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解析版)01
    【生物】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解析版)02
    【生物】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
    1. 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
    A. 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 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 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 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年龄结构,包括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群落。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种群的概念包括“两同一全”。
    2. 关于脊椎动物和人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
    B.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C. 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
    D. 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故A错误;摘除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负反馈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故C错误;激素作用与靶细胞,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例如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激素的调节,主要是各种激素的协调调节作用。
    3.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④⑤
    C. ③④之间可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
    D.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①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⑤血浆,②细胞内液,③淋巴,④组织液。
    A.②细胞内液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错误。
    B.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淋巴和④组织液;错误。
    C.①血浆、④组织液之间可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错误。
    D.若②为肝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则⑤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①处;正确。
    考点: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4.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
    B.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
    C. T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 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一般会损伤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说明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A正确;过敏反应具有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B错误;B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错误;自身免疫疾病是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过敏反应是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过敏反应的概念,理解过敏反应的成因,熟悉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的区别。
    5.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B.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针对于a~b段,增长率=(a点种群数量-b点种群数量)/a点种群数量×100%,是一个常数,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存在正相关关系,A错;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B对;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中相关概念,影响种群增长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其运用。属于对理解、运用层次的考查,难度适中。
    6. 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常在晚上用黑光灯诱捕农业害虫,这种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是利用了昆虫的( )
    A. 遗传性 B. 适应性 C. 应激性 D. 向光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昆虫对外界刺激(光线)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即趋光性,属于应激性。昆虫的趋光性是一种遗传下来的适应性。向光性是特指植物对光线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7. 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髓、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答案】B
    【解析】
    脊髓、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A正确;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错误;记忆是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D正确.
    【考点定位】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名师点睛】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8.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1)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2)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3)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4)细胞3的种 类最多
    A. (2)(3) B. (3)(4) C. (1)(2) D. (2)(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血浆中有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组织液中的细胞种类最多,应选(2)(4)。
    考点:本题考查生稳态的生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9.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二者的关系是: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详解】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而不是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A错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B正确;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适度的刺激。如果刺激过小或过强,反射活动都不能发生,C错误;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并不是相同的,D错误。
    【点睛】注意: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10.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 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 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灭
    D.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淋巴因子消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解:AB、效应B细胞(浆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AB错误;
    C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释放出来,并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C正确、D错误.故选: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1.图是一种免疫过程,图示显示( )

    A. 皮肤是第一道免疫器官
    B.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 通过体液免疫就能把病菌完全消灭
    D. 该图主要表示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图示就显示了吞噬细胞对入侵的细菌进行吞噬消灭的过程。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体液免疫是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
    【详解】皮肤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防线,但不属于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A错误;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有些病原菌能进入机体细胞中,所以通过体液免疫不能把病原菌完全消灭,图中细菌没有进入正常的非免疫细胞中,C错误;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正如图中所示,D正确。
    【点睛】注意: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是在人体内环境中,主要是依靠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直接杀灭部分病原体,它与第一道免疫防线一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钓鱼岛上的全部生物 B. 一块稻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
    C. 沙湖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D. 六盘山森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其他微生物等;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根据上述的定义,A.钓鱼岛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A错误;B.一块稻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属于种群,B正确;C. 沙湖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C错误;D. 六盘山森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比较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种群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衰退、波动等,种群的增长曲线由S型曲线和J型曲线。
    2.群落研究的问题有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演替。
    3.生态系统研究的问题有结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稳定性。
    13. 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
    A. 组织细胞的液体增多 B. 组织细胞间隙间的液体增多
    C. 毛细血管内的液体增多 D. 红细胞内的液体增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淋巴的形成是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的,寄生虫寄生在淋巴管内,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从而使细胞间陈的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管内受阻,而在细胞间隙积聚引起组织水肿,故B正确。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分析: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14.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 150只 B. 200只 C. 300只 D. 400只
    【答案】D
    【解析】
    第3年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是“S”型曲线的K/2值。此时个体数量为50×(69+20)÷20=200,因此K值是400。
    15. 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16.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 血红蛋白、递质、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细胞是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A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某人因醉酒驾车导致交通事故,其脊髓从胸部折断,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给家庭带来严重灾难。一般情况下该人
    A. 排尿反射存在,有排尿意识 B. 排尿反射存在,无排尿意识
    C. 排尿反射不存在,有排尿意识 D. 排尿反射不存在,无排尿意识
    【答案】B
    【解析】
    脊髓横断的病人,脊髓白质里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失去了与大脑皮层的联系,因而脊髓灰质里的低级的神经中枢(例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些中枢的反射活动仍然会进行,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故该病人排尿反射存在,但由于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无排尿意识,故B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但其反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18.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剧烈运动后,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C.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C
    【解析】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可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故A错误;
    B、剧烈运动后血浆pH值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7.35-7.45之间;故B错误;
    C、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尿糖已无法维持血糖稳态;故C正确;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增加,尿液量减少以维持体内水分;故D错误。故选C.
    19.关于群落的结构,错误的是
    A. 竹林中的竹子高度差别不大,所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 不同的鱼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答案】A
    【解析】
    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竹林是种群,A错误;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B正确;不同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物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是因为水平方向上地形、酸碱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忽略群落结构的概念是在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的现象。
    20.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①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②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③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 肾上腺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
    C. 生长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
    D. 胰岛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
    【答案】D
    【解析】
    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肾上腺素的作用;所以D选项正确。
    21.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答案】B
    【解析】
    根据突触的模式图,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A错误;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故C是突触间隙,B正确;刺激D点E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可以从D传至E,但E处形成的刺激能否传至D处,没有证明,故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因此C错误;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没有经过C处,因此不能得出药物对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
    【名师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2.植物在受伤时会释放系统素(一种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B. 内含20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 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知,系统素是一种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内含19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B错误;由题意可知,系统素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蛋白酶抑制基因,C错误;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与之结合的受体来自植物内部,D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以系统素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3.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
    C. ③中的氧浓度 < C液氧浓度
    D. 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为毛细血管壁,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②为毛细淋巴管壁,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A错。体液含有缓冲对物质,能够进行酸碱中和,维持内环境PH稳定,B错。C为组织液氧气浓度大于③组织细胞,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不在组织液,D错。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4.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和火山喷发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分别经过不同时间后形成了新的群落类型,其演替过程分别是
    A. 初生演替,初生演替 B.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C. 次生演替,初生演替 D.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
    【答案】C
    【解析】
    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和火山喷发形成的裸地,两种裸地的土壤条件不同,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所以该裸地上进行的演替过程是次生演替;火山喷发形成的裸地上原有植被已被彻底消灭,所以该裸地上进行的演替过程是初始演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5.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如图甲为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图解。在特殊情况下,机体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乙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正常人体中,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乙中的Y激素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甲状腺的活动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由图甲推测,TH的受体在_______________,其直接调节的是________过程,最终导致产热增加。
    (2)据图乙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TH激素和Y激素的分泌量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代谢速率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属于__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1)Y激素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增强 细胞核内转录 (2)增加、减少快抗原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寒冷条件下,人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与甲状腺细胞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促进TH的合成和分泌,TH 作用于靶细胞核内的受体,传递了调节信息,促进了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2) Graves氏病的机理是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TH合成和分泌增加,所以患者的TH增加, 代谢增强,而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使Y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6.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进行应激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小陈用针尖扎了小李一下,小李无意识地作出了反应,此时,小李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此电位的形成是____________造成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____________结构,在该结构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产生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经垂体分泌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引起人体内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同时,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____________(填两种腺体),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增加产热。
    (3)下图中若要通过刺激位点M和N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外负内正 (2). 钠离子内流 (3). 突触 (4). 神经递质 (5).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6). 甲状腺 (7). 肾上腺和甲状腺 (8). 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1)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小李受刺激后,刺激部位产生兴奋,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状态是外负内正。在神经元之间是依靠突触完成信息的传递,其传递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由于在突触上,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突触上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只能单向传递。
    (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进一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和甲状腺,使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
    (3)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点睛】本题涉及三个关键点:一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二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涉及的相关激素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三是设计实验验证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
    27.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 实验—流程示意图

    图2 实验二结果图
    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

    图 3 实验二结果图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租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解析】
    本题以免疫实验为信息载体,考查知识运用能力。(1)B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故B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由图2中注射血清的Ⅱ、Ⅳ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活细菌数量增加较快)这一信息可推知:相应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注射A组小鼠T细胞的Ⅰ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增加,说明相应T细胞对细菌X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即细菌X为胞内寄生菌。(3)图2显示,在感染一天后注射T细胞或血清,即感染时间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3中三曲线对比可知:活化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细菌X。(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活化巨噬细胞的物质,需以某种物质(存在于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为实验变量,以体内无活化T细胞的B组鼠的巨噬细胞为材料,以对细菌X的杀伤力为观察指标设计对照实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28.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______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答案】 (1). 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 淋巴因子 (3). E (4). BCDF (5). 血清(或血浆) (6). 相应抗原 (7). 体液 (8). 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抗原,②表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③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④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⑤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⑧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⑨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⑩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体液免疫;图中①②⑧⑨⑩表示细胞免疫;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二次免疫应答。
    (2)分析题图可知,某物质是由T细胞产生的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为淋巴因子。
    (3)能识别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吞噬细胞,但识别具有特异性;不能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4)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能够运用数字准确表示两个过程,明确图中虚线表示的是二次免疫,比第一次迅速而强烈。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