢去氧”发生还原反应。A、B、D三项均是由—CHO转化为—COOH,故发生氧化反应;C项,—CHO转化为—CH2OH,故发生还原反应。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饱和油脂可使溴水褪色;
    B.氨基酸含氨基显碱性,含羧基显酸性;
    C.福尔马林有毒;
    D.根据水解产物判断.
    解:A.不饱和油脂可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氨基酸含氨基显碱性,含羧基显酸性,故B正确;
    C.福尔马林有毒,不能作食品添加剂,故C错误;
    D.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难度较小.要注意油脂中呈液态的油由于含不饱和烃基多,所以可使溴水褪色.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ΔH4,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计算
    12.B
    【解析】
    试题分析:20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为△c=1.0mol/L-0.2mol/L=0.8mol/L,所以20s内该物质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定义计算反应速率,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要熟记计算公式v=△c/t。
    13.B
    【解析】
    【详解】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速率越快,可利用B物质进行转换:A.,B.,C.,D.,故答案为:B
    14.C
    【解析】
    试题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还要体现出来物质的状态,“+”表示反应吸热,“-”表示放热,故C对。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5.D
    【解析】
    破坏1mol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对于H2(g)+Cl2(g)═2HCl(g) 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Q1+Q2-2Q3)<0,所以Q1+Q2<2Q3,故选D。
    16.D
    【解析】
    因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十OH-(aq)=H2O △H=一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因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所以△H2<△H3<△H1,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明确中和热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7.A
    【解析】
    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答案选A。
    18.C
    【解析】
    【分析】
    1.6gCH4的物质的量是0.1mo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CH4(g)+2O2(g)=CO2(g)+2H2O(l),放出89kJ热量,即1mol时放出890 kJ的热量。
    【详解】
    A. CH4(g)+2O2(g)=CO2(g)+2H2O(g)方程式中水为气体,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应小于0,不符合题意,A错误;
    B. CH4(g)+2O2(g)=CO2(g)+2H2O(l)方程式正确;ΔH=+890kJ·mol-1>0,反应吸热,不符合题意,B错误;
    C.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符合题意,C正确;
    D. 1/2CH4(g)+O2(g)=1/2CO2(g)+H2O(l) 的反应热应为ΔH=-445kJ·mol-1,D错误,答案为C。
    19.B
    【解析】
    A. 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强碱溶液混合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不变的,A错误;B. 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283.0kJ·mol−1,B正确;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碳燃烧等,C错误;D. 应该是1 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D错误,答案选B。
    20.D
    【解析】
    ①液态水汽化是物理变化,故不选①;②将胆矾()加热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选②;③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故不选③;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④;⑤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故不选⑤。正确序号为②④;正确选项D。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燃烧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多数分解反应;而液态水汽化,浓硫酸稀释虽然有热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反应。
    21.A
    【解析】
    试题分析: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0.02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v(Z):v(W)=0.01mol/(L·min):0.02mol/(L·min)=n:2,解得n=1,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22.A
    【解析】
    【分析】
    反应 4NH3+5O24NO+6H2O 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故一氧化氮表示的反应速率v= ,再结合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平均反应速率之比判断。
    【详解】
    A. (NH3)=v(NO)=0.002mol/(L·s),A正确;
    B. (O2)=5/4v(NO) =0.0025mol/(L·s),B错误;
    C. (NO)= 0.002mol/(L·s),C错误;
    D. (H2O)= 3/2v(NO)=0.003mol/(L·s),D错误;
    答案为A。
    23.A
    【解析】
    ΔH=ΔH1-ΔH2=-348.3 kJ·mol-1-(-31.0 kJ·mol-1)=-317.3 kJ·mol-1
    24.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容器中通入2mol SO2和1mol O2与通入1mol SO2和0.5mol O2达平衡时,前者与后者相比,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大,因为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2Q2<Q1;又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则Q1<197kJ,所以Q2<Q1<Q,答案选C。
    考点:考查平衡移动的判断,反应热效应的判断
    25.C
    【解析】
    【分析】
    反应热=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详解】
    反应为H2(g)+ Br2(g)===2HBr(g),E反应物=436 kJ·mol-1+193 kJ·mol-1=629 kJ·mol-1,E生成物=366 kJ·mol-1+ 366kJ·mol-1=732 kJ·mol-1,ΔH=E反应物-E生成物=-103 kJ·mol-1,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要考虑方程式的系数。
    26.温度计 否 -56.85 HCl(aq)+NaOH(aq)====NaCl(aq)+H2O(l)ΔH=-56.8 kJ• 有
    【解析】
    【分析】
    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实验设备有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温度计,其中泡沫塑料保温,实验整体需减少热量的散失,尽量做到绝热;中和热要求是酸与碱中和反应产生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势必影响实验结果。
    【详解】
    (1)中和反应实验设备包括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温度计,故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温度计;
    (2)金属铜丝是热的良导体,用它搅拌能增大热量的散失,故不能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3) ①第一次实验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3℃,第2次实验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5℃,平均温差为3.4℃,50mL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0.5mol/L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质量和为m=100mL×1 g/cm-3=100g,c=4.18 J•℃-1•g-1,代入公式Q=cm(t2-t1)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的热量Q= 4.18 J•℃-1•g-1×100g×3.4℃=1421.2J,所以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1421.2J×40=56.85kJ,ΔH=-56.85kJ;
    ②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H2O(l)ΔH=-56.8 kJ•mol-1;
    (4)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醋酸为弱电解质,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电离出氢离子吸收热量,故反应整体放出热量小于56.85kJ,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点睛】
    解题时要注意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7.(1)环己烷 (2)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3)+2NaBr+2H2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内容,推知:A为,B为。
    (1)由反应路线可知,A为;
    (2)从环己烷到一氯环己烷的过程是环己烷中的氢原子倍氯原子代替的过程,该过程是取代反应,过程③是从环己烯到的过程,双键倍溴原子加成了,属于加成反应;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④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有机物推断。
    28.22.4 L CH3CH(OH)COOH+2Na → CH3CH(ONa)COONa+H2↑ 浓硫酸,加热 CH2=CHCOOH
    【解析】
    【分析】
    1mol羟基与钠发生1:1反应,1mol羧基与钠发生1:1反应,1mol乳酸与钠发生1:2的反应;醇类物质发生消去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生成碳碳双键。
    【详解】
    (1)90g乳酸的物质的量是1mol,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mol×22.4L/mol=22.4L,方程式为CH3CH(OH)COOH+2Na→CH3CH(ONa)COONa+H2↑;
    (2)乳酸存在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浓硫酸,加热;生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CH2=CHCOOH;
    (3)已知两分子乳酸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状的酯,羟基和另一乳酸中的羧基结合,生成2分子水,结构简式。
    29.1 mol H2分裂为H、0.5 mol O2分裂为O时吸收的热量 H、O结合生成1 mol H2O(g)放出的热量 1 mol H2和0.5 mol O2生成1 mol H2O(g)时,反应放出的热量 < H2(l)+O2(l)H2O(g) ΔH=-237.46 kJ·mol-1
    【解析】
    【分析】
    可逆反应能量变化图像中,a是反应活化能,b是产物化学键结合释放的能量,c为反应热;根据盖斯定律,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ΔH=ΔH1-ΔH2-0.5ΔH3+ΔH4。
    【详解】

    a——反应活化能,指1 mol H2分裂为H,0.5 mol O2分裂为O时吸收的热量;
    b——H、O结合生成1 mol H2O(g)放出的热量;
    c——反应热,指1 mol H2和0.5 mol O2生成1 mol H2O(g)时反应放出的热量。
    ②该图可知,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0,反应放热。
    (2) 设H2(g)+O2(g)H2O(l) ΔH1=-285.8 kJ·mol-1;
    H2(g)H2(l) ΔH2=-0.92 kJ·mol-1;
    O2(g)O2(l) ΔH3=-6.84 kJ·mol-1;
    H2O(l)H2O(g) ΔH4=+44.0 kJ·mol-1,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化学方程式为H2(l)+O2(l)H2O(g),ΔH=ΔH1-ΔH2-0.5ΔH3+ΔH4=-237.46 kJ·mol-1。
    【点睛】

    ①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
    ②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30.0.025 mol· 0.075 mol· X、Y 10:9 3X+Y2Z
    【解析】
    【分析】
    可逆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在恒容环境下,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1)由图可知,反应开始2 min时,Z生成0.2mol,X减少0.3mol,Y减少0.1mol,vY=,vX=;
    (2) 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减少,故容器内的反应物是X、Y;
    (3)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PV=nRT可知,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起始与2分钟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8=10:9,故压强之比为10:9;
    (4)由图可知,反应2分钟过程中,vZ=,在可逆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故vX:vY:vZ=0.075:0.025:0.05=3: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Y2Z。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