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自然地理规律第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跟踪训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自然地理规律第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跟踪训练(含解析)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自然地理规律第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跟踪训练(含解析)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自然地理规律第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跟踪训练(含解析)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自然地理规律第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跟踪训练(含解析)

    展开

    专题跟踪训练(九) 第一讲 地球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8·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1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2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1.与图2中曲线分别对应的地区是图1中的(  )A.甲、乙、丙   B.乙、甲、丙C.丙、甲、乙   D.丙、乙、甲[解析] 图中有两个植被高峰,应是农业生态区种植两季农作物,6月前后收割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故为农业生态区。草原和森林的区别主要在冬季,冬季草类枯萎,而华北地区森林虽有落叶,但仍有树干,所以森林在冬季的植被覆盖率高于草原,故为草原,为森林。农业生态区主要位于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平原地区,森林生态区主要为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山地,草原生态区一般位于年降水量在200~400 mm的地区。根据华北地区的地形和降水分布,可知应选择C。[答案] C2.与曲线相比,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C.副高逐渐北移  D.夏季降水增加[解析]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为作物成熟收割,故选B。[答案] B(2018·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 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 m、4 m、8 m、12 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0 m处   B.4 m处C.8 m处   D.12 m处[解析] 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据图可知,4 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选B。[答案] B4.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0 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B.4 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C.8 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D.12 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解析]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 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 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D。[答案] D(2018·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我国某山地在海拔2140~2220米区域过去主要生长耐寒的矮小灌木、苔藓和地衣,草本植物很少。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变矮退化。下图示意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后绘制的草本入侵程度与海拔、坡度的关系。据此完成5~6题。5.推测该坡地最先受到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在(  )A.海拔2150米的地区  B.低海拔坡缓的地区C.高海拔坡陡的地区  D.低海拔坡陡的地区[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最先受到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该区域海拔较低,坡度较大。[答案] D6.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侵入区域的土壤水分增加,其原因是(  )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苔藓生长耗水减少 地衣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灌木生长耗水总量减少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解析] 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侵入区域的土壤水分增加,说明水分来源增多,水分消耗减少,通过分析可知,草本植物涵养水源作用较强,使水分来源增多;灌木耗水较多,随着草本植物的增加,灌木变矮退化,导致耗水减少。[答案] A(2018·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植被覆盖指数(NDVI)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合产物中扣除植物自身呼吸消耗部分后的剩余部分。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由典型旱生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有中旱生杂类草等)和草甸草原(草原中较湿润类型,以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的NPP和NDVI表现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7.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B.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C.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解析] 根据材料,草甸草原是草原中较湿润类型,以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植被覆盖指数较高,是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植被最少,植被覆盖指数较低,是荒漠草原。是典型草原。所以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B对。A、C、D错。[答案] B8.若该省级行政区为西藏自治区,其植被水平方向符合变化规律的是(  )A.由东南向西北  B.由西北向东南C.由东北向西南  D.由西南向东北[解析] 若该省级行政区为西藏自治区,其植被水平方向覆盖率、净初级生产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符合变化规律的是由东南向西北,A对,B、C、D错。[答案] A(2018·华南师大附中、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高级中学四校期末联考)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回答9~10题。9.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C.山地苔原带   D.高山冰雪带[解析] 据图可知,该山海拔较低,因此不会出现苔原带和冰雪带,据材料知老秃顶子北坡高海拔处草本层物种最丰富,因此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B正确。[答案] B10.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其植物种类明显多于海拔较低地区的原因是(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据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可知,高山草甸带以下依次为灌木、乔木,1167米以上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因此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故选D。[答案] D(2018·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左图)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图)。回答11~12题。11.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压   B.气温C.水分   D.光照[解析] 森林耗水量大,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水分条件适宜,森林便可生长,C对。 气压、气温、光照不是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A、B、D错。[答案] C12.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C.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D.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解析] 该山区林树下线海拔南坡高于北坡,因为北坡为阴坡,比南坡水分条件好,所以分布海拔低,A错误。西坡低于东坡,B错误。东南坡高于西北坡,因为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C正确。2009年,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说明西南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差,D错误。[答案] C二、综合题13.(2018·高三TOP20十二月卷)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1)说明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2)从水热条件分析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及原因。(3)判断野牛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依据。[解析] (1)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海拔较高,5月份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植被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高寒草甸生物量在不同海拔较为接近。(2)由于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增加,所以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呈单峰型。(3)由图可知7月份高寒草甸生长最为旺盛,所以此时水热条件最佳。[答案] (1)野牛沟流域纬度和海拔较高,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2)变化规律:生物量随海拔先增加后减少(随海拔呈单峰变化模式)。原因:在野牛沟流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为3180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3400米的区域气温条件较差;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3)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依据: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14.(2018·山东省烟台市高三4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红石滩”考查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读图“红石滩”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可得出其形成需要较低的气温,且有大量原石,藻类植物的生长需要潮湿的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热条件以及组合状况是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 (1)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在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养分。(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可满足橘色藻及红石滩形成的条件。(3)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以及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4)读图可知,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流石滩下方,海拔4000米左右。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将上方流石移至郁闭植被分布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等。[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