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蓝藻虽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 乳酸菌无核膜、核仁,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 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D. 醋酸菌不含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正确;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有DNA,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故B正确;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故C正确;醋酸菌不含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具有基本的共性。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这种基本共性的是( )
    A. 具有细胞膜 B. 具有DNA和RNA
    C. 具有相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D. 具有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不同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如细胞根据有无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根据有无细胞壁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等;但是细胞又具有统一性,即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属于基本共性,A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DNA和RNA,属于基本共性,B错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而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属于基本共性,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种蛋白质分子均以碳链作为骨架
    B. 叶肉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细胞膜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D. 蛋白质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答案】A
    【解析】
    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碳原子是核心原子,因此各种蛋白质都有碳链为骨架,A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细胞膜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C错误;蛋白质之间的区别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细胞膜的成分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确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
    B.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D.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团不同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正确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如果在过酸、过碱、高温等条件下均可使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即随之丧失,A正确;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如排列顺序可能不同,B正确;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脱水缩合过程的方式相同,C错误;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之间的羧基是由R基团决定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发生在氨基和羧基之间。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水和无机盐,考查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自由水可以运输细胞所需的养料和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A正确。
    纤维素属于糖类,多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与无机盐无关,B错误。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影响体液的渗透压,从而影响细胞吸水和失水,C正确。
    新陈代谢旺盛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将升高,D正确。
    【点睛】细胞外液或细胞质溶液的浓度变化都会改变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因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有的反应还需要水的参与,所以代谢旺盛程度和自由水的含量有关。

    6.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含有铁元素 B. 血红蛋白含有镁元素
    C. 果糖含有磷元素 D. DNA含有碳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回忆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叶绿素分子中含有镁元素,不含有铁元素,A错误;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铁元素,不含有镁元素,B错误;果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无P元素,C错误;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含有C元素,D正确。故选D。

    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能说明技术对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详解】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A正确;细胞学说并没有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能说明技术对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C正确;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B。

    8.显微镜下观察时,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 )
    A. 左上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下成倒立的虚像,我们可以这样记忆: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详解】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虚像,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在左上方,其实在载玻片上应位于右下方,因此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故选A。

    9.下列有关细胞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B. 脂肪氧化分解消耗氧气的量大于同等质量的糖类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脂肪含有的C、H比例高,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鉴定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磷脂是生物膜(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A正确;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C、H比例较高,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比糖类多,B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C正确;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其分子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

    10.对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B.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D. 组成细胞膜成分之一的脂质不只是磷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蛋白质为功能分子,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误;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D正确。故选C。

    11.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 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分子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消失和重新构建的过程;所以A、B、D正确。核膜上的小孔被称为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内外的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交换就是通过核孔进行的。所以选择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B. 乳酸菌细胞壁的合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将全部被排出细胞外
    D. 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答案】D
    【解析】
    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乳酸菌是原核细胞,没有高尔基体,B错误;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是可以被细胞利用的,比如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蛋白质,C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D正确。
    【考点定位】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名师点睛】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归纳:


    13.图a和图b是某细胞结构不同放大倍数的模式图,图b中的①~⑧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a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
    B. 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⑤内溶液浓度有关
    C. 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③
    D. 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①②④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结构①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构②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结构③是核仁;结构④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⑤是液泡,内含细胞液;结构⑥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构⑦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结构⑧是核膜。
    【详解】A、图a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错误;
    B、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与⑤内细胞液的浓度有关,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正确;
    C、③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错误;
    D、⑥是核糖体,属于无膜细胞器,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14.下列细胞结构不能合成ATP的是(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蓝细菌的细胞溶胶 D. 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合成场所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
    【详解】线粒体中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能产生ATP,A不符合题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合成ATP,B不符合题意;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C不符合题意;细胞核不能合成ATP,D符合题意;故选D。

    15.下图所示的结构在菠菜叶肉细胞中能观察到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玉米是真核生物,所以图中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都能在玉米细胞中能观察到,但是没有⑤中心体。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6.下图为细胞中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释放的局部图示。下列与此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 该过程要有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
    C. 可以用32P标记氨基酸,示踪该蛋白的分泌过程
    D. 该图能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即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该过程存在膜的形态结构变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A正确;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其进一步加工,B正确;氨基酸中不含有P元素,不能用32P标记氨基酸,示踪该蛋白的分泌过程,C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可以用该图表示,D正确。
    故选C。
    【点睛】对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的综合理解运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7.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 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c都为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的能量,A错误;图乙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也就是ATP的水解,图1中的c键断裂,也就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正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夜间有O2存在时,图2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D正确。
    【考点定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名师点睛】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18.下列有关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酶由细胞产生,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B. 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C. 高温下酶变性失活是酶空间结构被破坏的结果
    D. 酶催化作用的强弱可以用酶的活性表示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高温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失活,C正确;酶催化作用的强弱可以用酶的活性表示,D正确。故选A。

    19.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B. 葡萄糖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C.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时也需要消耗能量
    D.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三看法”判断物质运输方式

    (1)一看被运输物质的微粒性质
    ①大分子:通过胞吞和胞吐的非跨膜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②小分子或离子:通过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2)二看物质运输过程是否耗能
    ①耗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②不耗能: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3)三看是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①需要载体蛋白: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②不需要载体蛋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详解】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者的载体蛋白的种类一般不相同,A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B错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是通过胞吞,需要消耗ATP,C正确;果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死亡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错误。故选C。

    20.下列与细胞物质转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 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C. 协助扩散的方向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相对含量
    D. 生物大分子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细胞内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胞吞和胞吐,B错误;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协助扩散的方向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相对含量,C正确;核孔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
    【点睛】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
    ①据分子大小判断

    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③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1.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家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B. 科学家研究细胞核功能时到核移植技术
    C. 科学家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提出DNA结构模型
    D. 科学家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答案】A
    【解析】
    探究细胞膜流动性的实验采用了红、绿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用菊花型帽伞藻取细胞核,伞型帽伞藻去掉帽和细胞核,移植后发育成菊花型帽伞藻,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正确;科学家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D正确。

    22.下列有关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
    B.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为清水
    C. 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 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可将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含有细胞壁、含大液泡、细胞内外具有浓度差。
    【详解】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为外界溶液,B错误;根尖分生区无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可将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D正确。故选D。

    2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H] B. 有氧呼吸一定要有O2参与
    C. 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有机物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
    【详解】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有酒精和CO2或乳酸,A错误;有氧呼吸一定要有O2参与,B正确;无氧呼吸的产物不都是有机物,如产生酒精时还会产生CO2,C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24.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与细胞溶胶中被消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过程、场所的考查,梳理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归纳不同阶段的反应物、产物和场所,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与氢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①正确;进入细胞中的氧不能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②错误;氧与氢结合生成水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③正确;进入细胞中的氧只在线粒体中被消耗,不会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④错误。故选A。

    25.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产生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不同
    B. 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只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多用于合成ATP
    D. [H]和O2化合成水时释放的能量最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将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相同,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此外硝化细菌等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能将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C错误;[H]和O2化合成水时释放的能量最多,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对于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本质和过程的比较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6.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
    A. 0.5A摩尔 B. 3A摩尔
    C. 6A摩尔 D. 1 A摩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详解】根据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产生A摩尔的CO2需要消耗1/2A摩尔的葡萄糖。根据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可以产生6摩尔的CO2,因此消耗1/2A摩尔的葡萄糖可以产生3A摩尔的CO2。故选B。

    27.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
    A. 分子量最小 B. 分子量最大
    C. 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D.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时采用的是纸层析法,其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扩散速度快。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大,扩散的速度越快,其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越远,反之则越近。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说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8.要测定绿色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反应,最好是检查( )
    A. 糖的生成 B. ATP的合成
    C. 氧的释放 D. 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结合二者的概念和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产生氧气;暗反应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所以如果做一个实验测定藻类植物是否完成光反应,最好是检验氧气的释放。故选C。

    29.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 C5和C6H12O6生成需要[H]、ATP和多种酶
    C. 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 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答案】B
    【解析】
    图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B正确;若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提高温度则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CH2O)的生成,C错误;无光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不利于暗反应的进行,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暗反应

    3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产生ATP一定要有光,线粒体只有在内膜上才能产生ATP
    B. 若在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中有水,则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
    C. 叶绿体和液泡中都有色素,这些色素均能参与光能的捕获
    D. 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A、叶绿体产生ATP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此过程需要光,线粒体中产生ATP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错误;
    B、水是有氧呼吸中特有的终产物,无氧呼吸终产物中没有水(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正确;
    C、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参与光能的捕获,而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参与光能的捕获,错误;
    D、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进行,错误。
    故选B。
    【点睛】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水解得到的单体相同
    B. 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上升
    C. 人体内的脂肪能贮存能量、调节代谢
    D. 无机盐在人体中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答案】A
    【解析】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水解得到的单体相同,都是葡萄糖,A正确;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结合水/自由水比值下降,B错误;人体内的脂肪能贮存能量,但不能调节代谢,C错误;无机盐在人体中绝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D错误。

    32.下列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和脂质共有的元素是C、H、O、N
    B.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氨基酸的多样性决定
    C. 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 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D
    【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含有N、P等,因此蛋白质和脂质共有的元素是C、H、O,A错误;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B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C错误;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33.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标示的四种结构中能产生ATP的有两种结构
    B. 图中标示的四种结构都是生物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细胞代谢的多种酶是在④处合成的
    D. 图中标示的四种结构中含有核酸的只有一种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的,核糖体、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核酸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和RNA。
    【详解】图中①为线粒体、②为中心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核糖体,其中能产生ATP的只有线粒体,A错误;四种结构中中心体、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细胞代谢的多种酶是蛋白质,在④处合成,C正确;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核糖体含RNA,D错误。
    【点睛】准确识别图中各种细胞结构,并掌握各种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

    34.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
    A. 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 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 呼吸酶的合成 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该物质在合成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A错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如果破坏高尔基体,可能会导致产生多核细胞,B错误;呼吸酶属于胞内酶,该物质的合成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正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传导的,而该物质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5.在物质进出人体细胞的方式中,与下面两图曲线都符合的是

    A. 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K+
    B. 白细胞吞噬病菌
    C. 神经细胞排出Na+离子
    D.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该物质的运输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协助,可能是协助扩散的方式。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通过无氧呼吸供能,钾离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与氧气无关,A正确;白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是胞吞,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协助,B错误;神经细胞排出Na+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供能,C错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是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供能,D错误。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36.将某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初始状态都如下图所示)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四个部位的细胞状态如下图,则细胞液浓度最高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吸水。
    【详解】图中细胞液浓度不同,外界溶液浓度相同,A组细胞的液泡的体积有所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其他各组液泡体积均变小,说明细胞失水。故A组细胞液浓度最大。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7.下图表示的是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 在t2之前,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之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B. 当温度到达t 2时,酶的活性最高
    C. 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 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结合曲线图和酶的特性进行回答。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温度t2时,催化速率达到最大值,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甚至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t2是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t2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温度超过t2,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A正确;t2是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达到最大值,B正确;A点时温度较低,由图可知温度较低时,酶的活性较低,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上升,C正确;C点时温度较高,酶的活性较低,由于温度过高,酶会失活,即使温度降低,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酶的特性,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识图能力。

    38.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答案】D
    【解析】
    a点时,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开始于a点之前,A错误。6~18时,乙植物都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该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积累,18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正确;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C错误。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9.测试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实测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绘制曲线。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图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线粒体氧气只能来源于细胞外;AB段之间,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呼吸作用氧气的来源有两个:细胞外和叶绿体;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气体交换达到平衡;B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二氧化碳除了来自线粒体,还来自细胞外。
    【详解】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除了供给叶绿体利用还释放到细胞外,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对应图中AB段,A错误;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散失到细胞外,表明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应图中的A点,B错误;图中B点对应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为0,即为光补偿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给叶绿体利用,C正确;图中线粒体的二氧化碳提供给叶绿体不足,还需从细胞外吸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上图中的BC段,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够利用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表示两者之间的强度。解题关键是通过曲线的分析判断A点、AB段、B点和BC段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大小的关系。

    4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用H2O2作实验底物
    B. 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C.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叶黄素
    D. 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D
    【解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会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不能选择H2O2作实验底物,A项错误;蛋白质鉴定时,先向豆浆样液中加入A液(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0.01g/mL硫酸铜溶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B项错误;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C项错误;在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而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二.非选择题
    41.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的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样应从______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此外,在筛选纤维素的分解菌的过程中则是用____________染色法,培养基中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_________。
    (3)对分离的菌种还要做进一步的鉴定,如在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若指示剂变________色,说明有目的菌株存在。
    (4)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需计数,在对样品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样液接种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5)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通常将___________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
    (6)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应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 ________附近倒平板。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________。
    (7)DNA的鉴定中,DNA与________试剂混合经水浴加热呈________色。
    【答案】 (1). 富含纤维素 (2).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3). 刚果红 (4). 透明圈 (5). 酚红 (6). 红 (7). 偏大 (8). 无菌 (9). 菌落 (10). 酒精灯火焰 (11). 倒置 (12). 二苯胺 (13). 蓝色
    【解析】
    【分析】
    筛选目的菌株一般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培养基在配制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pH调整,接种前要进行灭菌,保证无菌操作,培养微生物时,应将培养皿倒置。
    【详解】(1)因为不同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所以采集纤维素分解菌应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采集。
    (2)筛选微生物需配制选择培养基,因为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故在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往往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因为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合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尿素分解菌能够产生脲酶使尿素分解为氨而使染液pH升高,使得酚红指示剂显红色,所以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证明目的菌株的存在。
    (4)尿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是异样需氧型,尿素分解菌主要集中在培养液的上层,所以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样液接种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偏大。
    (5)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通常将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
    (6)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7)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变成蓝色。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目的菌株的筛选、接种方法和培养基的配制注意事项等,意在加强学生相关知识点的识记。

    42.埃博拉病毒(EBO)呈纤维状,EBO衣壳外有包膜,包膜上有5种蛋白棘突(VP系列蛋白和GP蛋白),其中GP蛋白最为关键,能被宿主细胞强烈识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编码GP蛋白抗原的基因疫苗,首先要提取出病原体的RNA,并利用RNA经______合成DNA,构建cDNA文库。cDNA文库中的基因______(选填“可以”、“不可以”、“部分”)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其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从牛分泌的乳汁中提取GP蛋白,需将GP蛋白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牛受精卵中。在基因导入牛受体细胞前,基因的首段必须含有使其仅能在牛的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______,驱动转录过程。转基因牛是否培育成功,可以通过______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
    (3)以GP蛋白作为疫苗比利用毒性减弱的埃博拉病毒作疫苗更安全,其原因是_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经EBO免疫后小鼠的______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形成杂交瘤细胞,培养后可以获得纯净的单一品种抗体,其特点是______,可以用此抗体与药物制成“生物导弹”抗击EBO。
    【答案】 (1). 逆转录 (2). 可以 (3).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4). 启动子 (5). 抗原-抗体杂交 (6). GP蛋白自身没有感染能力,但保留了抗原特性 (7). B淋巴细胞 (8).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检测转基因生物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得到单克隆抗体。
    【详解】(1)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耍获得编码GP蛋白抗原的基因疫苗,首先要提取出病原体的RNA,并将RNA逆转录成DNA,要大量获得表达特异抗原的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构建cDNA文库。cDNA文库中的基因可以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其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为了从牛分泌的乳汁中生产GP蛋白,在基因导入牛受体细胞前,基因的首段必须含有使其仅能在牛的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才能驱动转录过程。转基因牛是否培育成功,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从分子水平进行检测。
    (3)以GP蛋白作为疫苗比基因疫苗更安全,其原因是GP蛋白自身没有感染能力,但保留有抗原性。
    (4)科研人员利用经EBO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效应B或浆)细胞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筛选后获得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3.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pH属于________变量。
    (2)实验一的①②③④步骤为错误操作,④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___________(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________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答案】 (1). 无关 (2). 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 碘液 (4). 剩余量 (5). 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或在pH为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为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6). 6~8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淀粉的剩余量)。
    实验二探究的是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因此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且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详解】(1)分析表格可知,实验一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酶活性(可用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溶液PH、淀粉酶溶液的量、淀粉溶液的量等。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在达到设定温度之前酶促反应已经开始了。因此,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
    (4)由实验二的结果可知: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6~8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能对实验一进行修正,能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4.图 1 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①~④ 表示过程。图 2 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 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

    (1)图 1 中物质 C、D、E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1 中,产生物质 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中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 2 实验装置乙中,K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其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CO2的吸收面积 。
    (3)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 O2 C2H5OH(酒精) (2).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3). ③ (4). 吸收二氧化碳 (5). 有氧呼吸 (6).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分析图2: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的差值,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消耗的氧气量。
    【详解】(1)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也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也存在于线粒体基质;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是酒精。
    (2)①③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三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三阶段(③)释放的能量最多。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一张相同的筒状滤纸的目的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甲装置的墨滴不动,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能正确分析细胞呼吸商的测定过程。本题的难点是第(4)题,这就需要考生能正确分析出图2装置甲液滴移动距离代表的含义。

    45. 下图甲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乙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与释放量的影响图,A、B、C、W、X、Y、Z代表各种物质或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提取色素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A、C、X依次代表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各种条件都很适宜的情况下,突然除去A,可以测出C3分子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
    (4)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温度为________℃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答案】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 防止色素被破坏 (3). 光能 [H] CO2 (4). 叶绿体基质 (5). 增加 (6). 温度影响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 (7). 25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甲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物质变化可以确定:A是光能、B是氧气、C是[H]、W是ATP、Z是ADP和Pi、X表示二氧化碳、Y表示糖类等有机物。
    图乙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呼吸强度。
    【详解】(1)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提取色素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2)A、C、X依次代表光能、 [H]、 CO2,③过程是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如果在各种条件都很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不再产生的ATP和【H】,C3的还原量减少,二氧化碳固定量不变,因此C3的含量将增加。
    (4)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原因是温度影响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图乙中看出,25℃是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够利用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分析对光合作用反应的影响;并且在析图时明确实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