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含解析)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16单元 第46讲巩固练(含解析)
展开第46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势力均衡原则1法德关系的演变2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既合作又斗争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动荡与和平越南战争4美苏争霸5综合6、7一、选择题1.(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解析:B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正确解读题干材料。势力均衡政策是英国传统的、历时最久的外交政策。势力均衡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题干中的材料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2.(2018·山东滨州模拟)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D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法德关系的演变。注意关键词“最严重失败”,二战期间的1940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A、B虽遭到失败,但没有亡国。C法国是战胜国之一,与材料不相符合。3.(2018·山东潍坊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解析:A 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关键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题目限定时间为二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体现了反法西斯大国的合作,也体现了三大国在对德斗争方面的相互推诿,由此判断A正确;B、C两项都只体现了合作,与题意不符;D项不属于军事方面的行为,与题意不符。4.(2018·广东汕头一模)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论证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读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是美国直接参与的 “热战”。5.如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A.柏林危机B.马歇尔计划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D 依据图片中人物及对话内容可判定与古巴导弹危机有关,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6.(2018·山东济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引起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战争是人类不断反思的问题。英国画家尼维森以一战为题材的作品《光荣之路》,阴暗的背景下画面上是尸体、飘落的帽子……(1)根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说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2)作品取名《光荣之路》有何寓意?一战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创伤?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先要判断再说明理由,据所学可知,把战争爆发的原因推到德国及其盟国一方是不正确的,理由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一战”“画面上是尸体、飘落的帽子”得出是对统治阶级宣传的讽刺;第二小问可基于自己对战争的了解合理地分析。答案:(1)这种说法并不恰当。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共同促成的。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看,欧洲列强之间发展不均衡且矛盾纷繁复杂,随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从目的看,双方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学术以外的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用作向战败的同盟国索赔的理由。(2)寓意:讽刺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光荣”是对人们的欺骗,因为战争带来的是死亡和灾难。创伤: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7.(2018·山东日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 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综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解析:该题围绕帝国主义对资源的掠夺问题,考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华北地区经济掠夺、主要发达国家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争夺和中东产油国维护石油权益斗争的知识。第(1)问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回答;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调动教材“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的知识迁移。第(2)问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中“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归纳;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的措施和经济状况的变化结合教材西亚经济发展的知识回答。答案:(1)主要特征:掠夺为侵略战争服务;掠夺的资源以煤、铁为主;主要运往日本和东北;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后果: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变成了日本的附庸经济,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实力,有助于其扩大侵略战争。(2)目的:控制石油产地,保障能源安全。影响:战争与冲突不断,财政状况恶化。措施:建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变化:20世纪70年代前,经济并不繁荣;70年代后,利用石油财富发展经济,日益富裕。