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1
    【生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2
    【生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www.ks5u.com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B.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C
    【解析】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但不超过1℃,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答案】A
    【解析】人体内环境中含有蛋白质、激素、维生素、代谢废物、气体、糖类、离子等物质。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血红蛋白和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而消化液位于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管道中。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 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答案】D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
    ②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③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④内环境中积累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会使机体中毒。
    【详解】细胞代谢过程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到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A和B均正确;稳态遭到破坏会影响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可导致疾病的发生,C正确;血液中成分稳定时,机体仍有可能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即患病个体的内环境可能是维持稳态的。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 神经递质的合成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答案】D
    【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项正确;内环境成分中含有激素、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糖、抗体等,B项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项正确;神经递质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的,D项错误。
    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详解】组织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氧气又来自血浆,血浆中的氧气则来自肺泡,气体交换的方式是扩散,其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氧气浓度的大小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因此,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于组织细胞内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组织细胞内是氧气浓度最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场所。
    7.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 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 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 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所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其中属于细胞外液的是①②④,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B正确;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即②,C错误;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成分
    【名师点睛】把握住内环境的概念及其成分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做这类题的关键,特别需要注意淋巴的作用是回收组织液进血浆,所以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通过淋巴的回收,以关系图表示的时候,是单向箭头,这个地方也是做题的突破口。
    8.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 若⑧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 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的综合性题目,先解读题图梳理四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描述分析相关知识点,综合判断.
    解:A、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据图示可知,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B正确;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C错误;
    D、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9.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部分。
    【详解】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内部是血浆,细胞之间所处的环境是组织液,所以毛细血管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内部是淋巴,细胞之间是组织液,因此毛细淋巴管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因此,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载体蛋白、氨基酸、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详解】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载体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物质也不属于内环境。
    11.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B. 用电刺激Ⅱ处,则皮肤、肌肉都能产生兴奋
    C. 剪断Ⅰ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
    D. 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兴奋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
    【答案】D
    【解析】根据神经中枢中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皮肤到肌肉,a代表传入神经元,b代表中间神经元,c代表传出神经元,皮肤为感受器,肌肉为效应器。
    【详解】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会产生兴奋,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内正外负,A错误;用电刺激Ⅱ处,只有肌肉能产生兴奋,皮肤不能产生兴奋,B错误;剪断Ⅰ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不叫做缩手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兴奋能传到肌肉,兴奋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再根据题意作答。
    12.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D
    【解析】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机体内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的,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正确。
    【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能理清反射的概念,能掌握判断某一活动是否属于反射的方法,总结如下: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
    13.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A. 有疼痛感觉,能缩手 B. 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
    C. 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 D. 无疼痛感觉,能缩手
    【答案】C
    【解析】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判断不同的部位受损导致的结果,如。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
    1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 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D. 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方向是双向的,A、B正确;静息时,因为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正确;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15.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 1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2中
    C. 2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 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为轴突末梢,A错误;1中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2中,B错误;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a→b,D错误。
    考点:突触的结构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必须熟知图示中突触结构及其功能,a为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膨大形成的,在此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1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出间隙,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2为突出间隙,内含组织液;3为突触后膜,其上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16.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 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A
    【解析】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故A正确;
    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B错误;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故C错误;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掌握: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
    17.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 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不能产生反应
    C. 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②处快
    D. 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
    【答案】C
    【解析】完整的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由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
    【详解】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错误;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产生反应,B错误;①为神经纤维,②为突触,因此,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②处快,C正确;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④⑤,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但是效应器的反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只要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就会有反应。
    18.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
    B. 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脱水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即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A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名师点睛】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19. 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 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答案】B
    【解析】人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机体生命活动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作为信息分子,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A项正确,B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项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D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激素及其调节
    20.某动物园中,一只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短暂性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
    A. 胰岛素和胸腺激素 B. 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 胰岛素和葡萄糖
    【答案】D
    【解析】注射胰岛素可使血糖浓度降低,猩猩因血糖浓度降低而出现暂时休克,注射胸腺激素可以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力,不能使猩猩迅速苏醒,A错误;注射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不会出现暂时休克,注射甲状腺激素会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B错误;注射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而肾上腺素会加速代谢,升高血糖,C错误;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会使猩猩出现暂时休克,注射葡萄糖后,猩猩迅速苏醒,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题干中的信息“使之出现短暂性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再从备选答案中找出分别能使猩猩休克和苏醒的物质。
    21.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使动物低血糖,甚至昏迷是胰岛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
    【考点定位】激素的作用
    22. 如果饮用水被一种雌性激素类似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
    A. 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
    B. 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
    C. 雌性个体分泌雌激素含量上升
    D. 对雌性个体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增强
    【答案】D
    【解析】这种雌性激素类似物可以起到与雌性激素相似的作用,因而也可促进卵细胞的形成。同时由于其含量增加,可以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导致真正的雌激素合成分泌量减少。
    2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
    B. 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在饭前口服少量胰岛素
    C. 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
    D. 寒冷条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
    【答案】B
    【解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是:①微量、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但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快。
    【详解】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作用大,所以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A正确;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如果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所以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需要注射少量胰岛素,B错误;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不同,所以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C正确;寒冷条件,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可以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产热,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2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属于反射活动
    B.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毛细血管舒张
    C. 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只能单方向
    D.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不属于反射活动,因为不是刺激的感受器,没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寒冷环境中为增加产热,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为减少散热,毛细血管会舒张,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才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的过程涉及到两个细胞,有突触的存在,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25.下丘脑与机体内环境稳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B. 当身体的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就会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
    C. 下丘脑损坏后,实验动物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
    D. 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都可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答案】B
    【解析】下丘脑的功能:

    【详解】下丘脑是水盐平衡、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并可以调节生物节律,A正确;当身体的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会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下丘脑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若下丘脑受到损坏后,实验动物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C正确;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D正确。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性激素的分泌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样,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26.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 寒冷时,促进代谢的激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
    C. 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D. 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答案】D
    【解析】人为恒温动物,寒冷时,体温不变,酶活性不变,A错误;寒冷时,促进代谢的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B错误;寒冷时,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C错误;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D正确。
    27.下表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运输作用范围较广泛.
    故选: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B.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C.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 体液调节不可能影响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样体液调节又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这种情况,又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②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③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一般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详解】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只有体液调节,A正确;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B正确;某些情况下,内分泌腺可以作为效应器,那么,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正确;体液调节可以影响神经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脑的发育,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两种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
    29.下列哪一项不是胰岛素的功能( )
    A. 抑制肝糖原分解 B. 促进肝糖原合成
    C. 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 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
    【答案】C
    【解析】胰岛素的功能是: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即通过促进血糖的去向,抑制血糖的来源两条途径来实现。
    【详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抑制肝糖原分解,可以减低血糖浓度,A错误;促进肝糖原合成,也可以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可以升高血糖,C正确;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可以减低血糖,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别升高血糖的途径和降低血糖的途径,再根据题意作答。
    30.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 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因此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解: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C错误;
    D、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1.下列有关HIV(艾滋病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的遗传物质是DNA B. HIV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C. HIV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B细胞 D. 艾滋病是机体免疫过弱引发的免疫失调病
    【答案】D
    【解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由两条单链RNA分子组成。HIV侵入人体时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进行逆转录,形成的病毒DNA整合到寄主细胞染色体DNA上,随着寄主DNA的复制而复制,不会被免疫系统所识别。HIV在T淋巴细胞中再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不断增殖,大量的病毒颗粒被释放出来,T淋巴细胞死亡。
    【详解】HIV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HIV主要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B错误;HIV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T细胞,C错误;HIV主要侵染的人体的T细胞后,几乎使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症,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症,也就是一种免疫异常病,以及HIV病毒的特点。
    32.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参与的过程是
    A. 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 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C. 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 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答案】C
    【解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吞噬细胞参与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A正确;第三道防线产生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D正确;在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过程中,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而不是吞噬细胞,C错误。
    33.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接种乙肝疫苗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在再次免疫反应中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免疫预防是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疫苗、类毒素等)或抗体(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等)制成各种制剂,接种于人体,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达到预防某些疾病.
    3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 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 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答案】B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是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详解】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不包括吞噬细胞,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正确;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混淆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概念。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除了淋巴细胞,还包括吞噬细胞。
    35.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
    B. 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不能消灭抗原
    C. 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只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D
    【解析】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详解】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而且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唯一细胞,A正确;淋巴因子能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不能消灭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也发挥作用,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产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36.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C. 特异性免疫,抗原 D. 特异性免疫,抗体
    【答案】C
    【解析】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进入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免疫效应,将抗原破坏、清除。
    【详解】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由于血清中有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因此,A、B均错误;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因此所用的蛇毒属于抗原,D错误,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抓住关键词“血清”和“引起免疫反应”。
    37.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 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 E细胞
    C. 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
    D. 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故A正确;图中M是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E细胞),故B正确;E细胞是浆细胞,通过合成分泌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故C错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部,消灭侵入人体的病毒,需经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8.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
    B. 成熟的叶片和根尖成熟区产生的生长素很少
    C. 在成熟的植物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 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答案】D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部分。
    详解: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A正确;细胞分裂越旺盛,生长素合成量越大,所以成熟的叶片和根尖成熟区产生的生长素很少,B正确;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的植物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生长素在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3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B. 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
    【答案】C
    【解析】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植物的生长,A错误;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B错误;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萌发的种子产生的,D错误。
    40.下图中的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含量相同,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 a>b>c B. c>b>d C. b>a>c D. a=b=c
    【答案】B
    【解析】考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时,生长素运输的特点,意在考查对实验进行分析、推理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详解】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左图,虽然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有向背光侧运输的趋势,但由于胚芽鞘被玻璃隔板隔开,所以a、b两琼脂块生长素浓度应几乎一样;右图中胚芽鞘尖端未经玻璃处理,故在单侧光照作用下,c琼脂块生长素浓度应高于d琼脂块。又由题中知两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相同,故选B。
    【点睛】明确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41.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胚芽鞘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因此AB均错。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故c、d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都能从尖端向胚芽鞘基部运输,故C错。
    b'组中尖端与形态学下端相连,因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胚芽鞘的基部,而a'组尖端与形态学上端相连,因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运输到胚芽鞘的基部,故D正确。
    【点睛】两个关键:对照实验明确实验自变量,胚芽鞘尖端是放置在形态学上端还是下端;尖端既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也是感光部位。
    42. 下列植物体各组织或器官内生长素分布最少的是
    A. 芽的分生组织 B. 茎的形成层
    C. 幼嫩的种子 D. 成熟的果实
    【答案】D
    【解析】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幼嫩的种子,芽的分生组织,茎的形成层等生长旺盛的地方,成熟的果实中生长素含量较低。故D项选出。
    【考点定位】生长素产生、分布的场所。
    【名师点睛】了解生长素产生、分布的情况,属识记内容。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如胚芽鞘、芽呵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想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43. 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
    A.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B.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C.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D. 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答案】C
    【解析】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导致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从而出现向光性。所以C正确。
    44.如下图所示,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 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 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 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观察题图可知,甲图中A端为形态学上端,B端为形态学下端,乙图中A端为形态学下端,B端为形态学上端。根据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B端检测到14C的存在,A错误。
    处理甲图中B端,不可能在A端检测到14C的存在,B错误。
    处理乙图A端,在B端不能检测到14C的存在,C错误。
    处理乙图中B段,可以在A端检测到14C的存在,D正确。
    【点睛】要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45.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是由下列哪个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的( )
    A. 乙酸 B. 丙酮酸 C. 维生素 D. 色氨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故D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46.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答案】B
    【解析】胚芽鞘的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的一段,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47.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由d(向光)侧运输到e(背光)侧,使得e点的浓度大于d点的浓度,因e点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d点,使得e侧生长速度大于d侧。综上分析,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A项错误,C项正确;b点对应的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c点,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不可能对应c点的浓度,B项错误;a点的浓度小于c点,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不可能对应a点的浓度,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①依据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准确定位e点的浓度大于d点的浓度,且e点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d点;②依据曲线的变化趋势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依次递增,且促进生长的作用是b>a=c。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题意与图示信息分析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的正确与否。
    48.下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C部位和D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  )

    A. 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
    B. 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
    C. 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
    D. 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C部位是植物根部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于A侧,且该浓度已经抑制根部细胞的生长,则在乙图中相当于Ⅲ~Ⅳ区间,D部位是茎的近地侧,由于重力作用,其浓度较B侧高,对茎部的细胞促进作用更强,长得更快,该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Ⅰ~Ⅲ区间,所以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审题和分析图解的能力。
    49.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生长1 cm所用时间较长,说明生长速率较低;P点所在的曲线说明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慢,也就是对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P点时,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作用对象应该为根,具体部位最可能为d点,故选D。
    50.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的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P点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B. 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时,茎生长受到抑制
    C. 曲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茎生长受到抑制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促进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是P,A项正确;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低于M时,仍然促进茎的生长,但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来越弱,B项错误;当生长素浓度低于M时,促进茎的生长,高于M时则抑制该植物茎的茎生长,因此曲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曲线各区段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5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C.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和乙烯相同功能的化学物质,具有催熟作用,A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B正确。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促进种子产生α-淀粉酶,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52. 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 )
    A. 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
    B. 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 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
    D. 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答案】A
    【解析】脱落酸用于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A错。2,4-D为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正确。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用于蔬菜保鲜,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调节
    53.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 横放的植物,生长素在其体内的横向运输,与重力有关
    C. 种植于宇宙飞船内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无法极性运输
    D. 无光环境中,生长素仍然能极性运输
    【答案】C
    【解析】生长素在植物的芽、幼叶和幼根、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详解】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横放的植物,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因为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从远地侧向近地侧横向运输,B正确;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种植于宇宙飞船内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会受影响,仍然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C错误,D正确。本题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极性运输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只会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5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 ①②③⑤ B. 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
    【答案】D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详解】草原上的全部牛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因此草原上的全部牛不是一个种群,①错误;池塘中的所有鱼不止一个物种,因此,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②错误;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③正确;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④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⑤正确。因此,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种群的概念,同一种群中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若不是同一物种就不能称为一个种群。
    55.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 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 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答案】B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种群密度越高。
    【详解】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因为没出现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A错误;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属于种群密度,B正确;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因为乔木不止一种,C错误;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也不属于种群密度,因为鱼也不止一种,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种群密度的概念,要指明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并且是同种生物的数量。
    二、非选择题
    56.下图是突触及突触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
    (2)图2中a段表示________(静息/动作)电位,此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的外流,改变浓度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此电位。b点时膜外是________(正/负)电位。
    (3)乙酰胆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当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答案】组织液 静息 不影响 负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阳
    【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当突触前膜受由轴突传来的兴奋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种类决定了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1)图1中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由图可知,A处膜电位变化曲线中,a段是静息电位,影响其电位差的是钾离子外流,若改变钠离子浓度影响的是动作电位,不会影响静息电位。b点是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乙酰胆碱储存于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后会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它与受体结合后,会使阳离子内流,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阳离子内流,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阴离子内流。
    57.下图表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⑦在反射弧中表示________。⑤表示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2)某人一次性饮1000 mL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_______释放抗利尿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
    (3)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外界寒冷的刺激,________会产生冷觉,从而发出指令支配躯体运动,添加衣服保暖,此时酶的活性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某人畏寒、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低下,此时血液中③______________的含量将会升高。
    (4)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升高时,图中的内分泌腺分泌产生的物质⑥是__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传出神经 反馈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 垂体(后叶) 大脑皮层 不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胰岛素 协同
    【解析】图示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①表示传入神经;③④⑤⑥可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⑤属于反馈调节;⑦表示下丘脑直接控制内分泌腺,如血糖调节过程。
    【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⑦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
    (2)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会增加。
    (3)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因此受到外界寒冷的刺激时,大脑皮层会产生冷觉,从而发出指令支配躯体运动,添加衣物保暖,此时,酶的活性不变,因为人是恒温动物。某人畏寒、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低下,此时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将会升高。
    (4)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在血糖调节过程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因此,它们的关系是协同。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但是由垂体释放,因此,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不一样。
    58.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2和细胞3均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1,2,3,4,5这五种细胞里,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 ___________(填数字),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填数字)。
    (2)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3)人体消灭感冒病毒的细胞免疫过程是:T细胞在接受相关刺激后,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________,可以与被感冒病毒入侵的________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4)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正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才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答案】骨髓造血干细胞 2、3、5 1、2、3、4、5 淋巴因子 溶菌酶 效应T细胞 宿主细胞(靶细胞) 监控 清除
    【解析】图示中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是抗体。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对人体的健康。免疫系统有三方面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详解】(1)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其他细胞可以。因此, 1,2,3,4,5这五种细胞里,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2、3、5,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的细胞有所有细胞,即1、2、3、4、5,因为所有细胞都含有全部的基因。
    (2)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3)细胞免疫过程是:T细胞在接受相关刺激后,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感冒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4)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虽然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也能保证机体的健康。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所有细胞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每个细胞中的基因都一样,所有细胞都有合成抗体的基因,只是不一定能表达。
    5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当植物水平放置时,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其中能体现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___。 在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生长较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⑵从图中我们也可以判断出 ____________(茎、根)对生长素反应更敏感。
    ⑶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和沾蘸法。
    【答案】根的向地性 CD AD 根 浸泡法
    【解析】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表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详解】(1)水平放置的植物,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其中能体现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根的向地性,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 在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的是CD,因为是近地侧,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向下运输。细胞生长较快的是AD,均为促进生长。
    ⑵由于受到重力作用,C处为抑制生长,而D处为促进生长,由此我们也可以判断出根对生长素反应更敏感。
    ⑶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分析根的向地性生长,茎的背地性生长原因,再根据题意作答。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