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解析)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解析)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解析)

    展开

    专题检测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8·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生物 D.人类活动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 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答案:1.D 2.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分析。第1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选择D项。第2题,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A项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对其影响小,B项错;修造的梯田,地面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C项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项对。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蒸腾作用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4.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土壤肥力下降 产生土壤盐碱化 洪涝灾害加剧渔业产量下降 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3.C 4.D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第4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6.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降水 风力 气温 地形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答案:5.B 6.A解析:本组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第5题,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水分,B项正确。第6题,从图中看,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降水量相当的地区,纬度越低,有机碳含量越丰富,影响因素是气温,A项正确。读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甲处的自然带为(  )A.荒漠带B.落叶阔叶林带C.草原带D.常绿阔叶林带8.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  )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 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 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 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7.D 8.A解析:第7题,图示为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甲为基带,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甲处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所以D项正确。第8题,图示为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所以A项正确。(2018·浙江嘉兴联考)读内陆某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草地为天然草地,它的出现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0.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A.巴西B.英国C.以色列D.俄罗斯答案:9.D 10.C解析: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草地分布在沙地中,呈零星分布,主要是受局部水分条件的影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D项。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麦田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而且四周沙地广布,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主要依靠地下水来发展农业,符合干旱区的农业发展特点,选C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1 图21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1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答案:11.B 12.D解析:第11题,一般丘陵地区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区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区大于平原地区。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12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8分)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12分)(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7分)(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9分)答案:(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4分)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分)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4分)(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分异规律或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7分)(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3分)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3分)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3分)解析:第(1)题,地形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导致背风坡降水量减少,阔叶林逐渐变化为草原和荒漠。第(2)题,降水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隆起,从山麓到山顶景观出现了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地形隆起,导致背风坡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第(3)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回答。14.(24分)读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             。(8分) (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     坡,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分) (4)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答案:(1)落叶阔叶林带(4分) 针叶林带(4分)(2)天山的相对高度比贺兰山、大兴安岭的相对高度高得多。(4分)(3)北(2分) 水分(降水、湿度)(2分)(4)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4分)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4分)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随着海拔升高,地形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加,发育落叶阔叶林;海拔继续升高,热量减少,植被演变为针叶林。第(2)题,影响山地自然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图示三座山脉纬度位置近似,因此垂直带谱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第(3)题,同一山体,降水越多的山坡冰雪覆盖面积越大,则冰雪下线即雪线海拔越低。第(4)题,同一山体相对高度近似的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水热条件变化的多少所致。南北走向的山地,一般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带谱更加丰富。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