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 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 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2.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氮气
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后,15℃恒温培养8〜10小时
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
D.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3.以农作物秸秆等含纤维质丰富的材料为原料,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农作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某种酶进行水解处理,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你认为这种酶可从以下哪种微生物中提取( )
A.制作腐乳的毛霉 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C.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D.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4.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可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5.黑茶是以肉食为主的中国边疆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黑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金黄色颗粒“金花”。研究人员对“金花”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金花”样品中加入蒸馏水制成样品悬液
B.可根据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
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
6.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可利用液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7.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便于记录
8.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目的是稀释
B.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Ⅰ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先灭菌后调节pH
D.从Ⅰ号培养基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9.如图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提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关于发酵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的气体是O2
B.发酵初期的气体是CO2
C.发酵后期的醋酸菌是无氧呼吸
D.发酵后期的pH升高
10.下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时
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1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12.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13.腐乳因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下列有关腐乳制备的操作正确的是( )
A.逐层增加盐的用量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也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B.制作腐乳时,容器要进行灭菌,装豆腐时操作要缓慢以防止豆腐碎裂
C.毛霉菌丝大量繁殖时可形成有害的“硬皮”,不能食用
D.不同颜色的腐乳制备过程有很大不同
14.关于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B.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和二氧化碳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将酒精最终转变成醋酸
D.要使果酒变成果醋只需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就可以了
15.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先去除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消毒
C.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就能产生果醋
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
16.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
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
B.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
C.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
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
17.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②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③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
④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①溶化②调pH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计算、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19.下列有关酶的应用及固定化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解氧不会影响固定化酶的活性
B.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可以被重复利用
C.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
D.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20.为实现啤酒发酵连续生产,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已在啤酒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将啤酒酵母和海藻酸钠混合均匀,经 CaCl2处理形成凝胶颗粒,而酵母细胞则被固定在其内部。这种固定化方法称为( )
A.吸附法 B.包埋法 C.交联法 D.共价偶联法
21.固定化细胞技术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所具备的特点是( )
A.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不能连续性生产
B.成本更高、操作更难、不能连续性生产
C.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能连续性生产
D.成本更低、操作更难、能连续性生产
22.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注射器内是刚溶化的海藻酸钠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的混合液
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聚沉形成凝胶珠
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23.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酶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大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固定化酶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其优点是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应
24.在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时,不必考虑( )
A.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B.洗涤衣物的大小、质地、污渍类型和污染程度
C.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及时间、洗涤后漂洗方式
D.使用普通洗衣粉和不加洗衣粉进行同样方式的洗涤
25.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
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⑤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
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核苷酸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⑥ D.③④⑤
26.下列关于使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果糖浆的生产主要使用果糖异构酶
B.在反应柱内的顶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防止异物进入
C.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果糖从反应柱下端流出
D.固定化酶技术复杂,成本较高
27.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28.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试管中恒温处理后再混合,以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B.洗涤红细胞时,需要加入五倍体积的蒸馏水
C.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以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D.根据SDS—凝胶电泳的结果可判断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
29.某兴趣小组学习了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后,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固定化原生质体”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去除细胞壁后更利于胞内物质的分泌
B.为了提高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应尽量延长酶解时间
C.凝胶珠呈白色是因为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
D.酶解法去壁制备原生质体应在等渗或略高渗透压的溶液中进行
30.蒸熟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因为苹果中果胶的“立场”不太坚定,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着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下列有关果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B.酵母菌可产生果胶酶,是因为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也含有果胶
C.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
D.果胶影响出汁率
31.关于酶和加酶洗衣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洗有血渍、奶渍衣服时,可选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酸、碱等化学因素对酶的作用影响不大
D.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时,设置20℃、30℃、40℃3组温度下洗涤同一污渍,40℃时洗涤效果最好,则说明40℃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32.下列关于果胶酶在果汁生产实验中作用的操作,错误的是( )
A.用橙子做本课题实验,应去掉橙皮
B.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进行pH调节
C.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D.制作苹果泥时,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
33.以下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重复洗涤3次
B.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透析12小时
C.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
D.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
34.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行程大
D.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3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36.将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
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质物质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B.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血红蛋白、脂质物质层
C.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D.甲苯层、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37.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和透析过程中,分别使用下列哪些试剂( )
①蒸馏水 ②生理盐水 ③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 ④清水 ⑤柠檬酸钠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④①③
38.下列对在凝胶柱上加入样品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样前要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
B.让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C.打开下端出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直接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开始洗脱
D.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
39.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乳浊液经分液漏斗分离后得到的玫瑰液中不含水
B.加入无水硫酸钠的目的是避免玫瑰油的挥发
C.无水硫酸钠具有吸水的功能
D.氯化钠能使水和油充分混合
40.制取橘皮精油的过程中,需先后进行A、B两次过滤,则橘皮精油为( )
A.经过A过滤后的滤液
B.经过A、B过滤后的滤液
C.经过B过滤后的滤液
D.经过A过滤后静置后处理的上清液和B过滤后的滤液
41.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 )
A.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D.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42.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 )
A.使溶液呈碱性
B.为彻底清洗脏物
C.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D.漂去橘皮颜色
43.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提取植物芳香油都必须用蒸馏法
②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
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④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4.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玫瑰油和柠檬油可以采取蒸馏法
B.橘皮精油压榨液需静置,使杂质沉淀
C.茉莉油除水选择无水硫酸钠
D.玫瑰油乳浊液油水分层可加氯化钠
45.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 )
A.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B. 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除水→分离油层
C. 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D.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过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6.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制作泡菜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________;玫瑰精油的提取需要大量原料,通常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玫瑰的快速繁殖。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海藻酸钠浓度低,________。
(4)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黏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________培养基,实验室紫外线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__或________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效果。
47.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如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______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如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
(3)如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4)若选择培养的是纤维素分解菌,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的实验,测定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48.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果酒酿造后,变酸了,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所示。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趋势。
(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生物。
49.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洗涤红细胞时要用________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________。
(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除去________。
(3)然后通过________(填方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________(填方法)。
(4)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_________,露出凝胶颗粒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需重新装填凝胶色谱柱。如果红色区带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50.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胡萝卜素提取和酶应用方面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粉碎和________,以提高萃取效率;水蒸气蒸馏法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原因是________;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可采用________法,并以________作为对照。
(2)橘皮精油的提取过程中,先用石灰水浸泡的时间为_______;压榨液处理时,第一次用______过滤,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第二次用______过滤,目的是去除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的死亡与否,A错误;第2组和第3组有两个变量:青霉素浓度的高低和蛋白质H的有无,二者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则还需设置一对照组:只加2μg/mL青霉素,与第3组构成对照,C正确;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而蛋白质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
2.D
【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A错误;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后,37℃恒温培养24〜48小时,B错误;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C错误;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D正确。
3.C
【解析】毛霉产生的主要是蛋白酶和脂肪酶,A错误;醋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或乙醇,但不能利用纤维素,B错误;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能够分解利用腐木中的纤维素,可以产生纤维素酶,C正确;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够产生脲酶,能使尿素分解,D错误。
4.C
【解析】
【分析】
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缺点: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优点:操作简单,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缺点:①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 ②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待长出菌落时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故选C。
5.A
【解析】向“金花”样品中加入无菌水制成样品悬液,A项错误;可根据菌落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B项正确;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C项正确;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D项正确。
6.B
【解析】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A正确;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错误;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
7.D
【解析】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打开盖子,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打开一缝隙,不能放到一边,B错误;接种时,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挑取菌落,不能趁热挑取,以免杀死微生物,C错误;由于平板倒过来放置,则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8.C
【解析】图中①过程是稀释嗜热菌培养液的过程,A正确;接种嗜热菌即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分析图示信息可知,Ⅰ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和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先调节pH后灭菌,C错误;部分嗜热菌在Ⅰ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产生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产生的淀粉酶越多,因此应挑选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上继续培养,D正确。
9.B
【解析】发酵初期不通气,酵母菌此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项错误,B项正确;果酒制作需要缺氧环境,且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需要氧气,且温度为30℃~35℃,所以接种醋酸菌,应适当通气并提高培养温度,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C项错误;发酵后期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生成醋酸,都会导致pH迅速下降,D项错误。
【考点定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0.C
【解析】M点前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错误;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以后,B错误;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酒精浓度、营养物质的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C正确; N点时种群数量已达到最大值,增长速率不再变化,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果酒的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20℃左右;果醋的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30-35℃;腐乳的制作主要菌种是毛霉,其适宜生长温度是15-18℃,AC错误;果醋发酵中的醋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发酵,B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正确。
考点: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
【名师点睛】果酒的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的真菌;果醋的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腐乳的制作主要菌种是毛霉,属于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真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12.C
【解析】
【分析】
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密封,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①可以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A错误;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两个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程①③表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①②表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需的最适温度在18-25℃;过程④表示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发酵原理、过程,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各个选项分析答题。
13.A
【解析】
试题分析:腐乳制作时,逐层增加盐的用量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也可以防止杂菌污染,A项正确;制作腐乳时,容器要进行灭菌,装豆腐时操作要迅速以防止微生物污染,B项错误;毛霉菌丝大量繁殖时形成的“硬皮”可以食用,C项错误;不同颜色的腐乳都是通过发酵制作成的,制作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加入的辅料有所区别,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
14.C
【解析】
【分析】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果醋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当糖源不足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正确;要使果酒变成果醋除了需通入氧气和加入醋酸菌外,还需提高温度等,D错误。故选C。
【点睛】
识记果醋制作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D
【解析】制作果酒时,应该先用清水冲洗掉污物,再去除烂子粒和枝梗,A错误;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B错误;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完成后,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还要通入氧气,才能产生果醋,C错误;根据流程图可知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果酒和果醋制作菌种的发酵条件的差异,明确除了温度不同,氧气的需求也不同。
16.C
【解析】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在制作泡菜溶液时,吸附泡菜滤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液变得澄清透明,C。
【考点定位】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17.B
【解析】橙色的重铬酸甲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①正确;醋酸是一种弱酸,有酸味,可以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②正确;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③错误;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④错误。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的制作。
18.B
【解析】
配制培养基的顺序为称量、溶化、调pH、培养基的分装、加棉塞、包扎。
19.D
【解析】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但与溶解氧无关,因为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而溶解氧不会影响酶的活性,A正确;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可以被重复利用,B正确;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浸泡时间不足会影响洗涤效果,C正确;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是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关键,因为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也会影响实验效果,D错误。
:
20.B
【解析】由题意“将啤酒酵母和海藻酸钠混合均匀,经CaCl2处理形成凝胶颗粒,而酵母细胞则被固定在其内部”可知,这种固定化方法称为包埋法,B正确,A、C、D均错误。
21.C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缺点是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不足之处是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详解】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能连续性生产,C正确。
22.A
【解析】刚溶化的海藻酸钠要冷却至室温,才能与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制备混合液,以免高温使酵母细胞失活,A错误;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正确;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细胞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C正确;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进行发酵,D正确.
【考点定位】 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综合解答问题:(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23.B
【解析】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A错误;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B正确;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所以不能再次使用,C错误;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应,D错误。
24.D
【解析】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自变量是温度,而不是是否加洗衣粉;应考虑: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洗涤衣物的大小、质地、污渍类型和污染程度;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及时间、洗涤后漂洗方式。
【点睛】解答本题时,需要明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温度,并根据生活实际控制好实验的无关变量。
25.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汁变得澄清。
【详解】
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不同细胞产生的酶不一定相同,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①②错误、④正确;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胶酶的作用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⑤错误、③⑥正确;果胶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⑦错误;故正确的有③④⑥,C正确。
26.C
【解析】高果糖浆的生产主要使用葡萄糖糖异构酶,A错误;在反应柱内的顶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防止酶通过,B错误;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被葡萄糖异构酶催化之后,果糖从反应柱下端流出,C正确;固定化酶技术复杂,降低了成本。D错误。
【考点定位】固定化酶
27.A
【解析】
试题分析:尿糖试纸含有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不可以反复使用,A错误;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B正确;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C正确;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D正确。
考点:固定化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
【名师点睛】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很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8.A
【解析】试题分析:红细胞在五倍体积的蒸馏水水中可能吸水胀破;要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以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必须加入特定的筛选试剂;SDS—凝胶电泳原理是根据蛋白的极性不同,迁移的位置也不同,所以不能根据结果判断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综上所述,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践技术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9.B
【解析】酵母菌去除细胞壁后更利于胞内物质的分泌,A正确;原生质体的形成过程中不能延长酶解时间,否则或破坏细胞原生质体,B错误;凝胶珠呈白色是因为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包埋的酵母菌数量少,C正确;酶解法去壁制备原生质体应在等渗或略高渗透压的溶液中进行,防止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D正确。
【考点定位】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关键要掌握以下2点:1、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形成的凝胶珠稳定。2、植物体细胞杂交是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或者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获得融合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获得杂种细胞;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杂种植株。
30.B
【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酵母菌虽然有细胞壁,但其细胞壁中不含果胶成分,B错误;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形成可溶性半乳糖醛酸,C正确;果胶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D正确。
31.A
【解析】
【分析】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有温度、pH等,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等。
【详解】
A. 血渍和奶渍中含有蛋白质,清洗有血渍、奶渍衣服时,可选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A正确;
B. 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B错误;
C. 酸、碱等化学因素影响酶的活性,且过酸、过碱将使酶失活,C错误;
D. 实验过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温度梯度来观察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发现在40℃时洗涤效果最好,但是不能确定酶的最适温度,还需要在此温度基础上设置更精细的温度梯度来确定较为准确的温度,D错误。
32.A
【解析】在用橙子制作果汁时,不必去除橙皮,这样可以增加果汁的口味和颜色;调节pH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或HCl溶液;玻璃棒搅拌可使混合物均匀;制作苹果泥时,为方便榨汁,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再放入榨汁机中。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的应用。
33.C
【解析】
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离心,如此并重复洗涤3次,目的是除去杂蛋白,A错误;透析时使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而不是用0.9%的NaCl溶液,B错误;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C正确;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在凝胶外部移动,移动速度快,D错误。
34.C
【解析】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A项正确;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B项正确;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只在凝胶外部移动,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行程小,C项错误;血红蛋白显红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D项正确。
35.D
【解析】
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答案D。
36.D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故选D。
【点睛】
熟悉甲苯层、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细胞破碎物沉淀层的密度是离心分层的依据。
37.C
【解析】
试题分析: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和透析过程中分别使用生理盐水、蒸馏水、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试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
38.C
【解析】
试题分析: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再关闭出口;用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贴壁加样至色谱柱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加入磷酸缓冲液到适当的高度,然后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进行洗脱;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流出液。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分离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只需熟记蛋白质分离和提取过程中样品的加入和洗脱过程即可。
39.C
【解析】
试题分析:乳浊液经分液漏斗分离后的玫瑰液中还含有水,加入无水硫酸钠的目的就是吸去其中的水,放置过夜后,再过滤除去固体的硫酸钠就可以得到玫瑰油了。无水硫酸钠并不能与芳香油发生化学反应。氯化钠能使水和油分层,以利于水、油的分离。所以选C。
考点:玫瑰精油的提取
40.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过滤是用普通布袋过滤去固体物和残渣,得到的橘皮油含有少量水和果蜡,静止后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精油,其余部分第二次过滤通过滤纸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皮油合并,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精油提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1.D
【解析】
【分析】
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是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且化学性质稳定,将干燥、粉碎的胡萝卜用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使胡萝卜素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而获得胡萝卜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原理是:玫瑰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同水一同蒸馏,玫瑰油被蒸馏水提携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分离出油层,除去油层中的水分获得玫瑰油。
【详解】
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用到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具有沸点和燃点都低的特点,因此加热促进胡萝卜素溶解时要水浴加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用高温形成的水蒸气将玫瑰油提携出来,因此加热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应该直接加热,D正确。
42.C
【解析】由于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和果胶,压榨时容易滑脱,用石灰水浸泡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考点定位】提取芳香油
【名师点睛】橘皮油主要存在于橘皮中,提取橘皮油的常用方法是压榨法,压榨法提取橘皮油的实验流程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过滤→橘皮油.
43.B
【解析】
试题分析: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方法有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①错误;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分离油层和水层获得芳香油的方法,②正确;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的方法,③正确;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有机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的方法,④正确;所以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4.A
【解析】
试题分析:玫瑰油采用蒸馏法,而柠檬油采用压榨法;橘皮精油压榨液需静置,使杂质沉淀;茉莉油除水选择无水硫酸钠;玫瑰油乳浊液油水分层可加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会出现明显的分层。
考点:考查植物芳香油提取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过程。
45.D
【解析】
试题分析:玫瑰精油提取的操作流程图: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汽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玫瑰精油提取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46.比色法 对氨基苯磺酸 水蒸气蒸馏法 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固定(包埋)的酵母菌(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选择 石炭酸(苯酚) 煤酚皂(甲基苯酚)
【解析】
【分析】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再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即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而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故常用蒸馏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海藻酸钠溶化→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注意事项有:①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②海藻酸钠溶液需冷却后再与酶母细胞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③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④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形成的凝胶珠稳定;⑤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在使用超净工作台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30min,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详解】
(1)对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要用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的复合物,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由于玫瑰油的化学性质稳定,容易挥发,提取方法常用水蒸气蒸馏法。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原因是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4)为了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选择培养基;实验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点睛】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泡菜的制作、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固定化技术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47.蛋白胨、苯酚 增加 梯度稀释(稀释涂布) 凝固剂(琼脂) ③ (发酵)产纤维素酶 葡萄糖
【解析】
【分析】
平板划线法时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为确定得到的微生物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继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详解】
(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蛋白胨、苯酚。
(2)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目的是筛选酚降解菌,因此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图1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稀释涂布,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平板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需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3)图2为平板划线法,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菌种进一步被稀释,因此图中③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4)若选择培养的是纤维素分解菌,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对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两种方法,理解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的实验操作,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48.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 C2H5OH+O2CH3COOH+H2O 乙A中的氧气 乙B中的酒精 乙A中的酒精 兼性厌氧 异养
【解析】
【分析】
制作果酒利用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和CO2,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发酵过程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排气;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其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详解】
(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
(2)果酒酿造后,变酸是由于产生了醋酸,发生的反应是::C2H5OH+O2CH3COOH+H2O。
(3)根据题意,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B装置中没有氧气,故开始时A中酵母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导致氧气消耗,而B装置中无氧气,故B装置中无氧呼吸比较早,据此可知,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乙A中的氧气、乙B中的酒精、乙A中的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
(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异养型生物。
【点睛】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意在考查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类型,以及发酵条件,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49.防止血液凝固 生理盐水 蒸馏水和甲苯 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凝胶色谱法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洗脱液流干 均匀、一致地移动
【解析】
【分析】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大步,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②血红蛋白的释放,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④透析,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2)凝胶色谱操作,凝胶色谱法所用的凝胶是一种微小的多孔球体,在小球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实现样品的纯化。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的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3)纯度鉴定,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技术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目的。
【详解】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洗涤红细胞时要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离心,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为了让红细胞破裂,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
(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3)然后通过凝胶将色谱法对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在色谱柱中装填凝胶的时候要尽量紧密,以降低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一是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二是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需仔细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点睛】
本题是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考查,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50.干燥 不适合 胡萝卜素不具有挥发性 纸层析 标准样品(标准胡萝卜素) 10h以上(10小时) 布袋 固体物和残渣 滤纸 水和果蜡
【解析】
【分析】
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基本方法有三种:蒸馏、压榨法和萃取,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胡萝卜素是脂溶性植物色素,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萃取胡萝卜素;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在对新鲜胡萝卜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否则会引起胡萝卜素的分解;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橘皮精油的性质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主要成分为柠檬烯,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实验流程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浸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浸泡时间应该长一些,在10小时以上;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压榨过程中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并调节pH为7~8。压榨液中含有橘皮精油和大量水分,以及残渣等杂质,可先用普通布袋过滤出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将上层橘皮油分离出来;此时的橘皮油还含有少量水和果蜡,静置沉淀后,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通过滤纸过滤。
【详解】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粉碎和干燥,以提高萃取效率;胡萝卜素不具有挥发性,故不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可采用纸层析法,并以标准样品作为对照。
(2)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橘皮精油的提取过程中,先用石灰水浸泡的时间为10h以上;压榨液处理时,第一次用布袋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第二次用滤纸过滤,目的是过滤掉水和果蜡。
【点睛】
本题考查胡萝卜素和植物芳香油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对胡萝卜素和橘皮精油的提取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