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昭通威信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
1.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 )
A.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
B.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
C.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
D.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
2.下图所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 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 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间隙
C. Ⅰ中枢神经系统 Ⅱ脑 Ⅲ脊髓 Ⅳ大脑
D. Ⅰ特异性免疫 Ⅱ体液免疫 Ⅲ细胞免疫 ⅣB细胞Ⅱ突触前膜中
3.人体中分泌雌性激素的腺体主要是( )
A. 睾丸B. 卵巢C. 垂体D. 下丘脑
4.如图所示为有关腺体和激素对蛙发育过程的影响。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激素。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20天蝌蚪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尚未成熟,后20天逐渐成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20天中①②③的含量都比较低,并在此期间都逐渐增加
B. 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38天发育成小型成蛙
C. 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
D. 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减少
5.下列关于人体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渗透压感受器都位于下丘脑
B. 肾脏在水盐平衡调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C. 水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 水平衡只依靠抗利尿激素进行调节
6.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 B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产生热量
C. C分泌的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D. 在炎热环境时,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7.下列与人体下丘脑功能无关的是( )
A. 睡眠与觉醒相间出现节律B.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 维持生命必要的呼吸中枢D. 调节某些激素含量相对稳定
8.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分别是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
B. 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自身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C. 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c或d
D. 细胞a、b、c、d都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9.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
A. 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 内环境的稳态 D. 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10.以下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 B. 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宜生”保健杯可使饮用水呈弱碱性,长期使用可降低体液的酸度,改善体质
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病原体,其作用对象是抗原,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不大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1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如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
B. 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
C. 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
D. 0~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
13.如图表示人体感染病毒后,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此免疫方式和图中⑤所示细胞分别是( )
A. 体液免疫、浆细胞 B. 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
C. 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 D. 细胞免疫、浆细胞
14.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是( )
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内环境D. 血浆、组织液、淋巴
15.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 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D. 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
16.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完全不变
B. 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 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D. 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
17.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 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18.器官移植后降低免疫排斥作用的措施是( )
A. 使接受者处于无菌环境
B. 使用免疫抑制剂
C. 用X射线照射被移植器官
D. 用加快有丝分裂的药物
19.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20.某4岁小女孩能吃、能走、能讲,并且智力正常,但她的身高与三个月大的婴儿相当。据此判断该女孩( )
A. 生长素分泌不足 B.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雌性激素分泌不足 D.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21.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地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各项最符合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
A. 捕食B. 竞争C. 寄生D. 互利共生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 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23.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 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 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D. 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5.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形式进行
B. 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的
C. 在整个生物圈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
D. 无机环境中的碳都是以光合作用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的
26.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龄组成B.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性别比例D. 迁出率和迁入率
27.搁置一段时间的洗碗水,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碗内微生物数量变化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最可能的是呈( )
A. “J”型增长 B. “S”型增长
C. “J”型或“S”型增长 D. 无规律增长
28.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 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9.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M、N将呈现“J”型增长
D. d③+④。
29.【答案】D
【解析】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关系。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J”型增长的发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显然,M与N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满足“J”型增长的发生条件。当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